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欽安

《醫法圓通》~ 卷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0)

1. 皮毛出血

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,忽見皮毛出血,此乃衛外之陽不足,急宜回陽收納,不可遲延。

白話文:

長期生病或原本體質就虛弱的人,如果突然出現皮膚或毛孔出血的狀況,這是因為保護身體不受外邪侵擾的陽氣不足,需要趕快補回陽氣並幫助它收斂固守,不能拖延。

2. 陰囊縮入

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,忽然囊縮腹痛,此厥陰陰寒太甚,陽氣虛極也,急宜回陽。或用艾火燒丹田,或臍中;或以胡椒末綿裹塞臍中,用有力人口氣吹入腹中,痛即止,亦是救急妙法。

白話文:

久病體虛或原本體質就不好的人,如果突然出現陰囊收縮、腹部疼痛的狀況,這是因為厥陰經的陰寒之氣太過旺盛,導致陽氣極度虛弱的緣故,必須趕快溫陽回氣。可以嘗試用艾草火燒灼丹田或肚臍,或是用胡椒粉用棉花包好塞進肚臍,再請體力好的人對著肚臍吹氣進肚子裡,疼痛就會停止,這也是緊急救治的好方法。

3. 兩腳大燒

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,或夜臥,或午後兩腳大燒,欲踏石上,人困無神。此元氣發騰,有亡陽之勢,急宜回陽收納為主。切不可妄云陰虛,而用滋陰之藥。

白話文:

長期生病或原本體質虛弱的人,有時在夜晚睡覺時,或下午的時候,會感到兩腳非常灼熱,很想把腳踩在冰冷的石頭上,而且感到疲倦想睡,精神不濟。這是身體的元氣往外發散,有陽氣要耗竭的徵兆,應該趕緊以恢復陽氣和收斂元氣為主要治療方向。千萬不可以隨便認為是陰虛,而使用滋陰的藥物。

4. 兩手腫熱

凡素秉不足之人,忽然兩手腫大如盂,微痛微紅,夜間、午後便燒熱難忍。此陰盛逼陽,從手脫也,急宜回陽收納力主。

白話文:

對於原本體質就虛弱的人來說,如果突然兩隻手腫脹得像盆子一樣大,微微疼痛、微微發紅,在晚上或下午時會感到發燒發熱難以忍受。這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,把陽氣逼迫到體外,從手部表現出來的現象,這時應該趕快用回陽的方法,把陽氣收回體內才是重點。

5. 兩乳忽腫

凡素秉不足之人,忽然兩乳腫大,皮色如常,此是元氣從兩乳脫出,切勿當作瘡治,當以回陽收納為主。

白話文:

如果原本體質就虛弱的人,忽然兩邊乳房腫大,但皮膚顏色正常,這表示是身體的元氣從乳房散失出去,千萬不要當作一般的瘡瘍來治療,應該以恢復陽氣、收攝元氣為主。

6. 瘡口不斂

凡瘡口久而不斂,多屬元氣大傷,不能化毒生肌,只宜大劑回陽。陽回氣旺,其毒自消,其口自斂。切忌養陰清涼,見瘡治瘡。

白話文:

凡是瘡口長時間無法癒合,多半是身體元氣嚴重耗損,無法將毒素化解並長出新肉,這種情況只適合使用大量溫補陽氣的藥物。當陽氣恢復、氣血旺盛時,毒素自然會消散,瘡口也會自然癒合。千萬不要使用滋陰清熱的藥物,或是只針對瘡口本身治療。

7. 痘瘡平塌

凡痘瘡平塌,總緣無火,只宜大劑回陽,切不可兼用滋陰。

白話文:

凡是痘瘡平塌不起的,總是因為體內陽氣不足、火氣虛弱的緣故,這時候只適合使用大量溫補陽氣的藥物,絕對不可以同時使用滋陰的藥物。

8. 肛脫不收

凡素秉不足之人,或因大泄,或因過痢,以致肛脫不收。此是下元無火,不能收束,法宜回陽,收納腎氣,或灸百會穴,亦是良法。

白話文:

凡是體質原本就虛弱的人,或是因為嚴重腹瀉,或是因為長期拉肚子,導致肛門脫出無法收回。這種情況是因為下焦元陽之火不足,沒有力量收縮,治療方法應該溫補陽氣,收斂腎氣,或是用艾灸百會穴,也是很好的方法。

9. 小便不止

久病與素秉不足之人,忽見小便日數十次,每來清長而多。此是下元無火也,急宜回陽,收納腎氣,切不可妄行利水。

白話文:

長期生病或原本體質就虛弱的人,如果突然出現小便次數一天數十次,而且每次尿量多、顏色清澈,這是因為下焦元陽之火不足的緣故。應該趕快用溫陽的方法來恢復陽氣,並收斂腎氣,千萬不可以胡亂使用利尿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