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六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)

1. 失血脈證第五十二

諸病失血,脈必見芤。緩小可喜,數大可憂。

衛行脈外,榮行脈中。凡失血之病,脈中必空,故見芤象。若緩小不足,與病相宜,是可喜也。脈數而大,邪盛正衰,且為火象,必爍真陰,誠為大可憂者。

白話文:

各種疾病導致出血的情況下,脈搏必定會呈現芤的特徵。若是脈搏緩慢且微弱,這反而是一個令人欣慰的跡象;但若脈搏快速且強大,這就令人擔憂了。

人體中的衛氣運行於脈絡之外,營氣則運行於脈絡之中。凡是因失血引起的病症,脈絡中必定會顯得空虛,所以脈象會呈現芤的狀態。如果脈搏緩慢且微弱,雖然不夠強勁,但和病情相符,這是值得高興的。然而,若是脈搏快速且強大,表示邪氣旺盛而正氣衰弱,並且呈現出火熱的症狀,這必定會傷害到體內的真陰,確實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情況。

2. 瘀血脈證第五十三

瘀血內蓄,卻宜牢大。沉小澀微,反成其害。

血蓄於內,瘀凝不行。瘀凝則脈大,不行則脈牢,亦因病呈象也。逐之使去,巢穴一空,而致新不難矣。(宜桃仁承氣湯或丹皮、紅花之類。)設脈沉小澀微,是病有餘而脈反不足,病有物而脈若無物。雖云瘀血,亦不過著於經絡。如仲景所云:榮衛氣傷,內有乾血之類。似非瘀蓄於一處者,故脈見如斯。

補之有礙,逐之不能,是反成其害也。(宜大黃䗪蟲丸。)

白話文:

【瘀血脈證第五十三】

如果體內有瘀血積聚,脈象應該表現爲牢大。但若是出現沉小澀微的脈象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

體內有血液蓄積,形成瘀血,使得血液循環受阻。瘀血凝結時,脈象會呈現爲大;血液運行不暢時,脈象則呈現爲牢。這都是因爲疾病反應在脈象上的表現。我們可以通過治療手段,如使用桃仁承氣湯或牡丹皮、紅花等藥物,將瘀血排出,清除病竈,這樣新的血液就能順利循環。

然而,如果脈象顯示爲沉小澀微,這意味着身體內的病邪過剩,但脈象卻表現出不足的狀態,即體內有物質(瘀血)存在,但脈象卻似乎沒有反映出這種物質的存在。這種情況,就像張仲景所說:體內的榮衛氣血受損,體內有乾涸的血液。這似乎不是血液在一處大量積聚形成的瘀血,因此脈象纔會呈現如此狀態。

對於這種情況,補血會遇到障礙,排瘀又無法有效進行,這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此時,適合使用大黃䗪蟲丸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