施發

《察病指南》~ 卷中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8)

1. 九道脈

上前七表八里九道共二十四脈。按諸家脈書皆二十四脈。互有少異。但無濡牢長短四脈。卻有數革軟散四脈。若取諸家脈經觀之。乃有數革軟散大五脈。(革軟散脈已見於前)

數脈屬陽。指下尋之。去來急速。一息六至曰數。主熱。數為虛、為煩渴、為煩滿。寸口脈數主頭痛。關上脈數脾熱。口臭生瘡。胃熱嘔吐。尺內脈數。不惡寒。小便黃赤。(言虛當如浮脈說)

大脈屬陽。指下往來滿大。主熱。大為病進。寸口脈壯大。尺中無。此為陽干陰。若腰背痛。陰中傷。足脛寒。大而堅疾。主癲病。(大脈即洪脈。此陽盛之脈。如何主癲。經云。重陽者狂。重陰者癲。謂主狂病。)

白話文:

九道脈

古籍記載的脈象共有二十四脈,不同醫家記載略有差異,但都缺少濡、牢、長、短四脈,卻多了數、革、軟、散四脈。綜合各家脈書來看,其實是數、革、軟、散、大五脈。(革、軟、散脈之前已說明)

數脈屬陽,用手指探查時,脈搏跳動迅速,一呼吸之間跳動六次稱為「數脈」,主熱症。數脈代表虛弱、口渴、胸腹脹滿。寸口脈(手腕內側)數脈主頭痛;關上脈(寸口脈稍外側)數脈主脾胃積熱,症狀為口臭、生瘡;胃熱嘔吐;尺內脈(手腕內側,尺脈區內側)數脈,不惡寒,小便黃赤。(虛脈的說明如同浮脈。)

大脈也屬陽,用手指探查時,脈搏跳動有力而飽滿,主熱症。大脈代表病情加重。寸口脈強大,而尺中脈(尺脈區中間)卻沒有,這是陽盛陰虛的表現。如果同時伴有腰背痛、陰部受損、足脛冰冷,且脈搏有力而快速,則主癲癇。(大脈即洪脈,這是陽氣盛的脈象。為何會導致癲癇?經書說:陽氣過盛則狂躁,陰氣過盛則癲癇。因此,大脈也可能導致狂躁症。)

2. 七死脈

一、,彈石脈在筋肉皮。按舉皆劈劈急。曰彈石。是肺絕死脈也。(彈石脈者。蕭處厚謂肺絕之脈。此說既未穩。吳仲廣又推廣之。以為象西方金。令肝元絕。其說尤穿鑿。當以為腎絕之脈可也。石乃腎之本脈。合沉濡而滑。今其臟脈現如彈石。劈劈然湊指。殊無息數。其死無疑矣。)

二、解索脈在筋肉上。,動數而隨散亂。無復次第。曰解索。是五臟絕死脈也。(王叔和云。解索。散亂而無緒。吳仲廣云。解索脈者。其形見於兩尺。脈來指下。散而不聚。若分於兩畔。更無息數。是精髓已耗。將死之候也。)

三、雀啄脈在筋肉。,來而數急。曰雀啄。(是心絕死脈也。王叔和云。雀啄頓木而又住。吳仲廣云。雀啄者木脈也。)主脾經穀氣已絕。胃氣無所榮養。其脈來指下。連連湊指數急。殊無息數。但有進而無退。頓絕自去。良久准前又來。宛如雞踐食之貌。但數日之壽也。(據此所云。乃脾絕之脈。蕭處厚謂之心絕何耶。王叔和云。雀啄頓木而又住。此雀乃啄木兒也。吳仲廣因其頓木之說。遂認為木脈。木脈者肝脈也。其說未達。當以脾絕為是。)

四、屋漏脈在筋。,按之止。時起而不相連。曰屋漏。是心肺絕死脈也。(王叔和云。屋漏將絕而復起。吳仲廣云。屋漏脈者。主胃經已絕。穀氣空虛。其脈來指下。按之極慢。二十息之間或來一至。若屋漏之水滴於地上。而四畔濺起之貌。立死之候也。據此云乃胃絕之脈。何蕭處厚謂心肺絕脈耶。)

五、蝦游脈在皮毛。,浮而再起。尋還退沒。不知所在。起遲而去速。曰蝦游。是脾胃絕死脈也。(王叔和云。蝦游冉冉而進退難尋。吳仲廣云。蝦游之脈。其來指下。若蝦游於水面。泛泛而不動。瞥然驚掉而去。將手欲趨。杳然不見。須臾於指下又來。良久准前復去。又如蝦蟆入水之形。瞥然而上。倏然而去。此是神魂已去。行屍之候。立死也。)

六、魚翔脈在皮肉上。,如魚不行。而但掉尾動頭身搖而久住。曰魚翔。是腎絕死脈也。(王叔和云。魚躍澄澄而遲疑掉尾。吳仲廣云。魚翔之脈。主腎與命門皆絕。衛氣與榮血兩亡。其脈來指下。尋之即有。泛泛高虛。前定而後動。殊無息數。宛如魚遊於水。面頭不動而尾緩搖之貌。故曰魚翔也。又曰亡陽之候。死矣。旦占夕死。夕占旦死。日中占夜半死。夜半占日中死。)

七、釜沸脈在皮肉上。,湧湧如羹上肥。曰釜沸。是死脈也。

白話文:

一、彈石脈出現在筋肉皮膚中。按壓會發出劈劈的緊急聲響,被稱為彈石脈。這被認為是肺部功能完全喪失的脈象。(這種脈象,蕭處厚認為是肺部功能喪失的脈象。但這個說法並不太穩固。吳仲廣則進一步闡釋,認為這類似西方的金屬特性,使肝臟的原始功能消失。這種說法顯得過於牽強附會。我們應該認為這是腎臟功能喪失的脈象。石脈是腎臟的基礎脈象,應該是深沉、濕潤且滑順的。現在,臟器的脈象卻像彈石一樣堅硬,手指按下去會感到緊湊,完全沒有正常的脈搏節奏,死亡是必然的。)

二、解索脈出現在筋肉上,跳動快速且散亂,毫無規律可言,被稱為解索脈。這被認為是五臟功能完全喪失的脈象。(王叔和指出,解索脈散亂且無序。吳仲廣補充,解索脈在手腕兩側的脈搏上出現,脈搏來了又去,散開而無法集中,再無脈搏節奏,這是精氣已經耗盡,臨近死亡的徵兆。)

三、雀啄脈出現在筋肉中,快速且急促,被稱為雀啄脈。(這是心臟功能完全喪失的脈象。王叔和表示,雀啄脈就像啄木鳥啄木,然後停止。吳仲廣表示,雀啄脈是木脈的一種表現。)這主要表明脾臟的穀氣已經消失,胃氣無從滋養。脈搏來到手指下,快速湊指,完全沒有脈搏節奏,只有進而無退,突然斷絕然後消失。一段時間後,脈搏又恢復到先前的狀態。脈搏就像雞啄食的樣子,但只餘數日的生命。

四、屋漏脈出現在筋骨中,按下時停頓,偶爾跳動但並不連續,被稱為屋漏脈。這被認為是心肺功能完全喪失的脈象。(王叔和表示,屋漏脈就像快要斷絕又再度跳動。吳仲廣表示,屋漏脈顯示胃部功能已經喪失,穀氣空虛。脈搏在手指下跳動非常緩慢,在20次呼吸之間可能只跳動一次。就像屋頂漏水,水滴落到地面,四周濺起的模樣。這是立即死亡的徵兆。根據這些描述,這是胃部功能喪失的脈象,但為什麼蕭處厚認為是心肺功能喪失的脈象呢?)

五、蝦遊脈出現在皮毛上,浮起後再次出現,然後消失,不知所蹤,出現緩慢但消失迅速,被稱為蝦遊脈。這被認為是脾胃功能完全喪失的脈象。(王叔和表示,蝦遊脈緩慢地進退,難以捉摸。吳仲廣表示,蝦遊脈在手指下跳動,就像蝦在水面上遊動,平靜而不動。突然驚嚇跳開,你伸手想要抓住它,但它已經消失無蹤。片刻後,它又出現在你的手指下,過了一段時間,它又消失。又像青蛙入水,突然上浮,突然下沉。這是神魂已經離去,只剩下行屍走肉的徵兆,這是立即死亡的跡象。)

六、魚翔脈出現在皮肉上,就像魚在水中游動,但只是擺動尾巴,頭和身體搖晃且長時間停留,被稱為魚翔脈。這被認為是腎臟功能完全喪失的脈象。(王叔和表示,魚翔脈就像魚在清澈的水中緩慢遊動,猶豫地擺動尾巴。吳仲廣表示,魚翔脈顯示腎臟和命門都已經喪失功能,衛氣和營血都已經消失。脈搏在手指下跳動,搜尋後才會出現,虛高且飄渺,先穩定後才跳動,完全沒有脈搏節奏,就像魚在水中游動,臉和頭部不動,只是緩慢地搖晃尾巴。因此,這被稱為魚翔脈。這也是陽氣消逝的徵兆,死亡將至。如果早晨發現這種脈象,那麼晚上就會死亡;如果晚上發現,那麼早上就會死亡;如果中午發現,那麼半夜就會死亡;如果半夜發現,那麼中午就會死亡。)

七、釜沸脈出現在皮肉上,就像湯上的油脂湧動,被稱為釜沸脈。這是死亡的脈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