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又可

《溫疫論》~ 下卷 (15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15)

1. 調理法

凡人胃氣強盛,可飢可飽,若久病之後,胃氣薄弱,最難調理。蓋胃體如灶,胃氣如火,穀食如薪,合水穀之精微,升散為血脈者如焰,其糟粕下轉為糞者如燼,是以灶大則薪多火盛,薪斷而余焰猶存,雖薪從續而火亦燃。若些小鐺鍋,正宜薪數莖,稍多則壅滅,稍斷則火絕。

死灰而求復燃,不亦難乎?若夫大病之後,蓋客邪新去,胃口方開,幾微之氣,所以多與、早與、遲與皆不可也。宜先與粥飲,次糊飲,次糜粥,次軟飯,尤當循序漸進,毋先後其時。當設爐火,晝夜勿令斷絕,以備不時之用,思谷即與,稍緩則胃飢如剡,再緩則胃氣傷,反不思食矣。

既不思食,若照前與之,雖食而弗化,弗化則傷之又傷,不為食復者,當如初進法,若更多與,及黏硬之物,胃氣壅甚,必脹滿難支,若氣絕谷存,乃致反覆顛倒,形神俱脫而死矣。

白話文:

[調理方法]

凡是人的胃氣旺盛,就能夠有飢餓感和飽足感。但若在長期生病後,胃氣會變得虛弱,這時候調理起來就會非常困難。我們可以把胃想像成一個竈,胃氣就像是竈中的火,食物像是柴火,而食物中的精華與水分混合後生成的營養就像是火焰,食物消化後的殘渣排泄出去就像是燒剩的灰燼。因此,大的竈可以燒更多的柴,產生更大的火,即使柴火燒盡,餘焰還會持續一陣子,只要繼續添加柴火,火就會繼續燃燒。然而,如果是小鍋子,就只適合放少許的柴,放太多會導致空氣不足而熄火,一旦柴火燒完,火也就跟著熄滅了。

想要讓熄滅的火重燃,這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同樣的,大病初癒的人,體內的邪氣剛剛被清除,胃口才開始恢復,這時候胃氣非常微弱,因此不能一次吃太多,也不能太早或太晚吃東西。首先應該先喝粥湯,然後再喝糊狀的食物,接著再吃稀飯,最後再吃軟的飯菜,而且要按照這個順序慢慢來,不能急躁。應該像爐火一樣,日夜都不能斷,隨時準備著,一旦有想吃東西的念頭,就要馬上提供食物,如果稍微慢一點,胃就會感到非常餓,再慢一些,胃氣就會受損,反而會失去食慾。

如果已經沒有食慾,卻還是強迫自己吃東西,就算吃了也無法消化,這樣會讓胃氣受到更大的傷害,如果再這樣下去,就像剛開始調理時一樣,需要重新慢慢來。如果吃得太多,或是吃了一些堅硬難消化的食物,胃氣就會更加壅塞,造成脹氣難受。如果氣息已經微弱到幾乎停止,但是食物還在胃裡,就會導致病情反覆,最終身體和精神都會衰弱至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