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溫病條辨》~ 卷三·下焦篇 (5)
卷三·下焦篇 (5)
1. 秋燥
七十八、燥久傷及肝腎之隂,上盛下虛,晝涼夜熱,或乾咳,或不咳,甚則痙厥者,三甲復脈湯主之,定風珠亦主之,專翕大生膏亦主之。
白話文:
七十八、身體長期乾燥,會損傷肝腎的陰氣,導致上熱下虛,白天涼爽,晚上發熱,或乾咳,或不咳,嚴重者會抽搐,此時應服用三甲復脈湯治療,也可以服用定風珠或專翕大生膏。
腎主五液而惡燥,或由外感邪氣久羈而傷及腎隂,或不由外感而內傷致燥,均以培養津液為主。肝木全賴腎水滋養,腎水枯竭,肝斷不能獨治。所謂乙癸同源,故肝腎並稱也。三方由淺入深,定風濃於復脈,皆用湯,從急治。專翕取乾坤之靜,多用血肉之品,熬膏為丸,從緩治。
白話文:
腎臟負責維持五臟液體的平衡,同時很怕乾燥。如果身體遭受外邪侵襲時間過長,會損傷腎陰;或者由於內傷導致乾燥,也需要以補充體液為主。肝臟的正常運作依賴腎水的滋養,一旦腎水耗盡,肝臟就無法獨自運作。因此所謂「乙癸同源」,所以肝臟和腎臟經常被稱為一對。這三個方劑是循序漸進的:定風散比複脈湯的療效更強,都使用湯劑,用於急救。專一追求陰陽的平衡,多使用血肉之品,熬製成膏狀丸藥,作為緩治方法。
葢下焦深遠,草木無情,故用有情緩治。再暴虛易復者,則用二湯;久虛難復者,則用專翕。專翕之妙,以下焦喪失皆腥臭脂膏,即以腥臭脂膏補之,較之丹溪之知柏地黃,云治雷龍之火而安腎燥,明眼自能辨之。葢凡甘能補,凡苦能瀉,獨不知苦先入心,其化以燥乎!再雷龍不能以剛藥直折也,腎水足則靜,自能安其專翕之性;腎水虧則動而燥,因燥而燥也。善安雷龍者,莫如專翕,觀者察之。
三甲復脈湯、定風珠(並見前)
專翕大生膏(酸甘鹹法)
白話文:
下焦位置深遠,草木無情,因此用溫和有情之藥慢慢調理。如果虛損嚴重容易復發的,可用兩種湯藥交替服用;如果虛損嚴重難以恢復的,就用溫補之藥。
溫補之藥的妙用在於下焦虛損後會有腥臭的脂膏流失,因此就用腥臭的脂膏進行補充。這比丹溪派用知母、柏子仁、熟地黃來治療虛火上擾、腎陰不足的「雷龍之火」要好得多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。
一般來說,甘味藥可以滋補,苦味藥可以瀉下。但卻不知道苦味藥先入心,它的功效會轉化為燥熱之性!再說,如果是「雷龍之火」,不能用猛烈的藥物直接壓制。腎水充足了,自然會平靜下來,就能安撫「雷龍」的躁動之性;腎水不足了,就會動而生燥,因燥而更加燥熱。
擅長安撫「雷龍之火」的,沒有比溫補之藥更好的了,觀者可以仔細觀察。
三甲復脈湯、定風珠(詳見前文)
專翕大生膏(採用酸甘鹹原理配製)
人參(二斤,無力者以制洋參代之),茯苓(二斤),龜板(另熬膠,一斤),烏骨雞(一對),鱉甲(一斤,另熬膠),牡蠣(一斤),鮑魚(二斤),海參(二斤),白芍(二斤),五味子(半斤),麥冬(二斤,不去心),羊腰子(八對),豬脊髓(一斤),雞子黃(二十丸),阿膠(二斤),蓮子(二斤)芡實(三斤),熟地黃(三斤),沙苑蒺藜(一斤),白蜜(一斤),枸杞子(炒黑,一斤)
白話文:
- 人參(2 公斤,體虛者可用洋參代替)
- 茯苓(2 公斤)
- 龜板(另熬膠,1 公斤)
- 烏骨雞(一對)
- 鱉甲(1 公斤,另熬膠)
- 牡蠣(1 公斤)
- 鮑魚(2 公斤)
- 海參(2 公斤)
- 白芍(2 公斤)
- 五味子(0.5 公斤)
- 麥冬(2 公斤,不用去掉心)
- 羊腰子(8 對)
- 豬脊髓(1 公斤)
- 雞蛋黃(20 顆)
- 阿膠(2 公斤)
- 蓮子(2 公斤)
- 芡實(3 公斤)
- 熟地黃(3 公斤)
- 沙苑蒺藜(1 公斤)
- 白蜜(1 公斤)
- 枸杞子(炒焦,1 公斤)
上藥分四銅鍋(忌鐵器,攪用銅勺),以有情歸有情者二,無情歸無情者二,文火細鍊三晝夜,去渣;再熬六晝夜;陸續合為一鍋,煎煉成膏,末下三膠,合蜜和勻,以方中有粉無汁之茯苓、白芍、蓮子、芡實為細末,合膏為丸。每服二錢,漸加至三錢,日三服,約一日一兩,期年為度。
白話文:
將上等的藥材分成四個銅鍋(不可以使用鐵器,攪拌時要用銅勺)。把有生命的藥材放到有生命的藥鍋中,沒有生命的藥材放到沒有生命的藥鍋中。用文火慢慢熬煮三晝夜,去掉渣滓;然後再熬煮六晝夜。逐漸將所有藥材合併到一個藥鍋中,煎熬成膏狀。最後加入三種膠類和蜂蜜攪拌均勻。藥方中不含果汁的茯苓、白芍、蓮子和芡實搗碎成細末,與藥膏混合製成藥丸。
每次服用二錢,逐漸增加到三錢。一天服用三次,大約一天一兩,持續服用一年為一個療程。
每殞胎必三月,肝虛而熱者,加天冬一斤,桑寄生一斤,同熬膏,再加鹿茸二十四兩為末(本方以隂生於八,成於七,故用三七二十一之奇方,守隂也。加方用陽生於七,成於八,三八二十四之偶方,以生胎之陽也。古法通方多用偶,守法多用奇,隂陽互也)。
白話文:
每當流產後,一定要在三個月後才調理。因肝虛導致體熱者,可加入1斤天冬和1斤桑寄生,熬製成膏,再加入24兩研磨成粉的鹿茸。(此方劑基於陰生於八、成於七的原則,故用三七二十一這個奇數。而加入的方劑則基於陽生於七、成於八的原則,故用三八二十四這個偶數,用來生出胎兒的陽氣。古代常見的通用方劑多用偶數,而遵循法規的方劑多用奇數,陰陽相生相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