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上焦篇 (32)

1. 風温、温熱、温疫、温毒、冬温

此一條須細辨其的是火極似水、熱極而厥之證,方可用之,全在目赤、小便赤、腹滿堅、喜涼飲定之。

大承氣湯(方法並見前)

七、陽明温病,純利稀水無糞者,謂之熱結旁流,調胃承氣湯主之。

熱結旁流,非氣之不通,不用枳、樸,獨取芒硝入隂以解熱結,反以甘草緩芒硝急趨之性,使之留中解結,不然,結不下而水獨行,徒使藥性傷人也。吳又可用大承氣湯者非是。

八、陽明温病,實熱壅塞為噦者下之。連聲噦者,中焦;聲斷續,時微時甚者,屬下焦。

《金匱》謂噦而腹滿,視其前後,知何部不利,利之即愈。陽明實熱之噦,下之裡氣得通則止,但其兼證之輕重,難以預料,故但云下之而不定方,以俟臨證者自為採取耳。再按:中焦實證之噦,噦必連聲緊促者,胃氣大實,逼迫肺氣不得下降,兩相攻擊而然。若或斷或續,乃下焦沖虛之噦,其噦之來路也遠,故其聲斷續也,治屬下焦。

九、陽明温病,下利譫語,陽明脈實,或滑疾者,小承氣湯主之;脈不實者,牛黃丸主之,紫雪丹亦主之。

下利譫語,柯氏謂腸虛胃實,故取大黃之濡胃,無庸芒硝之潤腸。本論有脈實、脈滑疾、脈不實之辨,恐心包絡之譫語而誤以承氣下之也,仍主芳香開竅法。

小承氣湯(苦辛通法重劑)

大黃(五錢),厚朴(二錢),枳實(一錢)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先服一杯,得宿糞,止後服,不知再服。

調胃承氣湯(熱淫於內,治以鹹寒,佐以甘苦法)

大黃(三錢),芒硝(五錢),生甘草(二錢)

牛黃丸(方論並見上焦篇)

紫雪丹(方論並見上焦篇)

十、温病三焦俱急,大熱大渴,舌燥。脈不浮而燥甚,舌色金黃,痰涎壅甚,不可單行承氣者,承氣合小陷胸湯主之。

三焦俱急,謂上焦未清,已入中焦陽明,大熱大渴,脈躁苔焦,陽土燥烈,煎熬腎水,不下則隂液立見消亡,下則引上焦餘邪陷入,恐成結胸之證。故以小陷胸合承氣湯,滌三焦之邪,一齊俱出,此因病急,故方亦急也,然非審定是證,不可用是方也。

承氣合小陷胸湯方(苦辛寒法)

生大黃(五錢),厚朴(二錢),枳實(二錢),半夏(三錢),栝蔞(三錢),黃連(二錢)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先服一杯,不下,再服一杯,得快利,止後服,不便再服。

十一、陽明温病,無上焦證,數日不大便,當下之,若其人隂素虛,不可行承氣者,增液湯主之。服增液湯已。周十二時觀之,若大便不下者,合調胃承氣湯微和之。

此方所以代吳又可承氣養榮湯法也。妙在寓瀉於補,以補藥之體,作瀉藥之用,既可攻實,又可防虛。余治體虛之温病,與前醫誤傷津液、不大便、半虛半實之證,專以此法救之,無不應手而效。

白話文:

風溫、溫熱、溫疫、溫毒、冬溫

一、 需仔細辨別是否屬於火熱極盛而類似水寒證、熱極而厥逆的症狀,才能使用此方。判斷依據為:眼睛紅赤、小便赤色、腹部脹滿堅硬、喜愛喝冷飲。 此症可用大承氣湯。(方法前面已述)

七、陽明溫病,大便稀溏如水,沒有糞便,稱為熱結旁流,可用調胃承氣湯治療。

熱結旁流並非氣機不通,因此不用枳實、厚朴,只用芒硝從下焦入手以解除熱結,並用甘草緩和芒硝峻猛的特性,使其停留在體內緩慢地解除熱結。否則,熱結不解而水分不斷排出,反而會損傷人體。吳又可使用大承氣湯的方法是不正確的。

八、陽明溫病,由於實熱壅塞導致呃逆,需要瀉下治療。呃逆聲連續不斷的,屬於中焦;聲音斷斷續續,時輕時重的,屬於下焦。

《金匱要略》說,呃逆伴隨腹部脹滿,觀察其前後症狀,就能知道哪一部位不通暢,疏通之後就能痊癒。陽明實熱引起的呃逆,瀉下之後,裡氣通暢則會停止。但其伴隨症狀的輕重難以預料,所以只說瀉下而不確定用方,留待臨床醫生自行判斷選方。再次說明:中焦實證引起的呃逆,呃逆聲必然是連續緊促的,這是因為胃氣實大,逼迫肺氣不能下降,兩者相互攻擊所致。如果呃逆聲斷斷續續,則是下焦虛弱引起的呃逆,其呃逆的病因來源較遠,所以聲音斷斷續續,治療應針對下焦。

九、陽明溫病,下痢神志不清,脈象實,或滑數,用小承氣湯;脈象不實,用牛黃丸或紫雪丹。

下痢神志不清,柯氏認為是腸虛胃實,所以選用大黃濡養胃氣,不必用芒硝潤滑腸道。本文中區分了脈實、脈滑數、脈不實,主要是擔心因心包絡受邪而神志不清,誤用承氣湯瀉下,故仍主張芳香開竅法。

(小承氣湯方劑:苦辛通法,藥量較重)

大黃(五錢),厚朴(二錢),枳實(一錢)

水八杯,煎煮取三杯,先服用一杯,若排出宿便,則停止;若未排出,可再服用。

(調胃承氣湯方劑:熱邪侵入內部,用鹹寒之品治療,並佐以甘苦之品)

大黃(三錢),芒硝(五錢),生甘草(二錢)

(牛黃丸、紫雪丹方劑及論述見上焦篇)

十、溫病三焦都急迫,大熱大渴,舌燥,脈象不浮但燥熱很明顯,舌苔金黃,痰涎壅盛,不能單獨使用承氣湯,應將承氣湯與小陷胸湯合用。

三焦俱急,是指上焦的邪氣尚未清除,已經進入中焦陽明,大熱大渴,脈象躁急,舌苔焦燥,陽土燥烈,煎熬腎水,如果不瀉下,陰液就會很快耗盡;如果瀉下,又會將上焦的餘邪引向下焦,恐怕會形成結胸的症狀。所以用小陷胸湯合承氣湯,清除三焦的邪氣,使之一起排出。這是因為病情危急,所以用方也急,但如果不是確診為這種症狀,不能使用這個方子。

(承氣合小陷胸湯方劑:苦辛寒法)

生大黃(五錢),厚朴(二錢),枳實(二錢),半夏(三錢),栝蔞(三錢),黃連(二錢)

水八杯,煎煮取三杯,先服用一杯,若未排出,再服用一杯,若很快通利,則停止;若效果不佳,不宜再服用。

十一、陽明溫病,沒有上焦的症狀,數日未大便,應該瀉下;如果病人陰液本來就虛弱,不能使用承氣湯,則用增液湯。服用增液湯後,觀察十二個時辰,如果仍然不大便,再配合調胃承氣湯輕微地調和。

這個方子是代替吳又可承氣養榮湯法的。妙處在於將瀉下寓於補益之中,以補益藥的性質,發揮瀉下藥的作用,既能攻治實邪,又能防止虛損。我治療體虛的溫病,以及以前醫生誤傷津液、不大便、半虛半實的症狀,都專用這個方法搶救,效果都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