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二·中焦篇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中焦篇 (1)

1. 暑温、伏暑

三十六、暑邪深入少隂消渴者,連梅湯主之,入厥隂麻痺者,連梅湯主之;心熱煩躁神迷甚者;先與紫雪丹,再與連梅湯。

腎主五液而惡燥,暑先入心,助心火獨亢於上,腎液不供,故消渴也。再心與腎均為少隂,主火,暑為火邪,以火從火,二火相搏,水難為濟,不消渴得乎!以黃連瀉壯火,使不爍津,以烏梅之酸以生津,合黃連酸苦為隂;以色黑沉降之阿膠救腎水,麥冬、生地合烏梅酸甘化隂,庶消渴可止也。肝主筋而受液於腎,熱邪傷隂,筋經無所秉受,故麻痺也。

再包絡與肝均為厥隂,主風木。暑先入心,包絡代受,風火相搏,不麻痺得乎!以黃連瀉剋水之火,以烏梅得木氣之先,補肝之正,阿膠增液而熄肝風,冬、地補水以柔木,庶麻痺可止也。心熱煩躁神迷甚,先與紫雪丹者,開暑邪之出路,俾梅、連有入路也。

連梅湯方(酸甘化隂酸苦泄熱法)

云連(二錢),烏梅(去核,三錢),麥冬(連心,三錢),生地(三錢),阿膠(二錢)

水五杯,煮取二杯,分二次服。脈虛大而芤者,加人參。

三十七、暑邪深入厥隂,舌灰,消渴,心下板實,嘔惡吐蛔,寒熱,下利血水,甚至聲音不出,上下格拒者,椒梅湯主之。

此土敗木乘,正虛邪熾,最危之候,故以酸苦泄熱,輔正驅邪立法,據理制方,冀其轉關耳。

椒梅湯方(酸苦復辛甘法,即仲景烏梅丸法也,方義已見中焦篇)

黃連(二錢),黃芩(二錢),乾薑(二錢),白芍(生,三錢),川椒(炒黑,三錢),烏梅(去核,三錢),人參(二錢),枳實(一錢五分),半夏(二錢)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分三次服。

三十八、暑邪誤治,胃口傷殘,延及中下,氣塞填胸,燥亂口渴,邪結內踞,清濁交混者,來復丹主之。

此正氣誤傷於藥,邪氣得以竊據於中,固結而不可解,攻補難施之危證,勉立旋轉清濁一法耳。

來復丹方(酸温法)

太隂元精石(一兩),舶上硫黃(一兩),硝石(一兩,同硫黃為末,微火炒結砂子大),桔紅(二錢),青皮(去白,二錢),五靈脂(二錢,澄去砂,炒令煙盡)

〔方論〕晉三王氏云:《易》言一陽來復於下,在人則為少陽生氣所出之臟。病上盛下虛,則陽氣去,生氣竭,此丹能復陽於下,故曰來復。元精石乃鹽滷至隂之精,硫黃乃純陽石火之精,寒熱相配,隂陽互濟,有扶危拯逆之功,硝石化硫為水,亦可佐元、硫以降逆;靈脂引經入肝最速,能引石性內走厥隂,外達少陽,以交隂陽之樞紐;使以桔紅、青皮者,納氣必先利氣,用以為肝膽之嚮導也。

三十九、暑邪久熱,寢不安,食不甘,神識不清,隂液元氣兩傷者,三才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暑温、伏暑

三十六、暑邪深入少陰導致消渴或厥陰麻痺,可用連梅湯治療;若心熱煩躁、神志不清嚴重,先服用紫雪丹,再服用連梅湯。

腎臟主管人體五液,不耐乾燥,暑邪先侵犯心臟,加重心火,導致心火獨亢,腎液供應不足,所以出現消渴。心臟與腎臟都屬少陰,主火,暑邪也是火邪,火上加火,兩火相搏,體液難以補充,怎能不消渴呢?黃連瀉去亢盛的火氣,避免灼傷津液;烏梅酸味生津,與黃連的酸苦合用,起到滋陰的作用;阿膠色黑質重,能滋補腎水;麥冬、生地黃與烏梅的酸甘味合用,能化陰,這樣就能止渴了。肝臟主管筋脈,依靠腎臟供給水分,熱邪傷陰,筋脈得不到滋養,所以出現麻痺。

包絡與肝臟都屬厥陰,主風木。暑邪先侵犯心臟,包絡代為受邪,風火相搏,怎能不麻痺呢?黃連瀉去亢盛的火氣,烏梅能先行補益肝臟的木氣,阿膠增液熄滅肝風,麥冬、生地黃滋陰柔肝,這樣就能止痺了。心熱煩躁、神志不清嚴重,先服用紫雪丹,是為了打開暑邪的排出通道,讓連梅湯的藥力得以進入。

連梅湯方:(酸甘化陰、酸苦泄熱法)

黃連(二錢)、烏梅(去核,三錢)、麥冬(連心,三錢)、生地(三錢)、阿膠(二錢)

水五杯,煮取二杯,分二次服用。脈象虛大而浮的,加人參。

三十七、暑邪深入厥陰,舌苔灰白,消渴,心下痞硬,嘔吐蛔蟲,寒熱交替,下利血水,甚至聲音嘶啞,腹部脹滿拒按,可用椒梅湯治療。

這是土敗木乘,正氣虛弱,邪氣盛極的危重症候,所以用酸苦泄熱法,輔助正氣,驅除邪氣,根據病情制方,希望能轉危為安。

椒梅湯方:(酸苦復辛甘法,即仲景烏梅丸法,方義已見中焦篇)

黃連(二錢)、黃芩(二錢)、乾薑(二錢)、白芍(生,三錢)、川椒(炒黑,三錢)、烏梅(去核,三錢)、人參(二錢)、枳實(一錢五分)、半夏(二錢)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分三次服用。

三十八、暑邪治療失當,傷及胃口,延及中下焦,氣機阻滯,胸悶,口乾舌燥,邪氣結聚於內,清濁混雜,可用來復丹治療。

這是正氣被藥物所傷,邪氣乘虛而入,固結難解,攻補皆難施行的危重證候,只能勉力使用旋轉清濁的方法。

來復丹方:(酸溫法)

太陰元精石(一兩)、舶上硫黃(一兩)、硝石(一兩,與硫黃研成細末,小火炒至如砂粒大小)、桔紅(二錢)、青皮(去白,二錢)、五靈脂(二錢,澄去砂石,炒至煙盡)

方論:晉代三王氏說,《易經》說一陽來復於下,在人體則為少陽生氣所出的臟腑。疾病上盛下虛,則陽氣衰退,生機耗竭,此丹能恢復下焦的陽氣,故名來復。元精石是鹽滷中最陰的精華,硫黃是純陽的石火精華,寒熱配伍,陰陽互補,有扶危救急之功;硝石能使硫黃化為水,也能輔助元精石、硫黃以瀉下逆氣;五靈脂能快速引導藥物入肝,能引導藥性內走厥陰,外達少陽,以調和陰陽;用桔紅、青皮是為了宣通氣機,引導藥力到達肝膽。

三十九、暑邪久熱,睡不安穩,飲食無味,神志不清,陰液和元氣都受損,可用三才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