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17)
卷一·上焦篇 (17)
1. 伏暑
伏暑之與傷寒,猶男女之別,一則外實中虛,一則外虛中實,豈可混哉。
三八、太隂伏暑,舌白口渴,無汗者,銀翹散去牛蒡、元參加杏仁、滑石主之。
此邪在氣分而表實之證也。
三九、太隂伏暑,舌赤口渴,無汗者,銀翹散加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麥冬主之。
此邪在血分而表實之證也。
四十、太隂伏暑、舌白口渴,有汗,或大汗不止者,銀翹散去牛蒡子、元參、芥穗,加杏仁、石膏、黃芩主之;脈洪大,渴甚汗多者,仍用白虎法;脈虛大而芤者,仍用人參白虎法。
此邪在氣分而表虛之證也。
四一、太隂伏暑,舌赤口渴汗多,加減生脈散主之。
此邪在血分而表虛之證也。
銀翹散去牛蒡子元參加杏仁滑石方
即於銀翹散內,去牛蒡子、元參,加杏仁六錢,飛滑石一兩。服如銀翹散法。胸悶加鬱金四錢,香豉四錢;嘔而痰多,加半夏六錢,茯苓六錢:小便短,加薏仁八錢,白通草四錢。
銀翹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麥冬方
即於銀翹散內,加生地六錢、丹皮四錢、赤芍四錢、麥冬六錢。服法如前。
銀翹散去牛蒡子元參芥穗加杏仁石膏黃芩方
即於銀翹散內,去牛蒡子、元參、芥穗,加杏仁(六錢),生石膏(二兩),黃芩(五錢)。服法如前。
白虎法、白虎加人參法(俱見前)
加減生脈散方(酸甘化隂)
沙參(三錢),麥冬(二錢),五味子(一錢),丹皮(二錢),細生地(三錢)
水五杯,煮二杯,分温再服。
四二、伏暑、暑温、濕温,證本一源,前後互參,不可偏執。
白話文:
伏暑
伏暑與傷寒不同,就像男女之別,一個是外邪實證內虛,一個是外邪虛證內實,不能混為一談。
-
太陰伏暑,舌苔白、口渴、無汗,用銀翹散去牛蒡子、元參,加杏仁、滑石治療。這是邪氣在氣分,屬於表實證。
-
太陰伏暑,舌苔紅、口渴、無汗,用銀翹散加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麥冬治療。這是邪氣在血分,屬於表實證。
-
太陰伏暑,舌苔白、口渴、出汗,或大汗不止,用銀翹散去牛蒡子、元參、芥穗,加杏仁、石膏、黃芩治療;脈象洪大,口渴嚴重、汗多,則使用白虎湯;脈象虛大而浮弱,則使用人參白虎湯。這是邪氣在氣分,屬於表虛證。
-
太陰伏暑,舌苔紅、口渴、汗多,加減生脈散治療。這是邪氣在血分,屬於表虛證。
銀翹散去牛蒡子、元參,加杏仁、滑石的處方:
在銀翹散的基礎上,去掉牛蒡子、元參,加入杏仁六錢,滑石一兩。服用方法與銀翹散相同。胸悶加鬱金四錢,香豉四錢;嘔吐痰多,加半夏六錢,茯苓六錢;小便不利,加薏仁八錢,白通草四錢。
銀翹散加生地、丹皮、赤芍、麥冬的處方:
在銀翹散的基礎上,加入生地六錢、丹皮四錢、赤芍四錢、麥冬六錢。服用方法同上。
銀翹散去牛蒡子、元參、芥穗,加杏仁、石膏、黃芩的處方:
在銀翹散的基礎上,去掉牛蒡子、元參、芥穗,加入杏仁六錢,生石膏二兩,黃芩五錢。服用方法同上。
白虎湯、人參白虎湯的處方(詳見前面)。
加減生脈散的處方(酸甘化陰):
沙參三錢,麥冬二錢,五味子一錢,丹皮二錢,生地三錢。
用水五杯,煎煮至二杯,分溫服。
- 伏暑、暑溫、濕溫,其病機本源相同,症狀表現前後有所聯繫,不可片面看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