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二·中焦篇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中焦篇 (11)

1. 濕温

五十七、濁濕久留,下注於肛,氣閉肛門墜痛,胃不喜食,舌苔腐白,朮附湯主之。

此濁濕久留腸胃,至腎陽亦困,而肛門墜痛也。肛門之脈曰尻,腎虛則痛,氣結亦痛。但氣結之痛有二:寒濕、熱濕也。熱濕氣實之墜痛,如滯下門中用黃連、檳榔之證是也。此則氣虛而為寒濕所閉,故以參、附峻補腎中元陽之氣,薑、術補脾中健運之氣,樸、桔行濁濕之滯氣,俾虛者充,閉者通,濁者行,而墜痛自止,胃開進食矣。按肛痛有得之大恐或房勞者,治以參、鹿之屬,證屬虛勞,與此對勘,故並及之。

再此條應入寒濕門,以與上三條有互相發明之妙,故列於此,以便學者之觸悟也。

朮附湯方(苦辛温法)

生茅朮(五錢),人參(二錢),厚朴(三錢),生附子(三錢),炮姜(三錢),廣皮(三錢)

水五杯,煮成兩杯,先服一杯;約三時,再服一杯,以肛痛愈為度。

五十八、瘧邪久羈,因瘧成勞,謂之勞瘧;絡虛而痛,陽虛而脹,脅有瘧母,邪留正傷,加味異功湯主之。

此證氣血兩傷,經云:勞者温之。故以異功温補中焦之氣,歸、桂合異功温養下焦之血,以薑、棗調和營衛,使氣血相生而勞瘧自愈。此方補氣,人所易見,補血人所不知。經謂:中焦受氣,取汁變化而赤,是謂血,凡隂陽兩傷者,必於氣中補血,定例也。

加味異功湯方(辛甘温陽法)

人參(三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肉桂(一錢五分),炙甘草(二錢),茯苓(三錢),於朮(炒焦,三錢),生薑(三錢),大棗(去核,二枚),廣皮(二錢)

水五杯,煮成兩杯,渣再煮一杯,分三次服。

五十九、瘧久不解,脅下成塊,謂之瘧母,鱉甲煎丸主之。

瘧邪久擾,正氣必虛,清陽失轉運之機,濁隂生竊踞之漸,氣閉則痰凝血滯,而塊勢成矣。脅下乃少陽厥隂所過之地,按少陽、厥隂為樞,瘧不離乎肝膽,久擾則臟腑皆困,轉樞失職,故結成積塊,居於所部之分。謂之瘧母者,以其由瘧而成,且無已時也。按《金匱》原文:「病瘧以一月一日發,當以十五日愈;設不瘥,當月盡解;如其不瘥,當云何?此結為癥瘕,名曰瘧母,急治之,宜鱉甲煎丸。」葢人身之氣血與天地相應,故瘧邪之著於人身也,其盈縮進退,亦必與天地相應。

如月一日發者,發於黑晝月廓空時,氣之虛也,當俟十五日愈。五者,生數之終;十者,成數之極;生成之盈數相會,五日一元,十五日三元一周;一氣來復,白晝月廓滿之時,天氣實而人氣復,邪氣退而病當愈,設不瘥,必俟天氣再轉,當於月盡解。

如其不瘥,又當云何?然月自虧而滿,隂已盈而陽已縮;自滿而虧,陽已長而隂已消;天地隂陽之盈縮消長已周,病尚不愈,是本身之氣血,不能與天地之化機相為流轉,日久根深,牢不可破,故宜急治也。

白話文:

濕温

  1. 濁濕停留在體內很久,向下流注到肛門,導致氣機閉塞,肛門墜痛,胃口不好,舌苔腐敗發白,用朮附湯治療。

濁濕長期停留在腸胃,甚至影響到腎陽,因此造成肛門墜痛。肛門的經脈叫做尻,腎虛則會疼痛,氣機阻塞也會疼痛。但氣機阻塞的疼痛分為兩種:寒濕和熱濕。熱濕氣盛導致的墜痛,就像大便不通暢需要用黃連、檳榔治療的情況一樣。而這個情況是氣虛,被寒濕阻塞,所以用人參、附子溫補腎陽之氣,生薑、蒼朮補益脾胃的運化功能,厚朴、陳皮疏通濁濕停滯的氣機,使虛弱的得到補充,阻塞的得以疏通,濁濕得以排出,墜痛自然停止,胃口也會好轉。肛門疼痛也有可能是因為過度驚恐或房事勞累引起,治療可以用人參、鹿茸等藥物,此屬於虛勞,與此病症應對照參考。

此條應歸類於寒濕門,與前面三條互相印證,故列於此,方便學習者領悟。

朮附湯方:(苦辛溫法)

生蒼朮五錢,人參二錢,厚朴三錢,生附子三錢,炮薑三錢,陳皮三錢

水五杯,煎成兩杯,先服一杯;約三小時後,再服一杯,以肛門疼痛痊癒為度。

  1. 瘧疾久治不愈,導致身體虛弱,稱為勞瘧;經絡虛弱而疼痛,陽氣虛弱而腹部脹滿,脅肋部有瘧疾的腫塊,邪氣久留損傷正氣,用加味異功湯治療。

此症是氣血兩虛,經書上說:勞累的人需要溫補。所以用異功湯溫補中焦的氣,當歸、桂枝配合異功湯溫養下焦的血,用生薑、大棗調和營衛,使氣血互相滋生,勞瘧自然痊癒。這個方子補氣,大家都容易理解,但補血卻不為人所知。經書上說:中焦接受元氣,吸收精華轉化為紅色,這就是血,凡是陰陽兩虛的人,都必須從補氣入手來補血,這是固定的法則。

加味異功湯方:(辛甘溫陽法)

人參三錢,當歸一錢五分,肉桂一錢五分,炙甘草二錢,茯苓三錢,蒼朮(炒焦)三錢,生薑三錢,大棗(去核)二枚,陳皮二錢

水五杯,煎成兩杯,藥渣再煎一杯,分三次服用。

  1. 瘧疾久治不愈,脅下形成腫塊,稱為瘧母,用鱉甲煎丸治療。

瘧疾長期困擾身體,正氣必定虛弱,陽氣失去正常的運轉,陰邪之氣逐漸佔據,氣機閉塞就會導致痰液凝結、血液瘀滯,形成腫塊。脅下是少陽經與厥陰經經過的地方,少陽與厥陰是人體氣血運行的樞紐,瘧疾與肝膽相關,長期困擾就會使臟腑虛弱,樞紐失職,因此形成腫塊,位於該部位。稱為瘧母,是因為它是由瘧疾引起,而且沒有自愈的跡象。《金匱要略》原文記載:「瘧疾如果一個月發作一次,應該在十五天內痊癒;如果沒有痊癒,應該在月底痊癒;如果仍然沒有痊癒,那該怎麼辦呢?這就會結成癥瘕,叫做瘧母,必須緊急治療,宜用鱉甲煎丸。」人體的氣血與天地相應,所以瘧疾的發作,其盛衰進退,也必然與天地相應。

如果一個月發作一次,是發生在黑夜月亮虧缺的時候,這是氣虛,應該等到十五天痊癒。五是生數的終點;十是成數的極點;生成之數的盈數相會,五日一元,十五日三元一周;一氣來復,白天月亮圓滿的時候,天氣充足,人體元氣恢復,邪氣退卻,疾病應該痊癒,如果沒有痊癒,必須等待天氣再次轉變,應該在月底痊癒。

如果仍然沒有痊癒,又該怎麼辦呢?月亮從虧缺到圓滿,陰氣已經充盈,陽氣已經衰弱;從圓滿到虧缺,陽氣已經增長,陰氣已經消退;天地陰陽的盛衰消長已經完成一個循環,疾病仍然沒有痊癒,這是因為本身的氣血,不能與天地的化機互相流轉,日久根深,牢不可破,所以必須緊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