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九(補遺) (4)
卷十九(補遺) (4)
1. 人品起居
凡診病,必先問所看何人,或男或女,或老或幼,或童僕,或婢妾。次問得病之日,受病之原,及飲食胃氣如何?便利如何?曾服何藥?日間何如?夜間何如或寐或寤,有無脹悶痛處?
白話文:
當看病時,首先要詢問病人是誰,男性還是女性,老人還是小孩,或是家中的傭工、奴隸等。其次要瞭解他們生病的日子和病因,以及飲食情況和消化功能是否正常。還需知道排便的情況,是否有服用過任何藥物,白天和晚上的症狀有何不同,睡覺時是否有感到不適或者胸悶疼痛的地方等等。
2. 病證
問病不答,必耳聾。即當詢之,是素聾否?不則病久,或汗下過傷虛聾。
問而懶言答,惟點頭者,是中氣虛。
昏憒不知人,問是暴厥,抑是久病?
婦女僵厥,多是中氣,亦須問其曾大怒否?
婦女當問其月水如何?寡婦氣血凝滯,兩尺多滑,不可誤斷為胎。室女同。
心腹脹痛,問其舊病、新病。
白話文:
病人問話不回答,可能是耳朵聾了。要仔細詢問,是不是天生耳聾?如果不是,可能是病久了,或者因為大量流汗導致虛弱而聽不見。
病人問話時懶得回答,只點頭,代表中氣虛弱。
病人神智不清,昏昏沉沉,不知道身邊的人,要問清楚是突然發病,還是長期病患。
婦女突然昏倒,大多是中氣虛弱,也要問清楚她有沒有生過氣。
婦女要問清楚月經狀況。寡婦因為氣血凝滯,脈象兩尺部位滑利,不能誤認為懷孕,處女也是一樣。
心腹疼痛,要問清楚是舊病還是新病。
3. 嗜欲苦樂
問其所欲何味,所嗜何物?或縱酒,或齋素。喜酸者,則知肝虛。喜甘,脾虛。他味准此。
頭身臂膊作痛,必問曾病惡瘡否?臨病必審形志。或形勞志苦,或抑鬱傷中,故貴脫勢,眷戀於心。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名曰脫營。(謂脫散營氣。)
嘗富後貧,悲憂內結,名曰失精。(謂精神喪失。)
二者皮焦筋屈,痿痹為攣。以其外耗於衛,內奪於榮。良工診之,必知病情。再問飲食起居,暴樂暴苦,始樂後苦。暴怒傷陰,暴喜傷陽,形體毀沮,精華日脫,邪氣內並。(邪乘虛而襲。)
白話文:
詢問病人想要吃什麼味道的食物,喜歡吃什麼東西?可能是縱情飲酒,或是戒酒吃素。喜歡酸的人,就表示肝臟虛弱。喜歡甜的人,就表示脾臟虛弱。其他口味也以此類推。
頭部、身體、手臂感到疼痛,一定要問病人是否曾經患過惡性瘡傷。病人發病時,一定要仔細觀察他的精神狀態。有可能是身體勞累,精神疲憊,或者抑鬱傷心,因此心神不安,容易胡思亂想。即使沒有受到外邪侵襲,病也可能從內部產生,稱為「脫營」,也就是說體內的營氣散失了。
曾經富有後來貧窮,心裡悲傷憂慮,鬱結於心,稱為「失精」,也就是說精神喪失了。
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皮膚乾燥,筋脈收縮,出現痿痺、攣縮的症狀。這是因為體外衛氣損耗,體內精氣被奪。精通醫術的人診斷時,一定能瞭解病情的嚴重性。還要進一步詢問病人飲食起居的情況,是否曾經突然歡樂後又突然痛苦,或是先歡樂後痛苦。突然發怒會傷陰,突然過於喜悅會傷陽,導致身體消瘦,精華流失,邪氣趁虛而入。
4. 附:辨舌
張三錫曰:金鏡錄載三十六舌,辨傷寒之深淺吉凶,可稱詳備。然細討究,不過陰陽、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而已。陶節菴曰:傷寒邪在表,則舌無苔。熱邪在表,則苔漸生。自白而黃,黃而黑甚則黑裂矣。黑苔多凶。若根黑或中黑,或尖黑,皆屬裡熱。全黑,則熱極而難治。常見外感挾內傷,宿食重而結於心下者。
五六日,舌漸黃,或中干而邊潤,名中焙舌。此則裡熱尚淺。若全乾,無論黃黑,皆屬裡證,分輕重下之。若曾經下,或屢下不減,乃宿滯結於中宮也。詢其脈之虛實,及中氣何如。實者潤而下之。虛人神氣不足,當生津固中氣。有用生脈散,對解毒湯而愈者。有用附子理中湯,冷服而愈者。
白話文:
張三錫說:金鏡錄記載了三十六種舌象,用來辨別傷寒的深淺吉凶,可以說是十分詳盡。然而仔細研究,其實不過是陰陽、表裡、寒熱、虛實而已。
陶節菴說:傷寒邪氣在表,舌頭上就沒有苔。熱邪在表,舌苔就會逐漸生出來。從白色變黃色,黃色變黑色,嚴重的話還會出現黑色裂紋。黑苔大多兇險。如果舌根發黑,或是舌頭中間發黑,或是舌尖發黑,都屬於裡熱。整條舌頭都發黑,就代表熱氣極盛,難以治療。常見的外感夾雜內傷,宿食積聚在心下的人。
五六天後,舌頭逐漸變黃,或是舌頭中間乾裂而兩邊潤濕,稱為「中焙舌」。這就說明裡熱還比較淺。如果整條舌頭都乾裂,無論是黃色還是黑色,都屬於裡證,要根據輕重程度進行治療。如果曾經瀉下,或是屢次瀉下病情沒有減輕,就是宿食積聚在中焦。要詢問患者脈象的虛實,以及中氣的虛弱程度。脈象實的話,就用潤下藥物治療。虛弱的人神氣不足,就要滋陰生津,固護中氣。有些人服用生脈散,配合解毒湯而痊癒。也有些人服用附子理中湯,冷服之後痊癒。
一則陰極似陽,一則陽極似陰,不可不辨。
白苔屬寒。外證煩躁,欲坐臥於泥水中,乃陰寒逼其無根失守之火而然。脈大不鼓,當從陰證治。若不大躁,嘔吐者,從食陰治之。
白苔燥,虛而微熱,或不得汗,或胃中少有飲而不行,宜溫解。
白滑苔,虛寒胃寒,陽氣不振,宜溫。
白苔起芒刺,津液不足,胃中有物,宜運動。
黃苔,微熱,熱漸入里,或燥渴之象。宜清解。
灰色苔,胃中有物,中氣虛熱,渴而不能消飲者,宜溫解。
黑色苔,熱入裡實。燥厚者,宜下。滑潤者,水困火,宜溫。雖黑而潤,所謂水極似火也。不燥為異。
白話文:
陰氣達到極點時會表現得像陽氣,陽氣達到極點時會表現得像陰氣,這一點必須要分清楚。
白苔屬於寒性。外在表現為煩躁不安,想坐在泥水中,這是因為陰寒之氣逼迫著沒有根基、失去依托的火氣而產生的現象。脈象大而無力,應當從陰證的角度治療。如果病人不躁狂,只是嘔吐,就應該從食積陰寒的角度治療。
白苔乾燥,虛弱而微熱,可能出汗困難,也可能胃中少量飲水也無法下行,這類情況應該用溫和的方法來解表。
白苔光滑,屬於虛寒、胃寒,陽氣不足,應該溫補。
白苔上出現芒刺,代表津液不足,胃中有食積,應該進行運動。
黃苔,代表輕微發熱,熱氣逐漸進入內裡,或者出現口渴的症狀。應該用清熱解表的方法治療。
灰色苔,代表胃中有食積,中氣虛弱而有熱,口渴但喝水不能解渴,應該用溫和的方法來解表。
黑色苔,代表熱氣深入內裡,屬於實證。如果苔質乾燥厚實,應該用瀉下藥物治療。如果苔質光滑潤澤,代表水氣阻礙火氣,應該用溫和的方法治療。即使苔色是黑色但光滑潤澤,也是“水極似火”的表現,只是不乾燥,這就與一般的黑色苔不同。
凡傷寒辨舌者,以舌屬心而主火。寒為水也,水寒凌火,舌受其困。
產後辨舌者,以心主血也。經云:少陰氣絕,則血不流。故舌紫黑者,為血先死。
凡見黑舌,要問曾食酸甜咸物否?能染成黑色。凡視舌色,雖有成見,亦必細審兼證,及脈之虛實。不爾,恐有毫釐千里之謬。
白話文:
判斷傷寒時要觀察舌頭,因為舌頭屬於心臟,主宰着火氣。寒氣是水,水寒氣會侵凌火氣,舌頭因此受困。
產後判斷病情時也要觀察舌頭,因為心臟主宰着血液。古書說:「少陰之氣消失,則血液就不流動。」所以舌頭發紫發黑,表示血液已經先衰竭。
看到舌頭發黑時,要問患者是否吃過酸甜鹹的東西,因為這些食物會染黑舌頭。觀察舌頭顏色時,雖然有固定的看法,但也要仔細觀察其他症狀,以及脈象的虛實。否則,可能會出現細微的偏差,導致巨大的誤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