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上焦篇 (35)

1. 風温、温熱、温疫、温毒、冬温

其因肺氣不降,而里證又實者,必喘促寸實,則以杏仁、石膏宣肺氣之痺,以大黃逐腸胃之結,此臟腑合治法也。其因火腑不通,左尺必現牢堅之脈(左尺,小腸脈也,俗候於左寸者非,細考《內經》自知),小腸熱盛,下注膀胱、小便必涓滴赤且痛也,則以導赤去淡通之陽藥,加連、柏之苦通火腑,大黃、芒硝承胃氣而通大腸,此二腸同治法也。

其因邪閉心包,內竅不通者,前第五條已有先與牛黃丸,再與承氣之法,此條系已下而不通,舌短神昏,閉已甚矣,飲不解渴,消亦甚矣,較前條僅僅譫語,則更急而又急,立刻有閉脫之虞,陽明大實不通,有消亡腎液之虞,其勢不可少緩須臾,則以牛黃丸開手少隂之閉,以承氣急瀉陽明,救足少隂之消,此兩少隂合治法也。再此條亦系三焦俱急,當與前第九條用承氣、陷胸合法者參看。

其因陽明太熱,津液枯燥,水不足以行舟,而結糞不下者,非增液不可。服增液兩劑,法當自下,其或臟燥太甚之人,竟有不下者,則以增液合調胃承氣湯,緩緩與服,約二時服半杯沃之,此一腑中氣血合治法也。

新加黃龍湯(苦甘鹹法)

細生地(五錢),生甘草(二錢),人參(一錢五分,另煎),生大黃(三錢),芒硝(一錢),元參(五錢),麥冬(連心,五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海參(洗,二條),薑汁(六匙)

水八杯,煮取三杯。先用一杯,沖參汁五分、薑汁二匙,頓服之,如腹中有響聲,或轉矢氣者。為欲便也;候一、二時不便,再如前法服一杯;候二十四刻,不便,再服第三杯;如服一杯,即得便,止後服,酌服益胃湯一劑(益胃湯方見前),余參或可加入。

〔方論〕此處方於無可處之地,勉盡人力,不肯稍有遺憾之法也。舊方用大承氣加參、地、當歸,須知正氣久耗,而大便不下者,隂陽俱憊,尤重隂液消亡,不得再用枳、樸傷氣而耗液,故改用調胃承氣,取甘草之緩急,合人參補正,微點薑汁,宣通胃氣,代枳、樸之用,合人參最宣胃氣,加麥、地、元參,保津液之難保,而又去血結之積聚,薑汁為宣氣分之用,當歸為宣血中氣分之用,再加海參者,海參咸能化堅,甘能補正,按海參之液,數倍於其身,其能補液可知,且蠕動之物,能走絡中血分,病久者必入絡,故以之為使也。

宣白承氣湯方(苦辛淡法)

生石膏(五錢),生大黃(三錢),杏仁粉(二錢),栝蔞皮(一錢五分)

水五杯,煮取二杯,先服一杯,不知再服。

導赤承氣湯

赤芍(三錢),細生地(五錢),生大黃(三錢),黃連(二錢),黃柏(二錢),芒硝(一錢)

水五杯,煮取二杯,先服一杯,不下再服。

白話文:

風温、温熱、温疫、温毒、冬温

若因肺氣下降不良,且內在症狀實證,必會出現喘促且寸脈有力的情況,則需用杏仁、石膏宣通肺氣的阻塞,用大黃瀉通腸胃的積滯,此為臟腑合治之法。若因火腑不通,左尺脈必呈現堅實的脈象(左尺為小腸脈,俗稱左寸者非是,詳讀《內經》便知),小腸熱盛,熱邪下注膀胱,小便必定涓涓細流,色赤且疼痛,則需用導赤、利尿、通陽的藥物,並加入黃連、黃柏苦寒之藥以通利火腑,再用大黃、芒硝承接胃氣而通利大腸,此為二腸同治之法。

若因邪氣閉阻心包,內竅不通,之前第五條已先用牛黃丸,再用承氣湯之法,此條所述為藥物已服用卻不通暢,舌短神昏,閉證已甚嚴重,飲水不解渴,體液消耗也甚多,較前條僅僅出現譫語,情況則更為緊急危急,立刻有生命危險的可能,陽明經大實不通,有損傷腎液的危險,情況危急,一刻都不能耽誤,則需用牛黃丸開啟手少陰經的閉阻,用承氣湯急瀉陽明經,挽救足少陰經的津液消耗,此為兩少陰經合治之法。此條也屬於三焦皆急的情況,應參考之前第九條使用承氣湯、陷胸湯合治之法。

若因陽明經過熱,津液枯燥,體液不足以潤腸,導致大便不通,則必須增加體液。服用增液湯兩劑,藥效應從下焦開始,若某些腸燥過甚的人,仍然沒有通便,則將增液湯與調胃承氣湯合用,緩慢服用,約每隔兩小時服用半杯,並用溫水送服,此為一腑中氣血合治之法。

新加黃龍湯(苦甘鹹法)

生地黃(五錢),生甘草(二錢),人參(一錢五分,另煎),生大黃(三錢),芒硝(一錢),元參(五錢),麥冬(連心,五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海參(洗淨,二條),薑汁(六匙)

水八杯,煎至三杯。先服用一杯,沖入人參汁五分、薑汁二匙,頓服,若腹中有響聲或放屁,表示藥物將要起效;一、二小時後若仍未通便,再如前法服用一杯;二十四小時後仍未通便,再服用第三杯;若服用一杯即通便,則停止後服,酌情服用益胃湯一劑(益胃湯方見前),其餘人參可酌情加入。

〔方論〕此方是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,盡力而為,不願留下任何遺憾的方劑。舊方用大承氣湯加人參、生地黃、當歸,但需知道正氣久耗,大便不通者,陰陽俱虛,尤重陰液的消耗,不能再用枳實、厚樸傷氣耗液,故改用調胃承氣湯,取甘草緩急之性,配合人參補益正氣,少加薑汁,宣通胃氣,代替枳實、厚樸的作用,人參最能宣通胃氣,再加麥冬、生地黃、元參,以保護難以保住的津液,並去除血瘀積聚,薑汁用於宣通氣分,當歸用於宣通血中氣分,再加入海參,海參鹹能軟堅,甘能補益正氣,海參的液體含量是其本身的數倍,其補益津液之效可見一斑,而且海參是蠕動的物質,能運行經絡中的血分,久病者必然入絡,故以此為使藥。

宣白承氣湯(苦辛淡法)

生石膏(五錢),生大黃(三錢),杏仁粉(二錢),栝蔞皮(一錢五分)

水五杯,煎至二杯,先服用一杯,若效果不佳再服用。

導赤承氣湯

赤芍(三錢),生地黃(五錢),生大黃(三錢),黃連(二錢),黃柏(二錢),芒硝(一錢)

水五杯,煎至二杯,先服用一杯,若不通便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