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十(附余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(附余) (2)

1. 繆仲淳祝醫五則

凡人疾病,皆由多生不惜眾生身命,竭用人力,好殺鳥獸昆蟲,好𥯨楚下賤,甚則枉用毒刑,加諸無罪。種種業因,感此苦報。業作醫師,為人司命,見諸苦惱,當興悲憫。詳檢方書,精求藥道。諦察深思,務期協中,常自思惟。藥不對病,病不對機,二旨或乖,則下咽不返。

人命至重,冥報難逃。勿謂一時衣食,自貽莫懺之罪於千百劫。戒之哉!宜懼不宜喜也。

凡為醫師,當先讀書。凡欲讀書,當先識字。字者,文之始也。不識字義,寧解文理。文理不通,動成窒礙。雖詩書滿目,於神不染,觸途成滯,何由省入?譬諸面牆,亦同木偶。望其拯生民之疾苦,顧不難哉?故昔稱太醫,今曰儒醫。太醫者,通天地人者也。儒醫者,讀書窮理,本之身心,驗之事物,戰戰兢兢,求中於道。

造次之際,罔敢或肆者也。外此,則俗工耳,不可以言醫矣。

凡為醫師,當先識藥。藥之所產,方隅不同,則精粗頓異;收採不時,則力用全乖。又或市肆飾偽,足以混真。苟非確認形質,精嘗氣味,鮮有不為其誤者。譬如將不知兵,立功何自?醫之於藥,亦猶是耳。既識藥矣,宜習修事。雷公炮炙,固為大法。或有未盡,可以意通。

必期躬親,勿圖苟且。譬諸飲食,烹調失度,尚不益人,反能增害,何況藥物關乎軀命者耶。可不慎諸。

凡作醫師,宜先虛懷。靈知空洞,本無一物。苟執我見,便與物對。我見堅固,勢必輕人。我是人非,與境角立。一靈虛竅,動為所塞。雖日親至人,終不獲益。白首故吾,良可悲已。執而不化,害加於人。清夜深思,宜先愧恥。況人之才識,自非生知,必假問學。問學之益,廣博難量。

脫不虛懷,何由納受?不恥無學,而恥下問,私心自勝,於道何益。苟非至愚,能不儆省乎?

醫師不患道術不精,而患取金不多。舍其本業,專事旁求。假寵貴人,冀其口吻,以希世重。縱得多金,無拔苦力。於當來世,豈不酬償。作是思惟,是苦非樂。故當勤求道術,以濟物命。縱有功效,任其自酬。勿責厚報。等心施治,勿輕貧賤。如此,則德植厥躬,鬼神幽贊矣。

(以上所祝五條,皆關切醫師才品道術,利濟功過,仰願來學,俯從吾祝,則進乎道而不囿於技矣。詎非生人之至幸,醫道之大光也哉。)

陶弘景曰:五經四部,軍國禮服,若講用乖越者,猶可矣。止於事蹟非宜爾。至於湯藥,一物有謬,便性命及之。千乘之君,百夫之長,何不深思戒慎耶?昔許太子侍藥不嘗,招弒君之惡。季孫饋藥,仲尼有未達之辭。知其藥性之不可輕信也。

白話文:

[繆仲淳祝醫五則]

凡是人的疾病,多半是由於往昔不珍惜其他生物的生命,過度利用他人勞力,喜好殺戮鳥獸昆蟲,甚至虐待下層人士,更嚴重的是濫用酷刑,對無辜之人施以殘忍。這些種種的行為,都是導致今日病痛的根源。作為醫生,掌握著他人的生命,面對患者的痛苦,應當產生深切的同情。詳細研究醫書,努力探索藥物的知識,細心觀察深入思考,力求精準診斷,常常自我反省。如果藥物不對症,治療方法不恰當,兩者一旦有所偏差,那病人吞下的藥物就無法發揮作用。

人的生命極為珍貴,冥冥中的報應是無法逃避的。不要為了短暫的溫飽,而在漫長的生命中留下無法彌補的罪孽。要警醒啊!應當感到恐懼而不是高興。

凡是要成為醫生,首先應該讀書。想要讀書,首先得認識字。字是文化的起點,如果不理解字的意義,怎麼可能理解文章的內容。如果不能理解文章的內容,行動就會受到阻礙。即使周圍充滿了詩書,但若心靈無法接觸,那麼在任何地方都會感到困惑,如何能夠深刻理解?這就像面對一面牆,就像一個木偶。期望他們拯救民眾的病苦,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嗎?因此,古人稱呼的太醫,現在稱為儒醫。太醫,是通曉天地人三才的人。儒醫,是通過讀書探討道理,以自己的身心為根本,通過實踐驗證,小心翼翼,追求符合大道。

在緊急情況下,不敢有一絲放縱。除此之外,只是庸醫罷了,不能稱之為醫生。

凡是要成為醫生,首先應該認識藥物。藥物的產地不同,品質也會有顯著差異;採集的時間不對,藥效也會完全不同。另外,市場上可能會有假冒偽劣的藥物,足以混淆視聽。如果不是親自辨認藥物的形狀和質地,精確嘗試藥物的氣味,很少有人不會被誤導。這就像將軍不懂兵法,如何建立功勳?醫生對於藥物,也是如此。認識了藥物之後,應該學習製備藥物。雷公的炮製方法,固然是一種重要的方法。但有些方法還未被充分掌握,可以通過理解去揣摩。

必須親自操作,不能敷衍了事。這就像飲食,烹調不當,不僅不能對人有益,反而會造成傷害,更何況藥物關乎人的生命呢。怎能不慎重?

凡是要成為醫生,應該首先要有虛懷若谷的心態。靈魂本來就是空洞的,本來就沒有什麼東西。如果堅持己見,就會與他人對立。如果己見堅固,勢必會輕視他人。認為自己正確,他人錯誤,與外界對立。這種單純的靈魂,很容易被封閉。即使每天接觸到高人,最終也無法得到好處。老去的自我,實在可悲。如果堅持己見而不改變,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更大。在深夜深思,應該首先感到羞愧。況且人的才華和知識,除非天生就知道,否則必須通過學習。學習的好處,廣泛且難以估計。

如果不保持虛心,怎麼可能接受新的知識?不以無知為恥,卻以問問題為恥,私心佔據上風,對於大道有何益處。如果不是極度愚蠢,怎麼可能不警醒?

醫生不必擔心自己的醫術不夠精湛,而是擔心賺取的錢財不夠多。捨棄自己的專業,專門從事其他事情。依附權貴,希望得到他們的青睞,以獲得社會地位。即使賺了很多錢,也沒有能力解除他人的痛苦。在未來的世界,難道不需要償還嗎?這樣的想法,是痛苦而非快樂。因此,應該勤奮地追求醫術,以救濟眾生的生命。即使有成效,讓患者自行回報。不要強求豐厚的報酬。平等的態度進行治療,不要輕視貧窮的人。這樣,德行就能在自身植根,鬼神也會暗中幫助。

(以上五條祝願,都與醫生的才能、品德和醫術有關,涉及到利益和過錯。我期望後來的學生,能夠遵循我的祝願,這樣就能超越技術的侷限,進入更高層次的道術。這難道不是人類最大的幸運,醫術的最大光輝嗎?)

陶弘景說:對於五經四部,軍事、國家、禮儀、服裝等,如果講解和使用有誤,還是可以改正的。只是在事實上不適合罷了。但對於藥物,一旦有一種藥物的錯誤,就會危及生命。即使是千乘之君,百夫之長,為什麼不深思熟慮,小心謹慎呢?過去,許太子因為沒有嘗試藥物而招致弒君的罪名。季孫送藥,孔子也有不解之辭。這是因為他們知道藥物的特性,不能輕易相信。

2. 袁氏醫家十事

一、醫之志。鬚髮慈悲惻隱之心,誓救大地含靈之苦。視眾生之病,不論親疏貴賤,賢愚貧富,皆當恫癏乃身,盡力殫力,曲為拯理。

二、醫之學。須上通天道,使五運六氣,變化郁復之理,無一不精。中察人身,使十四經絡,內而五臟六腑之淵涵,外而四肢百骸之貫串,無一不徹。下明物理,使昆蟲草木之性情氣味,無一不暢。然後可以識病而用藥。

三、醫之識。醫之用藥,如將之用兵。縱橫合變,呼吸異宜。非識見之高,不能神會而獨斷也。然此識非可襲取,非可商量。全在方寸中,虛明活潑。須滌除嗜欲,恬憺無為,則虛空自然生白也。

四、醫之慎。醫為人之司命,生死系之。用藥之際,須兢兢業業,不可好奇而妄投一藥,不可輕人命而擅試一方,不可騁聰明而遽違古法。倘或稍誤,明有人非,幽有鬼責,可懼也。

五、醫之善。君子之遊藝,與據德依仁,皆為實學。故古人技藝之工,都從善養中得來。若承蜩,若養雞,皆是法也。醫雖小道,實具甚深三昧。須收攝心體,涵泳性靈,動中習存,忙中習定。外則四體常和,內則元神常寂。然後望色聞聲,問病切脈。自然得其精,而施治得宜也。

六、醫之術。醫非徒仁術,亦仙術也。諺云:古來醫道通仙道,此豈無稽之言哉。凡欲學醫,須將玄門之旨,留神講究。玄牝之門,生身之戶,守中養氣之訣,觀竅觀妙之理,務求明師指示,親造其藩而闖其室。此處看得明白,則病候之生滅,身中之造化,已洞悉矣。以之治疾,豈不易易。

況人之疾,有草木金石所不能治者,則教之依法用功,無不立愈。天台智者禪師,謂一日一夜調息之功,可以已二十餘年之痼疾。蓋天之陽氣一回,則萬物生色。人之元氣一復,則百體皆和。宿疾普消,特其餘事耳。

七、醫之量。書云:必有忍,其乃有濟。有容德乃大。醫者術業既高,則同類不能無忌。識見出眾,則庸庶不能無疑。疑與忌合,而誹謗指摘,無所不至矣。須容之於不校,付之於無心,而但盡力於所事。間有排擠毆詈,形之辭色者,亦須以孟子三自反之法應之。彼以逆來,我以順受。處之超然,待之有禮,勿使病家動念可也。

八、醫之言。仲尼大聖屢以慎言為訓。而醫者之言,尤當慎者,不可誇己之長,不可談人之短,不可浮誕而駭惑病人,不可輕躁而詆誹同類。病情之來歷,用藥之權衡,皆當據實曉告,使之安心調理。不可誣輕為重,不可誑重為輕。即有不諱,亦須委曲明諭。病未劇,則寬以慰之,使安心調理;病既劇,則示以全歸之道,使心意泰然。寧默毋譁,寧慎毋躁。

九、醫之行。語曰:以身教之從,以言教之訟。故慎吾之言,不若端吾之行。道高天下,守之以謙。智絕人群,處之以晦。敦孝弟,重倫理,而於禮、義、廉、恥四字,則秉之如蓍龜,遵之如柱石。久而勿失,自然起敬起信,而醫道易行也。

十、醫之守。醫雖為養家,尤須以不貪為本。凡有病人在,即舉家不寧。當此時而勒人酬謝。家稍不足,則百計營求,艱難更倍。即充足之家,亦於滿堂懊惱之中,而受其咨詛痛苦之惠,亦非心之所安也。故我生平於病人所饋,不敢纖毫輕受。有不給者,或更多方周給之。非以市恩,吾盡吾心而已矣。子孫習醫而能依此十事,古之聖賢,何以加此。

白話文:

一、醫生的意志。必須發自內心的悲憫與同情,誓言救助世上所有生命的苦痛。看待患者的病痛,無論親疏貴賤,賢愚貧富,都應當如同自身遭受,盡全力去治療。

二、醫生的學識。必須通曉天道,瞭解五運六氣,變化鬱復的道理,無一不精通。深入理解人體,十四經絡,內到五臟六腑的運作,外到四肢百骸的聯繫,無一不透徹。下知物理,瞭解昆蟲草木的性質氣味,無一不通曉。這樣纔能夠辨識疾病並使用藥物。

三、醫生的判斷力。醫生用藥,猶如將領用兵,縱橫變化,適時應對。沒有高超的見識,不能獨斷且靈活應變。然而這樣的判斷力並非能夠輕易獲得,也不是可以商量而來。全在心中,虛明活潑。必須清除私慾,淡泊無為,虛空自然生白。

四、醫生的謹慎。醫生掌管人的生死,生死相關。用藥之際,必須小心謹慎,不可以好奇而隨意投藥,不可以輕視人命而擅自嘗試藥方,不可以逞強而立即違反古法。倘若稍有差錯,明有世人的譴責,暗有鬼神的譴責,令人害怕。

五、醫生的善良。君子的技藝,源自道德和仁愛,都是實實在在的學問。因此古人技藝的精湛,都是從善養中得來的。醫生雖然是小道,卻蘊含著深奧的智慧。必須收攝心靈,涵養性靈,在動中學習靜定,在忙中學習安定。外在四肢常和,內在精神常寂。然後觀察面色,聆聽聲音,詢問病情,診斷脈搏。自然能掌握精確,妥善治療。

六、醫生的技藝。醫術不僅僅是仁術,也是仙術。俗話說:古來醫道通仙道,這不是無根據的話。想要學習醫術,必須對道家的宗旨,用心研究。玄牝之門,生身之戶,守中養氣的訣竅,觀竅觀妙的道理,務必尋求明師指導,親自進入其領域,闖入其室。這裡看得清楚,則疾病的生成,身體的變化,已經完全明白。用以治病,豈不是易如反掌。

況且人的疾病,有些是草木金石無法治癒的,則教導他們依法用功,無不立即痊癒。天台智者禪師認為,一天一夜的調息功夫,可以治癒二十年的痼疾。因為天地的陽氣一旦恢復,萬物生輝。人的元氣一旦恢復,全身都會和諧。舊病消除,只是次要的事情。

七、醫生的度量。古書說:一定要有忍耐,纔能有所成就。有包容,德行才會大。醫生的技能已經很高,那麼同行就不可能沒有嫉妒。見識超出眾人,那麼普通人就不可能沒有懷疑。懷疑和嫉妒結合,而誹謗指摘,無所不用其極。必須忍受,不與人爭論,只專注於自己的工作。偶爾有人排擠辱罵,表現在言詞神色上,也必須以孟子的三自反省的方法來應對。對方以逆境來臨,我以順境接受。超然處之,禮貌待之,不要讓病人家屬感到不舒服。

八、醫生的言語。孔子多次以慎言為訓。醫生的言語,尤其應該慎重,不可以誇耀自己的長處,不可以討論他人的短處,不可以浮誇驚嚇病人,不可以輕率詆毀同行。病情的來源,用藥的權衡,都應該根據事實告訴病人,讓他們安心調理。不可以把輕症誇大,不可以把重症縮小。即使有不幸的消息,也必須委婉明白地告知。病情不嚴重,就寬慰他們,讓他們安心調理;病情嚴重,就告訴他們完全回歸的道路,讓他們心境平和。寧靜勿喧,慎重勿躁。

九、醫生的行為。有句話說:以身作則,人們就會跟隨;以言教人,就會引起爭議。所以,我們的言行比言語更重要。道德高尚的人,以謙虛保持;智慧超羣的人,以低調處之。敦厚孝悌,重視倫理,對於禮、義、廉、恥四字,則如蓍龜般堅守,如柱石般遵循。長久保持,自然受到尊敬和信任,醫術容易推行。

十、醫生的操守。醫生雖然為了養家餬口,但必須以不貪婪為根本。凡是有病人在,整個家庭都不安寧。在這種情況下勒索報酬。家境稍微不好,就會千方百計營求,困難加倍。即使是富裕的家庭,也會在滿堂煩惱中,承受他們的咒罵和痛苦的恩惠,這並非心安理得。所以我一生對病人送來的禮物,不敢輕易接受。如果他們無法支付,我會多方周濟。這不是為了買恩,只是盡我的本分罷了。子孫學醫,如果能遵守這十件事,古人的聖賢,又有誰能超越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