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(2)
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(2)
1. 初生出腹第二
兒新生三日中,與朱蜜者不宜多,多則冷兒,脾胃冷腹脹,喜陰癇,氣急變噤痙而死。新生與朱蜜法,以飛煉硃砂如大豆許,以赤蜜一蜆殼和之,以綿纏箸頭沾取,與兒吮之,得三沾止,一日令盡此一豆許,可三日與之,則用三豆許也,勿過此,則傷兒也。與朱蜜竟,可與牛黃如朱蜜多少也,牛黃益肝膽除熱,定精神止驚,辟惡氣,除小兒百病也。
新生三日後,應開腸胃,助穀神,可研米作厚飲,如乳酪厚薄,以豆大與兒咽之,頻咽三豆許止,日三與之,滿七日可與哺也。兒生十日始哺如棗核,二十日倍之,五十日如彈丸,百日如棗;若乳汁少,不得從此法,當用意小增之。若三十日而哺者,令兒無疾。兒哺早者,兒不勝穀氣,令生病,頭面身體喜生瘡,愈而復發,令兒尪弱難養。
三十日後雖哺勿多,若不嗜食,勿強與之,強與之不消,復生疾病。哺乳不進者,腹中皆有痰癖也,當以四物紫丸微下,節哺乳,數日便自愈。小兒微寒熱,亦當爾利之,要當下之,然後乃瘥。
凡乳兒不欲太飽,飽則嘔吐,每候兒吐者,乳太飽也,以空乳乳之即消,日四。乳兒若臍未愈,乳兒太飽,令風中臍也。夏不去熱乳,令兒嘔逆;冬不去寒乳,令兒咳痢。母新房以乳兒,令兒羸瘦,交脛不能行。母有熱以乳兒,令變黃不能食。母怒以乳兒,令喜驚發氣疝,又令上氣疝癲狂。
母新吐下以乳兒,令虛羸。母醉以乳兒,令身熱腹滿。凡新生小兒,一月內常飲豬乳,大佳。
凡乳母乳兒,當先極挼,散其熱氣,勿令汁奔出,令兒噎,輒奪其乳,令得息,息已,復乳之,如是十返五返,視兒飢飽,節度,知一日中幾乳而足,以為常。又常捉去宿乳。兒若臥,乳母當以臂枕之,令乳與兒頭平乃乳之,令兒不噎。母欲寐則奪其乳,恐填口鼻,又不知飢飽也。浴兒法:
凡浴小兒湯極須令冷熱調和,冷熱失所,令兒驚,亦致五臟之疾也。凡兒冬不可久浴,浴久則傷寒。夏不可久浴,浴久則傷熱。數浴背冷,則發癇。若不浴,又令兒毛落。新生浴兒者,以豬膽一枚,取汁投湯中以浴兒,終身不患瘡疥。勿以雜水浴之。
兒生三日,宜用桃根湯浴,桃根、梅根、李根各二兩,枝亦得,㕮咀,以水三斗煮二十沸,去滓,浴兒,良,去不祥,令兒終身無瘡疥。
治小兒驚,辟惡氣,以艾虎湯浴,艾一斤,虎頭骨一枚,以水三斗煮為湯浴,但須浴則煮用之。
凡小兒初出腹有鵝口者,其舌上有白屑如米,劇者鼻中亦有之,此由兒在胞胎中受穀氣盛故也,或妊娠時嗜糯米使之然。治之之法以發纏箸頭沾井花水撩拭之,三日如此,便脫去,如不脫,可煮慄荴汁,令濃,以綿纏箸頭拭之。若春夏無慄荴,可煮慄木皮,如用井花水法。
白話文:
初生出腹第二
嬰兒出生三天內,給他服用朱砂蜜不宜過多,多了會讓嬰兒體寒,脾胃冰冷腹脹,容易驚癇,呼吸急促,甚至抽搐而死。新生兒服用朱砂蜜的方法是:將朱砂研磨成像大豆大小的一點,用一蜆殼的赤蜜混合,用棉花裹住筷子頭沾取,讓嬰兒吮吸,吸三次就停止,一天用量為像大豆大小的一點,三天可服用像三粒大豆大小的量,絕不能超過這個量,否則會傷害嬰兒。服用朱砂蜜後,可以給嬰兒服用等量的牛黃,牛黃可以滋養肝膽,清熱解毒,安定精神,止驚,驅除邪氣,治療小兒百病。
三天後,應該開始調理嬰兒的腸胃,幫助穀物精華的吸收,可以用米粉調成像乳酪一樣稠度的米糊,每次給嬰兒服用像豆子大小的一點,頻頻餵食,總量約為三粒豆子大小,一天餵食三次,滿七天就可以開始哺乳了。嬰兒十天大時開始哺乳,每次餵食的奶量像棗核那麼多,二十天加倍,五十天像彈丸那麼多,一百天像棗子那麼多;如果母乳不足,就不能按照這個方法,應該酌情少量增加。如果三十天就開始哺乳,嬰兒就不容易生病。如果過早哺乳,嬰兒承受不住穀物之氣,容易生病,頭面身體容易長瘡,好了又復發,導致嬰兒體弱難養。
三十天後即使開始哺乳,也不宜過多,如果嬰兒不愛吃,不要強迫餵食,強迫餵食會導致食物積滯,再次生病。如果哺乳後嬰兒不消化,腹中多為痰濕積聚,應該服用四物紫丸少量瀉下,減少哺乳量,幾天就會痊癒。嬰兒如果輕微發熱,也應該這樣處理,務必瀉下後才能痊癒。
所有嬰兒都不宜餵食過飽,過飽會嘔吐,嬰兒嘔吐時,就是餵奶過量了,用空乳頭吸吮一下就能緩解,一天可進行四次。如果嬰兒臍帶還沒癒合,餵奶過量會使風邪入侵臍部。夏天不要餵食過熱的奶,會導致嬰兒嘔逆;冬天不要餵食過冷的奶,會導致嬰兒咳嗽腹瀉。產婦剛房事完畢就餵奶,會導致嬰兒消瘦,腿軟不能行走。產婦身體有熱氣就餵奶,會導致嬰兒黃疸,不能吃東西。產婦生氣後就餵奶,會導致嬰兒容易驚嚇,發脾氣,疝氣,還會導致上氣,癲癇發狂。
產婦剛嘔吐瀉肚就餵奶,會導致嬰兒虛弱消瘦。產婦喝醉酒就餵奶,會導致嬰兒發熱,腹脹。所有新生兒,一月內經常飲用豬奶,對其極有益處。
所有哺乳的母親,餵奶前應先充分按摩乳房,散去熱氣,不要讓奶水大量湧出,以免嬰兒嗆到,如果嬰兒嗆到,要立即停止餵奶,讓嬰兒休息一下,休息好了再繼續餵奶,如此重複五到十次,觀察嬰兒的飢飽情況,根據情況調整餵奶量,了解一天餵奶多少次才夠,並以此為常規。也要經常擠出上次餵奶殘留的奶水。如果嬰兒睡著了,母親要用胳膊當枕頭墊着嬰兒,讓乳頭與嬰兒的嘴巴持平再餵奶,這樣就不會嗆到。母親想睡覺就應該停止餵奶,以免堵塞嬰兒的口鼻,又不知道嬰兒是否飢餓。嬰兒洗澡方法:
所有給嬰兒洗澡的水,都必須將冷水和熱水混合調和好,冷熱不均會讓嬰兒受驚,也會導致五臟疾病。冬天不要給嬰兒洗太久澡,洗太久會受寒。夏天也不要給嬰兒洗太久澡,洗太久會受熱。經常洗澡導致背部寒冷,會引起驚癇。如果不洗澡,又會導致嬰兒毛髮脫落。新生兒洗澡時,可以用一個豬膽,取膽汁加入洗澡水中給嬰兒洗澡,終身都不會患瘡疥。不要用雜水給嬰兒洗澡。
嬰兒出生三天,應該用桃根湯洗澡,桃根、梅根、李根各二兩(枝條也可以),切碎,用三斗水煮沸二十次,去除渣滓,給嬰兒洗澡,很好,可以去除不祥之氣,讓嬰兒終身沒有瘡疥。
治療嬰兒受驚,驅除邪氣,可以用艾虎湯洗澡,艾草一斤,虎頭骨一個,用三斗水煮成湯水洗澡,只要需要洗澡就煮水使用。
所有嬰兒剛出生時,嘴巴周圍有鵝口瘡,舌頭上有像米粒一樣的白屑,嚴重的鼻腔里也有,這是因為嬰兒在母體內受穀氣過盛的緣故,或者懷孕時嗜好糯米造成的。治療方法是用髮夾纏繞在筷子頭上,沾取井水擦拭,三天這樣做,就會脫落,如果沒有脫落,可以煮栗子殼汁,煮濃,用棉花纏繞筷子頭擦拭。如果春夏沒有栗子殼,可以用栗樹皮煮水,方法同井水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