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病條辨》~ 卷二·中焦篇 (12)
卷二·中焦篇 (12)
1. 濕温
鱉甲煎丸方
鱉甲(炙,十二分),烏扇(燒,三分),黃芩(三分),柴胡(六分),鼠婦(熬,三分),乾薑(三分),大黃(三分),芍藥(五分),桂枝(三分),葶藶(熬,一分),石葦(去毛,三分),厚朴(三分),牡丹皮(五分),瞿麥(二分),紫葳(三分),半夏(一分),人參(一分),䗪蟲(熬,五分),阿膠(炒,三分),蜂窩(炙,四分),赤硝(十二分),蜣螂(熬,六分),桃仁(二分)
上二十三味,為細末。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斤五斗,浸灰,俟酒盡一半,煮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膝,絞取汁,納諸藥煎為丸,如梧子大。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。
〔方論〕此辛苦通降,咸走絡法。鱉甲煎丸者,君鱉甲而以煎成丸也,與他丸法迥異,故曰煎丸。方以鱉甲為君者,以鱉甲守神入里,專入肝經血分,能消癥瘕。領帶四蟲,深入臟絡,飛者升,走者降,飛者兼走絡中氣分,走者純走絡中血分。
助以桃仁、丹皮、紫葳之破滿行血,副以葶藶、石葦、瞿麥之行氣滲濕,臣以小柴胡、桂枝二湯,總去三陽經未結之邪;大承氣急驅入腑已結之渣滓;佐以人參、乾薑、阿膠,護養鼓盪氣血之正,俾邪無容留之地,而深入臟絡之病根拔矣。按小柴胡湯中有甘草,大承氣湯中有枳實,仲景之所以去甘草,畏其太緩,凡走絡藥不須守法;去枳實,畏其太急而直走腸胃,亦非絡藥所宜也。
六十、太隂三瘧,腹脹不渴,嘔水,温脾湯主之。
三瘧本系深入臟眞之痼疾,往往經年不愈,現脾胃症,猶屬稍輕。腹脹不渴,脾寒也,故以草果温太隂獨勝之寒,輔以厚朴消脹。嘔水者,胃寒也。故以生薑降逆,輔以茯苓滲濕而養正。蜀漆乃常山苗,其性急走瘧邪,導以桂枝,外達太陽也。
温脾湯方(苦辛温里法)
草果(二錢),桂枝(三錢),生薑(五錢),茯苓(五錢),蜀漆(炒,三錢),厚朴(三錢)
水五杯,煮取兩杯,分二次温服。
六十一、少隂三瘧,久而不愈,形寒嗜臥,舌淡脈微,發時不渴,氣血兩虛,扶陽湯主之。
《瘧論》篇:黃帝問曰:時有間二日,或至數日發,或渴或不渴,其故何也?岐伯曰:其間日者,邪氣客於六腑,而有時與衛氣相失,不能相得,故休數日乃作也。瘧者,隂陽更勝也。或甚或不甚,故或渴或不渴。《刺瘧篇》曰:足少隂之瘧,令人嘔吐甚,多寒熱,熱多寒少,欲閉戶牖而處,其病難已。
夫少隂瘧,邪入至深,本難速已;三瘧又系積重難反,與衛氣相失之證,久不愈,其常也。既已久不愈矣,氣也血也,有不隨時日耗散也哉!形寒嗜臥,少隂本證,舌淡脈微不渴,陽微之象。故以鹿茸為君,峻補督脈,一者八脈麗於肝腎,少隂虛,則八脈亦虛;一者督脈總督諸陽,為衛氣之根本。
白話文:
濕溫
鱉甲煎丸方
此方包含鱉甲(炙,十二分)、烏扇(燒,三分)、黃芩(三分)、柴胡(六分)、鼠婦(熬,三分)、乾薑(三分)、大黃(三分)、芍藥(五分)、桂枝(三分)、葶藶(熬,一分)、石葦(去毛,三分)、厚朴(三分)、牡丹皮(五分)、瞿麥(二分)、紫葳(三分)、半夏(一分)、人參(一分)、䗪蟲(熬,五分)、阿膠(炒,三分)、蜂窩(炙,四分)、赤硝(十二分)、蜣螂(熬,六分)、桃仁(二分),共二十三味藥,研磨成細粉。取煅燒後的灶灰一斗,加入清酒一斤五斗浸泡,待酒剩下一半時,放入鱉甲煮至爛熟如膠狀,取其汁液,再加入研好的藥粉煎煮成丸,如梧桐子般大小。空腹服用七丸,每日三次。
此方藥性辛苦通利,具有引導藥力到達經絡的作用。方中以鱉甲為主藥,煎煮後製成藥丸,與其他丸劑製法不同,故名為「煎丸」。鱉甲入肝經血分,能消散腫塊硬結。其他藥物如桃仁、牡丹皮、紫葳等,能破除壅滯,促進血液循環;葶藶、石葦、瞿麥等,能行氣利水;小柴胡湯、桂枝湯合用,能去除三陽經尚未凝結的邪氣;大承氣湯則能迅速驅除已積聚在腑臟中的邪氣;人參、乾薑、阿膠則能滋補、溫煦氣血,使邪氣無處藏身,從而達到根治深入臟腑經絡的病症的目的。方中去除了小柴胡湯中的甘草,是因為甘草過於緩和,而走絡藥不需要如此緩和;去除了大承氣湯中的枳實,是因為枳實過於峻猛,直接作用於腸胃,也不適合走絡藥。
溫脾湯方 (苦辛溫里法)
此方用草果(二錢)、桂枝(三錢)、生薑(五錢)、茯苓(五錢)、蜀漆(炒,三錢)、厚朴(三錢),加水五杯,煎煮至兩杯,分二次溫服。
扶陽湯方
瘧疾本是深入臟腑的頑疾,常年不愈。脾胃症狀相對較輕。腹脹不渴,說明脾寒,故用草果溫暖脾陽;嘔水是胃寒,故用生薑降逆,茯苓滲濕以扶正。蜀漆即常山,性味辛溫,能驅逐瘧邪,配伍桂枝,使藥力外達太陽經。
少陰三瘧,久治不愈,形寒嗜臥,舌淡脈微,發病時不渴,氣血兩虛,則需扶陽湯治療。
根據《瘧論》、《刺瘧篇》記載,瘧疾發作時間間隔不同,與邪氣侵犯六腑,以及衛氣盛衰有關。瘧疾是陰陽盛衰交替的結果,故而發病時或渴或不渴。少陰瘧疾,邪氣深入,難以迅速痊癒;三瘧積重難返,與衛氣失調有關,久治不愈很常見。久病不愈,氣血必然損耗。形寒嗜臥是少陰證候,舌淡脈微不渴是陽氣虛弱的表現。因此,扶陽湯以鹿茸為主藥,峻補督脈,因為督脈總督諸陽,是衛氣的根本。八脈交會於肝腎,少陰虛則八脈也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