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(1)
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 (1)
1. 卷五上 少小嬰孺方上
(凡五類)
2. 序例第一
(論三首,方二首,擇乳母法)
論曰:夫生民之道,莫不以養小為大,若無於小,卒不成大。故《易》稱積小以成大。《詩》有厥初生民,《傳》曰聲子生隱公,此之一義,即是從微至著,自少及長,人情共見,不待經史,故今斯方先婦人小兒,而後丈夫耆老者,則是崇本之義也。然小兒氣勢微弱,醫士欲留心救療,立功瘥難,今之學者,多不存意,良由嬰兒在於襁褓之內,乳氣腥臊,醫者操行英雄,詎肯瞻視,靜言思之,可為太息者矣。
《小品方》云: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,十六歲以上為少,(《巢源》、《外臺》作十八以上為少),三十以上為壯(《巢源》、《外臺》作二十以上為壯),五十以上為老。其六歲以下,經所不載,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治者皆為無所承據也。中古有巫妨(《巢源》作巫方)者,立小兒《顱囟經》,以占夭壽,判疾病死生,世相傳授,始有小兒方。逮於晉宋,江左推諸蘇家,傳習有驗,流於人間。
齊有徐王者,也有《小兒方》三卷,故今之學者,頗得傳授。然徐氏位望隆重,何暇留心於少小,詳其方意,不甚深細,少有可採,未為至秘。今博採諸家及自經用有效者,以為此篇,凡百居家,皆宜達茲養小之術,則無橫夭之禍也。
又曰:小兒病與大人不殊,惟用藥有多少為異。其驚癇客忤解顱不行等八九篇合為此卷,下痢等余方並散在諸篇,可披而得之。
凡生後六十日瞳子成,能咳笑應和人。百日任脈成,能自反覆,(一作百五十日。)百八十日尻骨成,能獨坐。二百一十日掌骨成,能匍匐。三百日臏骨成,能獨立。三百六十日膝骨成,能行。此其定法,若不能依期,必有不平之處。
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。六十四日再變,變且蒸。九十六日三變。一百二十八日四變,變且蒸。一百六十日五變。一百九十二日六變,變且蒸。二百二十四日七變。二百五十六日八變,變且蒸。二百八十八日九變。三百二十日十變,變且蒸。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後,六十四日大蒸,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,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復大蒸。
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,再變為一蒸,凡十變而五小蒸,又三大蒸,積五百七十六日,大小蒸都畢,乃成人。小兒所以變蒸者,是榮其血脈,改其五臟,故一變,竟輒覺情態有異。
其變蒸之候,變者上氣,蒸者體熱,變蒸有輕重,其輕者體熱而微驚,耳冷尻冷,上唇頭白泡起如魚目珠子,微汗出,其重者體壯熱而脈亂,或汗或不汗,不欲食,食輒吐哯,目白睛微赤,黑睛微白。又云:目白者重,赤黑者微。變蒸畢,目睛明矣,此其證也。單變小微,兼蒸小劇,凡蒸平者五日而衰,遠者十日而衰,先期五日後之五日為十日之中,熱乃除耳。兒生三十二日一變,二十九日先期而熱,便治之如法,至三十六七日蒸乃畢耳。
白話文:
序例第一
論述養育嬰兒的重要性,認為養育好嬰兒是成大事的基礎,就像《易經》所說的積少成多一樣。《詩經》和其傳說也記載了從嬰兒到成人的過程,這是人人都能見證的自然規律。因此,本書先論述婦人和嬰兒的醫治方法,再談論成年人和老年人的,這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根本道理。然而,嬰兒氣息微弱,治療難度大,許多醫生都不重視,這是因為嬰兒常裹在襁褓中,氣味不好聞,許多醫生不屑於照顧他們,實在令人嘆息。
《小品方》將六歲以下為嬰兒,十六歲以下為少兒(也有說法是十八歲以下),三十歲以下為壯年(也有說法是二十歲以下),五十歲以上為老年。而六歲以下嬰兒的醫治方法,醫書記載不多,所以治療嬰兒疾病常常缺乏依據。古代有巫醫使用《顱囟經》來判斷嬰兒的壽命和疾病,後來才逐漸發展出專門的兒科醫書。晉宋時期,江左地區的蘇氏家族對兒科醫術有深入研究,並流傳於世。
齊國的徐氏也著有《小兒方》三卷,所以現代醫生多能參考。但徐氏地位崇高,可能沒能深入研究兒科醫術,其醫方也略顯粗淺,參考價值有限。本書廣泛蒐集各家醫方以及自身臨床經驗,編寫而成,希望所有家庭都能掌握養育嬰兒的知識,避免嬰兒夭折。
此外,嬰兒的疾病和成人的疾病大致相同,只是用藥劑量有所不同。本書將驚癇、客忤、解顱等症狀的治療方法彙集成卷,其他疾病的治療方法散見於各篇,讀者可以自行查找。
嬰兒出生六十天後瞳孔形成,會咳嗽、微笑和回應他人;一百天後任脈形成,能翻身(也有說法是一百五十天);一百八十天後尾骨形成,能獨坐;二百十天後掌骨形成,能爬行;三百天後髕骨形成,能站立;三百六十天後膝蓋骨形成,能行走。這些都是正常的發育規律,若達不到這些標準,則可能存在其他問題。
嬰兒出生後,每三十二天會經歷一次生理變化,稱為「變」,某些「變」的時期會伴隨著發熱,稱為「蒸」。這些「變」和「蒸」的過程會一直持續到五百七十六天,此時大小「蒸」都結束,嬰兒才算真正發育完成。「變」和「蒸」是嬰兒血液循環和臟器發育的過程,每次變化都會有明顯的跡象。
「變」的症狀表現為上氣, 「蒸」的症狀表現為發熱。輕微的「變蒸」症狀為輕微發熱、驚嚇、手腳冰冷、上嘴唇出現白色水泡,輕微出汗;嚴重的「變蒸」症狀則為高燒、脈搏紊亂,出汗或不出汗,不想吃東西,吃了就吐,眼白微紅,瞳孔略白。眼白越白表示病情越嚴重,眼白微紅表示病情較輕。 「變蒸」結束後,眼睛就會明亮。單純的「變」症狀較輕微,「變蒸」同時出現則症狀較嚴重。一般來說,發熱症狀會持續五天左右,最長不超過十天。嬰兒出生三十二天後會經歷第一次「變」,可在二十九天就開始進行治療,這樣在三十六七天左右就能結束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