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上焦篇 (7)

1. 風温、温熱、温疫、温毒、冬温

二十三、温病七、八日以後,脈虛數,舌絳苔少,下利日數十行,完穀不化,身雖熱者,桃花粥主之。

上條以脈不數而濡小,下利稀水,定其為虛寒而用温澀。此條脈雖數而日下數十行,至於完穀不化,其里邪已為泄瀉下行殆盡。完穀不化,脾陽下陷,火滅之象;脈雖數而虛,苔化而少,身雖餘熱未退,亦虛熱也,純系關閘不藏見證,補之稍緩則脫。故改桃花湯為粥,取其逗留中焦之意,此條認定完穀不化四字要緊。

桃花粥方(甘温兼澀法)

人參(三錢),炙甘草(三錢),赤石脂(六錢,細末),白粳米(二合)

水十杯,先煮參、草得六杯,去渣,再入粳米煮得三杯,納石脂末三錢,頓服之。利不止,再服第二杯,如上法;利止停後服。或先因過用寒涼,脈不數,身不熱者,加乾薑三錢。

邪熱不殺穀,亦有完穀一證,不可不慎,當於脈之虛實,併兼現之證辨之。

二十四、温病少隂下利,咽痛胸滿心煩者,豬膚湯主之。

此《傷寒論》原文。按温病熱入少隂,逼液下走,自利咽痛,亦復不少,故採錄於此。柯氏云:少隂下利,下焦虛矣。少隂脈循喉嚨,其支者出絡心,注胸中,咽痛胸滿心煩者,腎火不藏,循經而上走於陽分也;陽並於上,隂並於下,火不下交於腎,水不上承於心,此未濟之象。

豬為水畜而津液在膚,用其膚以除上浮之虛火,佐白蜜、白粉之甘,瀉心潤肺而和脾,滋化源,培母氣,水升火降,上熱自除,而下利自止矣。

豬膚湯方(甘潤法)

豬膚(一斤,用白皮從內刮去肥,令如紙薄)

上一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去渣,加白蜜一升,白米粉五合,熬香,和令相得。

二十五、温病少隂咽痛者,可與甘草湯,不瘥者,與桔梗湯。

柯氏云:但咽痛而無下利胸滿心煩等證,但甘以緩之足矣。不瘥者,配以桔梗,辛以散之也。其熱微,故用此輕劑耳。

甘草湯方(甘緩法)

甘草(二兩)

上一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去渣,分温再服。

桔梗湯方(苦辛甘升提法)

甘草(二兩),桔梗(二兩)

法同前。

二十六、温病入少隂,嘔而咽中傷,生瘡不能語,聲不出者,苦酒湯主之。

王氏晉三云:苦酒湯治少隂水虧不能上濟君火,而咽生瘡聲不出者。瘡者,疳也。半夏之辛滑,佐以雞子清之甘潤,有利竅通聲之功,無燥津涸液之慮;然半夏之功能,全賴苦酒,攝入隂分,劫涎斂瘡,即隂火沸騰,亦可因苦酒而降矣,故以為名。

苦酒湯方(酸甘微辛法)

半夏(制,二錢),雞子(一枚,去黃,納上苦酒雞子殼中)

上二味,納半夏著苦酒中,以雞子殼置刀環中,安火上,令三沸,去渣,少少含咽之。不瘥,更作三劑。

二十七、婦女温病,經水適來,脈數耳聾,乾嘔煩渴,辛涼退熱,兼清血分,甚至十數日不解,邪陷發痙者,竹葉玉女煎主之。

白話文:

二十三、溫病發病七、八天後,脈搏虛弱而頻數,舌頭紅絳,舌苔很少,一天拉肚子好幾十次,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,雖然身體還是發熱,用桃花粥治療。

上一條脈象不頻數而濕潤細小,腹瀉稀水樣,判斷為虛寒而用溫澀法治療。這一條脈象雖然頻數,但一天腹瀉數十次,甚至食物無法消化,說明裡面的邪氣已經通過瀉下幾乎排盡。食物無法消化,脾陽下陷,這是火滅的徵象;脈象雖然頻數但虛弱,舌苔已經化去而很少,雖然還有餘熱未退,也是虛熱,完全是氣血關閉的表現,補益稍微緩慢就會脫症。所以把桃花湯改為桃花粥,取其在中焦停留之意,這一條判斷「完穀不化」四個字很重要。

桃花粥方:(甘溫兼澀法)

人參(三錢)、炙甘草(三錢)、赤石脂(六錢,研成細末)、白粳米(二合)

水十杯,先煮人參、甘草至六杯,去渣,再加入粳米煮至三杯,加入赤石脂末三錢,一次服下。腹瀉不止,再服用第二杯,方法同上;腹瀉停止後再服用。或者先前因為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脈象不頻數,身體不發熱者,可以加乾薑三錢。

邪熱不傷及食物,也有食物消化不良的情況,不可不慎,應根據脈象的虛實,以及其他伴隨的症狀來辨證。

二十四、溫病少陰經受邪,腹瀉,咽喉疼痛,胸悶心煩,用豬膚湯治療。

這是《傷寒論》裡面的原文。溫病熱邪侵入少陰經,逼迫體液下行,導致腹瀉咽痛,這樣的病例也不少,所以這裡也記載一下。柯氏說:少陰經腹瀉,下焦虛弱了。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,它的支脈通絡於心,注於胸中,咽喉疼痛、胸悶心煩,是腎臟之火不能收藏,循經向上走於陽分;陽邪在上,陰邪在下,火不下行於腎,水不上承於心,這是病情未得到控制的徵象。

豬是水生動物,津液在皮上,用豬皮來去除上焦浮熱的虛火,輔以白蜜、白麵粉的甘潤,瀉火潤肺,和中脾胃,滋養化源,培補元氣,水升火降,上焦的熱邪自然消除,下瀉自然停止。

豬膚湯方:(甘潤法)

豬皮(一斤,用白色豬皮,刮去內層肥肉,薄如紙)

取以上一味,加水一斗,煮至五升,去渣,加入白蜜一升,白麵粉五合,熬煮香濃,混合均勻。

二十五、溫病少陰經受邪,咽喉疼痛,可以服用甘草湯,如果沒有好轉,服用桔梗湯。

柯氏說:只有咽喉疼痛而沒有腹瀉、胸悶心煩等症狀,單用甘草緩解就足夠了。如果沒有好轉,配合桔梗,辛味藥物可以散邪。熱邪較輕微,所以用這種輕劑。

甘草湯方:(甘緩法)

甘草(二兩)

取以上一味,加水三升,煮至一升半,去渣,分次溫服。

桔梗湯方:(苦辛甘升提法)

甘草(二兩)、桔梗(二兩)

方法同前。

二十六、溫病侵入少陰經,嘔吐,咽喉受損,生瘡不能說話,聲音嘶啞,用苦酒湯治療。

王氏晉三說:苦酒湯治療少陰經水液虧損不能上濟君火,而咽喉生瘡聲音嘶啞。瘡,是疳疾。半夏辛溫滑利,輔以雞蛋清的甘潤,有利竅通聲的功效,沒有燥津傷液的顧慮;但是半夏的功效,完全依靠苦酒,攝入陰分,收斂瘡瘍,即使陰火沸騰,也可以因為苦酒而下降,所以以此命名。

苦酒湯方:(酸甘微辛法)

半夏(炮製,二錢)、雞蛋(一枚,去蛋黃,放入苦酒浸泡過的雞蛋殼中)

取以上二味,將半夏放入苦酒中,將雞蛋殼放在刀環上,置於火上,煮沸三次,去渣,少量含咽。沒有好轉,再製作三劑。

二十七、婦女溫病,月經剛好來,脈搏頻數,耳聾,乾嘔口渴,用辛涼藥退熱,同時清血分,即使十幾日都不好轉,邪氣深入導致痙攣,用竹葉玉女煎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