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法圓通》~ 卷三 (18)
卷三 (18)
1. 服藥須知
大凡陽虛陰盛之人,滿身純陰,雖現一切證形,如氣喘氣短,痰多咳嗽,不食嗜臥,面白唇青,午後、夜間發熱,咽痛,腹痛泄瀉,無故目赤,牙疼,腰痛膝冷,足軟手弱,聲低息微,脈時大時勁,或浮或空,或沉或細,種種不一。皆宜扶陽,驅逐陰邪,陽旺陰消,邪盡正復,方可了扶陽之品。
但初服辛溫,有胸中煩躁者,有昏死一二時者,有鼻血出者,有滿口起疱者,有喉干喉痛、目赤者,此是陽藥運行,陰邪化去,從上竅而出也。以不思冷水吃力准,即吃一二口冷水,皆無妨。服辛溫四五劑,或七八劑,忽咳嗽痰多,日夜不輟,此是肺胃之陰邪,從上出也,切不可清潤。
服辛溫十餘劑後,忽然周身面目浮腫,或發現斑點,痛癢異常,或汗出,此是陽藥運行,陰邪化去,從七竅而出也,以飲食漸加為準。服辛溫十餘劑,或二十餘劑,或腹痛泄瀉,此是陽藥運行,陰邪化去,從下竅而出也。但人必困倦數日,飲食懶餐,三五日自已。其中尚有辛溫回陽,而周身反見大痛大熱者,陰陷於內,得陽運而外解也,半日即愈。
凡服此等熱藥,總要服至周身、腹中發熱難安時,然後與以一劑滋陰。此乃全身陰邪化去,真陽已復,即與以一劑滋陰之品,以斂其所復之陽,陽得陰斂,而陽有所依,自然互根相濟,而體健身輕矣。雖然邪之情形,萬變莫測,以上所論,不過略陳大意耳,學者須知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屬於陽氣虛弱、陰氣過盛的人,全身都是陰寒之氣。即使出現各種症狀,例如氣喘、呼吸短促、痰多咳嗽、不想吃東西只想睡覺、臉色蒼白嘴唇發青、午後或夜間發熱、喉嚨痛、腹痛腹瀉、無緣無故眼睛發紅、牙痛、腰痛膝蓋冰冷、腳軟手無力、聲音低微、呼吸微弱、脈搏時快時慢、時大時小、時浮時沉、時細時微等各種不同的狀況,都應該用溫補陽氣的方法,驅趕體內的陰邪之氣。當陽氣旺盛,陰邪之氣就會消退,邪氣去除,正氣恢復,這樣才能算是適合使用扶助陽氣的藥物。
但是剛開始服用辛溫的藥物,有些人會感到胸中煩躁,有些人會昏迷一兩個小時,有些人會流鼻血,有些人會滿嘴起泡,有些人會喉嚨乾燥疼痛、眼睛發紅,這些都是因為陽藥在運行,陰邪化解,從頭部的孔竅排出的現象。只要不想喝冷水就沒問題,即使喝一兩口冷水也無妨。服用辛溫藥四五劑或七八劑後,如果突然咳嗽痰多,日夜不停,這是因為肺胃的陰邪之氣從上方排出,千萬不可以服用清涼潤肺的藥物。
服用辛溫藥十幾劑後,如果突然全身或臉部浮腫,或出現斑點,又痛又癢,或是流汗,這是因為陽藥在運行,陰邪化解,從全身的孔竅排出的現象,以食慾逐漸增加為標準。服用辛溫藥十幾劑或二十幾劑後,如果出現腹痛腹瀉,這是因為陽藥在運行,陰邪化解,從下方的孔竅排出的現象。但是人一定會感到疲倦好幾天,不想吃東西,三五天後就會自然好轉。其中還有些人服用辛溫藥回陽後,反而全身出現劇痛發熱,這是因為陰氣陷在體內,得到陽氣的運行而向外散發的緣故,半天就會痊癒。
凡是服用這類溫熱藥物,總要服用到全身和腹部發熱難以忍受時,然後再服用一劑滋陰藥物。這代表全身的陰邪已經化解,真陽已經恢復,此時服用一劑滋陰的藥物,是為了收斂已經恢復的陽氣,陽氣得到陰氣的收斂,就能互相依存、互相調和,自然身體就會健康輕快。雖然邪氣的情況千變萬化難以預料,以上所說的,不過是簡單說明一下大概的意思,學習的人應該要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