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七 風毒腳氣方 (13)
卷七 風毒腳氣方 (13)
1. 野葛膏
治惡風毒腫,疼痹不仁,瘰癧惡瘡,癰疽腫脛,腳弱偏枯百病方。
野葛,犀角,蛇銜,莽草(外臺作茵芋),烏頭,桔梗,升麻,防風,川椒,乾薑,鱉甲雄黃,巴豆(各一兩),丹參(三兩),躑躅花(一升)
上十五味㕮咀,以苦酒四升漬之一宿以成,煎豬膏五斤,微火煎三上三下,藥色小黃去滓,以摩病上。此方不可施之猥人,慎之(胡洽無丹參躑躅,有細辛,又蘇恭以白芷、防己、吳茱萸、附子、當歸代巴豆、雄黃、蛇銜、防風、鱉甲)
白話文:
這份處方名為「野葛膏」,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由惡風毒引起的腫痛、痹症、麻木不仁、淋巴結核、惡性潰瘍、膿包、腫脛、腳力虛弱、半身不遂等各種疾病。
所需藥材包括:野葛、犀牛角、蛇銜草、莽草(《外臺》一書中記載為茵芋)、烏頭、桔梗、升麻、防風、川椒、乾薑、鱉甲、雄黃、巴豆(以上各一兩),丹參(三兩),躑躅花(一升)。
將上述十五種藥材切碎,用四升醋浸泡一夜後,再加入五斤豬油,以小火反覆煎煮三次,直到藥材呈現淡黃色,然後過濾掉殘渣。使用時,將藥膏塗抹在患處。
但需注意,此方劑並非適用於所有人,使用前應謹慎判斷(胡洽版本的處方中無丹參和躑躅,但有細辛;而蘇恭則是以白芷、防己、吳茱萸、附子、當歸來替代巴豆、雄黃、蛇銜草、防風、鱉甲)。
2. 蒼梧道士陳元膏
主一切風濕骨肉疼痛痹方。
當歸,細辛,川芎(各一兩),桂心(五寸),天雄(三十枚),生地(三斤),白芷(一兩半),丹砂(二兩),乾薑(十累),烏頭(三兩),松脂(八兩),豬肪(十斤)
上十二味㕮咀,以地黃汁漬藥一宿,煎豬肪去滓,納藥煎十五沸去滓,納丹砂末熟攪,用火炙手摩病上,日千遍瘥(胡洽有人參、防風各三兩,附子三十枚,雄黃二兩,為十五味。《肘後》、《千金翼》有附子二十二銖,雄黃二兩半,大醋三升,為十五味。崔氏與《千金翼》同。)
白話文:
這是由蒼梧道士陳元膏提供的一個治療各種風濕、骨骼肌肉疼痛及痹症的藥方。
所需藥材如下:當歸、細辛、川芎各一兩,桂心五寸,天雄三十枚,生地三斤,白芷一兩半,丹砂二兩,乾薑十累,烏頭三兩,松脂八兩,豬肪十斤。
將以上十二種藥材切碎,先用生地黃的汁浸泡藥材一夜,然後熬煮豬肪去渣,再加入藥材煎煮十五次,每次都要去渣,最後加入丹砂粉,充分攪拌使其溶解。使用時,需先用手將藥膏加熱,然後在患處按摩,每天可進行多次,直至病情好轉。
胡洽的版本中,還加入了人參和防風各三兩,附子三十枚,雄黃二兩,共計十五種藥材。《肘後》、《千金翼》中的配方則是附子二十二銖,雄黃二兩半,大醋三升,也是十五種藥材。崔氏的配方和《千金翼》相同。
3. 裴公八毒膏
治猝中風毒,腹中絞刺痛,飛屍入臟,及魘寢寐不寤,屍厥奄忽不知人,宿食不消。溫酒服如棗核大,得下止。若毒氣甚,咽喉閉塞不能咽者,折齒納蔥葉口中,以膏灌蔥葉中令下。病腫者向火摩腫上。若歲中多溫,欲省病及行霧露中,酒服之,納鼻中亦得方。
川椒,當歸,雄黃,丹砂(各二兩),烏頭,巴豆(各一升),薤白(一斤),莽草(四兩)
上八味㕮咀,以苦酒三升漬一宿,用豬脂五斤,東向灶葦薪火煎之,五上五下,候薤白黃色絞去滓。研雄黃丹砂如粉,納之攪至凝乃止,膏成盛不津器中,諸蜈蚣蛇蜂等毒者,以膏置瘡上,病在外悉敷之摩之。以破除日合〔一方用礜石一兩蜈蚣二枚,是名八毒膏(《肘後》不用巴豆、莽草,名五毒膏。)〕
白話文:
【裴公八毒膏】
這帖藥膏主要用於治療突然中風或中毒,腹部劇烈疼痛,像是有東西在體內亂竄,以及睡眠中受到惡夢纏繞無法醒來,突然間像失去意識般昏迷不醒,或是消化不良等症狀。服用方法是用溫酒送服,藥量大概像棗核那麼大,如果排便了就可以停止服用。如果病情嚴重,喉嚨堵塞無法吞嚥,可以將牙齒稍微撬開,插入蔥葉到口中,然後將藥膏從蔥葉滴入使其順利進入喉嚨。如果是因病導致身體腫脹,則可將藥膏放在熱源旁,溫暖後塗抹於腫脹部位。如果一年中天氣大多溫和,為了預防疾病或是要在霧露中行走,可以用酒送服此藥膏,或者將藥膏放入鼻中也有療效。
所需藥材包括:花椒、當歸、雄黃、硃砂(各二兩),烏頭、巴豆(各一升),薤白(一斤),莽草(四兩)。
將以上八種藥材切碎,用三升醋浸泡一夜,再用五斤豬油,面向東方,在爐竈上用蘆葦作為燃料進行煎熬,反覆上下五次,待薤白變黃色時,過濾掉藥渣。將雄黃和硃砂磨成粉末加入膏中,持續攪拌直到膏體凝固,然後將膏藥裝入不漏水的容器中保存。對於被蜈蚣、蛇、蜜蜂等毒物咬傷的情況,可以將藥膏放置於傷口上方,如果病竈在體表,則全面塗抹並加以按摩。此藥膏應選擇在破除日製成。
另有一個配方中還會添加礜石一兩和蜈蚣兩條,稱為「八毒膏」。(《肘後》一書中沒有使用巴豆和莽草,只稱為「五毒膏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