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二·中焦篇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中焦篇 (10)

1. 濕温

五十五、濕温久羈,三焦瀰漫,神昏竅阻,少腹硬滿,大便不下,宣清導濁湯主之。

此濕久鬱結於下焦氣分,閉塞不通之象,故用能升、能降、苦泄滯、淡滲濕之豬苓,合甘少淡多之茯苓,以滲濕利氣;寒水石色白性寒,由肺直達肛門,宣濕清熱,葢膀胱主氣化,肺開氣化之源,肺藏魄,肛門曰魄門,肺與大腸相表裡之義也;晚蠶砂化濁中清氣,大凡肉體未有死而不腐者,蠶則僵而不腐,得清氣之純粹者也,故其糞不臭不變色,得蠶之純清,雖走濁道而清氣獨全,既能下走少腹之濁部,又能化濁濕而使之歸清,以己之正,正人之不正也,用晚者,本年再生之蠶,取其生化最速也,皂莢辛鹹性燥,入肺與大腸,金能退暑,燥能除濕,辛能通上下關竅,子更直達下焦,通大便之虛閉,合之前藥,俾鬱結之濕邪,由大便而一齊解散矣。二苓、寒石,化無形之氣;蠶砂、皂子,逐有形之濕也。

宣清導濁湯(苦辛淡法)

豬苓(五錢),茯苓(六錢),寒水石(六錢),晚蠶砂(四錢),皂莢子(去皮,三錢)

水五杯,煮成兩杯,分二次服,以大便通快為度。

五十六、濕凝氣阻,三焦俱閉,二便不通,半硫丸主之。

熱傷氣,濕亦傷氣者何?熱傷氣者,肺主氣而屬金,火剋金則肺所主之氣傷矣。濕傷氣者,肺主天氣,脾主地氣,俱屬太隂濕土,濕氣太過,反傷本臟化氣,濕久濁凝,至於下焦,氣不惟傷而且阻矣。氣為濕阻,故二便不通,今人之通大便,悉用大黃,不知大黃性寒,主熱結有形之燥糞;若濕阻無形之氣,氣既傷而且阻,非温補眞陽不可。硫黃熱而不燥,能疏利大腸,半夏能入隂,燥勝濕,辛下氣,温開鬱,三焦通而二便利矣。

按上條之便閉,偏於濕重,故以行濕為主;此條之便閉,偏於氣虛,故以補氣為主。葢腎司二便,腎中眞陽為濕所困,久而彌虛,失其本然之職,故助之以硫黃,肝主疏泄,風濕相為勝負,風勝則濕行,濕凝則風息,而失其疏泄之能,故通之以半夏。若濕盡熱結,實有燥糞不下,則又不能不用大黃矣。

學者詳審其證可也。

半硫丸(酸辛温法)

石硫黃(硫黃有三種:土黃,水黃,石黃也。入藥必須用產於石者。土黃土紋,水黃直絲,色皆滯暗而臭;惟石硫黃方稜石紋而有寶光不臭,仙家謂之黃礬,其形大勢如礬。按硫黃感日之精,聚土之液,相結而成。生於艮土者佳,艮土者,少土也,其色晶瑩,其氣清而毒小。

生於坤土者惡,坤土者,老土也,穢濁之所歸也,其色板滯,其氣濁而毒重,不堪入藥,只可作火藥用。石黃產於外洋,來自舶上,所謂倭黃是也。入萊菔內煮六時則毒去),半夏(制)

上二味,各等分為細末,蒸餅為丸梧子大,每服一、二錢,白開水送下(按半硫丸通虛閉,若久久便溏,服半硫丸亦能成條,皆其補腎燥濕之功也)。

白話文:

濕溫

五十五、濕溫病程拖延,三焦濕邪瀰漫,患者神志昏迷,竅道阻塞,小腹硬脹,大便秘結不通,宜用宣清導濁湯治療。

此症是濕邪長期鬱結在下焦氣分,導致氣機閉塞不通的表現,因此方劑選用具有升提、下降、苦味瀉下濕滯、淡滲利濕功效的豬苓,配合甘淡偏於淡性的茯苓,以利濕通氣;寒水石色白性寒,能從肺經直達肛門,具有宣洩濕邪、清熱的作用,它能調節膀胱氣化功能,因為肺主氣化,肺藏魄,肛門稱為魄門,肺和大腸互為表裡;晚蠶砂能化解濕濁之邪,並提升清氣。凡是生物體死後都會腐敗,唯獨蠶蛹僵死而不腐爛,這是因為它獲得了純粹的清氣,所以它的糞便不臭不變色。利用蠶砂的純淨之氣,即使走濁道也能保持清氣的完整性,既能下達少腹的濁邪部位,又能化解濕濁而使之轉化為清氣,以自身的正氣矯正人體的病邪。用晚蠶砂是因為它是當年新生的蠶,其生化作用最快;皂莢味辛鹹性燥,歸肺和大腸經,金能退暑,燥能除濕,辛能通達上下關竅,皂莢子更能直達下焦,通利大便的虛閉,與其他藥物合用,使鬱結的濕邪能隨著大便排出。二苓(豬苓、茯苓)、寒水石化解無形的濕邪之氣;蠶砂、皂莢子則驅除有形的濕邪。

宣清導濁湯(苦辛淡法)

豬苓(五錢),茯苓(六錢),寒水石(六錢),晚蠶砂(四錢),皂莢子(去皮,三錢)

水五杯,煎煮成兩杯,分二次服用,以大便通暢為度。

五十六、濕邪凝滯,氣機阻礙,三焦閉塞,大小便不通,宜用半硫丸治療。

熱邪和濕邪都會傷氣,這是為什麼呢?熱邪傷氣是因為肺主氣屬金,火克金,則肺所主之氣受損;濕邪傷氣是因為肺主天氣,脾主地氣,都屬於太陰濕土,濕邪過盛,反過來損傷臟腑的化氣功能,濕邪長期鬱結凝滯,到達下焦,氣不僅受損而且受阻。由於氣被濕邪阻礙,所以大小便不通。現在很多人通大便都用大黃,卻不知道大黃性寒,主要治療熱結引起的乾燥糞便;如果是濕邪阻礙無形的氣,氣既受損又受阻,則非溫補真陽不可。硫黃性熱而不燥,能疏通利潤大腸;半夏能入陰,燥濕,辛能下氣,溫能開鬱,使三焦通暢,大小便自然通利。

前面一條的便秘,偏向於濕邪過重,所以以行濕為主;這一條的便秘,偏向於氣虛,所以以補氣為主。因為腎主司大小便,腎中的真陽被濕邪困擾,久而彌虛,喪失其本來的功能,所以用硫黃來助腎;肝主疏泄,風濕相互消長,風盛則濕行,濕凝則風息,而失去其疏泄的功能,所以用半夏來通利。如果濕邪盡而熱結,確實有乾燥糞便不下,則又不能不用大黃了。

學習者需仔細審察病證。

半硫丸(酸辛溫法)

石硫黃(硫黃有三種:土黃,水黃,石黃。入藥必須使用產於石中的石硫黃。土黃有土紋,水黃有直絲,顏色都暗淡而有臭味;只有石硫黃稜角分明有石紋且有光澤不臭,道家稱之為黃礬,其形狀和礬石相似。硫黃是天地精氣凝聚而成。生於艮土的硫黃最好,艮土是少土,顏色晶瑩,氣味清香毒性小;生於坤土的硫黃最差,坤土是老土,是污濁之氣的聚集處,顏色暗淡,氣味濁重毒性大,不能入藥,只能作火藥用。石黃產於海外,來自舶船,也就是倭黃。將其放入蘿蔔中煮六個小時,毒性就能去除),半夏(炮製)

以上兩種藥材,各等分研磨成細末,用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(按:半硫丸能通利虛閉,如果長期服用導致大便溏瀉,服用半硫丸也能使大便成形,都是其補腎燥濕的功效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