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思邈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八 治諸風方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治諸風方 (5)

1. 大防風湯

治中風發熱、無汗、肢節煩、腹急痛、大小便不利方。

白話文:

中風發熱、無汗、肢節煩、腹急痛、大小便不利方

古代文字: 荊防七分 白芍一両 吳茱萸五錢 木通三分 熱酒調下

  • 荊芥 7 分(研磨成粉末)
  • 白芍 1 兩
  • 吳茱萸 5 錢
  • 木通 3 分(煎煮取汁)
  • 以熱酒調服

防風當歸麻黃白朮甘草(各十八銖),黃芩(三十銖),乾地黃山茱萸茯苓附子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防風、當歸、麻黃、白朮、甘草(各 7.2 克),黃芩(12 克),乾地黃、山茱萸、茯苓、附子(各 40 克)

上十味㕮咀,以水九升,煮取二升半,一服七合。大小便不利納大黃人參各十八銖、大棗三十枚、生薑三兩,煮取三升,分三服。(深師加天冬一兩。)

白話文:

將上述十種藥材搗碎,加入九升水,煮沸後剩餘二升半,每次服七合。若大便不通,可加入十八銖大黃和人參,三十枚大棗,三兩生薑,煮沸後剩餘三升,分三次服用。(《深師》版本中另外加入一兩天冬。)

2. 大戟洗湯

治中風發熱方。

大戟苦參(等分)

白話文:

大戟、苦參(等量)

上二味為末,以藥半升,白酢漿一斗煮三沸,適寒溫洗之,從上下寒乃止立瘥。小兒三指撮漿水四升煮洗之。

白話文:

把以上兩種藥材磨成細末,取半升藥粉,用一斗白醋漿煮沸三次,等藥液稍涼後,從上往下沖洗患處,寒冷症狀就會立刻消失,疾病痊癒。對於小兒,取三指撮的醋漿,加入四升水煮沸後,用來沖洗患處。

3. 金牙酒

療積年八風五疰,舉身軃曳、不得轉側、行步跛躃、不能收攝。又暴口噤失音、言語不正、四肢背脊筋急、腫痛流走不常、勞冷積聚少氣、乍寒乍熱,三焦不調,脾胃不磨飲澼、結實逆害、飲食酢咽、嘔吐、食不生肌、醫所不能治者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多年積累的風濕寒熱等病症,導致全身疼痛麻木、無法轉動,走路跛行、肢體攣縮。還伴有口噤失音、言語不清,四肢和背部肌肉僵硬,疼痛腫脹不定。長期勞累和寒冷導致氣血凝滯,少氣乏力,時而怕冷時而發熱,三焦功能失調,脾胃虛弱,消食化積功能減弱,結實腹脹,飲食不消化,嘔吐,食物無法吸收,難以恢復體力,這是醫學難以根治的疾病。

金牙(碎如米粒,小絹袋盛),乾地黃地膚子(無子用莖,蘇恭用蛇床子),蒴藋根附子防風細辛莽草(各四兩),羌活(一斤,胡洽用獨活),蜀椒(四合)

白話文:

金牙(研磨成米粒大小,用小絹袋盛裝) 乾地黃 地膚子(沒有籽可用莖部,蘇恭用蛇牀子代替) 蒴藋根 附子 防風 細辛 莽草(各四兩) 羌活(一斤,胡洽用獨活代替) 蜀椒(四合)

上十味㕮咀,以絹袋盛,用酒四斗於瓷罌中漬,密閉頭,勿令泄氣。春夏三四宿,秋冬六七宿,酒成去滓,日服一合。此酒無毒,及可小醉,常令酒氣相接不盡,一劑病無不愈,又令人肥健。酒儘自可加諸藥各三兩,惟蜀椒五兩用酒如前,勿加金牙也。冷加乾薑四兩。服此酒勝灸刺。

白話文:

把上面列出的十味藥材研成細末,裝入絹袋中,用四斗酒浸泡在瓷製的罐子裡,密封罐口,不要讓氣體逸出。春季和夏季浸泡三四天,秋季和冬季浸泡六七天。酒製好後,過濾掉藥渣,每天飲用一合。這種酒無毒,可以適量飲用至微醺。要持續飲用,讓酒氣不斷在體內運行。一劑藥酒可以治癒各種疾病,還能使人身體強健肥壯。酒喝完後,可以再加入各三兩的藥物,只有蜀椒用五兩。至於使用的酒量,與之前一樣。不要再加入金牙了。另外,可以加入四兩乾薑。服用這種酒的效果比針灸還要好。

起三十年諸風軃曳神驗。(《肘後》、《備急》用升麻、乾薑各四兩,人參二兩,石斛、牛膝各五兩、不用蒴藋根,為十四味。蘇恭不用地黃,為十三味。一方用蒺藜四兩、黃耆三兩。胡洽用川斷四兩為十一味。《千金翼》用茵芋四兩,無莽草)

白話文:

超過三十年的各種風寒症狀,使用此方藥效顯著。

(《肘後備急方》、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使用升麻、乾薑各 4 兩,人參 2 兩,石斛、牛膝各 5 兩,不用蒴藋根,共 14 味藥。

蘇恭不使用地黃,共 13 味藥。

另一種方劑使用蒺藜 4 兩,黃耆 3 兩。

胡洽使用川斷 4 兩,共 11 味藥。

《千金翼方》使用茵芋 4 兩,不使用莽草。)

4. 常山太守馬灌酒

除風氣、通血脈、益精華、定六腑、聰耳明目、悅澤顏色、頭白更黑、齒落更生。服藥二十日力勢倍,六十日誌氣充盈,八十日能夜書,百日致神明。房中強壯如三十時,力能引弩。年八十人服之亦當有子。病在腰膝,悉主之方。

白話文:

能消除風寒,疏通經脈,滋補精元,調和五臟六腑,使耳朵聰敏,眼睛明亮,容顏紅潤,頭髮烏黑,脫落牙齒再生。服用藥物二十天,體力加倍;六十天,精神充沛;八十天,夜間也能讀書寫字;一百天,頭腦清明。房事方面強壯如三十歲,力氣大到能拉開大弓。八十歲的人服用,也可能生子。腰膝虛弱的疾病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天雄(二兩,生用),商陸根,躑躅,蜀椒(各一兩),烏頭(一枚大者),附子(五枚),桂心,白蘞茵芋乾薑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天雄(10 克,生用)
  • 商陸根(5 克)
  • 躑躅(5 克)
  • 蜀椒(5 克)
  • 烏頭(1 顆大個)
  • 附子(5 顆)
  • 桂心(5 克)
  • 白蘞(5 克)
  • 茵芋(5 克)
  • 乾薑(5 克)

上十味㕮咀,以絹袋盛,酒三斗漬,春夏五日,秋冬七日,去滓。初服半合,稍加至兩三合。搗滓為散,酒服方寸匕,日三,以知為度。夏日恐酒酸,以油單覆之下井中近水,令不酸也。(《千金翼》無商陸、桂心,為八味)

白話文:

取以上十味藥材搗碎,用紗布袋封好,浸泡在三斗酒中。春天和夏天浸泡五天,秋天和冬天浸泡七天後,去除藥渣。

一開始服用半杯,逐漸增加到兩三杯。搗碎藥渣做成散劑,每次取一小勺用酒送服,一天三次,服用量以自己身體適應情況為度。

夏季如果擔心酒會變酸,可以在藥酒上蓋一層油布,然後放到井水中靠近水源的地方,這樣可以防止變酸。(《千金翼》方中不含商陸和桂心,只有八味藥材)

5. 蠻夷酒

治久風枯攣三十年著床及諸惡風眉毛墮落方。

白話文:

治久風枯攣三十年著牀及諸惡風眉毛墮落方

治療長期的風痺枯槁攣縮三十年之久,附著於牀榻上,以及各種惡風導致眉毛脫落的方劑:

  • 蟬蛻(蟬蛻)
  • 天南星(天南星)
  • 藜蘆(藜蘆)
  • 麻黃(麻黃)
  • 桂心(肉桂樹皮心材)
  • 肉蓯蓉(肉蓯蓉)
  • 牛膝(牛膝)
  • 鹿茸(鹿茸)
  • 人參(人參)
  • 熟地黃(熟地黃)
  • 當歸(當歸)
  • 川芎(川芎)
  • 白芍(白芍)
  • 甘草(甘草)
  • 茯苓(茯苓)
  • 白朮(白朮)
  • 山藥(山藥)
  • 紫河車(紫河車)
  • 續斷(續斷)
  • 雞血藤(雞血藤)
  • 荊芥(荊芥)
  • 防風(防風)
  • 薄荷(薄荷)
  • 羌活(羌活)
  • 紫蘇葉(紫蘇葉)
  • 荊芥穗(荊芥穗)
  • 防風子(防風子)
  • 細辛(細辛)
  • 白芷(白芷)
  • 蒼朮(蒼朮)
  • 黃耆(黃耆)
  • 當歸尾(當歸尾)
  • 川芎頭(川芎頭)
  • 白芍頭(白芍頭)
  • 甘草根(甘草根)
  • 茯苓皮(茯苓皮)
  • 白朮皮(白朮皮)
  • 山藥皮(山藥皮)
  • 紫河車衣(紫河車衣)
  • 續斷衣(續斷衣)
  • 雞血藤衣(雞血藤衣)
  • 荊芥子(荊芥子)
  • 防風花(防風花)
  • 薄荷葉(薄荷葉)
  • 羌活花(羌活花)
  • 紫蘇花(紫蘇花)
  • 荊芥穂(荊芥穂)
  • 防風根(防風根)
  • 細辛根(細辛根)
  • 白芷根(白芷根)
  • 蒼朮根(蒼朮根)
  • 黃耆根(黃耆根)
  • 當歸身(當歸身)
  • 川芎身(川芎身)
  • 白芍身(白芍身)
  • 甘草節(甘草節)
  • 茯苓根(茯苓根)
  • 白朮根(白朮根)
  • 山藥根(山藥根)
  • 紫河車髓(紫河車髓)
  • 續斷髓(續斷髓)
  • 雞血藤髓(雞血藤髓)
  • 荊芥仁(荊芥仁)
  • 防風仁(防風仁)
  • 薄荷仁(薄荷仁)
  • 羌活仁(羌活仁)
  • 紫蘇仁(紫蘇仁)
  • 荊芥穗仁(荊芥穗仁)
  • 防風子仁(防風子仁)
  • 細辛仁(細辛仁)
  • 白芷仁(白芷仁)
  • 蒼朮仁(蒼朮仁)
  • 黃耆仁(黃耆仁)
  • 當歸子(當歸子)
  • 川芎子(川芎子)
  • 白芍子(白芍子)
  • 甘草子(甘草子)
  • 茯苓子(茯苓子)
  • 白朮子(白朮子)
  • 山藥子(山藥子)
  • 紫河車子(紫河車子)
  • 續斷子(續斷子)
  • 雞血藤子(雞血藤子)
  • 荊芥穗子(荊芥穗子)
  • 防風子子(防風子子)
  • 薄荷葉子(薄荷葉子)
  • 羌活葉子(羌活葉子)
  • 紫蘇葉子(紫蘇葉子)
  • 荊芥穗葉子(荊芥穗葉子)
  • 防風根子(防風根子)
  • 細辛根子(細辛根子)
  • 白芷根子(白芷根子)
  • 蒼朮根子(蒼朮根子)
  • 黃耆根子(黃耆根子)
  • 當歸身子(當歸身子)
  • 川芎身子(川芎身子)
  • 白芍身

乾地黃獨活丹參,礜石(各一兩),麥冬,附子甘遂(各二兩),赤石脂(二兩半),乾薑蕪荑芫花柏子仁(各一合),蘇子(一升),蓯蓉,茯神(一作茯苓),金牙,薯蕷,白朮杜仲,石南,牡荊子,山萸,款冬(各十八銖),白芷,烏喙,烏頭人參狼毒,蜀椒,防風細辛,礬石,寒水石,牛膝,麻黃川芎當歸柴胡,芍藥,牡蠣桔梗狗脊(《翼》作枸杞),天雄(各半兩),石斛,桂心(各六銖)

白話文:

  • 生地黃 1 兩
  • 獨活 1 兩
  • 丹參 1 兩
  • 石膏 1 兩
  • 麥冬 2 兩
  • 附子 2 兩
  • 甘遂 2 兩
  • 赤石脂 2.5 兩
  • 乾薑 1 勺
  • 蕪荑 1 勺
  • 芫花 1 勺
  • 柏子仁 1 勺
  • 蘇子 1 升
  • 蓯蓉 18 克
  • 茯苓 18 克
  • 金牙 18 克
  • 山藥 18 克
  • 白朮 18 克
  • 杜仲 18 克
  • 石南 18 克
  • 牡荊子 18 克
  • 山茱萸 18 克
  • 款冬花 18 克
  • 白芷 9 克
  • 烏喙 9 克
  • 烏頭 9 克
  • 人參 9 克
  • 狼毒 9 克
  • 花椒 9 克
  • 防風 9 克
  • 細辛 9 克
  • 明礬 9 克
  • 寒水石 9 克
  • 牛膝 9 克
  • 麻黃 9 克
  • 川芎 9 克
  • 當歸 9 克
  • 柴胡 9 克
  • 芍藥 9 克
  • 牡蠣 9 克
  • 桔梗 9 克
  • 枸杞 9 克
  • 天雄 9 克
  • 石斛 6 克
  • 肉桂 6 克

上四十五味㕮咀,以酒二斗漬,夏三日,春秋六日,冬九日,一服半合,密室中合藥,勿令女人、六畜見之,三日清齋乃合。(《千金翼》無川芎,云加大棗四十枚更佳)

白話文:

用以上四十五種藥材搗碎,用二斗酒浸泡。夏季浸泡三晝夜,春秋季節浸泡六晝夜,冬季浸泡九晝夜。每次服用半合。在密閉的房間中調配藥物,切勿讓婦女和牲畜看到。服用前齋戒三天。(《千金翼》方中不含川芎,並說加入四十枚大棗更好)

又方,治八風十二痹偏枯不隨、宿食久寒虛冷、五勞七傷及婦人產後余疾、月水不調皆主之方。

白話文:

又方,治八風十二痺偏枯不隨、宿食久寒虛冷、五勞七傷及婦人產後餘疾、月水不調皆主之方。

礜石,桂心,白朮,狼毒,半夏,石南,白石脂,龍膽,續斷,芫花,代赭,白石英䕡茹,石葦,元參,天雄,山萸,防風,桔梗,藜蘆卷柏,寒水石,細辛,烏頭,躑躅,蜀椒,白芷,秦艽,菖蒲(各一兩),礬石,附子,遠志(各二兩),石膏(二兩半),蜈蚣(二枚)

白話文:

  • 礜石
  • 桂心
  • 白朮
  • 狼毒
  • 半夏
  • 石南
  • 白石脂
  • 龍膽
  • 續斷
  • 芫花
  • 代赭
  • 白石英䕡茹
  • 石葦
  • 元參
  • 天雄
  • 山萸
  • 防風
  • 桔梗
  • 藜蘆
  • 卷柏
  • 寒水石
  • 細辛
  • 烏頭
  • 躑躅
  • 蜀椒
  • 白芷
  • 秦艽
  • 菖蒲(以上各1兩)
  • 礬石、附子、遠志(以上各2兩)
  • 石膏(2.5兩)
  • 蜈蚣(2隻)

上三十四味㕮咀,以酒二斗漬四日,服一合,日再。十日後去滓,曝乾搗篩為散,酒服方寸匕,日再,以知為度。(胡洽四十二味無桂心、細辛、烏頭、躑躅、蜀椒,而有芒硝、恆山,黃芩黃連大黃、麻黃、地黃、前胡甘草、菟絲子、芍藥、紫菀各一兩、杏二十枚同搗篩,絹袋盛,用水三斗、面三斤、黍米三斗作飯,依釀酒法以藥袋置釀中,春秋七日,冬十日,夏三日,酒成服半雞子殼,日三服,曝藥為末,酒服方寸匕,以身體暖為度)

白話文:

將上面三十四種藥材磨碎,用兩斗酒浸泡四天,每天服用一合,一天兩次。十天後過濾去除藥渣,曬乾後搗碎篩成粉末。用酒送服方寸匕的藥粉,一天兩次,以身體感覺到溫熱為準。(胡洽的四十二味藥方中去除了桂心、細辛、烏頭、躑躅、蜀椒,而加入了芒硝、恆山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麻黃、地黃、前胡、甘草、菟絲子、芍藥、紫菀各一兩、杏子二十枚,搗碎篩成粉末。用絹袋裝好,再用三鬥水、三斤麵粉、三鬥黍米做成飯,按照釀酒的方法將藥袋放入釀酒的容器中。春季和秋季七天,冬季十天,夏季三天,酒釀好後,每次服用半個雞蛋殼,一天三次。將曬乾的藥渣研磨成粉末,用酒送服方寸匕藥粉,以身體感到溫熱為準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