婁傑

《溫病指南》~ 卷下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1)

1. 濕溫上焦篇

(溫疫同法。暑溫伏暑附)

濕溫初起。頭痛惡寒。身重疼痛。面色淡黃。舌白不渴。胸悶不飢。午後身熱。脈弦細而濡者。邪在上焦氣分也。三仁湯主之。(按濕溫病。發表則神昏。攻下則洞泄。滋陰則濕愈重。只能以辛開淡滲徐徐療治。勿求急功。以濕邪柔膩。勢雖緩而難速愈也。)

三仁湯

杏仁(二錢五分),飛滑石(三錢),白通草(一錢),白蔻仁(一錢),竹葉(一錢),厚朴(一錢),生苡仁(三錢),半夏(二錢五分),甘瀾水煎服。苔黃有熱者蔻仁易蔻皮。邪在經絡一身牽痛者加防己(一錢五分桂枝水炒),秦艽(二錢酒炒),

白話文:

濕溫病剛開始時,會出現頭痛怕冷、身體沉重疼痛、面色淡黃、舌苔白不口渴、胸悶不餓,下午身體發熱,脈象細滑而濡弱的症狀。這是因為邪氣停留在上焦氣分。可以用三仁湯來治療。需要注意的是,濕溫病如果急於發散,容易造成神志昏迷;如果急於攻下,容易導致腹瀉不止;如果急於滋陰,會加重濕邪。因此,治療濕溫病應該以辛溫開發表、淡滲利濕的方式徐徐調理,不要急於求成。因為濕邪性質柔膩,病程雖然緩慢,但很難快速痊癒。

三仁湯的組成是:杏仁二錢五分、滑石三錢、通草一錢、白蔻仁一錢、竹葉一錢、厚朴一錢、生苡仁三錢、半夏二錢五分,用水煎服。如果舌苔黃膩有熱,可以用蔻皮代替蔻仁。如果邪氣侵犯經絡,導致全身疼痛,可以加入防己一錢五分(用桂枝水炒)、秦艽二錢(用酒炒)。

濕溫惡寒足冷。服溫散藥。其寒更甚者。陽為濕鬱不能外達下行也。通陽利竅湯主之。

通陽利竅湯

蘆根(五錢),白通草(五錢)

水煎。乘熱服之。即津津得汗而解。濕溫神昏譫語。舌苔黃膩者。濕熱盤踞氣分內蒙包絡也。杏仁,芥子湯主之。

杏仁芥子湯

杏仁(三錢),白芥子(一錢五分),木通(一錢五分姜水炒),黃連(八分鹽水炒),連翹(二錢),梔子(一錢五分),滑石(三錢),蘆根(一錢五分),竹葉(一錢),茯苓(三錢)半夏(二錢)

白話文:

濕溫病症,患者畏寒,腳冷。服用溫散藥物後,寒症反而加重,這是因為陽氣被濕邪困阻,無法發散下行。可以使用通陽利竅湯治療。

通陽利竅湯由蘆根、白通草組成,水煎服,趁熱服用。患者喝了之後,會微微出汗,症狀就會緩解。濕溫病症若伴隨神昏譫語,舌苔黃膩,則表示濕熱停滯於氣分,阻礙包絡。可以使用杏仁芥子湯治療。

杏仁芥子湯由杏仁、白芥子、木通、黃連、連翹、梔子、滑石、蘆根、竹葉、茯苓、半夏組成。

水煎服。

濕溫神昏譫語舌赤無苔者。邪傳心包。化燥傷陰內竅將閉也。金蒲湯主之(最忌陰寒柔膩之品。)

金蒲湯

犀角(一錢五分),鬱金(一錢五分),連翹(三錢),銀花(三錢),鮮石斛(三錢),鮮菖蒲(三錢),鮮生地(二錢),鮮竹葉(一錢五分),蘆根汁(三錢沖),竹瀝(二錢沖),生薑汁(一滴沖),

水煎服。

濕溫誤表以致神昏四肢厥逆者。邪陷心包。循經入絡也。加減清宮湯煎送至寶丹。或紫雪丹。

白話文:

水煎服用。

濕溫病症導致神志不清、說胡話、舌頭紅無苔的患者,病邪已經傳入心包,化燥傷陰,內竅將要閉塞。金蒲湯主治此病(最忌陰寒柔膩的藥物)。

金蒲湯:

犀角(一錢五分)、鬱金(一錢五分)、連翹(三錢)、銀花(三錢)、鮮石斛(三錢)、鮮菖蒲(三錢)、鮮生地(二錢)、鮮竹葉(一錢五分)、蘆根汁(三錢沖)、竹瀝(二錢沖)、生薑汁(一滴沖),水煎服用。

濕溫誤治表證,導致神志不清、四肢厥逆的患者,病邪已經陷入心包,循經絡而行。加減清宮湯煎服,送服至寶丹,或服紫雪丹。

加減清宮湯

犀角(一錢),連翹心(三錢),元參心(二錢),竹葉心(二錢),銀花(二錢),赤小豆皮(三錢)

至寶丹(見前)紫雪丹

濕證初起。神志模糊。不能言語。舌苔白膩者。寒濕相搏。內蒙清竅也。杏仁桔梗湯主之。(此條以舌苔白膩。斷為寒濕。可與前三條參觀。故附於此。)

杏仁桔梗湯

杏仁(三錢),桔梗(二錢),細辛(三分),白芥子(一錢),茯苓(三錢),澤瀉(一錢五分),通草(一錢)

白話文:

犀牛角、連翹心、元參心、竹葉心、銀花、赤小豆皮等藥材組成的清宮湯,搭配至寶丹和紫雪丹,可用於治療濕證初期,伴隨神志模糊、不能言語、舌苔白膩的症狀。這種症狀是由寒濕相搏,蒙蔽清竅導致的。杏仁桔梗湯,由杏仁、桔梗、細辛、白芥子、茯苓、澤瀉、通草等藥材組成,可以治療這種寒濕證。

水煎服。

溫疫盛行之時。陡然得病。憎寒壯熱。頭痛身痛。若不可支。午後益甚。舌苔白膩如積粉。板貼不松。脈象極數。或沉伏者。疫毒由人傳染。自口鼻入踞募原也。達原飲主之。(體弱者。先以銀翹散透解如不效。再用達原飲。)

達原飲

厚朴(一錢),草果(五分),知母(一錢),白芍(一錢),黃芩(一錢),甘草(五分),檳榔(二錢)

白話文:

溫疫流行時,突然發病,怕冷發燒,頭痛全身痠痛,情況危急,下午症狀更嚴重,舌苔白厚像覆蓋粉末,按壓不退,脈搏又快又數,或沉伏無力。這是因為疫毒經由人傳染,從口鼻進入身體,侵襲臟腑所致。達原飲可以治療這個病症。體質虛弱者,可以先服用銀翹散解表,若無效再服用達原飲。達原飲的藥方如下:厚朴一錢,草果五分,知母一錢,白芍一錢,黃芩一錢,甘草五分,檳榔二錢。

水二杯煎八分。午後服。(如服後煩燥者。欲作戰汗也。得汗則解。)

濕溫喉阻咽痛者。邪閉肺氣也。銀翹馬勃散主之。

銀翹馬勃散

連翹(三錢),牛蒡子(二錢),銀花(一錢五分),射干(一錢),馬勃(一錢),

水煎服。咽喉不痛但覺阻甚者加滑石(二錢),桔梗(一錢五分),葦根(一錢五分),

太陰濕溫痹鬱而噦者。(俗名呃忒)上焦清陽氣鬱也。宣痹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用兩杯水煎藥,煎到剩下八分,下午服用。如果服藥後感到煩躁,想要發汗,發汗後症狀就會消失。

濕溫病症導致喉嚨阻塞疼痛,是因為邪氣阻礙了肺氣。銀翹馬勃散可以治療。

銀翹馬勃散的藥方:

連翹三錢,牛蒡子二錢,銀花一錢五分,射干一錢,馬勃一錢。

用水煎服。如果喉嚨不痛,但感覺很阻塞,可以加滑石二錢,桔梗一錢五分,葦根一錢五分。

太陰濕溫病症導致氣鬱而打嗝(俗稱呃忒),是上焦清陽氣鬱結造成的。宣痹湯可以治療。

宣痹湯

枇杷葉(二錢),鬱金(一錢五分),射干(一錢),白通草(一錢),香豉(一錢五分)

水煎服。

太陰濕溫喘促者。濕熱蒸痰阻滯氣分也。加味千金葦莖湯主之。(寒飲不在此例)

加味千金葦莖湯

葦莖(二錢五分),苡仁(二錢五分),桃仁(一錢),冬瓜仁(一錢),杏仁(一錢五分),滑石(一錢五分)

水煎服。

暑溫初起頭。痛身熱。面赤心煩。口渴汗出。右脈洪大者。暑傷上焦手太陰氣分也。加味天水散主之。如右脈洪數有力。口渴甚。汗大出而喘者。金被火刑也。白虎湯主之。脈洪大而芤者。氣虛也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身重者。濕也。白虎加蒼朮湯主之。(蒼朮燥烈。陰虛人禁用。當以淡滲之品代之。)

白話文:

宣痹湯 及其加減方

宣痹湯

  • 成份:枇杷葉(二錢)、鬱金(一錢五分)、射干(一錢)、白通草(一錢)、香豉(一錢五分)
  • 用法:水煎服。
  • 主治:太陰濕溫,喘促。因濕熱蒸騰,痰阻滯氣分所致。
  • 加減:若為寒飲,則不適用本方。可加味千金葦莖湯。

加味千金葦莖湯

  • 成份:葦莖(二錢五分)、苡仁(二錢五分)、桃仁(一錢)、冬瓜仁(一錢)、杏仁(一錢五分)、滑石(一錢五分)
  • 用法:水煎服。

暑溫初起

  • 症狀:頭痛、身熱、面赤心煩、口渴汗出、右脈洪大。
  • 病因:暑傷上焦手太陰氣分。
  • 治法:加味天水散。
  • 加減:若右脈洪數有力、口渴甚、汗大出而喘者,為金被火刑,用白虎湯。若脈洪大而芤者,為氣虛,用白虎加人參湯。若身重者,為濕,用白虎加蒼朮湯。(蒼朮燥烈,陰虛之人禁用,應以淡滲之品代替。)

加味天水散

杏仁(二錢),竹葉(一錢),連翹(二錢),鮮葦根(三錢),銀花(三錢),滑石(三錢),鮮荷葉(一角),鮮扁豆花(三錢),甘草(五分),

水煎服。

微惡寒者加薄荷葉(一錢),噁心嘔吐加藿香(一錢),姜炒川連(五分)

白虎湯(見前),白虎加人參湯(見前)

白虎加蒼朮湯

白話文:

杏仁、竹葉、連翹、鮮葦根、銀花、滑石、鮮荷葉、鮮扁豆花、甘草等藥材用水煎服。若有微惡寒症狀,可加薄荷葉;若有噁心嘔吐症狀,可加藿香和姜炒川連。此外,白虎湯、白虎加人參湯、白虎加蒼朮湯等方劑亦可參考。

即於白虎湯內加蒼朮(一錢)

手太陰暑溫。右脈洪大。頭痛身熱。面赤心煩口渴。凜凜畏寒。而汗不出者。暑為寒束也。杏仁主之。(服後微得汗。即勿再服。恐香薷重傷其表也。)

新加香薷飲

香薷(一錢),銀花(一錢五分),鮮扁豆花(一錢五分),厚朴(一錢),連翹(一錢)

水煎服。不汗再作服。

暑溫四肢倦怠。精神減少。身熱氣高。心煩溺黃。口渴自汗脈虛者。王氏益氣湯主之。暑邪已淨氣虛倦怠。口渴汗多。脈散大欲脫者。生脈散主之。(如暑邪未淨。萬不可用生脈散。用之必喘滿難治。)

白話文:

在白虎湯裡加蒼朮一錢。手太陰暑溫,右脈洪大,頭痛身熱,面赤心煩口渴,凜凜畏寒,但汗出不來,這是暑熱被寒氣束縛所致。杏仁可以治療。服藥後稍微出汗就不要再服了,以免香薷過度傷及肌表。

新加香薷飲:香薷一錢,銀花一錢五分,鮮扁豆花一錢五分,厚朴一錢,連翹一錢,水煎服。不出汗就再服用。

暑溫導致四肢倦怠、精神不振、身熱氣高、心煩口渴、小便發黃、口渴自汗、脈象虛弱,可以用王氏益氣湯治療。暑邪已經清除,但氣虛倦怠、口渴汗多、脈象散大、有虛脫之象,則用生脈散治療。如果暑邪尚未清除,絕對不能使用生脈散,否則會導致喘滿難治。

王氏益氣湯(王孟英因東垣清暑益氣湯。無清暑之實。故立此方。)

西洋參(三錢),石斛(三錢),麥冬(二錢),竹葉(二錢),荷梗(一錢),知母(二錢),甘草(八分),西瓜翠衣(三錢),粳米(三錢),

水煎服。熱甚者酌加炒山梔。

生脈散

人參(一錢五分),麥冬(一錢不去心),瘛瘲(五分),

水煎服。

暑溫餘邪未清。但頭微脹。目不了了者。清絡飲主之。

白話文:

王氏益氣湯

(王孟英根據李東垣的清暑益氣湯而創立此方。因其無清暑之實,故立此方。)

藥材:

  • 西洋參(三錢)
  • 石斛(三錢)
  • 麥冬(二錢)
  • 竹葉(二錢)
  • 荷梗(一錢)
  • 知母(二錢)
  • 甘草(八分)
  • 西瓜翠衣(三錢)
  • 粳米(三錢)

用法:

水煎服。若熱症嚴重者,可酌量加入炒山梔。

生脈散

藥材:

  • 人參(一錢五分)
  • 麥冬(一錢,不去心)
  • 瘛瘲(五分)

用法:

水煎服。

適用症狀:

暑溫餘邪未清,僅有頭微脹,目不明晰者,可服用清絡飲。

清絡飲

鮮銀花(二錢),鮮荷葉邊(二錢),西瓜翠衣(二錢),絲瓜皮(二錢),鮮扁豆花(一枝),鮮竹葉心(二錢)

水煎服。凡暑傷肺經氣分之輕證。皆可用之。手太陰暑溫。咳而無痰。聲清亮者。熱傷肺絡也。一加清絡飲主之。

一加清絡飲

即於清絡飲原方內加甘草(一錢),桔梗(二錢),甜杏仁(二錢),麥冬(三錢),

暑溫發寒熱。舌白不渴吐血者。表裡氣血俱病也。名曰暑瘵。二加清絡飲主之。

二加清絡飲

即於清絡飲原方內加滑石(三錢),苡仁(三錢),甜杏仁(三錢),兩太陰暑溫。咳嗽聲重痰多不甚渴。或渴不多飲者。暑溫而兼停飲也。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清絡飲由鮮銀花、鮮荷葉邊、西瓜翠衣、絲瓜皮、鮮扁豆花、鮮竹葉心等藥材組成,水煎服。適用於暑熱傷肺氣分輕症,例如手太陰暑溫,咳嗽無痰,聲音清亮,熱傷肺絡者。

一加清絡飲在清絡飲基礎上添加甘草、桔梗、甜杏仁、麥冬,用於治療暑溫發寒熱、舌白不渴、吐血的暑瘵。

二加清絡飲在清絡飲基礎上添加滑石、苡仁、甜杏仁,適用於兩太陰暑溫,咳嗽聲音重、痰多、不甚渴或渴不多飲的暑溫兼停飲症,可配合小半夏加茯苓湯使用。

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湯

半夏(二錢五分),茯苓(二錢),厚朴(一錢),生薑(一錢五分),杏仁(一錢),

甘瀾水煎溫服

脈虛夜寐不安。煩渴面赤。時有譫語。目常開不閉。或喜閉不開者。暑入手厥陰心包也。清營湯主之。(如舌苔滑白。乃濕重也。當按濕溫法治之。)

手厥陰暑溫。身熱不惡寒。神昏時時譫語者。牛黃丸主之。紫雪丹亦主之。

小兒暑溫。身熱卒然痙厥者。名曰暑癇。清營湯主之。(熱初入營。肝風內動。手足瘛瘲者。加鉤藤丹皮羚羊角。)亦可少與紫雪丹。大人暑癇治法亦同。

白話文:

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湯用半夏二錢五分、茯苓二錢、厚朴一錢、生薑一錢五分、杏仁一錢,加水煎煮溫服。適用於脈虛夜睡不安、煩渴面赤、偶爾神志不清、眼睛經常睜開或閉合困難等症狀,屬於暑邪侵入厥陰心包的表現。若舌苔滑白,說明濕重,應按濕溫法治療。若手厥陰暑溫,伴隨發燒但不畏寒、神志不清、偶爾神志不清等症狀,可用牛黃丸或紫雪丹治療。小兒暑溫伴隨發燒突然抽搐,稱作暑癇,可用清營湯治療。若熱氣初入營位,肝風內動,導致手足抽搐,可加鉤藤、丹皮、羚羊角。成人暑癇的治療方法也相同,也可少量服用紫雪丹。

清營湯

犀角(一錢五分),生地(二錢五分),元參(一錢五分),麥冬(一錢五分),丹參(一錢),竹葉心(一錢),銀花(一錢五分),黃連(一錢二分),連翹(一錢連心用)

水煎服。

牛黃丸紫雪丹(見前)

長夏受暑。過夏而發。頭痛微惡寒。面赤煩渴。舌白脈濡而數者。無論秋冬皆為太陰伏暑。加減銀翹散主之。

銀翹散(見前)

舌白口渴無汗。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參加杏仁泥(二錢),飛滑石(三錢),胸悶加鬱金(一錢五分),香豉(一錢五分),嘔而痰多者加半夏(二錢),茯苓(二錢),小便短加苡仁(二錢五分),通草(一錢五分)

白話文:

清營湯

犀角(1.5錢),生地(2.5錢),元參(1.5錢),麥冬(1.5錢),丹參(1錢),竹葉心(1錢),銀花(1.5錢),黃連(1.2錢),連翹(1錢連心用)

水煎服。

牛黃丸,紫雪丹(見前)

長夏受暑,過夏而發。頭痛輕微且怕冷,臉色發紅口渴,舌苔白,脈搏濡滑而數,不論秋冬皆為太陰伏暑。加減銀翹散主治。

銀翹散(見前)

舌苔白,口渴無汗。照原方去掉牛蒡子、元參,加入杏仁泥(2錢),飛滑石(3錢),胸悶加鬱金(1.5錢),香豉(1.5錢),嘔吐痰多者加半夏(2錢),茯苓(2錢),小便短少者加苡仁(2.5錢),通草(1.5錢)

舌赤口渴無汗。照原方加生地(二錢),丹皮(一錢五分),赤芍(一錢五分),麥冬(二錢),

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。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參芥穗加杏仁(二錢),生石膏(三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

太陰伏暑。舌白汗多。口渴甚脈洪大者。仍用白虎湯。脈虛大而芤者。仍用人參白虎湯。舌赤口渴汗多者加減生脈散主之。

白虎湯人參白虎湯(見前)

加減生脈散

沙參(一錢五分),麥冬(一錢五分),五味子(五分),丹皮(一錢),細生地(一錢五分)

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舌頭紅,口渴,沒有汗。按照原來的方子,再加上生地(二錢)、丹皮(一錢五分)、赤芍(一錢五分)、麥冬(二錢)。

舌頭白,口渴,有汗或汗出很多止不住。按照原來的方子,去掉牛蒡子、元參、芥穗,加杏仁(二錢)、生石膏(三錢)、黃芩(一錢五分)。

太陰伏暑。舌頭白,汗多。口渴嚴重,脈搏洪大,仍然使用白虎湯。脈搏虛弱,大而空,仍然使用人參白虎湯。舌頭紅,口渴,汗多,加減生脈散為主。

白虎湯、人參白虎湯(見前面)。

加減生脈散

沙參(一錢五分)、麥冬(一錢五分)、五味子(五分)、丹皮(一錢)、細生地(一錢五分)。

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