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病條辨》~ 原病篇 (4)
原病篇 (4)
1. 原病篇
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,此隂虛之極,故曰死。然雖不可刺,猶可以藥沃之得法,亦有生者,法詳於後。
脈躁盛不得汗,此陽盛之極也。陽盛而至於極,隂無容留之地,故亦曰死。然用藥開之得法,猶可生,法詳於後。
汗不出而顴赤,邪盛不得解也;噦,脾隂病也。隂陽齊病,治陽礙隂,治隂礙陽,故曰死也。泄而腹滿甚,脾隂病重也,亦系隂陽皆病。目不明,精散而氣脫也。經曰:精散視岐,又曰氣脫者目不明。熱猶未已,仍鑠其精而傷其氣,不死得乎!老人嬰兒,一則孤陽已衰,一則稚陽未足,既得温熱之陽病,又加腹滿之隂病,不必至於滿甚,而已有死道焉。
汗不出為邪陽盛,嘔為正陽衰;下血者,熱邪深入不得外出,必逼迫隂絡之血下注,亦為隂陽兩傷也。舌本爛,腎脈膽脈心脈皆循喉嚨系舌本,陽邪深入,則一隂一陽之火結於血分,腎水不得上濟,熱退猶可生,熱仍不止,故曰死也。咳而衄,邪閉肺絡,上行清道,汗出邪泄可生,不然則化源絕矣。
髓熱者,邪入至深至於腎部也。熱而痙,邪入至深至於肝部也。以上九條,雖皆不可刺,後文亦間立治法,亦有可生者。太陽之脈色榮顴骨為熱病者,按手太陽之脈,由目內眥斜絡於顴,而與足太陽交,是顴者兩太陽交處也,太陽屬水,水受火沸,故色榮赤為熱病也;與厥隂脈爭見,厥隂,木也,水受火之反克,金不來生木反生火,水無容足之地,故死速也。
少陽之脈色榮頰前為熱病者,按手少陽之脈,出耳前,過客主人前(足少陽穴),交頰至目銳眥而交足少陽,是頰前兩少陽交處也,少陽屬相火,火色現於二經交會之處,故為熱病也;與少隂脈爭見,少隂屬君火,二火相熾,水難為受,故亦不出三日而死也。
九、《評熱病論》:帝曰:有病温者,汗出輒復熱,而脈躁疾,不為汗衰,狂言不能食,病名為何?岐伯曰:病名隂陽交,交者死也。
人所以汗出者,皆生於穀,穀生於精。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,是邪𨚫而精勝也。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。復熱者,邪氣也,汗者,精氣也。今汗出而輒復熱者,邪氣勝也;不能食者,精無俾也;病而留者,其壽可立而傾也。且夫《熱論》曰: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。今脈不與汗相應,此不勝其病也,其死明矣。
狂言者,是失志,失志者死。今見三死,不見一生,雖愈必死也。
此節語意自明,經謂必死之證,誰敢謂生,然藥之得法,有可生之理,前所謂針藥各異用也,詳見後。
十、《刺熱篇》曰:肝熱病者,小便先黃,腹痛多臥,身熱。熱爭則狂言及驚,脅滿痛,手足躁,不得安臥,庚辛甚,甲乙大汗,氣逆則庚辛日死。刺足厥隂、少陽,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。
白話文:
[原病篇]
熱病已經出汗了,但脈搏仍然跳動得很快很強,這是陰虛到極點了,所以說是死症。雖然不能針灸,但如果用藥治療得當,還是有活命的機會,方法詳見後文。
脈搏跳動得很快很強,卻出不了汗,這是陽盛到極點了。陽盛到極點,陰就沒有容身之處了,所以也說是死症。但是如果用藥疏通得當,還是有可能活下來,方法詳見後文。
不出汗,臉頰卻發紅,說明邪氣盛而無法解除;呃逆不止,是脾陰受損;陰陽都生病了,治療陽氣會阻礙陰氣,治療陰氣會阻礙陽氣,所以說是死症。腹瀉但肚子仍然脹滿得很厲害,說明脾陰受損嚴重,也是陰陽都生病了。眼睛看不清,是因為精氣散失了。經書上說:「精氣散失,視力模糊」,又說「氣虛則目不明」。熱症還沒好,又損傷精氣,能不死嗎!老年人和嬰兒,一個是陽氣衰弱,一個是陽氣不足,如果得了溫熱的陽證,又加上腹部脹滿的陰證,不一定非要脹滿到極點,已經有了致死的徵兆了。
不出汗是邪陽盛,嘔吐是正陽衰;下血,是熱邪深入體內無法排出,必將迫使陰絡之血下注,也是陰陽兩傷。舌根潰爛,腎經、膽經、心經都循行於喉嚨並連接著舌根,陽邪深入,則陰陽之火聚集在血分,腎水不能上濟,熱退了還有可能活,熱症如果還不停,那就是死症了。咳嗽而且流鼻血,是邪氣阻塞肺絡,上行衝擊清道,汗出邪氣排出可以活命,不然氣血就會枯竭了。
髓中發熱,是邪氣深入到腎部了。發熱而且抽搐,是邪氣深入到肝部了。以上九條,雖然都不能針灸,但後文也有一些治療方法,也有可能活下來。太陽經脈的顏色映照在顴骨上是熱病,按壓手太陽經脈,由目內眥斜向顴骨,與足太陽經交會,顴骨是兩條太陽經交會的地方,太陽屬水,水被火燒開,所以顏色紅潤是熱病;與厥陰經脈同時出現,厥陰屬木,水被火反克,金不來生木反而生火,水沒有容身之地,所以死得很快。
少陽經脈的顏色映照在頰前是熱病,按壓手少陽經脈,從耳前出來,經過客主人穴(足少陽穴),經過頰部到達目銳眥,與足少陽交會,頰前是兩條少陽經交會的地方,少陽屬相火,火色顯現在兩條經脈交會的地方,所以是熱病;與少陰經脈同時出現,少陰屬君火,兩火相熾,水難以承受,所以三天內必死。
九、《評熱病論》:皇帝說:得了溫病,出汗後又發熱,而且脈搏跳動得很快很急,不是汗虛弱,胡言亂語不能吃東西,是什麼病?岐伯說:這種病叫陰陽交爭,交爭就會死。
人之所以會出汗,都是由於谷氣,谷氣產生於精氣。現在邪氣在骨肉之間爭奪而導致出汗,這是邪氣衰弱而精氣旺盛。精氣旺盛就應該能吃東西而且不會再發熱。再次發熱,是邪氣作祟,出汗,是精氣的表現。現在出汗後又發熱,是邪氣旺盛;不能吃東西,是精氣衰弱;生病又拖延,壽命很快就到盡頭了。《熱論》說:出汗了但脈搏仍然跳動得很快很強,就會死。現在脈搏和出汗不相應,這是無法戰勝疾病,必死無疑。
胡言亂語,是失去神志,失去神志就會死。現在看到三種必死的徵兆,沒有看到任何活命的跡象,即使治好了也必死。
這一節的意思很清楚,經書上說必死的證狀,誰敢說能活,但是用藥得當,是有可能活命的,前面說的針灸和藥物用法不同,詳見後文。
十、《刺熱篇》說:肝熱病,小便先發黃,腹痛臥床不起,身體發熱。熱盛就會胡言亂語、驚恐不安,脅肋脹滿疼痛,手腳躁動不安,睡不好覺,庚辛日症狀嚴重,甲乙日出汗很多,氣逆就會在庚辛日死亡。針刺足厥陰經、少陽經,如果逆行就會頭痛,脈搏跳動牽引到頭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