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思邈
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~ 卷七 風毒腳氣方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風毒腳氣方 (12)

1. 衛侯青膏

治百病久風,頭眩鼻塞,清涕淚出,霍亂吐逆,傷寒咽痛,脊背頭項強,偏枯拘攣。或緩或急或心腹久寒,積聚疼痛,咳逆上氣,往來寒熱,鼠漏瘰癧,歷節疼腫,關節盡痛,男子七傷,臚脹腹滿,羸瘦不能飲食,婦人生產余疾諸病,瘑疥,惡瘡癰腫陰蝕,黃疸,發背馬鞍牛領瘡腫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各種慢性風疾,症狀包括頭暈、鼻塞、流清涕、流淚、霍亂嘔吐、傷寒咽痛、脊背和頭項僵硬、偏癱或肌肉攣縮、寒症緩慢或急劇發作、或心腹長期受寒、疼痛堆積、咳喘、氣往上沖、冷熱交替發作、淋巴結腫大、關節疼痛腫脹、全身關節疼痛、男性因過度勞累造成的七種疾病、腹脹腹滿、消瘦衰弱無法進食、婦女產後餘疾和各種疾病、疥癬、惡性瘡癰腫陰蝕、黃疸、發背、馬鞍瘡、牛領瘡腫。

當歸,栝蔞根,乾地黃甘草,川椒(各六兩),半夏(七合),桂心,川芎細辛附子(各四兩),黃芩桔梗天雄藜蘆皂莢(各一兩半),厚朴烏頭莽草乾薑人參黃連,寄生,川斷,戎鹽(各三兩),黃野葛(二分),生竹茹(六升),巴豆(二十枚),石南,杏仁(各一兩),豬脂(三斗),苦酒(一斗六升)

白話文:

當歸、栝樓根、生地黃、甘草、花椒(各300克),半夏(350克),桂心、川芎、細辛、附子(各200克),黃芩、桔梗、天雄、藜蘆、皁角(各75克),厚朴、烏頭、莽草、乾薑、人參、黃連、寄生、川斷、戎鹽(各150克),黃野葛(10克),生竹茹(3公斤),巴豆(100枚),石南、杏仁(各50克),豬油(1.5公斤),黃酒(8公斤)

上三十一味㕮咀,諸藥以苦酒漬一宿,以豬脂微火上煎之,三下三上,膏成。病在內以酒服如半棗,以外摩之,日三。

白話文:

將三十一種藥材搗碎,所有藥材用苦酒浸泡一個晚上,用豬油在小火上煎,翻煎三次。煎成膏狀後,如果病在體內,用酒送下如半個棗子大小的劑量;如果病在體外,用膏狀藥外敷,一天三次。

2. 神明青膏

治鼻中干灌之並摩服方。

白話文:

古代中醫文字:

鼻中幹灌之並摩服方

治療鼻腔乾燥疼痛、阻滯的方法(包括按摩和服藥方):

川椒(五合),皂莢黃芩,石南,黃連雄黃,桂心,藜蘆(各三銖),白朮川芎大黃澤瀉(各七銖),烏頭,川斷,莽草人參(各五銖),半夏當歸(各十二銖),乾地黃(十一銖),葳蕤,細辛(各十銖),附子桔梗(各二銖),乾薑(六銖),戎鹽(杏子大一枚)

白話文:

川椒(五克) 皁莢 (三克) 黃芩 (三克) 石南 (三克) 黃連 (三克) 雄黃 (三克) 桂心 (三克) 藜蘆 (三克) 白朮 (七克) 川芎 (七克) 大黃 (七克) 澤瀉 (七克) 烏頭 (五克) 川斷 (五克) 莽草 (五克) 人參 (五克) 半夏 (十二克) 當歸 (十二克) 乾地黃 (十一克) 葳蕤 (十克) 細辛 (十克) 附子 (二克) 桔梗 (二克) 乾薑 (六克) 戎鹽 (一枚杏子大小)

上二十五味㕮咀,以苦酒一斗漬之,羊髓一斤,為東南三隅灶,納諸藥,炊以葦薪。作三聚新好土,藥沸即下,置土聚上,三沸三下訖,藥成,以新布絞去滓。病在外火炙摩之,在內溫酒服如棗核,日三,後稍益,以知為度。

白話文:

將上面提到的二十五種中草藥搗碎,用一斗苦酒浸泡,再加入一斤羊髓。在東南角設三口爐竈,將藥物放進鍋中,用蘆葦做燃料煮沸。準備三份新鮮的土,等藥物煮沸後,就把土放在藥湯上。重複煮沸和放土的動作三次,直到藥物煎好。用新布過濾掉藥渣。

如果是外敷的,就把藥湯加熱並塗抹在患處。如果是內服的,把藥湯用溫水沖服,每次服用如棗核大小,一天三次。之後逐漸增加劑量,以自己能承受為度。

3. 太傅白膏

治百病。傷寒咽喉不利,頭項強痛,腰脊兩腳疼,有風痹濕腫難屈伸,不能行步,若風頭眩鼻塞,有附息肉生瘡,身體隱疹風瘙,鼠漏瘰癧,諸疽惡瘡,馬鞍牛領腫瘡,及久寒結堅在心,腹痛胸痹,煩滿不得眠飲食,咳逆上氣,往來寒熱,婦人產後余疾,耳目鼻口諸疾悉主之。亦曰太一神膏方。

白話文:

可治療各種疾病。針對風寒咽喉不適、頭頸疼痛、腰背腿部疼痛、風濕痹痛、腫脹難以活動、行走不便、風頭眩暈、鼻塞、有贅肉生瘡、身體發疹搔癢、老鼠漏瘡、瘰癧、各種惡性瘡瘍、馬鞍牛領腫瘡,以及久寒導致心臟堅結、腹痛心悶、煩悶失眠、飲食異常、咳嗽氣逆、發熱發冷交替、婦女生產後遺留疾病,耳目鼻口各種疾病等都有明顯效果。又稱為「太一神膏方」。

川椒,升麻(切各一升),附子(三兩),巴豆川芎(各三十銖),杏仁(五合),貍骨,細辛(各一兩半),白芷(半兩),甘草(二兩),白朮(六兩)

白話文:

川椒 一升 升麻(切)一升 附子 三兩 巴豆 三十銖 川芎 三十銖 杏仁 五合 貍骨 一兩半 細辛 一兩半 白芷 半兩 甘草 二兩 白朮 六兩

一方用當歸三兩。

白話文:

一方用當歸三兩。

上十二味㕮咀,苦酒淹漬一宿,以豬脂四斤微火煎之,先削附子一枚,以繩繫著膏中,候色黃膏成,去滓。傷寒心腹積聚,諸風腫疾,頸項腰脊強,偏枯不仁,皆摩之,日一。癰腫惡瘡鼠漏瘰癧,炙手摩之。耳聾,取如大豆灌之。目痛,炙緲縹。白翳如珠當瞳,視無所見,取如糜米敷白上,令其人自以手掩之,須臾即愈,便以水洗,視如平復,且勿當風,三十日後乃可行。鼻中痛,取如大豆納鼻中並以摩之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十二味藥材碾碎,用苦酒浸泡一晚,然後用四斤豬油在微火上煎煮。先削取一枚附子,用繩子拴在豬油中,等到豬油變成黃色,取出藥渣。對於傷寒心腹積聚、各種風腫疾、頸項腰脊強直、偏枯不仁等症狀,都可以每日塗抹一次。對於癰腫、惡瘡、鼠漏、瘰癧等症狀,可以用熱手塗抹。對於耳聾,取如大豆大小的藥液灌入耳中。對於眼睛疼痛,用艾灸點燃藥材後燻烤。如果眼睛的白翳如珍珠般大,遮擋瞳孔導致視力受阻,則取如米粒大小的藥物敷在白翳上,讓患者用手遮蓋,片刻即可痊癒。然後用水洗淨眼睛,視力將會恢復正常,但不可立即接觸風,三十天後方可外出。對於鼻子疼痛,取如大豆大小的藥物放入鼻中,並進行按摩。

齲齒痛,以綿裹如大豆著痛齒上咋之。中風面目鼻口喎,僻以摩之。若晨夜行闢霜霧,眉睫落數數以鐵漿洗,用膏摩之。

白話文:

齲齒疼痛:

把棉花包成大豆大小,放在疼痛的蛀牙上,用力按壓。

中風導致臉部肌肉麻痺:

用熱鐵棒按摩麻痺的部位。

早晨或夜晚行走在霜霧中,導致眉毛和睫毛脫落:

用鐵鍋煮水,待水變涼後,用它洗眼,再塗抹眼膏。

4. 曲魚膏

治風濕痛痹,四肢軃弱,偏跛不仁,並癰腫惡瘡方。

白話文:

治風濕痛痹,四肢痿弱,偏跛不仁,並癰腫惡瘡方

組成:

  • 防己
  • 威靈仙
  • 川芎
  • 乳香
  • 沒藥
  • 沉香
  • 木瓜
  • 大腹皮
  • 延胡索

製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

用法: 每日取三錢藥粉,用米湯或黃酒沖服。

功效: 此方具有祛風除濕、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之效。適用於風濕痛痹,四肢痿弱,偏跛不仁,以及癰腫惡瘡等症狀。

大黃黃芩莽草巴豆,野葛,牡丹,躑躅,芫花,川椒,皂莢藜蘆附子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大黃、黃芩、莽草、巴豆、野葛、牡丹、躑躅、芫花、川椒、皁莢、藜蘆、附子(每種各 60 公克)

上十二味㕮咀,以苦酒漬藥一宿以成,煎豬膏三斤,微火煎三沸一下,另納白芷一片,三上三下,白芷色黃,藥成去滓,微火炙手摩病上,日三。

白話文:

將上述十二味藥材搗碎,用苦酒浸泡藥材一整晚以製成藥液。煎煮三斤豬油,用小火煎煮三次,每次都要煮沸。另取一片白芷,放入藥液中上下翻滾三次,直到白芷顏色轉黃。將藥液過濾,去掉藥渣。用小火加熱手部,將藥液塗抹於患處,每天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