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病條辨》~ 卷六·解兒難 (3)
卷六·解兒難 (3)
1. 濕痙
(按此一條,瘛痙兼有,其因於寒濕者,則兼太陽寒水氣,其泄瀉太甚,下多亡隂者,木氣來乘,則瘛矣)
按中濕即痙者少,葢濕性柔而下行,不似風剛而上升也。其間有兼風之痙,《名醫類案》中有一條云:「小兒吐哯欲作癇者,五苓散最妙」;本論濕温上焦篇,有三仁湯一法;邪入心包,用清宮湯去蓮心、麥冬,加銀花赤小豆皮一法;用紫雪丹一法;銀翹馬勃散一法;千金葦莖湯加滑石、杏仁一法;而寒濕例中,有形似傷寒,舌白不渴,經絡拘急,桂枝姜附湯一法,凡此非必皆現痙病而後治。
葢既感外邪,久則致痙,於其未痙之先,知系感受何邪,以法治之,而痙病之源絕矣,豈不愈於見痙治痙哉!若兒科能於六淫之邪,見幾於早,吾知小兒之痙病必少。濕久致痙者多,葢濕為濁邪,最善瀰漫三焦,上蔽清竅,內蒙膻中,學者當於前中焦下焦篇中求之。由瘧痢而致痙者,見其所傷之偏隂偏陽而補救之,於瘧痢門中求之。
白話文:
【濕痙】
(在這一段中,描述的是痙攣和抽搐同時出現的情況,如果是由寒冷和濕氣引起的,就會夾雜著太陽寒水的氣象。若腹瀉過度,導致下體陰液大量流失,肝木之氣會趁虛而入,引發痙攣)
濕氣導致痙攣的情況比較少,因為濕氣的特性是柔和且向下走,不像風氣那樣強硬且向上行。但有些情況下,風氣和濕氣會共同引起痙攣,《名醫類案》中有一條記載說:「對於想要抽搐的小孩,使用五苓散效果最好」;在討論濕熱的上焦篇中,有三仁湯的治療方法;邪氣侵入心包時,可使用清宮湯,去掉蓮心和麥冬,加入銀花和紅小豆皮;或者使用紫雪丹;或使用銀翹馬勃散;或使用千金葦莖湯,加入滑石和杏仁;在處理寒濕的案例中,有類似感冒的症狀,舌苔白且不口渴,經絡緊張,可以使用桂枝薑附湯。
這些並不一定都要等到痙攣出現才進行治療。一旦感受到外邪,時間久了就會引發痙攣,在痙攣發生之前,若能判斷出是哪種邪氣所導致,提前對症下藥,就能切斷痙攣的根源,這比等痙攣發生後再治療要好得多!如果兒童科醫生能在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的影響下,及早發現症狀,我相信小孩的痙攣病一定會減少。長期受濕氣影響容易導致痙攣,因為濕氣是一種混濁的邪氣,最易在全身各處擴散,阻塞頭腦的清潔通道,內裏包裹心臟,學者應在討論上焦、中焦和下焦的篇章中尋找相關信息。從瘧疾或痢疾轉變為痙攣的情況,應根據所受傷害的陰或陽偏盛來進行補救,可在瘧疾和痢疾的專門章節中找到相關資訊。
2. 燥痙
燥氣化火,消爍津液,亦能致痙,其治略似風温,學者當於本論前三焦篇秋燥門中求之。但正秋之時,有伏暑內發,新涼外加之證,燥者宜辛涼甘潤,有伏暑則兼濕矣,兼濕則宜苦辛淡,甚則苦辛寒矣,不可不細加察焉。燥氣化寒,脅痛嘔吐,法用苦温,佐以甘辛。
白話文:
【燥痙】
燥熱之氣轉化為火熱,消耗體內的津液,也能導致肌肉緊繃或抽搐。治療上大致類似風溫病,學習者應從本論前三焦篇中關於秋燥的部分去尋找相關理論。然而在真正的秋季,有時會出現潛藏的暑熱由內發出,同時又受到新涼氣候從外影響的症狀,對於燥熱的人適合使用辛涼和甘潤的藥物。若潛藏著暑熱,那裡就伴隨著濕氣,伴隨濕氣就應使用苦辛淡的藥物,嚴重的情況下甚至要使用苦辛寒的藥物,這一點不能不仔細辨別。
當燥熱之氣轉化為寒氣,可能引發脅痛和嘔吐,治療原則是使用苦溫的藥物,輔以甘辛的藥物。
3. 內傷飲食痙
(俗所謂慢脾風者是也)
按此證必先由於吐瀉,有脾胃兩傷者、有專傷脾陽者、有專傷胃陽者、有傷及腎陽者,參苓白朮散、四君、六君、異功、補中益氣、理中等湯,皆可選用。虛寒甚者,理中加丁香、肉桂、肉果、訶子之類,因他病傷寒涼藥者,亦同此例。葉案中有隂風入脾絡一條,方在小兒癇痙厥門中,其小兒吐瀉門中,言此證最為詳細。
案後華岫云駁俗論最妙,學者不可不靜心體察焉!再參之錢仲陽、薛立齋、李東垣、張景岳諸家,可無餘蘊矣。再按此證最險,最為難治,世之訛傳妄治已久,四海同風,歷有年所,方中行駁之於前,諸君子暢論於後。至今日而其偽風不息,是所望於後之強有力者,悉取其偽書而焚耳。
細觀葉案治法之妙,全在見吐瀉時,先防其痙,非於既痙而後設法也。故余前治六淫之痙,亦同此法,所謂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。聖人不治已亂治未亂也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在民間通常被稱為"慢脾風"。
這種病症一定先從嘔吐和腹瀉開始,有的會同時損傷脾胃,有的只專門損傷脾臟的陽氣,有的則隻影響到胃部的陽氣,甚至有些會影響到腎臟的陽氣。對於這些情況,我們可以選擇使用參苓白朮散、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、異功散、補中益氣湯或理中湯等方劑。如果虛弱和寒涼的情況非常嚴重,可以在理中湯中加入丁香、肉桂、肉豆蔻、訶子等草藥。若是由其他疾病導致服用過多寒涼藥物的患者,也可以採用同樣的治療方法。
葉氏的病例中有一條關於陰風侵入脾絡的描述,其處方在小兒癲痙厥門中,而在小兒吐瀉門中,對這個病症的描述尤其詳細。
華岫雲對民間的一些錯誤理論的批評非常精彩,學習醫學的人必須靜下心來,仔細理解他的觀點!此外,參考錢仲陽、薛立齋、李東垣、張景嶽等醫學大家的理論,可以讓你更全面地瞭解這個病症。
然而,這種病症是最危險且難以治療的,民間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誤解和錯誤的治療方式,這種現象普遍存在,持續多年。方中行先前已經對這些誤解進行了糾正,隨後也有許多學者進行了深入討論。但直到今天,這種錯誤的風氣仍未停止,這就要求後來的醫學工作者,必須有能力識別並摒棄那些錯誤的醫療知識。
細看葉氏的治療方法,其精妙之處在於,當病人出現嘔吐和腹瀉時,他就能預防痙攣的發生,而不是等到痙攣發生後才設法治療。因此,我之前在治療由六淫引起的痙攣時,也是採用了這種預防為主的方法,這就是所謂的"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",就像聖人不治理已經發生的混亂,而是治理尚未發生的混亂一樣。
4. 客忤痙
(俗稱謂驚嚇是也)
按小兒神怯氣弱,或見非常之物,聽非常之響,或失足落空,跌撲之類,百證中或有一、二,非小兒所有痙病,皆因於驚嚇也。證現發熱,或有汗,或無汗,面時青時赤,夢中囈語,手足蠕動,宜復脈湯去參、桂、薑、棗,加丹參、丹皮、犀角,補心之體,以配心之用。大便結者,加元參,溏者加牡蠣;汗多神不寧有恐懼之象者,加龍骨、整琥珀、整硃砂塊(取其氣而不用其質,自無流弊),必細詢病家確有所見者,方用此例。若語涉支離,猜疑不定者,靜心再診,必得確情,而後用藥。
愚兒三歲,六月初九日辰時,倚門落空,少時發熱,隨熱隨痙,昏不知人,手足如冰,無脈,至戌時而痙止,身熱神昏無汗;次日早,余方與復脈湯去參、桂、薑、棗,每日一帖,服三、四杯。不飲不食,至十四日巳時,得戰汗而愈。若當痙厥神昏之際,妄動亂治,豈有生理乎!葢痙厥則隂陽逆亂,少不合拍則不可救,病家情急,因亂投藥餌,胡針亂灸而死者,不可勝紀。
病家中無主宰,醫者又無主宰,兒病其何堪哉!如包絡熱重,唇舌燥,目白睛有赤縷者,牛黃清心丸,本論牛黃安宮丸,紫雪丹輩,亦可酌而用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兒童因為受到驚嚇而導致的痙攣症狀,俗稱「客忤痙」。
孩子由於精神脆弱、體力較弱,當遇到異常的事物,聽到異常的聲音,或者不慎失足跌倒,這些情況在一百種症狀中可能只佔一、兩種,但並非所有兒童的痙攣病症都是因為驚嚇所致。這種病徵表現為發燒,可能出汗也可能不出汗,面色時而蒼白時而泛紅,在睡夢中會說胡話,手腳抽動。應使用「復脈湯」去掉人參、肉桂、生薑和大棗,加入丹參、牡丹皮、犀角,來滋養心臟,配合心臟的功能。如果大便乾結,可以加入玄參;如果大便稀溏,則加入牡蠣。如果病人大量出汗,神情不寧,有恐懼的表現,可以加入龍骨、完整琥珀、硃砂塊(只取其氣味,不使用其實質,就不會產生副作用)。但只有在詳細詢問病人家屬,確認患者確實有受到驚嚇的情況下,才會使用這種療法。如果病情描述模糊不清,猜疑不確定,應該冷靜下來再次診斷,確定具體病情後再開藥。
我的兒子三歲,六月初九日早上,靠著門時不慎跌倒,不久後開始發燒,隨著體溫上升出現痙攣,失去意識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,到了晚上七點左右痙攣停止,但仍高燒不退且神志不清,沒有出汗。第二天早上,我開了「復脈湯」去掉人參、肉桂、生薑和大棗,每天一劑,每次服用三四杯。他不吃不喝,直到十四日上午,出現了戰汗後病情逐漸好轉。如果在痙攣、昏迷的時候,胡亂治療,怎麼可能有生存的機會呢!因為痙攣時身體的陰陽會混亂,稍有不慎就無法挽救。病人家屬焦急,隨意投藥,盲目針灸,導致死亡的例子數不勝數。
如果病人家屬和醫生都沒有主見,那麼孩子的病情如何能承受呢?如果心包有熱象,嘴脣和舌頭乾燥,眼白有紅線,可以考慮使用牛黃清心丸、牛黃安宮丸、紫雪丹等藥物,但必須根據具體病情酌情使用。
5. 本臟自病痙
(此證則瘛病也)
按此證由於平日兒之父母,恐兒之受寒,覆被過多,著衣過厚,或冬日房屋熱炕過暖,以致小兒每日出汗,汗多亡血,亦如產婦亡血致痙一理。肝主血,肝以血為自養,血足則柔,血虛則強,故曰本臟自病。然此一痙也,又實為六淫致痙之根;葢汗多亡血者,本臟自病,汗多亡衛外之陽,則易感六淫之邪也。
全賴明醫參透此理,於平日預先告諭小兒之父母,勿令過暖汗多亡血,暗中少𨚫無窮之病矣,所謂治未病也。治本臟自病法,一以育隂柔肝為主,即同產後血亡致痙一例,所謂血足風自滅也。六味丸,復脈湯,三甲復脈三方,大小定風珠二方,專翕膏,皆可選用。專翕膏為痙止後,每日服四、五錢,分二次,為填隂善後計也。
六淫誤汗致痙者,亦同此例。救風温、温熱誤汗者,先與存隂,不比傷寒誤汗者急與護陽也,葢寒病不足在陽,温病不足在隂也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小兒抽搐病症(古稱瘛瘲),其主要原因是家長擔心孩子受涼,因而讓孩子穿得過多,蓋被過厚,或是冬季室內過度保暖,導致孩子每天大量出汗。過多的汗水會導致血液流失,這和產婦因失血而引起抽搐的道理相同。肝臟主管血液,肝臟靠血液滋養,血液充足時,肝臟柔韌,血液不足時,肝臟變得強硬,因此稱作「本臟自病」。然而這種抽搐,也是由六淫(風、寒、濕、暑、燥、火)導致抽搐的根本原因,因為大量出汗使血液流失,是肝臟本身的問題,同時也喪失了保護身體表面的陽氣,使得六淫之邪容易入侵。
這需要醫生充分理解這個道理,在平時提前告知家長,不要讓孩子過度保暖以免大量出汗,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避免無數疾病,這就是所謂的「治未病」。對於治療肝臟自身問題導致的抽搐,主要以滋養肝臟、補充血液為主,就像產婦因失血而抽搐一樣,血液充足,抽搐自然消失。六味丸、復脈湯、三甲復脈三方、大小定風珠兩方、專翕膏等藥方都可以選擇使用。其中,專翕膏是在抽搐停止後,每天服用四到五錢,分兩次服用,作為補充陰液、調理身體的後續治療。
若是因為錯誤地對抗風溫、溫熱疾病而出汗過多導致抽搐,處理方式也類似。對抗風溫、溫熱疾病錯誤出汗的首要治療是保存陰液,不像對抗寒病錯誤出汗時要緊急保護陽氣,因為寒病的不足在於陽氣,而溫熱疾病的不足在於陰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