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3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上焦篇 (31)

1. 風温、温熱、温疫、温毒、冬温

大承氣湯方

大黃(六錢),芒硝(三錢),厚朴(三錢),枳實(三錢)

水八杯,先煮枳、樸,後納大黃、芒硝,煮取三杯。先服一杯,約二時許,得利止後服,不知,再服一杯,再不知,再服。

〔方論〕此苦辛通降咸以入隂法。承氣者,承胃氣也。葢胃之為腑,體陽而用隂,若在無病時,本系自然下降,今為邪氣蟠踞於中,阻其下降之氣,胃雖自欲下降而不能,非藥力助之不可,故承氣湯通胃結,救胃隂,仍系承胃腑本來下降之氣。非有一毫私智鑿於其間也,故湯名承氣。

學者若眞能透徹此義,則施用承氣,自無弊竇。大黃盪滌熱結,芒硝入隂軟堅,枳實開幽門之不通,厚朴瀉中宮之實滿(厚朴分量不似《傷寒論》中重用者,治温與治寒不同,畏其燥也)。曰大承氣者,合四藥而觀之,可謂無堅不破,無微不入,故曰大也。非眞正實熱蔽痼,氣血俱結者,不可用也。

若去入隂之芒硝,則云小矣;去枳、樸之攻氣結,加甘草以和中,則云調胃矣。

二、陽明温病,脈浮而促者,減味竹葉石膏湯主之。

脈促,謂數而時止,如趨者遇急,忽一蹶然,其勢甚急,故以辛涼透表重劑,逐邪外出則愈。

減味竹葉石膏湯方(辛涼合甘寒法)

竹葉(五錢),石膏(八錢),麥冬(六錢),甘草(三錢)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一時服一杯,約三時令盡。

三、陽明温病,諸證悉有而微,脈不浮者,小承氣湯微和之。

以陽明温病發端者,指首條所列陽明證而言也,後凡言陽明温病者仿此。諸證悉有,以非下不可,微則未至十分亢害,但以小承氣通和胃氣則愈,無庸芒硝之軟堅也。

四、陽明温病,汗多譫語,舌苔老黃而乾者,宜小承氣湯。

汗多,津液散而大便結,苔見干黃,譫語因結糞而然,故宜承氣。

五、陽明温病,無汗,小便不利,譫語者,先與牛黃丸;不大便,再與調胃承氣湯。

無汗而小便不利,則大便未定成硬,譫語之不因燥屎可知。不因燥屎而譫語者,猶繫心包絡證也,故先與牛黃丸,以開內竅,服牛黃丸,內竅開,大便當下,葢牛黃丸亦有下大便之功能。其仍然不下者,無汗則外不通;大小便俱閉則內不通,邪之深結於隂可知。故取芒硝之鹹寒,大黃、甘草之甘苦寒,不取枳、樸之辛燥也。

傷寒之譫語,舍燥屎無他證,一則寒邪不兼穢濁,二則由太陽而陽明;温病譫語,有因燥屎,有因邪陷心包,一則温多兼穢,二則自上焦心肺而來,學者常須察識,不可歧路亡羊也。

六、陽明温病,面目俱赤,肢厥,甚則通體皆厥,不瘛瘲,但神昏,不大便,七、八日以外,小便赤,脈沉伏,或並脈亦厥,胸腹滿堅,甚則拒按,喜涼飲者,大承氣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風溫、溫熱、溫疫、溫毒、冬溫

大承氣湯方:

大黃六錢,芒硝三錢,厚朴三錢,枳實三錢。水八杯,先煮枳實、厚朴,然後加入大黃、芒硝,煮至三杯。先服用一杯,約兩小時後,若大便通暢則停止,若不通,再服用一杯,仍不通,繼續服用。

此方運用苦辛通降,鹹味入陰的原則。承氣,是指承接胃氣。胃腑屬陽在外,但其功能是陰性的,無病時,胃氣自然下降。但邪氣阻塞於胃中,阻礙其下降,即使胃想下降也無法做到,必須依靠藥物的力量。所以大承氣湯能通利胃結,救護胃陰,順應胃腑原本下降之氣,絕非憑空臆斷。因此稱為承氣湯。

學習者若能透徹理解此義,就能正確運用承氣湯,避免產生副作用。大黃瀉熱通結,芒硝入陰軟堅,枳實開通幽門阻塞,厚朴瀉去中焦的實滿(厚朴用量不像《傷寒論》中那麼大,溫病與寒病的治療不同,這裡是怕其燥)。稱為大承氣湯,是因為四味藥合用,無堅不摧,無處不到,故名「大」。但必須是真正實熱阻塞,氣血俱結的病症才能使用。

如果去掉入陰的芒硝,則稱為小承氣湯;去掉枳實、厚朴攻破氣結,再加甘草以調和中焦,則稱為調胃承氣湯。

二、陽明溫病,脈象浮而數而間歇者,用減味竹葉石膏湯治療。

脈象數而間歇,是指脈搏跳動頻數,但時而停頓,如同奔跑的人突然跌倒,脈象急促,故用辛涼透表重劑,驅除邪氣外出就能痊癒。

減味竹葉石膏湯方:(辛涼與甘寒合用)

竹葉五錢,石膏八錢,麥冬六錢,甘草三錢。水八杯,煮至三杯,分三次服用,每次一杯,約三小時服完。

三、陽明溫病,各種症狀都出現但較輕微,脈象不浮者,用小承氣湯輕度調理。

陽明溫病初期,指的就是第一條所列的陽明證。以後凡是提到陽明溫病,都以此為準。各種症狀都出現,但程度輕微,說明病情尚未十分嚴重,只需用小承氣湯通和胃氣即可痊癒,不必使用芒硝軟堅。

四、陽明溫病,汗多神志不清,舌苔厚膩乾燥呈黃色者,宜用小承氣湯。

汗多,體液散失,大便乾燥,舌苔乾燥呈黃色,神志不清是由於大便不通造成的,所以宜用承氣湯。

五、陽明溫病,無汗,小便不利,神志不清者,先服用牛黃丸;若大便不通,再服用調胃承氣湯。

無汗而小便不利,則說明大便尚未乾燥成硬塊,神志不清不是因為大便乾燥造成的。神志不清不是因為大便乾燥,而是與心包絡有關,因此先服用牛黃丸,以開通內部阻塞。服用牛黃丸後,內部阻塞開通,大便應該會通暢,因為牛黃丸也有通便的功能。如果仍然不通,無汗則外不通;大小便都閉塞則內不通,邪氣深結於陰分可知。因此選用芒硝的鹹寒之性,大黃、甘草的甘苦寒之性,而不選用枳實、厚朴的辛燥之性。

傷寒病引起的神志不清,除了大便乾燥沒有其他症狀,一則寒邪不伴隨穢濁,二則由太陽經轉入陽明經;溫病引起的神志不清,有的因為大便乾燥,有的因為邪氣侵犯心包,一則溫病多兼夾穢濁,二則由上焦心肺而來,學習者必須仔細辨別,不可混淆。

六、陽明溫病,面部和身體都發紅,肢體厥冷,嚴重時全身厥冷,沒有抽搐,只是神志不清,大便不通,七、八天后,小便發黃,脈象沉而弱,或脈象也厥冷,胸腹部滿脹堅硬,嚴重時按之拒按,喜歡喝冷飲者,用大承氣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