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上焦篇 (5)

1. 温瘧

五十、骨節疼煩,時嘔,其脈如平,但熱不寒,名曰温瘧,白虎加桂枝湯主之。

隂氣先傷,陽氣獨發,故但熱不寒,令人消爍肌肉,與伏暑相似,亦温病之類也。彼此實足以相混,故附於此,可以參觀而並見。治以白虎加桂枝湯者,以白虎保肺清金,峻瀉陽明獨勝之熱,使不消爍肌肉,單以桂枝一味,領邪外出,作嚮導之官,得熱因熱用之妙。經云:「奇治之不治,則偶治之,偶治之不治,則求其屬以衰之」,是也,又謂之複方。

白虎加桂枝湯方(辛涼苦甘復辛温法)

知母(六錢),生石膏(一兩六錢),粳米(一合),桂枝木(三錢),炙甘草(二錢)

水八碗,煮取三碗。先服一碗,得汗為知,不知再服,知後仍服一劑,中病即已。

五一、但熱不寒,或微寒多熱,舌乾口渴,此乃隂氣先傷,陽氣獨發,名曰癉瘧,五汁飲主之。

仲景於癉瘧條下,謂以飲食消息之,並未出方,調如是重病而不用藥,特出飲食二字,重胃氣可知。陽明於臟象為陽土,於氣運為燥金,病系隂傷陽獨,法當救隂何疑。重胃氣,法當救胃隂何疑。制陽土燥金之偏勝,配孤陽之獨亢,非甘寒柔潤而何!此喻氏甘寒之論,其超卓無比倫也。葉氏宗之,後世學者,咸當宗之矣。

五汁飲(方見前)

〔加減法〕此甘寒救胃隂之方也。欲清表熱。則加竹葉、連翹;欲瀉陽明獨勝之熱,而保肺之化源,則加知母;欲救隂血,則加生地、元參;欲宣肺氣,則加杏仁;欲行三焦開邪出路,則加滑石。

五二、舌白渴飲,咳嗽頻仍,寒從背起,伏暑所致,名曰肺瘧,杏仁湯主之。

肺瘧,瘧之至淺者。肺瘧雖云易解,稍緩則深,最忌用治瘧印板俗例之小柴胡湯,葢肺去少陽半表半裡之界尚遠,不得引邪深入也,故以杏仁湯輕宣肺氣,無使邪聚則愈。

杏仁湯方(苦辛寒法)

杏仁(三錢),黃芩(一錢五分),連翹(一錢五分),滑石(三錢),桑葉(一錢五分),茯苓塊(三錢),白蔻皮(八分),梨皮(二錢)

水三杯,煮取二杯,日再服。

五三、熱多昏狂,譫語煩渴,舌赤中黃,脈弱而數,名曰心瘧,加減銀翹散主之;兼穢,舌濁口氣重者,安宮牛黃丸主之。

心瘧者,心不受邪,受邪則死,瘧邪始受在肺,逆傳心包絡。其受之淺者,以加減銀翹散清肺與膈中之熱,領邪出衛;其受之重其,邪閉心包之竅,則有閉脫之危,故以牛黃丸,清宮城而安君主也。

加減銀翹散方(辛涼兼芳香法)

連翹(十分),銀花(八分),元參(五分),麥冬(五分,不去心),犀角(五分),竹葉(三分)

共為粗末,每服五錢,煎成去渣,點荷葉汁二、三茶匙。日三服。

安宮牛黃丸(方見前)

白話文:

[溫瘧]

  1. 如果你感到骨頭關節疼痛煩躁,偶爾會噁心嘔吐,心跳脈搏看似正常,但只有發熱而沒有寒戰,這種情況被稱為溫瘧。治療上會使用白虎加桂枝湯。

這是由於陰氣先受損傷,陽氣單獨發作,導致只有熱度而無寒意,讓人體肌肉消耗萎縮,症狀和潛伏性暑熱非常相似,也屬於一種溫熱性疾病。這兩種病症容易混淆,所以我們在此比較,以便理解。白虎加桂枝湯的作用是保護肺部,清熱解毒,強烈排出陽明經絡過剩的熱氣,防止肌肉萎縮,單純使用桂枝一味,引導病邪排出,作為導向的藥物,巧妙利用了熱能。古書說:“如果奇特的治療方法不能治好疾病,就用常規的方法,如果常規的方法還不行,就尋找其相關的解決方式來緩解病情”,就是這個道理。這也被稱為複方治療。

  1. 發熱但無寒意,或者只有微弱的寒意,大多數時間都處於高熱狀態,舌頭乾燥,口渴難耐,這是因為陰氣先受損傷,陽氣單獨發作,這種情況被稱為癉瘧,治療上會使用五汁飲。

  2. 舌頭呈白色,口渴想喝水,咳嗽頻繁,背部感覺寒冷,這是潛伏性暑熱所導致的,這種情況被稱為肺瘧,治療上會使用杏仁湯。

  3. 高熱、精神恍惚、胡言亂語、極度口渴、舌頭紅色且舌苔黃色,脈搏弱而頻率快,這種情況被稱為心瘧,治療上會使用加減銀翹散;如果同時伴有口腔異味,舌苔厚重,會使用安宮牛黃丸。

2. 秋燥

五四、秋感燥氣,右脈數大,傷手太隂氣分者,桑杏湯主之。

前人有云:六氣之中,惟燥不為病,似不盡然。葢以《內經》少秋感於燥一條,故有此議耳。如陽明司天之年,豈無燥金之病乎?大抵春秋二令,氣候較夏冬之偏寒偏熱為平和,其由於冬夏之伏氣為病者多,其由於本氣自病者少,其由於伏氣而病者重,本氣自病者輕耳。其由於本氣自病之燥證,初起必在肺衛,故以桑杏湯清氣分之燥也。

桑杏湯(方辛涼法)

桑葉(一錢),杏仁(一錢五分),沙參(二錢),象貝(一錢),香豉(一錢),梔皮(一錢),梨皮(一錢)

水二杯,煮取一杯,頓服之,重者再作服(輕藥不得重用,重用必過病所。再一次煮成三杯,其二、三次之氣味必變,藥之氣味俱輕故也)。

五五、感燥而咳者,桑菊飲主之。

亦救肺衛之輕劑也。

桑菊飲(方見前)

五六、燥傷肺胃隂分,或熱或咳者,沙參麥冬湯主之。

此條較上二條,則病深一層矣,故以甘寒救其津液。

沙參麥冬湯(甘寒法)

沙參(三錢),玉竹(二錢),生甘草(一錢),冬桑葉(一錢五分),麥冬(三錢),生扁豆(一錢五分),花粉(一錢五分)

水五杯,煮取二杯,日再服。久熱久咳者,加地骨皮三錢。

五七、燥氣化火,清竅不利者,翹荷湯主之。

清竅不利,如耳鳴目赤,齦脹咽痛之類。翹荷湯者,亦清上焦氣分之燥熱也。

翹荷湯(辛涼法)

薄荷(一錢五分),連翹(一錢五分),生甘草(一錢),黑梔皮(一錢五分),桔梗(二錢),綠豆皮(二錢)

水二杯,煮取一杯,頓服之。日服二劑,甚者日三。

〔加減法〕耳鳴者,加羚羊角、苦丁茶;目赤者。加鮮菊葉、苦丁茶、夏枯草;咽痛者,加牛蒡子、黃芩。

五八、諸氣膹郁,諸痿喘嘔之因於燥者,喻氏清燥救肺湯主之。

喻氏云:諸氣膹郁之屬於肺者,屬於肺之燥也,而古今治氣鬱之方,用辛香行氣,絕無一方治肺之燥者。諸痿喘嘔之屬於上者,亦屬於肺之燥也,而古今治法以痿嘔屬陽明,以喘屬肺,是則嘔與痿屬之中下,而惟喘屬之上矣,所以千百方中亦無一方及於肺之燥也。即喘之屬於肺者,非表即下,非行氣即瀉氣,間有一、二用潤劑者,又不得其肯綮。

總之,《內經》六氣,脫誤秋傷於燥一氣,指長夏之濕為秋之燥。後人不敢更端其說,置此一氣於不理,即或明知理燥,而用藥夾雜,如弋𫉬飛蟲,茫無定法示人也。今擬此方,命名清燥救肺湯,大約以胃氣為主,胃土為肺金之母也。

其天門冬雖能保肺,然味苦而氣滯,恐反傷胃阻痰,故不用也;其知母能滋腎水清肺金,亦以苦而不用;至於病寒降火正治之藥,尤在所忌,葢肺金自至於燥,所存隂氣不過一線耳,倘更以苦寒下其氣,傷其胃,其人尚有生理乎?誠仿此增損以救肺燥變生諸證。如沃焦救焚,不厭其頻,庶克有濟耳。

清燥救肺湯方(辛涼甘潤法)

石膏(二錢五分),甘草(一錢),霜桑葉(三錢),人參(七分),杏仁(泥,七分),胡麻仁(炒研,一錢),阿膠(八分),麥冬(不去心,二錢),枇杷葉(去淨毛,炙,六分)

水一碗,煮六分,頻頻二、三次温服。痰多加貝母、栝蔞;血枯加生地黃;熱甚加犀角、羚羊角,或加牛黃。

白話文:

[秋燥]

  1. 如果秋天感受了乾燥的氣候,導致右手脈搏跳動快且強烈,傷害到了手太陰肺經的氣血,可以使用桑杏湯來調理。

桑杏湯由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象貝、香豉、梔皮和梨皮組成。用兩杯水煮成一杯,一次喝完,病情嚴重的可以再煮一次服用。初次煎煮成三杯,後兩次的藥效會逐漸減弱。

  1. 如果因為乾燥而咳嗽,可以使用桑菊飲來緩解。

  2. 若乾燥傷害到了肺和胃的陰分,出現發熱或咳嗽的情況,可以使用沙參麥冬湯來治療。此方為甘寒之品,能滋潤津液。

  3. 若乾燥轉化為火熱,影響到頭面部的舒適,如耳鳴、眼睛紅腫、牙齦腫痛、咽喉疼痛等,可以使用翹荷湯來清熱解燥。

  4. 對於因乾燥引發的各種氣鬱、萎縮、喘息、嘔吐等症狀,可以使用喻氏清燥救肺湯來調理。

清燥救肺湯的成分包括石膏、甘草、霜桑葉、人參、杏仁、胡麻仁、阿膠、麥冬和枇杷葉。用一碗水煮成六分,分兩到三次溫服。如果痰多,可加入貝母和栝蔞;若血液不足,可加入生地黃;若熱度過高,可加入犀角、羚羊角,或牛黃。對於耳鳴,可以加入羚羊角和苦丁茶;對於眼睛紅腫,可加入鮮菊花葉、苦丁茶和夏枯草;對於咽喉疼痛,可以加入牛蒡子和黃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