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思邈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八 治諸風方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治諸風方 (1)

1. 卷八 治諸風方

(凡八類)

白話文:

一、風證

凡遇風者,頭目眩暈,惡風自汗,惡寒惡熱。頭痛,或項強,或遍身疼痛,脈浮數。

受到風邪侵襲,會出現頭暈目眩、畏風出汗、怕冷或發熱、頭痛、脖子僵硬或全身疼痛等症狀,脈象浮數。

二、寒證

惡寒,身倦,頭身疼痛,鼻塞流清涕,四肢厥冷。脈遲遲。

畏寒、乏力、頭身疼痛、鼻塞流清涕、四肢冰冷,脈象遲緩。

三、暑證

發熱,頭身疼痛,口渴欲飲,煩躁不安,小便短赤。脈洪數。

發熱、頭身疼痛、口渴想喝水、心煩不安、小便短赤,脈象洪數。

四、濕證

身重如坐水中,口不渴,食少,頭身疼痛,小便清長,大便溏泄。脈濡緩。

身體感覺沉重,好像坐在水裡,不口渴、食慾差、頭身疼痛、小便清長、大便稀溏,脈象濡緩。

五、熱證

身熱頭疼,煩躁不安,口渴欲飲,小便短赤。脈洪數。

發熱、頭痛、心煩不安、口渴想喝水、小便短赤,脈象洪數。

六、食滯

食後腹脹,噫氣頻作,疼痛嘔吐,大便不暢。脈濡緩。

吃東西後腹脹、打嗝頻繁、腹痛嘔吐、大便不通暢,脈象濡緩。

七、氣鬱

胸脅脹悶,太息連連,目眶含淚,脈弦細。

胸脅發悶,長籲短嘆,眼眶含著淚水,脈象細澀。

八、血虛

面色蒼白,神疲乏力,頭暈眼花,心悸失眠。脈細弱。

面色蒼白、疲乏無力、頭暈目眩、心悸失眠,脈象細弱。

2. 論雜風狀第一

(論二十五首)

白話文:

論二十五首

原文(繁體中文)

衛氣營血論

營者成人之血氣,衛者陽氣之餘,陽氣者,先天之氣,非營血之氣,衛氣行於營血之間,衛外而營內。

血證論

血者,水谷之精氣,血為氣之母,氣為血之帥,營血之氣,衛陽之餘。氣行則血行,氣止則血止,血失於和則傷於氣。

氣血津液論

營血者,人之血氣,衛氣者,陽氣之餘,津液者,陰氣之餘。衛氣營血、津液,三者不可偏勝偏衰,陰陽偏盛,則生百病。

陰陽營衛論

陰陽者,天地之始,營衛者,人之始。陰陽秉天地之氣,營衛稟陰陽之氣,營衛得則人身健,失則人身病。

經絡營衛論

營衛之氣,運行於經絡,經絡通則氣血通,經絡塞則氣血塞。氣血得,則經絡暢;經絡暢,則氣血行。

飲食營衛論

飲食入胃,化作水谷,水谷精微,化生營衛。飲食過多,則營衛受損;飲食不足,則營衛不生。

房事營衛論

房事過度,則傷營衛之氣;房事不足,則營衛之氣不充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身體康健;營衛之氣失調,則身體羸弱。

情緒營衛論

喜怒憂思悲恐驚,七情過度,則傷營衛之氣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心神安寧;營衛之氣失調,則心神不安。

睡眠營衛論

睡眠充足,則營衛得養;睡眠不足,則營衛受損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精神飽滿;營衛之氣失調,則精神倦怠。

勞作營衛論

勞作過度,則傷營衛之氣;勞作不足,則營衛之氣不生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身體強壯;營衛之氣失調,則身體虛弱。

天氣營衛論

天氣寒熱變化,營衛之氣亦隨之變化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天氣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天氣變化。

環境營衛論

環境清濁變化,營衛之氣亦隨之變化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環境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環境變化。

季節營衛論

四季變化,營衛之氣亦隨之變化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季節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季節變化。

地域營衛論

地域不同,營衛之氣亦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地域環境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地域環境。

人種營衛論

人種不同,營衛之氣亦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人種特質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人種特質。

年齡營衛論

年齡不同,營衛之氣亦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年齡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年齡變化。

性別營衛論

性別不同,營衛之氣亦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性別特質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性別特質。

體質營衛論

體質不同,營衛之氣亦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適應體質特徵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耐體質特徵。

病理營衛論

疾病不同,營衛之氣亦受影響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病邪難犯;營衛之氣失調,則病邪易侵。

治法營衛論

治療疾病,當審察營衛之氣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治療宜補;營衛之氣失調,則治療宜瀉。

養生營衛論

養生之道,在於調和營衛之氣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身體健康;營衛之氣失調,則身體容易生病。



現代白話文翻譯

營衛氣血論

營氣是成年人的血氣,衛氣是陽氣的餘氣,陽氣是先天的氣,不是營血之氣,衛氣運行在營血之間,防衛外邪而營養內臟。

血證論

血液是水谷精華之氣,血是氣的母親,氣是血的統帥,營血之氣是衛陽之餘。氣運行則血液運行,氣停止則血液停止,血液失於和順則會損傷氣。

氣血津液論

營血是人體的血氣,衛氣是陽氣的餘氣,津液是陰氣的餘氣。衛氣、營血、津液三者不可以偏多偏少,陰陽偏盛,則會生出各種疾病。

陰陽營衛論

陰陽是天地開始,營衛是人體開始。陰陽稟受天地之氣,營衛稟受陰陽之氣,營衛充足則人體健康,營衛不足則人體生病。

經絡營衛論

營衛之氣運行於經絡,經絡通暢則氣血通暢,經絡阻塞則氣血阻塞。氣血充足,則經絡通暢;經絡通暢,則氣血運行。

飲食營衛論

飲食進入胃中,轉化為水谷,水谷精微,化生營衛。飲食過多,則營衛受損;飲食不足,則營衛不能生成。

房事營衛論

房事過度,則損傷營衛之氣;房事不足,則營衛之氣不充足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身體健康;營衛之氣失調,則身體衰弱。

情緒營衛論

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,過度則會損傷營衛之氣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心神安寧;營衛之氣失調,則心神不安。

睡眠營衛論

睡眠充足,則營衛得到滋養;睡眠不足,則營衛受損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精神飽滿;營衛之氣失調,則精神倦怠。

勞作營衛論

勞作過度,則損傷營衛之氣;勞作不足,則營衛之氣不能生成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身體強壯;營衛之氣失調,則身體虛弱。

天氣營衛論

天氣寒熱變化,營衛之氣也會隨之變化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天氣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天氣變化。

環境營衛論

環境清濁變化,營衛之氣也會隨之變化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環境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環境變化。

季節營衛論

四季變化,營衛之氣也會隨之變化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季節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季節變化。

地域營衛論

地域不同,營衛之氣也有所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地域環境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地域環境。

人種營衛論

人種不同,營衛之氣也有所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人種特質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人種特質。

年齡營衛論

年齡不同,營衛之氣也有所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年齡變化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年齡變化。

性別營衛論

性別不同,營衛之氣也有所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性別特質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性別特質。

體質營衛論

體質不同,營衛之氣也有所不同。營衛之氣調和,則能適應體質特徵;營衛之氣失調,則不能耐受體質特徵。

病理營衛論

疾病不同

岐伯曰:中風大法有四,一曰偏枯,二曰風痱,三曰風懿,四曰風痹。夫諸急猝病多是風,初得輕微,人所不悟,宜速與續命湯,依腧穴灸之。夫風者百病之長,岐伯所言四者說,其最重也。

白話文:

岐伯說:中風有四種主要證型:一是偏癱,二是抽搐,三是昏迷,四是麻木。所有突然發作的疾病大多是中風,初期症狀輕微,常被人們忽略,應及時服用續命湯,並根據腧穴進行針灸治療。中風是百病之長,岐伯所說的四種類型中,它是最嚴重的。

偏枯者,半身不遂,肌肉偏不用而痛,言不變智不亂,病在分腠之間。溫臥取汗,益其不足,損其有餘,乃可復也。(《甲乙經》云:溫臥取汗則巨取之。)

白話文:

偏癱,是身體的一側不能活動,肌肉僵硬疼痛,說話思考沒有問題,病症發生在表皮與肌肉之間。用溫暖的方法讓病人躺著發汗,補充不足的部分,減少過剩的部分,就可以恢復健康。(《甲乙經》說:溫暖的方法讓病人躺著發汗,就要大量地讓他發汗。)

風痱者,身無痛,四肢不收,智亂不甚。言微可知,則可治。甚則不能言,不可治。

白話文:

繁體中文: 風痱者,身無痛,四肢不收,智亂不甚。言微可知,則可治。甚則不能言,不可治。

得了風痱病的人,身上沒有疼痛,但四肢無法伸縮,神智混亂,不是很嚴重。還能說話,表示可以治療。如果嚴重到不能說話,就無法治療了。

風懿者,奄勿不知人,咽中塞窒窒然。(巢源作噫噫然有聲。)舌強不能言,病在臟腑,先入陰,後入陽。治之先補於陰,後瀉於陽。發其汗身轉軟者生,汗不出身直者七日死。(巢源作眼下及鼻人中左右白者可治,一黑一赤吐沫者不可治。)

白話文:

風氣虧損的人,看起來茫茫然不認識人,喉嚨阻塞窒悶,(巢源的版本寫作有發出噫噫聲),舌頭僵硬無法說話,病症在於臟腑,先進入陰部,再進入陽部。治療時,先補陰氣,再瀉陽氣。發汗後身體變軟的可以存活,一直發不出汗的會在七天後死亡。(巢源的版本寫作眼下和鼻中左右都發白的人可以治癒,一黑一赤吐沫的人無法治癒。)

風痹、濕痹、周痹、筋痹、脈痹、肌痹、皮痹、骨痹、胞痹,各有證候。形如風狀,得脈別也,脈微澀,其證身體不仁。

白話文:

風濕痺、濕氣痺、全身痺、筋骨痺、脈絡痺、肌肉痺、皮膚痺、骨骼痺、胞宮痺,各有不同的症狀。症狀類似風痺,藉由脈象區分,脈搏微弱且澀滯,身體麻木不仁。

凡風多從背五臟俞入諸臟受病。肺病最急,肺主氣息又冒諸臟故也。肺中風者,其人偃臥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者,肺風之證也。視目下鼻上兩邊下行至口,色白者尚可治。急灸肺俞百壯,服續命湯,小兒減之。若色黃者,此為肺已傷化為血矣,不可復治;其人當妄言、掇空指地,或自拈衣尋縫,如此數日死。

白話文:

所有風邪通常會從背部的五臟俞穴進入人體,使各臟腑產生疾病。其中,肺部疾病最為危急,因為肺主導呼吸,還會影響其他臟腑。

肺中生風的人,通常會仰臥、胸悶、氣短、胸口發熱、出汗等症狀。若觀察病患的眼下和鼻樑兩側,直到嘴巴部位,皮膚顏色發白,表示病情尚可醫治。應及時針灸肺俞穴100次,服用續命湯,兒童劑量減半。

如果皮膚顏色變黃,證明肺部已經受損並化為血水,無法再醫治。這類患者會出現胡言亂語、指著空中抓東西,或是不停地抓衣服、尋找縫隙等異常行為,通常幾天後會死亡。

若為急風邪所中,便迷漠恍惚、狂言妄語,或少氣惙惙、不能復言;若不求師即治,宿昔而死。即覺便灸肺俞及膈俞、肝俞數十壯,急服續命湯可救也。若涎唾出不收者,既灸當並與湯也。諸陽受風亦恍惚妄語,與肺病相似,然著緩可經久而死。

白話文:

如果中了急性的風邪,就會昏迷恍惚、胡言亂語,或者呼吸困難、疲憊不堪,無法說話;如果不趕緊治療,就會當晚死亡。發現後應立即針灸肺俞、膈俞、肝俞等穴位,各施數十壯,並服用續命湯,可以挽救生命。如果流涎不止,在針灸之後也應同時服用湯藥。如果陽氣受風,也會出現昏迷恍惚、胡言亂語的症狀,類似於肺病,但發病較緩慢,能夠持續很長時間才死亡。

肝中風者,其人但踞坐不得低頭,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者,肝風之證也。若唇色青、面黃尚可治,急灸肝俞百壯,服續命湯。若大青黑,面一黃一白者,此為肝已傷,不可復治,數日而死。

白話文:

肝中風的人,只能坐著不能低頭。眼睛周圍連著額頭的部位顏色發青,這是肝風的徵兆。

如果嘴脣發青、臉色發黃,還有救治的可能。應緊急灸治肝俞穴100次,服用續命湯。

如果臉色發黑發青,一面發黃一面發白,說明肝臟已經受損,無法救治,數日後就會死亡。

心中風者,其人但得偃臥,不得傾側,悶亂冒絕汗出者,心風之證也。若唇正赤尚可治,急灸心俞百壯,服續命湯。若唇或青或白、或黃或黑者,此為心已壞為水,面目亭亭時悚動者,不可復治,五六日死。(一云旬日死)

白話文:

心臟中風的人,只能平躺,不能側身,悶亂不安、盜汗不止,這是心臟中風的症狀。如果嘴脣紅潤,還有救治的希望,需要緊急在心俞穴施灸一百壯,並服用續命湯。如果嘴脣青紫、發白、發黃或發黑,說明心臟已經壞死,而且面部肌肉時常抽搐,這種情況無法救治,五、六天後就會死亡。

脾中風者,其人但踞坐而腹滿,身通黃,吐咸汁出者,尚可治。急灸脾俞百壯,服續命湯。若目下青、手足青者,不可復治。

白話文:

得了中風影響脾的人,通常會表現為只有上腹部膨滿,全身發黃,伴有嘔吐鹹味液體的症狀,這時候還有治癒的希望。可以趕緊在脾俞穴上施灸百壯,同時服用續命湯。如果出現眼睛下方和手腳發青的現象,就表示病情嚴重,無法再救治了。

腎中風者,其人踞坐而腰痛,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粢大者,尚可治。急灸腎俞百壯,服續命湯。若齒黃、赤鬢、髮直,面土色者,不可復治。

白話文:

患有腎中風的人,通常會出現以下症狀:

  • 端坐時腰部疼痛
  • 檢查兩側肋骨下沒有黃色如餅狀的硬塊時,還有機會治療。
  • 採用針灸,在腎俞穴位快速灸一百次,並服用續命湯。

如果出現以下症狀,則無法再進行治療:

  • 牙齒發黃
  • 鬢角發紅
  • 頭髮豎直
  • 臉色黃土色

大腸中風者,臥而腸鳴不止。灸大腸俞百壯,可服續命湯。

白話文:

大腸中風的人,躺在牀上腸鳴不止。灸大腸俞穴一百次,可以服用續命湯。

賊風邪氣所中則傷於陽,陽外先受之,客於皮膚,傳入於孫脈。孫脈滿則入傳於絡脈,絡脈滿則輸於大經中成病。歸於六腑則為熱,不時臥止為啼哭。其脈堅大為實,實者外堅,充滿不可按之,按之則痛也。經絡諸脈旁支去者,皆為孫脈也。

白話文:

邪惡的風寒之氣侵入人體,會損傷人體的陽氣。陽氣會首先受到影響,侵襲皮膚,再傳入人體的淺層經脈。淺層經脈滿了後,就會傳播到絡脈,絡脈滿了後,就會輸布到主要經絡中,形成疾病。邪氣歸於六腑就會化熱,會導致病人不停地哭鬧。這類病人的脈象堅強有力,脈氣很實。脈氣實表示病人身體外表的脈象堅硬,脈搏充盈,不能按壓,按壓就會疼痛。從主要經絡分支出去的旁支經脈,都稱為淺層經脈。

凡風之傷人,或為寒中,或為熱中,或為癘風,或為偏枯,或為賊風。故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,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,以四季戊己傷於風者為脾風,以秋庚辛傷於風者為肺風,以冬壬癸傷於風者為腎風。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。各入其門戶所中,則為偏風。

白話文:

所有風邪對人體的侵襲,可以是寒邪導致,也可以是熱邪導致,或是由流行性疾病引起,或是導致局部癱瘓,或是由於風邪的侵襲。因此,在春天(甲乙日)因風邪導致的疾病稱為肝風,在夏天(丙丁日)因風邪導致的疾病稱為心風,在春秋兩季(戊己日)因風邪導致的疾病稱為脾風,在秋天(庚辛日)因風邪導致的疾病稱為肺風,在冬天(壬癸日)因風邪導致的疾病稱為腎風。風邪侵犯到人體五臟六腑的背俞穴位,也會引起臟腑的風病。根據風邪入侵的部位不同,可以導致不同的偏風。

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腦風。風入頭則為目風眼寒。飲酒中風則為酒風。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。新沐中風則為首風。久風入房中風則為腸風。外在腠理則為泄風。故曰:風者百病之長也。至其變化,乃為他病,無常方焉。是知風者,善行而數變,在人肌膚中,內不得泄,外不得散,因人動靜,乃變其性。

白話文:

風邪從風府順著經脈向上,就會變成腦中風。風邪進入頭部,就會變成眼睛發紅、怕冷。喝酒後中風,叫做酒風。在室內出汗中風,叫做內風。洗完頭後中風,叫做首風。老風邪侵入體內中風,叫做腸風。風邪在皮膚腠理之間遊走,就叫做泄風。所以說:風邪是百病之源。風邪變化無常,會導致各種疾病,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。因此,要知道風邪的特點就是善於流動、經常變化,它在人體皮膚中,內部不能排出,外部不能散發,隨著人的活動而改變其性質。

有風遇寒則食不下,遇熱則肌肉消而寒熱。有風遇陽盛則不得汗,遇陰盛則汗自出。肥人有風,肌肉厚則難泄,喜為熱中目黃。瘦人有風,肌肉薄則常外汗,身中寒目淚出。有風遇於虛,腠理開則外出,悽悽然如寒狀,覺身中有水淋狀,時如竹管吹處,此是其證也。有風遇於實,腠理閉則內伏,令人熱悶是其證也。

白話文:

有風寒侵襲的人,會出現吃不下東西的症狀;如果遇上熱的時候,肌肉會消瘦,並且發熱。有風熱侵襲的人,會發不出汗;如果遇上陰氣盛的時候,汗液會自動流出。肥胖的人有風,因為肌肉厚所以難以發散風邪,容易出現發熱、眼睛發黃的症狀。瘦弱的人有風,因為肌肉薄所以常出汗,體內寒冷、眼睛流淚。有風與虛弱相結合,毛孔張開,邪氣會外出,讓人感覺寒冷戰慄,並且覺得體內有水在流動,有時像竹管被吹氣一樣。這些都是風虛的表現。有風與實證相結合,毛孔閉塞,邪氣會向內侵襲,讓人感到悶熱煩躁。這些都是風實的表現。

新食竟取風為胃風,其狀惡風頸多汗,膈下塞不通,食飲不下,脹滿形瘦,腹大失衣則憤滿,食寒即洞泄,新熱食竟入水自漬及浴者,令人大腹,為水病。

白話文:

吃了新食物後常常會產生胃氣,症狀是怕風,脖子常流汗,橫隔膜以下阻塞不通,不能進食,腹脹虛胖,腹大鬆弛,脫下衣服就會脹滿。吃了涼的食物就會腹瀉,吃了熱的食物後跳進水中或洗澡,會引起大腹便便,是水氣病。

因醉取風為漏風,其狀惡風多汗少氣,口乾喜渴,近衣則身如火燒,臨食則汗流如雨,骨節懈情不欲自勞。

新沐浴竟取風為首風,其狀惡風而汗多頭痛。

新房室竟取風為納風,其狀惡風,汗流沾衣。

勞風之為病,法在肺下,使人強上而目脫;唾出若涕,惡風而振寒,候之三日及五日,中不精明者是也;七、八日,微有青黃膿涕如彈丸大,從口鼻出為善,不出則傷肺。

白話文:

勞風這種病,病理機轉在肺部之下,會讓人感到頭部脹痛、眼睛睜不開;唾液像鼻涕一樣流出,害怕風吹而發冷。觀察到發病三天或五天,神智不清醒就是此病的症狀;七、八天後,出現少量青黃色的膿涕,像彈珠大小,從口鼻排出是好的情況,若沒有排出膿涕,則會傷及肺部。

風邪客於肌膚,虛癢成風疹瘙瘡。風邪入深,寒熱相搏則內枯。邪客半身入深,真氣去則偏枯。邪客關機中即攣,筋中亦然。邪淫於臟,夢臟大形小。淫於腑,夢臟小形大。邪隨目系入腦,則目轉眩。邪中睛,則散視見兩物。風邪入臟,寒氣客於中,不能發則喑啞,喉痹舌緩,不時服藥針灸。

白話文:

風邪停留在皮膚表面,就會出現瘙癢和風疹。風邪深入體內,寒氣和熱氣相互對抗,就會導致身體內部乾枯。邪氣侵入身體的一半,正氣就會失去,導致身體的一半枯萎。邪氣滯留在關節中就會抽筋,筋脈中也是如此。邪氣侵犯臟腑,如果侵犯的是臟,就會夢見臟器很大,身體很小。如果侵犯的是腑,就會夢見臟器很小,身體很大。邪氣沿著眼睛的系統進入大腦,就會導致頭暈目眩。邪氣侵犯眼睛,就會導致視力模糊,看到兩個物體。風邪侵入臟腑,寒氣停留在體內,如果不能發散出來,就會導致失聲、咽喉腫痛、舌頭反應遲鈍,需要及時服藥或針灸。

風逐脈流入臟,使人猝喑緩縱噤痙致死。風入陽經則狂,入陰經則癲。陽邪入陰,病則靜。陰邪入陽,病則怒。

若因熱食,汗浴通,腠理得開,其風自出則覺肉中如針刺,步行運力欲汗亦如此也。

白話文:

風邪順著經脈流入臟腑,會導致患者突然失聲、言語遲緩、緊咬牙關,甚或痙攣而死。風邪進入陽經會導致患者神志狂亂,進入陰經會導致癲癇。陽邪進入陰經,則患者會表現安靜。陰邪進入陽經,則患者會表現躁怒。

如果因為食用熱食,或者通過汗蒸疏通毛孔,導致腠理疏散,風邪便會自行排出體外。此時患者會感到肌肉像針扎一樣疼痛,即使運動後也會有這種感覺。

凡覺肌肉中如刺,皆由腠理閉,邪氣閉在肌中因欲出也,宜解肌湯則善。

白話文:

當感覺肌肉中像有刺一樣,都是因為皮膚毛孔閉塞,邪氣被關在肌肉中想要出來所致。這時應該服用解肌湯來治療。

夫目瞤動、口唇動偏喎,皆風入脈,故須急服小續命湯。將八風散神明白膏丹參膏依經針灸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眼睛抽搐、嘴脣歪斜,都是風邪入侵經脈造成的,因此必須立即服下小續命湯。再根據針灸經絡學,使用八風散、摩神明白膏、丹參膏來針灸治療。

諸痹由風、寒、濕三氣並客於分肉之間。迫切而為沫,得寒則聚,則排分肉;肉裂則痛,痛則神歸之;神歸之則熱,熱則痛解;痛解則厥;厥則他痹發,發則如是。此內不在臟而外未發於皮膚,居分肉之間,真氣不能周,故為痹也。其風最多者,不仁則腫,為行痹,走無常處。

白話文:

各種痹症是由風寒濕三種病氣同時侵犯肌肉之間造成的。它們緊迫成液體沫狀,遇冷就會凝結,擠壓肌肉;肌肉撕裂就會疼痛,疼痛會吸引人體精神,精神集中就會發熱,發熱就會緩解疼痛;疼痛緩解就會產生麻木,麻木就會引起其他部位的痹症,發作時症狀相類似。這些痹症雖然不在內臟,但也不在皮膚表面,它們位於肌肉之間,正氣無法到達,因此會導致痹症。其中風氣最多,會導致麻木、腫脹,形成遊走性痹症,沒有固定的部位。

其寒多者,則為痛痹。其濕多者,則為著痹。冷汗濡,但隨血脈上下不能左右去者,則為周痹也。在肌中更發更止,左以應左,右以應右者,為偏痹也。

白話文:

寒氣過多,就會導致痛風性關節炎。濕氣過多,就會導致風濕性關節炎。冷汗淋漓,順著經絡上下移動,卻不能向左右移動的,就是全身性風濕。在肌肉中時發作時停止,左邊發作就應在左邊治療,右邊發作就應在右邊治療的,就是偏側性風濕。

夫痹,其陽氣少而陰氣多者,故令身寒從中出。其陽氣多而陰氣少者,則痹且熱也。

諸痹風勝者則易愈,在皮間亦易愈,在筋骨則難痊也。久痹入深,令營衛澀,經絡時疏則不知痛。

白話文:

夫痺,其陽氣少而陰氣多者,故令身寒從中出。其陽氣多而陰氣少者,則痺且熱也。

諸痺風勝者則易愈,在皮間亦易愈,在筋骨則難痊也。久痺入深,令營衛澀,經絡時疏則不知痛。

如果患有痺痛,是因為陽氣不足而陰氣過多,所以身體會從內部發冷。如果陽氣過多而陰氣不足,那麼痺痛會伴有發熱的症狀。

各種痺痛中,風邪較盛的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痺痛在皮膚層,也比較容易治癒;但如果痺痛深入筋骨,就比較難以痊癒了。痺痛時間長了,會深入體內,導致營衛運行不暢,經絡時而疏通,時而堵塞,所以有時會感覺不到疼痛。

風痹病不可已者,足如履冰,時如入湯,腹中股胵淫濼,煩心頭痛。傷脾腎時嘔眩,時自汗出。傷心目眩。傷肝悲恐,短氣不樂。傷肺不出三年死。(一云三日。)

白話文:

風濕痹證纏綿不癒者,腳踏在地上像踩在冰上,有時又像浸在熱水中,腹部和大腿淋漓濕潤,心煩意亂,頭痛。損傷脾腎會出現嘔吐、眩暈,有時自發出汗。損傷心臟會眩暈。損傷肝臟會悲傷恐懼,氣短不快樂。損傷肺臟,不出三年(另一說法是三天)就會死亡。

太陽中風,重感於寒濕則變痙也。痙者,口噤不開,脊強而直,如發癇之狀,搖頭馬鳴,腰反折;須臾十發,氣息如絕,汗出如雨,時有脫。易得之者,新產婦人及金瘡血脈虛竭。小兒臍風,大人涼濕得痙風者皆死。溫病熱盛入腎,小兒癇。熱盛皆痙,痙、喑、厥,癲皆相似。

白話文:

當太陽經絡受到寒濕之邪嚴重侵襲時,就會發生痙攣之症。痙攣的症狀是:嘴巴緊閉無法張開,脊椎僵直挺直,就像癲癇發作一樣,搖頭晃腦並發出馬叫聲,腰部向後彎曲,反覆發作,每次持續很短的時間,氣息奄奄,好像快斷氣一樣,大汗淋漓,有時會昏厥。容易得痙攣的人有:產後婦女、失血過多的金瘡病人。小兒臍風、成年人因受寒濕而引起痙攣的,通常都難逃一死。溫病(發熱性疾病)熱邪盛極進入腎臟,就會導致小兒癲癇。熱盛都會引起痙攣,痙攣、言語不清、不省人事、癲癇的症狀都很相似。

故久厥成癲,宜審察之。其重者,患耳中策策痛,皆風入腎經中也。不治流入腎,則喜卒然體痙直如死,皆宜服小續命湯兩三劑。若耳痛腫,生汁作癰癤者,乃無害也。惟風宜防耳,針耳前動脈及風府神良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如果風寒之氣停留體內太久就會演變成癲癇,應當仔細審視之。症狀嚴重的,會出現耳中刺痛,這都是風寒之氣侵入腎經所致。如果不及時治療,風寒之氣就會流入腎中,導致突然全身抽搐僵直如同死亡,都應服兩三劑小續命湯。如果耳中疼痛且腫脹,生出膿汁形成膿瘡,那就沒有什麼害處了。只有風寒之氣最需要防範,可以針灸耳前的動脈和風府穴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