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一·上焦篇 (15)
卷一·上焦篇 (15)
1. 暑温
清營湯方(鹹寒苦甘法)
犀角(三錢),生地(五錢),元參(三錢),竹葉心(一錢),麥冬(三錢),丹參(二錢),黃連(一錢五分),銀花(三錢),連翹(連心用,二錢)
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。
三一、手厥隂暑温,身熱不惡寒,清神不了了時時譫語者,安宮牛黃丸主之,紫雪丹亦主之。
身熱不惡寒,已無手太隂證,神氣欲昏,而又時時譫語,不比上條時有譫語,謹防內閉,故以芳香開竅、苦寒清熱為急。
安宮牛黃丸、紫雪丹方(義並見前)
三二、暑温寒熱,舌白不渴、吐血者,名曰暑瘵,為難治,清絡飲加杏仁、薏仁、滑石湯主之。
寒熱,熱傷於表也;舌白不渴,濕傷於裡也;皆在氣分,而又吐血,是表裡氣血俱病,豈非暑瘵重證乎?此證純清則礙虛,純補則礙邪,故以清絡飲清血絡中之熱,而不犯手;加杏仁利氣,氣為血帥故也;薏仁、滑石,利在裡之濕,冀邪退氣寧而血可止也。
清絡飲加杏仁薏仁滑石湯方
即於清絡飲內加杏仁二錢,滑石末三錢,薏仁三錢,服法如前。
三三、小兒暑温,身熱,卒然痙厥,名曰暑癇,清營湯主之,亦可少與紫雪丹。
小兒之隂,更虛於大人,況暑月乎!一得暑温,不移時有過衛入營者,葢小兒之臟腑薄也。血絡受火邪逼迫,火極而內風生,俗名急驚,混與發散消導,死不旋踵,惟以清營湯清營分之熱而保津液,使液充陽和,自然汗出而解,斷斷不可發汗也。可少與紫雪者,清包絡之熱而開內竅也。
三四、大人暑癇,亦同上法。熱初入營,肝風內動,手足瘛瘲,可於清營湯中,加勾藤、丹皮、羚羊角。
清營湯、紫雪丹方(法並見前)
白話文:
[暑溫]
清營湯方(鹹寒苦甘法)
犀角(三錢)、生地黃(五錢)、玄參(三錢)、竹葉心(一錢)、麥冬(三錢)、丹參(二錢)、黃連(一錢五分)、金銀花(三錢)、連翹(連心用,二錢)
水八杯,煎煮至三杯,每日三次服用。
一、手厥陰暑溫,發熱不惡寒,精神恍惚時常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者,可用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治療。
發熱不惡寒,已無手太陰證候,精神萎靡欲昏迷,且時常胡言亂語,與上一條症狀中的胡言亂語不同,需謹防內閉,因此應以芳香開竅、苦寒清熱為急務。
安宮牛黃丸、紫雪丹方(用法用量詳見前文)
二、暑溫寒熱交替,舌苔白膩不渴、吐血者,稱為暑瘵,難以治療,可用清絡飲加杏仁、薏苡仁、滑石湯治療。
寒熱交替,是熱邪傷及肌表;舌苔白膩不渴,是濕邪傷及內裡;二者均在氣分,又伴有吐血,說明表裡氣血皆病,豈不是暑瘵重證?此證若純用清熱藥則傷及正氣,純用補益藥則邪氣難除,故用清絡飲清泄血絡中的熱邪,又不傷及正氣;加杏仁理氣,因氣為血之帥;薏苡仁、滑石,利水濕於內裡,以期邪氣退散、氣血調和,從而止血。
清絡飲加杏仁薏苡仁滑石湯方
在清絡飲中加入杏仁二錢、滑石末三錢、薏苡仁三錢,服用方法同前。
三、小兒暑溫,發熱,突然抽搐痙攣,稱為暑癇,可用清營湯治療,也可少量服用紫雪丹。
小兒的陰氣比成人更虛弱,尤其在夏季!一旦患上暑溫,很快就會由衛分入營分,這是因為小兒臟腑嬌嫩。血絡受熱邪侵犯,熱邪極盛則內生風邪,俗稱急驚,如果僅用發散解表、消導的方法,很快就會死亡,只有用清營湯清泄營分之熱,保護津液,使津液充盈,陽氣調和,自然會汗出而解,絕對不可發汗。少量服用紫雪丹,是為了清泄包絡之熱,並開通內竅。
**四、成人暑癇,治療方法同上。**熱邪初入營分,肝風內動,手足抽搐,可在清營湯中加入鉤藤、丹皮、羚羊角。
清營湯、紫雪丹方(用法用量詳見前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