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病指南》~ 卷上 (5)
卷上 (5)
1. 風溫中焦篇
(溫熱冬溫溫毒溫疫同治)
溫病面目俱赤。語聲重濁。呼吸俱粗。(若來粗去不粗去粗來不粗。或竟不粗者。即非此證。)大渴引飲。大便閉。小便澀。舌苔老黃。甚則黑色有芒刺。但惡熱不惡寒。下午益甚。脈浮洪躁甚者。邪由上焦肺經。傳入中焦陽明胃經尚未結實也。白虎湯主之。脈浮而促者。熱邪尚可透表也。減味竹葉石膏湯主之。
白虎湯(見前)
減味竹葉石膏湯
竹葉(二錢五分),石膏(四錢),麥冬(三錢),甘草(一錢五分),
水煎服。
陽明溫病。諸證悉具。(如第一條所云),數日不大便。脈沉數者。中焦邪漸結實也。增液湯主之。
增液湯(凡溫病大便不通。皆宜先服此方。萬不可遽用承氣。蓋此方通便生津而不傷氣也。)
元參(一兩),麥冬(八錢連心),細生地(八錢),
水八杯煎三杯。口乾則與飲之。飲盡便不下。再作服。以通為度。
陽明溫病。服增液後。過十二時。大便不下者。增液合調胃承氣湯主之。(即照增液湯原方。與調胃承氣湯方合為一劑。)
調胃承氣湯
大黃(一錢五分),芒硝(二錢五分),生甘草(一錢)
水煎服。
陽明溫病。諸證皆有。(如第一條所云)數日不大便。脈沉數有力。甚則脈體反小。服增液調胃承氣後。大便仍不通者。中焦邪已結實也。大承氣湯主之。(大承氣乃攻裡峻劑。必脈象。證象。與書中一一相符。已服增液調胃。便仍不通者。方可用之。如脈浮。脈遲。或惡寒。
或小便清長。或舌雖黃黑。苔薄而潤。或病者平素陰虧。及胃弱食少。均不可輕用也。慎之慎之。)
溫病面目俱赤。四肢厥冷。甚則通體皆厥。不瘛瘲。但神昏。七八日以外。大便閉。小便赤。脈沉伏。或並脈亦厥。胸腹滿堅。甚則拒按。喜涼飲者。熱結中焦火極似水也。大承氣湯主之。
大承氣湯
大黃(三錢),芒硝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五分),枳實(一錢五分)
水三杯。先煮枳樸。後納大黃芒硝。煮取一杯服陽明溫病。(如首條所載)諸證悉有而。脈不浮者。小承氣湯微和之。
陽明溫病。汗多譫語舌苔老黃而乾者。有結糞也。宜小承氣湯。
小承氣湯
大黃(二錢五分),厚朴(一錢),枳實(五分),
水煎服。
陽明溫病。無汗。小便不利譫語者。恐因邪犯心包。未可定為結糞也。先服牛黃丸。如不大便。再與調胃承氣湯。
陽明溫病。純瀉稀水無糞者。熱結旁流也。調胃承氣湯主之。
牛黃丸(見前),調胃承氣湯(見前)
陽明溫病。下利譫語。若陽明脈實或滑疾者。腸虛胃實也。小承氣湯主之。若脈不實者。熱犯心包也。牛黃丸主之。紫雪丹亦主之。
小承氣湯(見前)牛黃丸
白話文:
風溫中焦篇
溫熱、冬溫、溫毒、溫疫,治療方法相同。
溫病患者面色通紅,聲音低沉沙啞,呼吸粗重(如果吸氣粗重但呼氣不粗重,或呼氣粗重但吸氣不粗重,或者呼吸都不粗重,就不是這個症狀)。口渴想喝水,便秘,小便困難,舌苔厚膩發黃,嚴重時呈黑色並帶有芒刺。只怕熱不怕冷,下午症狀加重。脈象浮大有力,非常亢盛,這是邪氣由上焦肺經傳入中焦陽明胃經,尚未凝結的表現,用白虎湯治療。如果脈象浮而快,說明熱邪還有可能透發到體表,用減味竹葉石膏湯治療。
白虎湯(方劑內容已在前文列出)
減味竹葉石膏湯:
竹葉(2.5錢)、石膏(4錢)、麥冬(3錢)、甘草(1.5錢),水煎服。
陽明溫病,所有症狀都齊全(如同第一條所述),幾天沒有大便,脈象沉而數,這是中焦邪氣逐漸凝結的表現,用增液湯治療。
增液湯:(凡是溫病引起便秘的,都應該先服用這個方劑,千萬不能馬上用承氣湯,因為這個方劑可以通便生津而不傷元氣。)
元參(1兩)、麥冬(8錢,帶心)、生地黃(8錢),水8杯煎成3杯。口乾就喝,喝完後仍然沒有大便,再煎服一次,直到通便為止。
陽明溫病,服用增液湯後超過12小時,仍然沒有大便,用增液湯合調胃承氣湯治療。(就是按照增液湯原方,和調胃承氣湯合在一起服用。)
調胃承氣湯:
大黃(1.5錢)、芒硝(2.5錢)、生甘草(1錢),水煎服。
陽明溫病,所有症狀都齊全(如同第一條所述),幾天沒有大便,脈象沉而數且有力,嚴重時脈象反而細小,服用增液湯合調胃承氣湯後,仍然沒有大便,說明中焦邪氣已經凝結,用大承氣湯治療。(大承氣湯是攻下裡急的峻猛藥物,必須脈象、證狀完全符合書中描述,已經服用增液湯合調胃承氣湯後,仍然沒有大便才能使用。如果脈象浮大、脈象遲緩,或者怕冷,或者小便清長,或者舌苔雖然黃黑但薄而潤澤,或者患者平素陰虛,以及胃弱食少,都不能輕易使用。一定要慎重,一定要慎重。)
溫病患者面色通紅,四肢厥冷,嚴重時全身厥冷,沒有抽搐,只是神志昏迷,七八天以上,便秘,小便赤色,脈象沉而伏,或者脈象也厥冷,胸腹脹滿堅硬,嚴重時按之拒按,喜歡喝涼水,這是熱邪結聚中焦,火熱極盛如同水一樣,用大承氣湯治療。
大承氣湯:
大黃(3錢)、芒硝(1.5錢)、厚朴(1.5錢)、枳實(1.5錢),水3杯,先煮枳實和厚朴,然後加入大黃和芒硝,煎成1杯服用。
陽明溫病,(如同第一條所述)所有症狀都齊全,但是脈象不浮,用小承氣湯略微緩和一下。
陽明溫病,汗多,神志不清,舌苔厚膩發黃乾燥,有便秘,應該用小承氣湯。
小承氣湯:
大黃(2.5錢)、厚朴(1錢)、枳實(0.5錢),水煎服。
陽明溫病,無汗,小便不利,神志不清,擔心是邪氣犯了心包,還不能確定是便秘,先服用牛黃丸,如果沒有大便,再用調胃承氣湯。
陽明溫病,純粹瀉稀水樣便,沒有糞便,這是熱邪結聚旁流,用調胃承氣湯治療。
牛黃丸(方劑內容已在前文列出),調胃承氣湯(方劑內容已在前文列出)
陽明溫病,下利(腹瀉)神志不清,如果脈象實或滑數,這是腸虛胃實,用小承氣湯治療;如果脈象不實,這是熱邪犯了心包,用牛黃丸治療,紫雪丹也可以治療。
小承氣湯(方劑內容已在前文列出),牛黃丸(方劑內容已在前文列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