孫思邈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八 治諸風方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治諸風方 (13)

1. 五補丸

凡風服湯藥多患虛熱翕翕然,宜除熱方

白話文:

凡風服湯藥多患虛熱,翕翕然,宜服除熱方。

防風人參,蓯蓉,乾地黃羚羊角麥門冬天門冬(各一兩半),芍藥,獨活乾薑白朮丹參食茱萸(一雲山茱萸),甘草茯神升麻黃耆甘菊地骨皮石斛,牛膝,五加皮,薯蕷(各三十銖),秦艽川芎,桂心,防己生薑屑,黃芩(各一兩),附子(十八銖),石膏(三兩),寒水石(三兩)

白話文:

主藥:

  • 防風 15 克
  • 人參 15 克
  • 蓯蓉 15 克
  • 乾地黃 15 克
  • 羚羊角 15 克
  • 麥門冬 15 克
  • 天門冬 15 克

輔藥:

  • 芍藥 6 克
  • 獨活 6 克
  • 乾薑白朮 6 克
  • 丹參 6 克
  • 山茱萸 6 克
  • 甘草 6 克
  • 茯神 6 克
  • 升麻 3 克
  • 黃耆 3 克
  • 甘菊 3 克
  • 地骨皮 3 克
  • 石斛 3 克
  • 牛膝 3 克
  • 五加皮 3 克
  • 薯蕷 3 克

佐藥:

  • 秦艽 12 克
  • 川芎 12 克
  • 桂心 12 克
  • 防己 12 克
  • 生薑屑 12 克
  • 黃芩 12 克

引藥:

  • 附子 2.25 克
  • 石膏 30 克
  • 寒水石 30 克

上三十二味為末,蜜和丸如梧子大,生薑蜜湯服二十丸,日三,稍加至三十丸,忌油麵蒜生冷酢滑及豬羊雞魚等肉。

白話文:

把前述的 32 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和成像梧桐子這麼大的丸子。用生薑和蜂蜜熬的湯送服 20 顆丸子,每天服用三次。逐漸增加到每次 30 顆。忌食油麵、蒜、生冷、酢滑的食物,以及豬、羊、雞、魚等肉類。

論曰:古人立方,皆準病根冷熱制之。今人臨急造次搜尋,故多不驗。所以欲用方者,先定其冷熱,乃可檢方,用無不效,湯酒既爾,丸散亦然。凡此風之發也,必由熱盛,故有竹瀝、葛汁等諸冷藥焉。後之學者,不能仔細識其方意,故有茲論具而述之。其人無密室者,不可與療風。強人居室不密,尚中風邪,況服藥之人乎。

白話文:

古人制定藥方,都是根據疾病的根源,根據冷熱來制定。現在的人臨急抱佛腳,隨便尋找藥方,所以常常無效。所以要使用藥方,首先要確定疾病的冷熱,然後才能再查找藥方,這樣使用肯定有效,湯藥和藥酒都是如此,丸藥也是如此。凡是風病的發作,一定是因為熱盛,所以纔有竹瀝、葛汁等諸多寒性藥物。後來的醫者,不能仔細理解藥方的用意,所以才會有這篇文章仔細說明。對於居住環境不嚴密的人,不可與之治療風病。強壯的人居住環境不嚴密,尚且會受到風邪的侵襲,何況是服藥之人呢?

治風痱不能語手足不遂方:

白話文:

治療風邪致使言語不清、手足不遂的方劑:

「風痱不能語,手足不遂方」

組成:

  • 生薑 3 兩
  • 細辛 2 兩
  • 桂枝 2 兩
  • 麻黃 2 兩
  • 附子 2 兩
  • 甘遂 1 兩
  • 皁角 1 兩
  • 瞿麥 1 兩
  • 石膏 2 兩
  • 杏仁 1 兩
  • 紫蘇 1 兩
  • 防風 1 兩
  • 柴胡 1 兩

製法:

將諸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醋調勻,製成藥丸。

用法:

每日服用 2-3 丸,溫水送服。

度病者手小指內歧間至指端為度,以置臍上直望心下,以丹注度上端畢,又作兩度。續所註上合其下,開其上取其本,度橫置其開上令三合,其狀如倒作「厶」字形。男度左手,女度右手,嫌不分了,故上丹注三處,同時起火,各一百壯愈。

白話文:

測量病情法:

用小指內側靠近指甲的部位到指尖的長度作為「度」。將「度」放在肚臍上,直指心口。用艾灸棒在「度」的上端施灸,完成後再施灸兩次。

接著將「度」的註解部分對齊其下端,打開上端以取得其根部。將「度」橫放於打開的上端,使三者合在一起,形狀就像一個倒置的「厶」字。

男性使用左手來測量,女性使用右手。因為需要分別陰陽,所以上端的艾灸點有三個,同時進行艾灸,各灸一百壯即可痊癒。

2. 風懿第六

(論三首,方二十三首,針灸法六首)

白話文:

論文三卷,藥方二十三卷,針灸治療方法六卷

3. 獨活湯

治風懿不能言,四肢不收、手足嚲曳方。

白話文:

治風懿不能言,四肢不收、手足蹶曳方。

治療中風導致無法言語,四肢抽搐、手腳蜷縮僵硬的方劑。

獨活(四兩),桂心,芍藥,栝蔞根,生葛(各二兩),生薑(六兩),甘草(三兩)

白話文:

獨活(160 克) 桂心(80 克) 芍藥(80 克) 栝蔞根(80 克) 生葛(80 克) 生薑(240 克) 甘草(120 克)

上七味㕮咀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,日三。

論曰:脾脈絡胃挾咽,連舌本,散舌下。心之別脈系舌本,今心脾二臟受風邪,故舌強不得語也。

治中風口噤不能言方:

白話文:

譯文:

將七種藥材研成粉末,加水五升,煎煮至三升,取三分服,一天三次。

按語:

脾絡胃挾咽喉,連接舌根,散佈在舌下方。心臟的別脈連繫舌根。現在心脾兩臟受到風邪,所以舌頭強硬不能說話。

治療中風口噤不能說話的方劑:

防己,桂心,麻黃(各二兩),葛根(三兩),甘草,防風,芍藥(各一兩),生薑(四兩)

白話文:

  • 防己:2 兩
  • 桂心:2 兩
  • 麻黃:2 兩
  • 葛根:3 兩
  • 甘草:1 兩
  • 防風:1 兩
  • 芍藥:1 兩
  • 生薑:4 兩

上八味㕮咀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,喑啞不語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用上八味草藥搗碎,加入六升水煮沸,取二升半藥湯,分三次服用,能治療失語、喑啞。

4. 石南湯

治六十四種風注走入皮膚中如蟲行,腰脊強直、五緩六急、手足拘攣,隱疹搔之則作瘡、風屍身癢,猝風面目腫起,手不出頭、口噤不能言方。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六十四種風濕,這些風濕會進入皮膚中並蔓延,導致腰腿僵硬、身體五處緩解、六處急迫、手腳抽筋、身上長疹子,抓撓會變成傷口;身體風濕導致奇癢難耐;突然發作的風濕導致面部腫脹、雙手不能觸及頭部、嘴巴緊閉不能言語。

石南,乾薑黃芩細辛人參(各一兩),桂心,麻黃當歸,芎藭(各一兩半),甘草(二兩),乾地黃(十八銖),食茱萸(三十銖)

白話文:

石楠、乾薑、黃芩、細辛、人參(各50克),桂心、麻黃、當歸、川芎(各75克),甘草(100克),乾地黃(9克),食茱萸(15克)

上十二味㕮咀,以水六升、酒三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,大汗勿怪。

治中風口噤不知人者方:

芥子(一升),酢(三升)

上二味煮取一升,敷頭以布裹之,日一度。(《肘後》以治猝不得語。)

又方,豉(五升),吳茱萸(一升)

上二味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漸飲之。(《肘後》以治不能語。)

又方,白朮四兩,以酒三升,煮取一升,頓服。

又方,服荊瀝一升。

又方,服淡竹瀝一升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中風口不能言語,神志不清的方子:

芥子方:

  • 芥子一升
  • 醋三升

將上述兩種材料煮沸,取出一升,用布包著敷在頭上,每天一次。(《肘後備急方》用於治療突然不能言語。)

豉吳茱萸方:

  • 豉五升
  • 吳茱萸一升

將上述兩種材料用七升水煮沸,取三升,分次飲用。(《肘後備急方》用於治療不能言語。)

白朮方:

  • 白朮四兩
  • 酒三升

將白朮用酒煮沸,取出一升,一次服下。

荊瀝方:

  • 直接服用荊瀝一升。

淡竹瀝方:

  • 直接服用淡竹瀝一升。

服用後出大汗不用擔心。

5. 針灸法

中風口噤不得開,灸機關(《翼》名頰車)二穴。穴在耳下八分小近前,灸五壯,即得語,又灸,隨年壯。僻者逐僻,左右灸之。中風失喑不能言語,緩縱不隨,先灸天窗五十壯,息火仍移灸百會五十壯,畢還灸天窗五十壯者。始發先灸百會,則風氣不得泄。內攻五臟,喜閉伏仍失音也。

白話文:

中風導致嘴巴緊閉無法張開,可灸「機關穴」(別名「頰車」)。機關穴位於耳垂下方八分處,接近前面,灸五次,病人就能說話了。如果說話還不清,可根據病人的年齡再多灸幾次。如果口歪一邊,就灸歪斜的一邊。中風失聲,說話大舌頭,動作不靈活,先灸「天窗穴」五十次,然後休息,再灸「百會穴」五十次,最後再灸「天窗穴」五十次。中風剛發作時,先灸「百會穴」,這樣風邪就不會發散,否則會侵入五臟,導致嘴巴緊閉,無法發聲。

所以先灸天窗,次百會佳。一灸五十壯悉泄火勢,復灸之,視病輕重,重者一處三百壯大效。凡中風服藥益劇者,但是風穴悉皆灸之三壯,無不愈也。

白話文:

因此,首先灸天窗穴,然後灸百會穴效果最好。第一次灸每個穴位五十壯以釋放火邪,並重複灸這些穴位,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而定。病情較重的,每個穴位灸三百壯就能有顯著的效果。凡是服用藥物後中風症狀反而加重的,只要對風穴全部灸三壯,沒有不能痊癒的。

論曰:風寒之氣客於中,滯而不能發,故喑不能言及喉痹失音,皆風邪所為也,入臟皆能殺人。故附之於治風之末。凡屍厥而死脈動如故,此陽脈下墜,陰脈上爭,氣閉故也。針百會入三分,補之,炙熨斗熨兩脅下,又灶突墨彈丸大,漿水和服之。又針足中趾頭去甲如韭葉,又刺足大趾甲下內側去甲三分。

白話文:

古文論述:風寒之氣進入人體,滯留而不通,就會導致啞巴不能說話和喉嚨疼痛失聲,這些都是風邪引起的。如果這些風邪進入內臟,就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將這些情況歸為風症的治療範疇。

凡是因屍氣致死的,脈搏仍然跳動,這是因為陽氣下沉,陰氣上竄,氣機閉塞所致。此時,應針灸百會穴三分深,以補益陽氣;並用艾灸溫灸兩脇下,再用竈膛中的墨炭研成小丸子,用漿水沖服。

另外,還可以針灸腳趾中間,去掉趾甲,像韭菜葉一樣;再針刺大腳趾甲下內側,去掉趾甲三分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