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欽安

《醫法圓通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 客問參耆歸地辨論

客有疑而問曰:予觀先生之方,鮮用參、耆、歸、地。夫參、耆、歸、地,補氣補血之藥也,先生何用之罕歟?曰:大哉!問也。予以參、耆、歸、地為補藥,予謂仲景一百一十三方,皆補藥也,豈僅參、耆、歸、地已哉,何子之不察耶?曰:先生欺予哉。予亦嘗觀《本草》矣,知麻黃、桂枝,主發散也;澤瀉、豬苓,主利水也;柴胡、黃芩,主和解也;甘草、乾薑,主溫中也;附子、吳萸,主回陽也;黃連、阿膠,主養陰也。各方各品,各有功用。

先生皆謂之補藥,毋乃欺人太甚耶?曰:予以予為欺子也,予實非欺子也。請少坐,予實告子。夫人身受生以來,本父母真氣,渾合化育,成象成形,五官百骸具備,全賴這一團真氣充周。真氣無傷,外邪不入,內邪不作,何待於藥,何待於補。況這團真氣,也非草木靈根所能補得出來。

醫聖仲景,立方立法,揭出三陽三陰,是明真氣充周運行之道。如邪傷太陽,則以太陽之方治之,太陽邪去,則太陽之氣復。邪傷陽明、少陽及三陰,即從陽明、少陽、三陰之方治之,邪立去,則正立復。正復神安,其病立去,即是平人。予故曰,一百一十三方,皆補藥也,以此而推,予欺子乎,予未欺子乎。

曰:誠如先生所言,則參、耆、歸、地,可以無用也。曰:亦何可廢哉。如白虎湯則人參可用矣,建中湯則黃耆可用矣,四逆散則當歸可用矣,炙甘草湯則地黃可用矣,仲景亦何常棄而不用。獨可怪者,眾人謂人參補氣。夫氣,陽也,火也,何仲景不用參於四逆湯內以回陽,而卻用參於白虎湯內以瀉火。

豈有陽明邪火正盛,人參又是補火,茲胡不更助其火,而反瀉其火乎?究其由來,皆是惑於李時珍之《本草》有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。此話一出,參即盛行,([眉批]細查李時珍云,人參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,這一句話不為無理,當是為亢龍有悔、真陰將盡之際說法,庶與仲景用人參白虎湯之意混合。今人不識此語,而於陽虛陰盛之人,一概用之,以翼回陽,百治百死。

景岳不明此語,而曰陽虛倍人參、陰虛倍熟地。後世宗之,咸為定論。究竟貽害千古,諸公察之,切不可為之惑。況《神農本草經》皆云人參主補五臟。是五臟屬陰,人參補陰,其非補陽也,明甚)。一切調和之藥,皆不究也。如無人參,以高麗參代之,高麗參來路遠,而價又且貴。

虛勞之人,有參在家,便有幾分足恃,誰知竟不可恃也。全不思仲景為醫林之孔子,所立之方,所垂之法,所用之藥,專意在祛邪以輔正,不聞邪去之後,另有補藥。此皆後人之不明,姑惜已身之太過,日月積累,釀出別證,以致死證,以致死亡,尚不覺悟,良可哀也。

白話文:

客人問道,對於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的辨析:

客人疑惑地問:「我觀察先生您開的藥方,很少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這些藥材。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是補氣補血的藥物,先生您為何很少使用呢?」

醫生回答:「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!你認為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是補藥,我認為醫聖張仲景的一百一十三個藥方,全部都是補藥,難道只有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才是補藥嗎?你怎麼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呢?」

客人說:「先生您在欺騙我吧!我也看過《本草綱目》了,知道麻黃、桂枝是發散的藥;澤瀉、豬苓是利水的藥;柴胡、黃芩是和解的藥;甘草、乾薑是溫中的藥;附子、吳茱萸是回陽的藥;黃連、阿膠是養陰的藥。每一種藥材,都有不同的功效。」

「先生您卻說它們都是補藥,這不是太過分了嗎?」

醫生說:「你認為我欺騙你,其實我不是在欺騙你。請你稍坐一下,我會詳細告訴你。人生下來,稟受父母的真氣,渾然融合孕育,形成形體,五官百骸齊備,全靠這一團真氣充養全身。真氣沒有損傷,外邪不會侵入,內邪不會產生,又何必需要用藥,又何必需要進補呢?況且這團真氣,也不是草木藥材能夠補得出來的。」

「醫聖張仲景,制定藥方和法則,揭示了三陽三陰的道理,闡明了真氣充沛運行的方法。如果邪氣侵犯太陽經,就用治療太陽經的藥方,太陽經的邪氣去除,太陽經的氣就會恢復。如果邪氣侵犯陽明經、少陽經以及三陰經,就用治療陽明經、少陽經、三陰經的藥方,邪氣去除,正氣就會恢復。正氣恢復,神氣安穩,疾病就會痊癒,恢復健康。所以我說,一百一十三個藥方,都是補藥。這樣推論,我是在欺騙你嗎?我沒有欺騙你吧?」

客人說:「如果真像先生您說的這樣,那麼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地黃,就可以不用了。」

醫生說:「也不能完全廢棄不用啊。像白虎湯就可以用人參,建中湯就可以用黃耆,四逆散就可以用當歸,炙甘草湯就可以用地黃,仲景也並不是時常捨棄不用。只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,大家認為人參是補氣的藥。氣屬於陽,屬於火,為什麼仲景不在四逆湯裡用人參來回陽,反而卻在白虎湯裡用人參來瀉火呢?」

「難道陽明經邪火正旺盛的時候,人參又是補火的,這樣不是更加助長了火勢,反而可以瀉火嗎?探究其中的原因,都是因為迷惑於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所說的,人參能將元氣從無有的地方恢復回來。這句話一出,人參就開始盛行。(批註:仔細查閱李時珍的說法,人參能將元氣從無有的地方恢復回來,這句話並非毫無道理,應該是對於亢龍有悔、真陰將盡的情況說的,這樣才和仲景在白虎湯中使用人參的用意相符合。現在的人不理解這句話,對於陽虛陰盛的人,一概使用人參,想要幫助回陽,結果百治百死。)

張景岳不明白這句話的含義,反而說陽虛要多用人參,陰虛要多用熟地。後世的人都遵循他的說法,把它當作定論。實際上卻遺害了千古,各位應該明察,千萬不要被迷惑。況且《神農本草經》都說人參主要補五臟。五臟屬於陰,人參是補陰的,它不是補陽的,這很明顯。各種調和的藥物,大家都不去研究。如果沒有人參,就用高麗參代替,高麗參路途遙遠,而且價格又貴。」

「虛勞的人,家裡有了人參,就有了幾分依靠,卻不知道是靠不住的。完全沒有考慮到張仲景是醫學界的孔子,他所設立的藥方,所傳授的法則,所使用的藥物,都是專注於祛除邪氣來輔助正氣的,並沒有說邪氣去除之後,還要另外用補藥。這都是後人不明真相,只顧著愛惜自己的身體,時間久了,積累出其他的病症,導致了危重病症,乃至於死亡,還不覺悟,實在可悲啊。」

「現在我和各位約定,無論病人是男是女,是老是少,藥物無論是普通的還是奇特的,是貴還是便宜,只要醫生能夠認識陰陽,用藥恰當,就已經很好了,何必再有更多的奢求呢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