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塘

《溫病條辨》~ 卷六·解兒難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解兒難 (10)

1. 瀉白散不可妄用論

錢氏制瀉白散,方用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粳米,治肺火皮膚蒸熱,日晡尤甚,喘咳氣急,面腫熱鬱肺逆等證。歷來注此方者,只言其功,不知其弊,如李時珍以為瀉肺諸方之準繩,雖明如王晉三、葉天士,猶率意用之。愚按此方治熱病後與小兒痘後,外感已盡眞氣不得歸元,咳嗽上氣,身虛熱者,甚良;若兼一毫外感,即不可用。

如風寒、風温正盛之時,而用桑皮、地骨,或於別方中加桑皮,或加地骨,如油入面,錮結而不可解矣。考《金匱》金瘡門中王不留行散,取用桑東南根白皮以引生氣,燒灰存性以止血,仲景方後自注云:小瘡即粉之,大瘡但服之,產後亦可服,如風寒,桑根勿取之。沈目南注云:風寒表邪在經絡,桑根下降,故勿取之。

愚按:桑白皮雖色白入肺,然桑得箕星之精,箕好風,風氣通於肝,實肝經之本藥也。且桑葉橫紋最多而主絡,故蠶食桑葉而成絲,絲,絡象也,桑皮純絲結成象筋,亦主絡;肝主筋,主血,絡亦主血,象筋與絡者,必走肝,同類相從也。肝經下絡隂器,如樹根之蟠結於土中;桑根最為堅結,詩稱:「徹彼桑土」,《易》言:「繫於苞桑」是也。再按:腎脈之直者,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循喉嚨,挾舌本;其支者,從肺出絡心。

注胸中。肺與腎為子母,金下生水。桑根之性,下達而堅結,由肺下走肝腎者也。內傷不妨用之,外感則引邪入肝腎之隂,而咳嗽永不愈矣。吾從妹八、九歲時,春日患傷風咳嗽,醫用杏蘇散加桑白皮,至今將五十歲,咳嗽永無愈期,年重一年,試思如不可治之嗽,當早死矣,如可治之嗽,何以至四十年不愈哉?亦可以知其故矣。

遇見小兒久嗽不愈者,多因桑皮、地骨,凡服過桑皮、地骨而嗽不愈者,即不可治,伏陷之邪,無法使之上出也,至於地骨皮之不可用者,余因仲景先師風寒禁桑皮而悟入者也。葢凡樹木之根,皆生地中,而獨枸杞之根,名地骨者何?葢拘杞之根,深入黃泉,無所終極,古又名之曰仙人杖,葢言凡人莫得而知其所終也。木本之入下最深者,未有如地骨者,故獨異眾根,而獨得地骨之名。

凡藥有獨異之形,獨異之性,得獨異之名者,必有獨異之功能,亦必有獨異之偏勝也。地骨入下最深,稟少隂水隂之氣,主骨蒸之勞熱,力能至骨,有風寒外感者,而可用之哉!或曰:桑皮,地骨,良藥也,子何畏之若是?余曰:人參、甘草,非良藥耶?實證用人參,中滿用甘草,外感用桑皮、地骨,同一弊也。

白話文:

[對於瀉白散不可隨便使用的討論]

錢乙創製了瀉白散,該方使用了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和粳米,主要治療肺部火熱導致的皮膚蒸熱,尤其在傍晚時分更為嚴重,伴有喘息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、面部浮腫以及熱氣鬱結於肺等症狀。然而,歷代對這個方劑進行註釋的人,大多數只強調它的功效,卻忽略了可能帶來的弊端。像李時珍認為這是所有瀉肺方劑的標準,即使像王肯堂、葉天士這樣明辨的醫家,也往往隨意使用它。實際上,這個方劑在治療熱病後期或是兒童出痘後,當外部感染已經完全清除,但真氣尚未回歸本源,出現咳嗽、上氣和身體虛弱發熱的情況時,效果非常好;但如果同時存在哪怕一丁點外部感染,就不應使用。

例如,在風寒、風溫症狀嚴重的時候,如果使用桑白皮或地骨皮,或者在其他方劑中加入桑白皮或地骨皮,就像油進入麵粉一樣,會使病情變得更加糾纏難解。考察《金匱要略》中關於金瘡門的王不留行散,使用桑東南根的白皮來引導生氣,並通過燒灰存性的方式來止血。張仲景在其方後自註中提到:對於小傷口可以直接撒粉,對於大傷口只需口服,產後也可以服用,但如果同時有風寒,就不要使用桑根。

進一步分析:桑白皮雖然顏色白色,能夠影響肺部,但是桑樹吸收了箕星的精華,箕星喜風,風氣與肝臟相關,因此桑白皮實際上是肝經的主要藥物。而且,桑葉的橫紋最多,負責維繫絡脈,所以蠶吃桑葉能吐出絲,絲代表了絡脈的形象。桑白皮由純粹的絲線結成,類似於筋,也負責維繫絡脈;肝臟主管筋肉和血液,絡脈也主管血液,那些形象類似筋和絡脈的物質,必然會走向肝臟,因為相似的東西會相互吸引。肝經向下延伸到生殖器官,就像樹根在土壤中盤繞結實。桑根尤其堅固結實,詩經中說:“徹彼桑土”,易經中提到:“繫於苞桑”,都是形容其堅固程度。再進一步分析:腎脈的直行部分,從腎臟向上穿過肝臟和膈肌,進入肺部,沿著喉嚨,夾住舌根;其分支部分,從肺部出發,絡心注胸中。肺和腎是子母關係,金屬之下生成水。桑根的特性是向下深達且堅固結實,這種特性使得它能從肺部下行至肝腎。對於內傷,使用它沒有問題,但如果有外感,它會將邪氣引入肝腎陰分,導致咳嗽永遠不會痊癒。

我的一個表妹,在八、九歲的時候,春天患上風寒咳嗽,醫生使用杏蘇散加上桑白皮治療,直到現在她已經接近五十歲,咳嗽永遠沒有好轉,每過一年病情加重一些,試想如果是無法治癒的咳嗽,她早就應該去世了;如果是可以治癒的咳嗽,為什麼四十多年都沒有好轉呢?這也能夠讓人理解其中的原因。

遇到長期咳嗽不愈的小孩,大多數是因為使用了桑白皮或地骨皮。凡是有過服用桑白皮或地骨皮而咳嗽未能治癒的人,基本上就無法治癒,因為潛伏在體內的邪氣無法被排出。對於地骨皮不可使用的理由,我是從張仲景先師禁止在風寒情況下使用桑皮的原則中領悟到的。一般來說,樹木的根系都生長在地下,但唯獨枸杞的根系,被稱為地骨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枸杞的根系深入地底,無窮無盡,古人又稱之為“仙人杖”,意思是說,普通人無法知道它的盡頭在哪裡。在所有樹木根系中,深入地下最深的,莫過於地骨了,因此它獨具特色,得到了地骨的名字。

凡是具有獨特形態、獨特特性和獨特名字的藥物,必然擁有獨特的功效,同時也會有獨特的偏性。地骨深入地下最深,吸收了少陰水陰之氣,主要治療骨蒸勞熱,其力量能達到骨骼,如果存在風寒外感,怎麼能使用它呢!有人可能會問:桑白皮和地骨是良藥,你為什麼如此害怕它們?我回答說:人參和甘草不是良藥嗎?但在實證中使用人參,中滿時使用甘草,外感時使用桑白皮和地骨,同樣都會帶來弊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