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一 諸論 (10)
卷一 諸論 (10)
1. 論合和第七
問曰:凡合和湯藥,治諸草石蟲獸,用水升數消殺之法則云何?答曰:凡草有根、莖、枝、葉、皮、骨、花、實,諸蟲有毛、翅、皮、甲、頭、足、尾、骨之屬,有須燒煉炮炙,生熟有定,一如後法。順方者福,逆之者殃。或須皮去肉,或去皮須肉,或鬚根莖,或須花實。
依方煉治,極令淨潔,然後升合稱兩,勿令參差,藥有相生相殺,氣力有強有弱,君臣相理,佐使相持,若不廣通諸經,則不知有好有惡。或醫自以意加減,不依方分,使諸草石強弱相欺,入人腹中不能治病,更加鬥爭,草石相反,使人迷亂,力甚刀劍。若調和得所,雖未能治病,猶得安利五臟,於病無所增劇。
例曰:諸經方用藥,所有熬煉節度,皆腳註之。今方則不然,於此篇具條之,更不煩方下別注也。
凡藥治擇熬炮訖,然後稱之以充用,不得生稱。
凡用石藥及玉,皆碎如米粒,綿裹納湯酒中。
凡鍾乳等諸石,以玉槌水研,三日三夜,漂煉務令極細。
凡銀屑,以水銀和成泥。
凡礜石、赤泥團之,入火半日,乃熟可用,仍不得過之。不煉,生入藥,使人破心肝。
凡朴硝、礬石,燒令汁盡,乃入丸散。芒硝、朴硝,皆絞湯訖,納汁中,更上火兩三沸,烊盡乃服。
凡湯中用丹砂、雄黃者,熟末如粉,臨服納湯中,攪令調和服之。
凡湯中用完物,皆擘破,干棗、梔子之類是也。用細核物,亦打碎,山茱萸、五味子、蕤核、決明子之類是也。細花子物,正爾完用之,旋覆花、菊花、地膚子、葵子之類是也。米麥豆輩,亦完用之。
凡橘皮、吳茱萸、菽等,入湯不㕮咀。
凡諸果實仁,皆去尖及雙仁者,湯揉撻去皮,仍切之。用梔子者去皮,用蒲黃者湯成下。
凡麥門冬、生薑入湯,皆切。三搗三絞,取汁,湯成去滓下之,煮五六沸,依如升數,不可共藥煮之。一法薄切用。
凡麥門冬,皆微潤,抽去心。
凡麻黃,去節,先別煮兩三沸,掠去沫,更益水如本數,乃納余藥,不爾令人煩。寸斬之,小草、瞿麥五分斬之,細辛、白前三分斬之,膏中細銼也。
凡牛膝、石斛等,入湯酒拍碎用之。石斛入丸散者,先以砧槌極打令碎,乃入臼,不爾搗不熟,入酒亦然。
凡桂、厚朴、杜仲、秦皮、木蘭輩,皆削去上虛軟甲錯,取里有味者稱之。茯苓、豬苓削去黑皮,牡丹、巴戟天、遠志、野葛等皆捶破去心,紫菀洗去土,曝乾乃稱之。薤白、蔥白,除青令盡。莽草、石南、茵芋、澤蘭剔取葉及嫩莖,去大枝。鬼臼、黃連皆除根毛。石葦拭去毛。辛夷去毛及心。蜀椒去閉口者及目。用大棗、烏梅皆去核。用鬼箭削取羽皮。
凡茯苓、芍藥,補藥須白者,瀉藥須赤者。
凡菟絲子,暖湯淘汰去沙土,干漉,暖酒漬,經一宿,漉出,曝微白搗之。不盡者更以酒漬,經三五日乃出,更曬,微干搗之,須臾悉盡,極易碎。
白話文:
論合和第七
問:各種湯藥配方,處理各種草藥、礦物、蟲獸,用水多少來殺菌消毒的方法是什麼?
答:各種植物有根、莖、枝、葉、皮、木質部、花、果實;各種蟲類有毛、翅、皮、甲、頭、足、尾、骨等,有些需要燒煉炮製,生熟程度各有規定,如同後文所述。順應藥性則吉利,違背藥性則有害。有些需要去皮留肉,有些需要去肉留皮,有些需要用根莖,有些需要用花果。
必須依方劑炮製,力求乾淨,然後按比例稱量藥材,不可差錯。藥材有相生相剋,藥力有強有弱,君臣藥材相輔相成,佐使藥材相互配合,如果不廣泛了解各種藥性,就無法分辨藥材好壞。有些醫生自行增減藥量,不按比例用藥,導致藥性強弱相剋,進入人體後不能治病,反而互相爭鬥,藥性相衝,讓人病情加重,危害猶如刀劍。如果調配得當,即使不能治病,也能使五臟安和,不使病情加重。
例如:各個經方所用的藥材,熬煉的標準都已在腳註中說明。但本篇不同,在此篇中已詳細列出,不必再在方劑下另加註解。
所有藥材炮製完畢後再稱量,不可生藥稱量。
所有礦物藥和玉石,都要研碎如米粒大小,用棉布包裹,放入湯藥中。
鐘乳等礦物,要用玉石杵磨成粉末,浸泡三日三夜,清洗乾淨,務必研磨極細。
銀屑,要用水銀調成泥狀。
礜石、赤泥,要團成球狀,入火半日,即可使用,不可過度燒煉。不經過炮製,生用會損傷心肝。
朴硝、礬石,要燒到汁液完全蒸發後才能入丸散。芒硝、朴硝,都要先絞出汁液,然後將汁液加熱兩三沸,熬乾後再服用。
湯藥中使用丹砂、雄黃,需研磨成細粉,服用前加入湯藥中,攪拌均勻後服用。
湯藥中使用完整藥材的,要將其掰開,如干棗、梔子等;使用帶細小核的藥材,也要打碎,如山茱萸、五味子、蕤核、決明子等;細小的花、種子類藥材,則直接使用即可,如旋覆花、菊花、地膚子、葵子等;米、麥、豆類藥材,也直接使用。
橘皮、吳茱萸、豆類等藥材,入湯藥中不用咀嚼。
各種果實的種仁,都要去掉尖端和雙仁,用溫水揉搓去皮,再切碎。使用梔子的要先去皮,使用蒲黃的要等到湯藥熬好後再放入。
麥門冬、生薑入湯藥中,都要切碎,再搗碎三次,絞汁,湯藥熬好後再加入藥汁,去除藥渣,煮五六沸,按比例用藥,不可與其他藥材一起煮。另一種方法是切薄片使用。
麥門冬,要略微潤濕,然後去掉中心部分。
麻黃,要去節,先單獨煮兩三沸,撇去浮沫,再加水至原量,然後加入其他藥材,否則會讓人煩躁。切成寸段,小草藥、瞿麥切成五分段,細辛、白前切成三分段,入膏藥則切成細末。
牛膝、石斛等,放入湯藥中,要拍碎使用。石斛入丸散者,要用砧板槌子用力捶碎,再入臼研磨,否則搗不爛,用酒也是如此。
桂枝、厚朴、杜仲、秦皮、木蘭等,都要削去外層鬆軟的部分,取其內部有藥效的部分稱量。茯苓、豬苓要削去黑皮,牡丹、巴戟天、遠志、野葛等要捶破去心,紫菀要洗去泥土,曬乾後再稱量。薤白、蔥白,要除去青色部分。莽草、石南、茵芋、澤蘭要挑選葉子和嫩莖,去掉粗大的枝條。鬼臼、黃連要除去根上的毛。石葦要擦去毛。辛夷要去掉毛和心。蜀椒要去掉閉合的和有蟲眼的。使用大棗、烏梅要先去核。使用鬼箭要削取羽狀的皮。
茯苓、芍藥,補藥要用白色的,瀉藥要用紅色的。
菟絲子,要用溫水淘洗乾淨,瀝乾,用溫酒浸泡一夜,瀝乾,曬至微白後搗碎。如果還未完全搗碎,再用酒浸泡三五天,取出曬乾,略微乾燥後再搗碎,直到完全搗碎,很容易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