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思邈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八 治諸風方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治諸風方 (7)

1. 賊風第三

(論一首,方二十九首,灸法六首)

白話文:

論一篇

  • 闡述中醫理論和治療原則

方二十九首

  • 提供29個中醫處方

灸法六首

  • 記載6種灸療方法

2. 桂枝酒

治肝虛寒,猝然喑啞不聲、踞坐不得、面目青黑、四肢緩弱、遺失便利、厲風所損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肝虛寒,突然失聲、無法站立、面色青黑、四肢虛弱、失禁、被厲風所傷的方劑。

桂枝川芎獨活,牛膝,薯蕷,甘草(各三兩),附子(二兩),防風茯苓天雄茵芋杜仲蒴藋根白朮(各四兩),乾薑(五兩),躑躅(一升),豬椒葉根皮(各一升),大棗(四十枚)

白話文:

桂枝、川芎、獨活、牛膝、薯蕷、甘草(各 120 克) 附子(80 克) 防風、茯苓、天雄、茵芋、杜仲、蒴藋根、白朮(各 160 克) 乾薑(200 克) 躑躅(400 克) 豬椒葉根皮(400 克) 大棗(40 枚)

上十八味㕮咀,以酒四斗漬七日,每服四合,日二,加至五、六合。

白話文:

以十八味香藥一齊浸泡在四斗酒中,浸泡七天後,每次服用四合,一天服用兩次,逐漸增加至五、六合。

肝風占候其口不能言,當灸鼻下人中。次灸大木椎次灸肝俞,第九椎下是,五十壯、余處隨年壯。眼暗灸之得明,二三百壯良。

白話文:

肝風病症:患者無法說話。治療方法:針灸人中,接著針灸大椎,再針灸肝俞,在第九個椎骨下方,針灸五十壯,其他部位根據年齡針灸。眼花針灸能使視力恢復,針灸二百到三百壯效果好。

3. 大定心湯

治心氣虛悸恍惚方。(見十六卷小腸腑中。)

白話文:

治心氣虛悸恍惚方。(見十六卷小腸腑中。)

治療心氣虛弱所致的心悸、恍惚的方劑。(出自《十六卷小腸腑中》。)

4. 乾薑附子湯

治心虛寒風,半身不遂、骨節離解、緩弱不收,便利無度,口面喎邪斜方。

白話文:

治心虛寒冷風,半身偏癱,骨節離散,肢體軟弱無力,腹瀉不止,口角歪斜,頭臉歪斜。

治療心臟虛弱、受寒風侵襲,導致半身不遂、骨節脫位、手腳無力、大便失禁、口角歪斜、頭臉變形。

乾薑附子(各八兩),桂心,麻黃(各四兩),川芎(三兩)

白話文:

乾薑、附子各8兩,桂心、麻黃各4兩,川芎3兩。

上五味㕮咀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,三日後服一劑。

白話文:

將五種藥材 (上五味) 咀嚼後,加入約九升的水,煮沸取三升藥液。將藥液分成三份,每三天服用一份。

5. 側子酒

治心寒或笑或呻口欹方。(見前七卷腳氣門中。)

白話文:

治療心寒或笑或呻口歪的一方。(見前七卷腳氣病中。)

6. 芎藭湯

治猝中風,四肢不仁、善笑不息方。

白話文:

治猝中風,四肢不仁、善笑不息方。

治療突然發生的中風,導致四肢麻木不仁、不停發笑的症狀。

芎藭(一兩半),黃芩石膏(一方用黃連),當歸秦艽麻黃,桂心,乾薑甘草(各一兩),杏仁(二十一枚)

白話文:

芎藭(15克),黃芩、石膏(一方使用黃連),當歸、秦艽、麻黃、桂心、乾薑、甘草(各15克),杏仁(21顆)

上十味㕮咀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

白話文:

取十種藥材,加入九升水,熬煮至剩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

7. 荊瀝湯

治心虛寒、陰氣傷、寒損心驚掣悸,語聲寬急混濁,口喎冒昧,好自笑、癘風傷心方。

白話文:

治心虛寒、陰氣傷、寒損心驚掣悸、語聲寬急混濁、口喎冒昧、好自笑、癘風傷心方

方劑:

  • 人參四兩
  • 白朮四兩
  • 茯苓四兩
  • 遠志四兩
  • 龍骨四兩
  • 牡蠣四兩
  • 麥門冬四兩
  • 五味子一兩
  • 甘草二兩

用法:
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與水混合後服用。

適應症:

  • 心氣虛弱,陰氣受損
  • 寒邪損傷心臟,導致心悸不安、抽搐
  • 語言不清晰,聲音低沉或高亢
  • 口齒不清,說話含糊
  • 經常自言自語
  • 癘風(精神失常)導致心臟受損

荊瀝(三升),母姜(取汁,一升),麻黃白朮川芎(各四兩),防風,桂心,升麻茯苓遠志人參羌活當歸(各二兩),防己甘草(各二兩)

白話文:

荊芥汁(三升),生薑汁(一升),麻黃、白朮、川芎(各四兩),防風、桂心、升麻、茯苓、遠志、人蔘、羌活、當歸(各二兩),防己、甘草(各一兩)

上十五味㕮咀,以水一斗五升煎麻黃兩沸,去沫,次下諸藥,煮取三升,去滓,下荊瀝、薑汁煎取四升。分四服,日三夜一。

白話文:

將上面列出的 15 種中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 1.5 鬥(約 2.25 公升)的水將麻黃煎煮兩次,去除浮沫。接著加入其他中藥材,繼續煎煮,直到剩下 3 升藥液。過濾去除藥渣,再加入荊瀝和薑汁煎煮,直到只剩下 4 升藥液。分成四份服用,早中晚各一次,晚上服用一份。

8. 白朮酒

補心志定氣。治心虛寒,氣性反常,心手不隨,語聲冒昧。其疾源癘風損心,具如前方所說無窮。

白話文:

**繁體中文:**補心志定氣

補養心志,穩定氣性。

治療範圍:

  • 心虛寒,氣性反常。
  • 心手不協調,說話冒失。

病因:

  • 邪風損傷心臟,造成上述症狀。

白朮(切),地骨皮,荊實(各三升),菊花(二斗)

白話文:

白朮(切片),地骨皮,荊芥(各三升),菊花(二斗)

上四味,以水三石,煮取一石五斗,去滓澄清取汁,釀米二石,用曲如常法。酒熟隨能飲之,常取半醉,勿令至吐。

白話文:

上述四種藥材,用三石水煮,煮到剩一石五斗,去掉渣滓,澄清取汁液,用兩石米釀酒,用曲按照平常的方法。酒釀好可以隨時喝,經常喝到微醉,不要喝到嘔吐。

治心風寒方:

灸心俞各五十壯,第五節兩邊各一寸半是。

白話文:

灸「心俞」穴位各五十壯,「心俞」穴位於第五胸椎下旁開一寸半處。

9. 依源麻黃湯

治脾虛寒癘風所傷,舉體消瘦,語音沉澀如破鼓聲,舌強不轉而好嚥唾,口噤唇黑,四肢不舉,身重如山,便利無度方。(見別卷中。)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由寒濕引起脾臟虛弱導致的疾病,患者全身消瘦,說話聲音低沉沙啞,舌頭僵硬不能轉動,喜歡吞嚥唾液,嘴巴緊閉,嘴脣發黑,四肢不能抬舉,身體重得像山壓著一樣,小便和排便頻繁。

10. 半夏湯

溫中下氣治脾寒,語聲憂懼,舌本捲縮,嗔喜無度,惛悶恍惚脹滿方。

白話文:

溫中下氣,治療脾胃虛寒,說話聲音憂愁恐懼,舌根捲縮,時而嗔怒時而喜悅,精神恍惚而脹滿的方劑。

半夏,大麻仁(熬研為脂),生薑(各一升),芍藥,茯苓五味子,桂心,橘皮(各三兩)白朮(四兩),附子(五兩),甘草(二兩),大棗(三十枚)

白話文:

半夏一升 大麻仁一升(熬煮搗碎成膏狀) 生薑一升 芍藥三兩 茯苓三兩 五味子三兩 桂心三兩 橘皮三兩 白朮四兩 附子五兩 甘草二兩 大棗三十枚

上十二味㕮咀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三升,去滓,下大麻仁脂,更上火一沸,分三服。

白話文:

十二味藥材搗碎,加入一斗二升的水煮沸,熬煮後取三升,濾去渣滓,加入大麻仁油,再上火煮沸一次,分為三份服用。

11. 當歸丸

補脾安胃、調氣止痛。治脾虛寒身重不舉、語音沉鼓、癘風傷痛、便利無度方。

白話文:

古代文字:

補脾安胃、調氣止痛。治脾虛寒 身重不舉、語音沉鼓、癘風傷痛、便利無度 方。

能補益脾胃、調氣止痛。治療脾虛寒證導致的身體沉重無力、說話聲音低沉、風濕痹痛、大便次數過多。

當歸酸棗仁乾薑(各八兩),川芎乾地黃天雄(各六兩),黃耆地骨皮(各七兩)大棗(二十枚),吳茱萸(五合),甘草,秦椒葉厚朴秦艽(各四兩),桂心,防風附子白朮(各五兩)

白話文:

當歸酸棗仁乾薑(各 400 克) 川芎乾地黃秦艽 (各 300 克) 黃耆地骨皮 (各 350 克) 大棗 (100 枚) 吳茱萸 (250 毫升) 甘草秦椒葉厚朴秦艽 (各 200 克) 桂心防風附子白朮 (各 250 克)

上十八味為末,蜜丸如梧子,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,日再服。

白話文:

將這十八味藥材磨成細末,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蜜丸。用酒送服三十顆,逐漸增加至四十顆,每天服用兩次。

脾風占候聲不出或上下手,當灸手十指頭,次灸人中。次灸大椎。次灸兩耳門前脈,去耳門上下行一寸是。次灸兩大指節上下各七壯。

白話文:

脾風症狀:聲音無法發出或上下肢無力,應依序灸手部十指指尖,再灸人中穴,然後灸大椎穴。接著灸兩耳門前脈,距離耳門上下各一寸處。最後灸兩拇指指節上下各七壯。

治脾風方(脾風者,總呼為八風。)

灸脾俞挾脊兩邊各五十壯。凡人脾俞無定,所隨四季月應病,即灸藏輸是脾穴,此法甚妙。

白話文:

治脾風方(脾風,總稱作八風)

灸治脾俞穴,在脊椎兩側,各灸50壯。一般人脾俞穴沒有固定位置,會隨著四季變化和應當治療的疾病而有所不同,即灸治臟腑經絡輸注的穴位,也就是脾穴,此法甚為靈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