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一(附余) (3)
卷二十一(附余) (3)
1. 醫家難事有三情
(張介賓著)
一曰病人之情。所謂病人之情者,有素稟之情,如五臟各有所偏,七情各有所勝。陽臟者,偏宜於涼。陰臟者,偏宜於熱。耐毒者,緩之無功。不耐毒者,峻之為害。此臟氣之有不同也。有好惡之情者,不惟飲食有憎愛,抑且舉動皆關心。性好吉者,危言見非。意多憂者,慰安云偽。
未信者,忠告難行。善疑者,深言則忌。此情性之有不同也。有富貴之情者,富多任性,貴多自尊。任性者,自是其是。真是者,反成非是。自尊者,遇士或慢。自重者,安肯自輕。此交際之有不同也。有貧賤之情者,貧者衣食不能周,況乎藥餌。賤者焦勞不能釋,懷抱可知。
白話文:
一曰 病人之情
所謂病人之情,指的是病人本身的體質和性格特點。
1. 素稟之情
- 五臟各有所偏:指的是每個人的五臟功能各有不同,有些偏於陽性,有些偏於陰性。
- 七情各有所勝:指的是每個人容易被哪種情緒所影響,例如有些人容易喜怒無常,有些人容易憂鬱寡歡。
2. 臟氣之不同
- 陽臟者,偏宜於涼:陽性體質的人,適合用偏涼性的藥物。
- 陰臟者,偏宜於熱:陰性體質的人,適合用偏熱性的藥物。
- 耐毒者,緩之無功:對於耐毒性強的病人,緩慢的治療方法效果不佳。
- 不耐毒者,峻之為害:對於耐毒性弱的病人,猛烈的治療方法可能會造成傷害。
3. 好惡之情
- 不惟飲食有憎愛,抑且舉動皆關心:病人不僅在飲食上有所偏好,在行為舉止上也常常表現出自己的喜好和厭惡。
- 性好吉者,危言見非:喜歡聽好話的人,會覺得真實的警示是錯誤的。
- 意多憂者,慰安雲偽:常感到憂愁的人,會覺得安慰的話語是虛假的。
4. 情性之不同
- 未信者,忠告難行:不相信的人,很難接受忠告。
- 善疑者,深言則忌:容易懷疑的人,會對深刻的言論感到反感。
5. 交際之情
- 有富貴之情者,富多任性,貴多自尊:富有的人容易任性妄為,地位顯赫的人容易自尊自大。
- 任性者,自是其是:任性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。
- 真是者,反成非是:真正的道理反而被他們認為是錯誤的。
- 自尊者,遇士或慢:自尊的人遇到有才能的人,可能會表現出傲慢。
- 自重者,安肯自輕:自重的人怎麼會輕視自己呢?
6. 貧賤之情
- 貧者衣食不能周,況乎藥餌:貧窮的人連生活都難以維持,更何況是購買藥物呢?
- 賤者焦勞不能釋,懷抱可知:地位低下的人,常常勞累奔波,他們的苦衷可想而知。
總結
張介賓強調,醫生在治療病人時,不僅要考慮病人的疾病,也要考慮病人的體質、性格和社會地位等因素,才能制定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。
此調攝之有不同也。又若有良言甫信,謬說更新,多岐亡羊,終成畫餅,此中無主而易亂者之為害也。有最畏出奇,惟求穩當,車薪杯水,寧甘敗亡,此內多懼而過慎者之為害也。有以富貴而貧賤,或深情而掛牽,慼慼於心,心病焉能心藥,此得失之情為害也。有以急性而遭遲病,以更醫而致雜投,惶惶求速,速變所以速亡,此緩急之情為害也。
有偏執者,曰吾鄉不宜補,則虛者受其禍。曰吾鄉不宜瀉,則實者被其傷。夫十室且有忠信,一鄉焉能皆符,此習俗之情為害也。有參、術入唇,懼補心先痞塞。硝、黃沾口,畏攻神即飄揚。夫杯影亦能為祟,多疑豈法之良,此成心之情為害也。有諱疾而不肯言者,終當自誤。
白話文:
調整身體的方法各有不同。有些人容易相信不實的言論,被各種錯誤的觀點迷惑,最終一無所得,就像畫餅充飢,這種沒有主見、容易被混淆的人,最容易受到傷害。有些人過於畏懼嘗試新事物,只追求穩妥,就像用柴薪燒水,寧願失敗也不願冒險,這種過於膽小謹慎的人,也會受到損害。有些人被財富和地位、感情糾葛所困擾,心煩意亂,心病了卻用錯藥,這種得失之心也會造成傷害。有些人急於求成,遇到慢性病就急著治癒,換了醫生就胡亂用藥,急於求快,反而加快了死亡的速度,這種急躁的心情也會帶來危害。
有些人固執己見,認為自己家鄉的人不適合補藥,結果導致虛弱的人受到傷害;有些人認為自己家鄉的人不適合瀉藥,結果導致實證的人受到損傷。十個家庭裡總會有忠誠守信的人,一個鄉村怎麼可能所有人都一樣呢?這種墨守成規的習俗觀念也會造成傷害。有些人只要一聽到參、術,就擔心補藥會導致心氣不通;有些人只要一接觸硝石、雄黃,就害怕攻邪會損傷元氣。杯子裡的影子都能造成恐懼,多疑豈是治病的良方呢?這種過於擔心的想法也會帶來危害。有些人諱疾忌醫,不肯說出自己的病症,最終會害了自己。
有隱情而不敢露者,安得其詳。然尚有故隱病情,試醫以脈者。使其言而偶中,則信為明良。言有弗合,則目為庸劣。抑孰知脈之常體,僅二十四,病之變象,何啻百千。是以一脈所主非一病,一病所見非一脈。脈病相應者,如某病得某脈則吉。脈病相逆者,某脈值某病則凶。
然則理之吉凶,雖融會在心,而病之變態,又安能以脈盡言哉。故知一、知二、知三,神聖諄諄於參伍。曰工、曰神、曰明,精詳豈獨於指端。彼俗人之淺見,固無足怪;而士夫之明慧,亦每有蹈此弊者。故忌望聞者,診無聲色之可辨。惡詳問者,醫避多言之自慚。是於望、聞、問、切,已舍三而取一,且多有並一未明。
白話文:
有些病人有隱情不敢說出來,要怎麼知道他們的病情呢?不過還是有一些人會隱瞞病情,試圖用脈象來騙醫生。如果醫生說的話剛好符合病人的病情,病人就會認為醫生醫術高明;如果醫生說的話不符合病人的病情,病人就會認為醫生醫術低劣。但是,誰又真正了解脈象的正常狀態呢?只有二十四个脉象,而疾病的變化卻多不胜數。所以,一個脈象可能代表著不同的疾病,而同一种疾病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脉象。脉象和疾病相符,例如某種疾病出現某個脉象就预示着吉兆;脉象和疾病相反,例如某個脉象出現某種疾病就预示着凶兆。
然而,即使医生对疾病的吉凶了如指掌,也无法完全依靠脉象来判断疾病的各种变化。所以,神医们反复强调要综合运用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。他们被称为“工匠”、“神医”、“明医”,他们的精妙医术可不僅僅体现在对脉象的判断上。那些见识浅薄的普通人,他们的看法自然不足为奇;但即使是明智的士大夫,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。因此,忌讳望闻者,无法通过观察和听诊来判断病情;厌恶详细询问者,医生就会因为多言而感到羞愧。这样一来,在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中,就舍弃了其中的三项,只保留了一项,而且往往连这一项都理解不透彻。
而欲得夫病情者,吾知其必不能也。所以志意未通,醫不免為病困。而朦朧猜疑,病不多為醫困乎?凡此皆病人之情,不可不察也。
二曰旁人之情。所謂旁人之情者,如浮言為利害所關,而人多不知檢。故或為自負之狂言,則醫中有神理,豈其能測。或執有據之鑿論,而病情多亥豕,最所難知。或操是非之柄,則同於我者是之,異於我者非之,而真是真非,不是真人不識。或執見在之見,則頭疼者云救頭,腳疼者云救腳,而本標綱目,反為迂遠庸談。
或議論於貴賤之間,而尊貴執言,孰堪違抗,故明哲保身之士,寧為好好先生。或辨析於親疏之際,而親者主持,牢不可拔,雖真才實學之師,亦當唯唯而退。又若薦醫,為死生之攸系,而人多不知慎。有或見輕淺之偶中而為之薦者,有意氣之私厚而為之薦者,有信其便便之談而為之薦者,有見其外飾之貌而為之薦者,皆非知之真者也。又或有貪得而薦者,陰利其酬。
白話文:
第一部分
想要真正瞭解病人的病情,我知道這是很難做到的。因為病人的心意還沒能完全打開,醫生就免不了被病症所困擾。而病人自己也總是模模糊糊地猜疑,難道不也是讓醫生難以應付嗎?這些都是病人的心理狀況,醫生不能不仔細觀察。
第二部分
第二個要考慮的是旁人的想法。所謂旁人的想法,就是像一些人為了利益而散播謠言,而其他人又缺乏辨別能力。因此,有些人可能說出狂妄自大的話,即使醫生有高深的醫術,也無法完全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。有些人可能堅持自己的偏見,而實際情況卻與他們的想法大相逕庭,最難以捉摸。有些人喜歡挑剔是非,對與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說是,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就說非,但真正的真與假,只有真正瞭解的人才能分辨。還有一些人只看眼前的現象,比如頭痛的人就說要救頭,腳疼的人就說要救腳,而真正的治病原理和治療方法,反而被他們當成迂腐的言論。
有些人會因為病人身份的高低貴賤而有所偏袒,尊貴的人說的話,誰敢違抗?因此,聰明的人為了保護自己,寧願做個老好人。有些人則會因為親疏關係而有所偏袒,親近的人說的話,就堅決不移,即使是真正有才華有學問的醫生,也只能唯唯諾諾地退卻。此外,推薦醫生的問題也很重要,因為這關係到病人生死,但許多人並不慎重。有些人可能只是見過醫生偶爾治好了輕微的病,就輕易推薦;有些人可能因為私交很好而推薦;有些人可能相信醫生花言巧語而推薦;有些人可能只看醫生外表光鮮而推薦,這些都不是真正瞭解醫術的人。還有一些人可能為了貪圖利益而推薦,私底下收取回扣。
關情而薦者,別圖冀望。甚有斗筲之輩者,妄自驕矜,好人趨奉,薰蕕不辨,擅肆品評。譽之則盜蹠即堯舜,毀之則鸞鳳亦鴟鴞,洗垢索瘢,無所不至。而懷真抱德之士,必其不侔。若此流者,雖其發言容易,欣戚無關,其於淆亂人情,莫此為甚。多致明醫有掣肘之去,病家起刻骨之疑。
此所以千古是非之不明,總為庸人擾之耳。故竭力為人任事者,豈不岌岌其危哉。凡此皆旁人之情,不可不察也。
三曰同道人之情。所謂同道人之情者,尤為閃灼,更多隱微。如管窺蠡測,醯雞笑天者,固不足道;而見偏性拗,必不可移者,又安足論。有專恃口給者,牽合支吾,無稽信口。或為套語以誑人,或為甘言以悅人,或為強辯以欺人,或為危詞以嚇人,儼然格物君子,此便佞之流也。
白話文:
在這裡,談的是與人交往時的各種心理和態度。有些人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別人的期望,他們可能會表現出自我驕傲,希望別人對他們好,但他們分不清好壞,隨意評論他人。他們會把任何好的人稱為像黃帝一樣偉大,而把任何人批評為像烏鴉一樣醜陋。他們會挑剔他人的短處,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會去做的。然而,那些誠實正直的人,他們的行為是無法與這些人相比的。對於這樣的流派,即使他們的話說得輕易,喜怒無關,他們混淆人們的情感,已經到了極點。他們常常導致明智的醫生感到束手無策,病人家屬產生深刻的懷疑。
這就是為什麼千古以來的對錯不分明,總是由普通人幹擾所致。因此,盡力為他人服務的人,他們的安全何其危險。所有這些都是旁觀者的看法,我們不能忽視。
第三個是同行的情緒。所謂同行的情緒,尤其複雜且隱藏。那些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待事物,嘲笑別人的人,當然不值得討論;而那些固執己見、不可改變的人,又怎麼能談論呢?有些人只靠口才來應付,牽強附會,無根據地信口開河。他們可能用套話來騙人,用甜言蜜語來取悅人,用強辯來欺騙人,用恐嚇的言語來恐嚇人,他們表現得像是追求真理的人,這是一些言辭華麗但實際上虛偽的人。
有專務人事者,典籍經書,不知何物,道聽途說,拾人唾餘,然而終日營營,綽風求售,不邀自赴,儇媚取容,偏投好者之心,此阿諂之流也。有專務奇異者,腹無藏墨,眼不識丁,乃詭言神授,偽託秘傳,或假脈以言禍福,或弄巧以亂經常,最覺新奇,動人甚易,此欺詐之流也。有務飾外觀者,誇張侈口,羊質虎皮。
不望色,不聞聲,不詳問,一診而藥,若謂人淺我深,我明人昧,此粗疏孟浪之流也。有專務排擠者,陽若同心,陰為浸潤。夫是曰是,非曰非,猶避隱惡之嫌,第以死生之際,有不得不辨者,固未失為真誠之君子。若以非為是,以是為非,顛倒陰陽,掀翻禍福,不知而然,庸庸不免,知而故言,此其良心已喪,讒妒之小人也。有貪得無知,藐人性命者。
白話文:
有些從事管理工作的人,對古籍和經史等知識毫不瞭解,只是隨便聽信別人的謊言,拾人牙慧,但整天忙忙碌碌地追求名利,卻不用自己去爭取就能得到機會;有些人為了討好人而曲意逢迎、獻殷勤,迎合那些喜好的人心,這些都是拍馬屁的一類人。有些喜歡追求奇特事物的人,肚子裏沒有多少學問,眼睛裏看不清字跡,但是他們會胡編一些神奇的故事來騙取他人的信任,或者用一些虛僞的手法來擾亂常規,讓人感到非常新鮮有趣,很容易就吸引到人們的眼球,這是一些欺騙行為的一類人。有些注重外表裝扮的人,誇耀自己的嘴巴大,像山羊一樣柔軟的毛皮,但是他們不會去看病人的面色、聲音和詳細的情況,只靠一次把脈就開出藥方,認為別人比不上自己聰明,這種做法是非常粗糙草率的一類人。有些喜歡排斥他人的人,在表面上看起來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,但在背後則是在暗中陷害對方。對於是非問題,他們會表達清楚,避免被指責,但是如果故意混淆黑白,顛倒是非,就會造成很大的麻煩,甚至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。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相,還能這樣做,那隻能說明他的智商不高;但如果他知道真相仍然繼續這樣做,那就證明瞭他的良知已經失去了,他是個充滿嫉妒的小人。最後一種人就是貪婪而又愚蠢,完全不在乎其他人的生命安全。
如事已疑難,死生反掌,斯時也,雖在神良,未必其活。故一藥不敢苟,一著不敢亂,而僅僅冀於挽回。忽遭若輩,求速貪功,謬妄一投,中流失楫,以致必不可救。因而嫁謗自文,極口反噬。雖朱紫或被混淆,而蒼赤何辜受害,此貪幸無知之流也。有道不同不相為謀者,意見各持,異同不決。
夫輕者不妨少謬,重者難以略瘥。故凡非常之病,非非常之醫不能察。用非常之治,又豈常人之所知。故獨聞者,不侔於眾;獨見者,不合於人。大都行高者謗多,曲高者和寡,所以一齊之傅,何當眾楚之咻。直至於敗,而後群然退散,什之一人,則事已無及矣,此庸庸不揣之流也。
白話文:
如果病情已經很困難了,生死就在手掌之間,這個時候即使是在神明面前,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治好。因此每一個藥物都不敢隨便使用,每一招也不敢胡來,只能希望能夠輓救生命。突然遇到那些想要快速成功的人,錯誤地使用了一些荒唐的方法,導致情況更加不可收拾。於是他們就嫁禍給自己,找藉口推卸責任。即使是貴族或者普通人受到傷害,都是因為這些貪婪而又沒有知識的人造成的。有些人與自己的想法不同,各自堅持不同的看法,無法做出決定。
對於一些不太嚴重的疾病,可以稍微犯些小錯,但是對於比較嚴重的病症,就不能草率治療。因此所有不是普通的疾病,都需要非常出色的醫生纔能夠看出來。使用非常規的治療方法,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。因此只有聽過的人,纔不會像其他人一樣;只看到一面的人,是不符合其他人的觀點的。通常行為高尚的人會遭到很多誹謗,歌曲越高昂,唱和的人就越少,所以一位來自齊國的大臣,怎麼能抵擋住許多楚國人的喧嘩呢?直到失敗之後,大家纔紛紛撤離,留下十分之一的人,事情已經晚了,這是平庸而不考慮後果的一類人。
又有久習成風,苟且應命者。病不關心,些須惟利。蓋病家既不識醫,則倏趙倏錢;醫家莫肯任怨,則惟苓惟梗。或延醫務多,則互為觀望。或利害攸系,則彼此避嫌。故爬之不癢,撾之不痛。醫稱穩當,誠然得矣。其於坐失機宜,奚堪耽誤乎?此無他,亦惟知醫者不真,而任醫者不專耳。
詩云:發言盈庭,誰執其咎?築室於道,不潰於成。此病家、醫家近日之通弊也,尚多難盡。必期不失,未免遷就。但遷就,則礙於病情。不遷就,則礙於人情。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,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,其將奈之何哉。當局者,能詳察斯言,而各為儆省。非惟病人之情,旁人之情,同道人之情,不難於不失,而相與共保天年,同登壽域之地,端從此始,惟明者鑑之。
白話文:
此外,還有一些人長期養成一種習以為常、敷衍了事的態度,對病人不關心,只在乎一點點利益。這是因為病人不懂醫術,所以就急急忙忙地找醫生,急急忙忙地付錢;而醫生也不願意承擔責任,就只求敷衍了事。有時病人延請的醫生太多,就會互相觀望,不敢輕舉妄動。有時病情嚴重,醫生又怕擔責任,彼此推卸責任。這樣一來,病情就如同爬癢、敲打一樣,沒有感覺,醫生就說穩當,認為這樣就夠了。其實,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,又怎能承受延誤的後果呢?這都是因為不懂醫術的病人不認真,而醫生也不專業的緣故。
詩經上說:「說話滿院子,誰來承擔責任?在路邊蓋房子,一定會崩塌。」這就是現在病人和醫生普遍存在的弊病,還有很多說不完的。想要避免失誤,就不得不遷就。可是遷就就會影響病情,不遷就又會得罪人。有些病情絕對不能遷就,但又不得不遷就人情,這該怎麼辦呢?身處其中的人,應該仔細思考這些話,各自反省。不僅病人要明白,旁人也要明白,同行的醫生也要明白,這樣才能避免失誤,共同保重身體,一起邁向長壽的境界,一切都從這裡開始,希望明白道理的人都能以此為鑑。
陶弘景曰:凡煮湯欲微火,令小沸。其水依方。大略二十四藥,用水一斗,煮取四升,以此為推。然利湯欲生,少水而多取汁。補湯欲熟,多水而少取汁,不得令水多少。用新布兩人一尺木絞之,澄去垽濁,紙覆令密。溫湯勿用鐵器服。湯寧小沸,熱則易下,冷則嘔湧。
李時珍曰:陶氏所說乃古法也。今之小小湯劑,每一兩,用水二甌為準。多則加,少則減之。如劑多水少,則藥味不出。劑少水多,又煎耗藥力也。凡煎藥,並忌銅、鐵器,宜用銀器、瓦罐,洗淨封固,令小心者看守。須識火候,不可太過、不及。火用木炭、蘆葦為佳。其水須新汲味甘者。
白話文:
陶弘景與李時珍關於煎藥的論述:
陶弘景曰:
凡是煮湯藥,應該用小火慢慢煮,讓藥液微微沸騰即可。水的用量要根據藥方規定,一般來說,二十四大味藥材,需要用一斗水,煮取四升藥液,以此類推。不過,如果是利尿的湯藥,因為需要藥效迅速發揮,所以應該用少許水,多取藥汁。而補益的湯藥,則需要用多些水,少取藥汁,不能讓水的用量忽多忽少。煎好的藥液,可以用新布兩個人合力,用一尺長的木棍絞壓,濾去藥渣和濁物,再用紙覆蓋好,保持密封。溫熱的湯藥不要用鐵器盛裝服用。湯藥最好微微沸騰,熱的時候容易服用,冷了就容易引起嘔吐。
李時珍曰:
陶弘景所講述的,都是古代的煎藥方法。現在的湯藥劑量都比較小,一般一兩藥材,用兩甌水就夠了。如果藥材量多,就適當加水;藥材量少,就適當減水。如果藥材多而水少,藥材的味道就無法充分溶解出來;如果藥材少而水多,又會因為長時間煎煮而耗損藥效。凡是煎藥,都忌用銅、鐵器,應該用銀器或瓦罐,而且要洗淨後密封好,由仔細的人看守。必須掌握火候,不可過度或不足。用木炭或蘆葦燃燒的火最理想。水要選擇新汲取的、味道甘甜的清水。
流水、井水、沸湯等各依方法。若發汗藥,必用緊火熱服。攻下藥,亦用緊火煎熟,下硝黃再煎,溫服。補中藥宜慢火,溫服。陰寒急病,亦宜緊火急煎服之。又有陰寒煩躁,及暑月伏陰在內者,宜水中沉冷服。
孫真人曰:夫百病之本,有中風、傷寒、寒熱、溫瘧、中惡、霍亂、大腹水腫、腸澼、下利、大小便不通、賁豚、上氣、咳逆、嘔吐、黃疸、消渴、留飲、癖食、堅積、癥瘕、驚邪、癲癇、鬼疰、喉痹、齒痛、耳聾、目盲、金瘡、踒折、癰腫、惡瘡、痔瘻、瘤癭、男子五勞七傷、虛乏羸瘦、女子帶下、崩中、血閉、陰蝕、蠱蛇蠱毒。此皆大略宗兆,其間變動枝葉,各依端緒以取之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主要講的是中藥的煎煮方法以及一些常見的疾病。
- 不同水源煎煮藥材的方法不同。
- 發汗藥、攻下藥要用猛火煎煮,補中藥要用慢火煎煮。
- 針對不同體質和病情,煎煮方法和服藥方式也有所區別。
- 孫真人列舉了各種常見的病症,並強調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治療方法。
補充說明:
- 硝黃:中藥名,性寒,有清熱解毒、瀉火的作用。
- 賁豚:指胸悶氣短。
- 腸澼:指腸道疾病,伴隨腹瀉。
- 癥瘕:指腹部包塊。
- 蠱蛇蠱毒:指被蛇蟲咬傷或中毒。
總結:
這段文字體現了古代中醫對不同疾病的認識,以及針對不同病情,選擇不同方法進行治療的原則。
又有冷熱勞損、傷飽、房勞、驚悸、恐懼、憂恚、怵惕,又有產乳、落胎、墮下、瘀血,又有貪餌五石,以求房中之樂,此皆病之根源,為患生諸枝葉也,不可不知其本末。但向醫說,男女長幼之病,有半與病源相附會者,便可服藥也。男子者,眾陽所歸,常居於燥。陽氣遊動,強力施泄,便成勞損。
損傷之病,亦以眾矣。若比之女人,則十倍易治。凡女子十四以上,則有月事,月事來日,得風冷濕熱,四時之病相協者,皆自說之。不爾,與治誤相觸動,更增困也。處方者,亦應問之。
孫真人曰:比來田野下里家,因市得藥,隨便市上僱人搗合,非止諸不如法,至於石斛、菟絲子等難搗之藥,費人功力,賃作搗者,隱主悉盜棄之。又為塵埃穢氣入藥中,羅篩粗惡,隨風飄揚。眾口嘗之,眾鼻嗅之。藥之精氣,一切都盡,與朽木不殊。又復服餌不能盡如法。
白話文:
人體容易因為過度勞累、飲食不節、房事過度、驚恐、憂慮、心悸、產後虛弱、流產、墮胎、瘀血、服用五石藥物追求房事樂趣等原因導致疾病。這些都是疾病的根源,其他病症都只是枝葉問題,不可不了解病因。然而,許多人去看醫生,只說了症狀,卻沒有說明病因,導致醫生開錯藥,病情反而加重。男性陽氣旺盛,容易燥熱,容易導致勞損。男性疾病相較於女性更容易治療。女性自十四歲起有月事,月事期間容易受風寒濕熱影響,因此女性疾病容易與季節變化息息相關。醫生開藥前應詢問患者月事情況。孫真人說,現在很多農村百姓隨便買藥,隨便找人搗碎,製藥過程不符合規範。有些藥材,例如石斛、菟絲子,難以搗碎,雇人搗藥,雇主往往偷懶,將藥材丟棄。藥材也容易沾染塵埃穢氣,篩選粗糙,藥材精華盡失,如同朽木。服用藥物也常常不按規矩。
服盡之後,反加虛損,遂謗醫者處方不效。夫如此者,非醫之咎。自緣發意甚誤,宜熟思之。
玉華子云:知邪思者,覺也。斷邪思者,不續也。人之有疾,必有所因。及知其因,則謹於未因,及去其因,勿復其因,此愈疾之功也。斷念之覺,由於不續。每覺每去,勿續則已。故曰:瞥求是病,不續是藥。
張大復曰:殺物以療病,不若全物以療之之善也。昔予舅氏之病疹也。外大父將求鸛卵而療焉。既得之矣,鸛且逐卵而僕於地。大父傷之曰:有死子而求生之,有生卵而必傷之,何見之舛也。遂舍之。夜半疹愈。夫使食卵而愈,未有不以為卵驗矣。鸛有其卵而子得生,亦非鸛之能生之也。
白話文:
服用完藥後反而更加虛弱,於是就責怪醫生開的藥方沒有效。其實這種情況並非醫生的過失,而是因為患者自己一開始的想法就錯了,應該仔細思考。
玉華子說:知道邪念存在,就是覺悟。斷除邪念,就是不再繼續滋長。人之所以生病,必然有其原因。當瞭解病因後,就要謹慎地避免再次接觸這個病因,並且徹底去除病因,不再讓它出現,這纔是治癒疾病的根本。斷唸的覺悟,源於不再繼續滋長邪念。每當覺察到邪念時,就應該立刻去除,不要讓它繼續下去。所以說:瞥見疾病,就是病症;不再滋長邪念,就是藥方。
張大復說:用殺死的動物來治療疾病,不如用完整的動物來治療更有效。以前我的舅舅生病了,患了疹子。我的外祖父想要尋找鸛鳥的蛋來治療。好不容易找到了,鸛鳥卻為了保護自己的蛋而跌倒在地。外祖父因此感到很悲傷,他說:為了求生而讓孩子死亡,為了求生蛋而必須傷害母鳥,這真是太矛盾了!於是放棄了這個方法。半夜,疹子就自己好了。如果吃了蛋治好了病,一定會認為是蛋的功勞。鸛鳥有蛋,小鳥才能出生,這並不是鸛鳥能生出孩子。
然而生非卵驗也,因是可以解世人之惑。余常病悸。有醫者教之食鱉。曰:食鱉則血滋,血滋則悸去。從之期月而悸自如也。一夕夢群鱉來嘬余,自頸以及於臂,膚無完者。覺而心怦怦焉,悸乃益甚。嗟乎!固有以殺而病甚者也。
白話文:
然而,生孩子並非像孵蛋那樣簡單,這一點可以解答世人的疑惑。我經常心悸,有一位醫生教我吃鱉,說:吃鱉可以滋養血氣,血氣滋養了,心悸自然就會消失。我照著做了,過了幾個月,心悸確實好了。有一天晚上,我夢到一羣鱉來吸我的血,從脖子到手臂,沒有一處完好。我醒來後,心怦怦直跳,心悸反而比以前更嚴重了。唉!真是有殺雞取卵,反而讓病情加重的事情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