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39)
卷一·上焦篇 (39)
1. 風温、温熱、温疫、温毒、冬温
三四、陽明温病,渴甚者,雪梨漿沃之。
雪梨漿(方法見前)
三五、陽明温病,下後微熱,舌苔不退者,薄荷末拭之。
以新布蘸新汲涼水,再蘸薄荷細末,頻擦舌上。
三六、陽明温病,斑疹温痘、温瘡、温毒,發黃、神昏譫語者,安宮牛黃丸主之。
心居膈上,胃居膈下,雖有膜隔,其濁氣太甚,則亦可上干包絡,且病自上焦而來,故必以芳香逐穢開竅為要也。
安宮牛黃丸(方見上焦篇)
三七、風温、温熱、温疫、温毒、冬温之在中焦,陽明病居多;濕温之在中焦,太隂病居多;暑温則各半也。
此諸温不同之大關鍵也。温熱等皆因於火,以火從火,陽明陽土,以陽從陽,故陽明病居多。濕温則以濕從濕,太隂隂土,以隂從隂,則太隂病居多。暑兼濕熱,故各半也。
白話文:
陽明溫病患者很渴的,可以用雪梨汁潤喉。
陽明溫病患者,瀉下後仍微熱,舌苔未退的,可以用薄荷末擦拭舌苔。(方法是:用乾淨的布沾取新鮮的冷水,再沾上薄荷細末,反覆擦拭舌頭。)
陽明溫病伴有斑疹、溫痘、溫瘡、溫毒,出現發黃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的症狀,可用安宮牛黃丸治療。因為心臟在膈膜上方,胃在膈膜下方,雖然有膜隔開,但濁氣過盛,也會上犯心包,而且此病從上焦開始,所以必須用芳香之物來祛除穢濁,開通竅道。
風溫、溫熱、溫疫、溫毒、冬溫等病症,大多發生在中焦,以陽明病居多;濕溫發生在中焦,則大多是太陰病;暑溫則陽明、太陰病各半。這是區分這些溫病的重要關鍵。溫熱等病症都是由於火邪引起,以火攻火,陽明屬陽土,以陽克陽,所以陽明病居多。濕溫則以濕攻濕,太陰屬陰土,以陰克陰,所以太陰病居多。暑溫兼有濕熱,所以陽明、太陰病各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