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二·中焦篇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·中焦篇 (1)

1. 暑温、伏暑

三八、脈洪滑,面赤身熱頭暈,不惡寒,但惡熱,舌上黃滑苔,渴欲涼飲,飲不解渴,得水則嘔,按之胸下痛,小便短,大便閉者,陽明暑温,水結在胸也,小陷胸湯加枳實主之。

脈洪面赤,不惡寒,病已不在上焦矣。暑兼温熱,熱甚則渴,引水求救。濕鬱中焦,水不下行,反來上逆,則嘔。胃氣不降,則大便閉。故以黃連、栝蔞清在裡之熱痰,半夏除水痰而強胃,加枳實者,取其苦辛通降,開幽門而引水下行也。

小陷胸加枳實湯方(苦辛寒法)

黃連(二錢),栝蔞(三錢),枳實(二錢),半夏(五錢)

急流水五杯,煮取二杯,分二次服。

三九、陽明暑温,脈滑數,不食不飢不便,濁痰凝聚,心下痞者,半夏瀉心湯去人參、乾薑、大棗、甘草加枳實、杏仁主之。

不飢不便,而有濁痰,心下痞滿,濕熱互結而阻中焦氣分。故以半夏、枳實開氣分之濕結;黃連、黃芩開氣分之熱結、杏仁開肺與大腸之氣痺;暑中熱甚,故去乾薑;非傷寒誤下之虛痞,故去人參、甘草、大棗,且畏其助濕作滿也。

半夏瀉心湯去乾薑甘草加枳實杏仁方(苦辛寒法)

半夏(一兩),黃連(二錢),黃芩(三錢),枳實(二錢),杏仁(三錢)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分三次服。虛者復納人參二錢,大棗三枚。

四十、陽明暑温,濕氣已化,熱結獨存,口燥咽乾,渴欲飲水,面目俱赤,舌燥黃,脈沉實者,小承氣湯各等分下之。

暑兼濕熱,其有體瘦質燥之人,感受熱重濕輕之證,濕先從熱化盡,只餘熱結中焦,具諸下證,方可下之。

小承氣湯(方義並見前。此處不必以大黃為君,三物各等分可也)

四一、暑温蔓延三焦,舌滑微黃,邪在氣分者,三石湯主之;邪氣久留,舌絳苔少,熱搏血分者,加味清宮湯主之;神識不清,熱閉內竅者,先與紫雪丹,再與清宮湯。

蔓延三焦,則邪不在一經一臟矣,故以急清三焦為主。然雖云三焦,以手太隂一經為要領。葢肺主一身之氣,氣化則暑濕俱化,且肺臟受生於陽明,肺之臟象屬金色白,陽明之氣運亦屬金色白。故肺經之藥多兼走陽明,陽明之藥多兼走肺也。再肺經通調水道,下達膀胱,肺痺開則膀胱亦開,是雖以肺為要領,而胃與膀胱皆在治中,則三焦俱備矣,是邪在氣分而主以三石湯之奧義也。若邪氣久羈,必歸血絡,心主血脈,故以加味清宮湯主之。

內竅欲閉,則熱邪盛矣,紫雪丹開內竅而清熱最速者也。

三石湯方

飛滑石(三錢),生石膏(五錢),寒水石(三錢),杏仁(三錢),竹茹(炒,二錢),銀花(三錢,花露更妙),金汁(一酒杯,沖),白通草(二錢)

水五杯,煮成二杯,分二次温服。

〔方論〕此微苦辛寒兼芳香法也。葢肺病治法,微苦則降,過苦反過病所,辛涼所以清熱,芳香所以敗毒而化濁也。按三石,紫雪丹中之君藥,取其得庚金之氣,清熱退暑利竅,兼走肺胃者也;杏仁、通草為宣氣分之用,且通草直達膀胱,杏仁直達大腸;竹茹以竹之脈絡,而通人之脈絡;金汁、銀花,敗暑中之熱毒。

白話文:

暑温、伏暑

三八脈象洪大而滑利,病人面紅身熱頭暈,不畏寒,只怕熱,舌苔黃厚而濕潤,口渴想喝涼水,但喝了也不解渴,喝水還會嘔吐,按壓胸部下方疼痛,小便少,大便秘結。這是陽明經受暑熱引起的温病,水液停留在胸部,可用小陷胸湯加枳實治療。

脈象洪大,面色紅赤,不畏寒,說明病情已不在上焦(肺)。暑熱夾雜溫病,熱盛則口渴,想喝水解救。濕邪鬱阻中焦,水液不能向下運行,反而逆流向上,所以嘔吐。胃氣不能下降,所以大便秘結。因此用黃連、栝蔞清熱化痰,半夏化水痰並健脾胃,加枳實是利用其苦辛通降的特性,疏通幽門使水液向下運行。

小陷胸加枳實湯方(苦辛寒法)

黃連(二錢),栝蔞(三錢),枳實(二錢),半夏(五錢)

急流水五杯,煎煮取二杯,分二次服用。

三九陽明經暑熱引起的温病,脈象滑利而數,不想吃東西,不飢不渴,大小便不通暢,濁痰凝聚,心下痞滿。可用半夏瀉心湯去人參、乾薑、大棗、甘草,再加枳實、杏仁治療。

不想吃東西,大小便不通暢,又有濁痰,心下痞滿,這是濕熱互相交結阻礙中焦氣機所致。所以用半夏、枳實疏通氣分濕邪;黃連、黃芩清熱;杏仁疏通肺和大腸之氣;暑熱盛時,去乾薑;不是因為誤服寒涼藥物導致的虛痞,所以去掉人參、甘草、大棗,也擔心它們會助濕加重痞滿。

半夏瀉心湯去乾薑甘草加枳實杏仁方(苦辛寒法)

半夏(一兩),黃連(二錢),黃芩(三錢),枳實(二錢),杏仁(三錢)

水八杯,煎煮取三杯,分三次服用。體虛者可以再加入人參二錢,大棗三枚。

四十陽明經暑熱引起的温病,濕邪已經化解,只剩下熱邪鬱結,口乾舌燥,想喝水,臉色通紅,舌頭乾燥發黃,脈象沉而有力。可用小承氣湯等量服用。

暑熱夾雜濕熱,對於體瘦乾燥的人,感受的是熱重濕輕的證候,濕邪先被熱邪化解殆盡,只留下熱邪鬱結於中焦,出現上述症狀,才能使用此方。

小承氣湯(方義參看前面,這裡不必以大黃為主藥,三味藥等量即可)

四一暑熱蔓延三焦,舌苔濕潤微黃,邪氣在氣分,用三石湯治療;邪氣久留,舌苔絳紅,苔少,熱邪侵犯血分,用加味清宮湯治療;神志不清,熱邪閉阻心竅,先服用紫雪丹,再服用清宮湯。

暑熱蔓延三焦,邪氣不在單一經脈或臟腑,所以要迅速清解三焦之邪。雖然說是三焦,但以手太陰肺經為主。因為肺主一身之氣,氣機通暢則暑濕都能化解,而且肺臟的氣機來源於陽明經,肺屬金,陽明之氣運也屬金,所以肺經藥物多能兼治陽明,陽明藥物多能兼治肺經。再者,肺經通調水道,下達膀胱,肺氣通暢則膀胱也通暢,雖然以肺經為主,但胃與膀胱也在治療範圍內,所以三焦都包含在內了。邪氣在氣分,所以用三石湯。如果邪氣久留,必然侵犯血絡,心主血脈,所以用加味清宮湯治療。

心竅將要閉塞,說明熱邪很盛,紫雪丹能迅速開通心竅,清熱解毒。

三石湯方

飛滑石(三錢),生石膏(五錢),寒水石(三錢),杏仁(三錢),竹茹(炒,二錢),銀花(三錢,花露更好),金汁(一杯酒,沖服),白通草(二錢)

水五杯,煎煮成二杯,分二次溫服。

〔方論〕此方微苦辛寒兼芳香。肺病的治療方法,微苦能降氣,過苦則反傷正氣,辛涼能清熱,芳香能解毒化濁。三石是紫雪丹中的君藥,取其庚金之氣,清熱解暑利竅,兼走肺胃;杏仁、通草宣通氣分,通草直達膀胱,杏仁直達大腸;竹茹通利人體經脈;金汁、銀花解暑熱毒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