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八(補遺)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(補遺) (7)

1. 口唇

金匱真言論曰: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,開竅於口。五臟生成論曰:脾之合肉也,其榮唇也。六節藏象論曰:脾胃之華,在唇四白。脈度篇曰:脾氣通於口。脾和,則口能知穀味矣。經脈篇曰:大腸手陽明之脈,挾口交人中。其病為口乾。胃足陽明之脈,挾口交承漿,其病口喎唇胗。

(胗即瘡疹,字通用。)足少陽病為口苦。足太陰終者唇反。衛氣失常篇曰:唇青黃赤白黑者,病在肌肉。選方四首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主要闡述了中醫理論中脾臟與口部的關係,以及相關經脈與疾病的聯繫。

  • 脾臟與黃色、口部相關,主宰肌肉生成,榮養嘴脣。
  • 脾胃的健康狀況會影響嘴脣的顏色和功能。
  • 脾氣通暢,則口能辨別味道。
  • 大腸手陽明經和胃足陽明經與嘴脣相關,病變會導致口乾、口歪脣瘡。
  • 足少陽經病變會導致口苦,足太陰經病變會導致嘴脣反翹。
  • 嘴脣顏色變化可能與肌肉病變相關。

注意

這段文字是從不同的中醫典籍中摘錄的,並非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。需要根據具體的疾病情況,結合其他醫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。

2. 附方

瀉白湯,治大腸實熱,便結臍痛,口瘡。

橘皮,竹茹,黃芩,山梔,黃柏(各五分),芒硝,茯苓(各一錢),生地黃(三錢)

薑、棗煎服。

黃柏散,治繭唇。

黃柏(二兩),五倍子,密陀僧(各二錢),甘草(二分)

白話文:

瀉白湯

主治:大腸積熱,排便困難,臍腹疼痛,口瘡。

藥材:

  • 橘皮、竹茹、黃芩、山梔、黃柏(各五分)
  • 芒硝、茯苓(各一錢)
  • 生地黃(三錢)

用法:

以薑、棗煎服。

黃柏散

主治:脣部乾燥、粗糙、脫皮。

藥材:

  • 黃柏(二兩)
  • 五倍子、密陀僧(各二錢)
  • 甘草(二分)

為末,水調塗黃柏上,炙乾再塗,藥盡為度。後將黃柏切作薄片,貼繭唇上。

五福化毒丹(見第七十八)

冰柏丸,治口舌生瘡。

黃柏,薄荷,硼砂(各等分),冰片(減半)

為末,蜜丸彈子大。每噙化一丸。

白話文:

最後,用清水調和黃柏粉,塗在患處,烤乾後再塗,直到藥粉用完為止。之後把黃柏切成薄片,貼在繭脣上。

五福化毒丹(見第七十八),冰柏丸(見第八千一百十七),可以治療口舌生瘡。

藥方:黃柏、薄荷、硼砂各等分,冰片減半。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含服一丸,使其慢慢融化。

3.

陰陽應象大論曰:心主舌,在竅為舌。脈度篇曰:心氣通於舌,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。夫言出於心,非舌不能發,故云舌者心之苗。其色赤,其形尖而善動,火之象也。經脈篇曰:脾足太陰之脈,連舌本,散舌下。其病舌本強,及舌本痛。腎脈循喉嚨挾舌本,其病口熱舌乾。

口問篇曰:少陰氣至則齧舌。以上目、耳、鼻、口、舌為臟之開竅,固當見五臟之變病,所謂五臟不和,則七竅不通。然而經絡病多,臟氣病少,若識別不真,即有毫釐千里之謬。惟諦審而治之,則善矣。選四方與第七十八小兒門參看。

白話文:

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心臟主宰舌頭,舌頭是心臟在身體外表的開口。

《脈度篇》說:心臟的氣息通達舌頭,心臟平和,舌頭就能分辨五種味道。

話語來自於心臟,沒有舌頭就不能發出聲音,所以說舌頭是心臟的苗芽。舌頭的顏色是紅色的,形狀尖細而且善於活動,這是火的象徵。

《經脈篇》說:脾臟足太陰經脈連接舌根,散佈到舌頭下方。脾臟病變會導致舌根強硬,以及舌根疼痛。腎臟經脈沿著喉嚨,夾著舌根,腎臟病變會導致口乾舌燥。

《口問篇》說:少陰經的氣息到達舌頭,就會咬舌頭。

以上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、舌頭是臟腑在身體外表的開口,自然會反映出五臟的病變。所謂五臟不和,就會導致七竅不通。

然而經絡病變很多,臟腑病變比較少,如果分辨不清,就會出現毫釐千里之差。只有仔細觀察,才能正確治療,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。可以參考《四方》和《第七十八小兒門》。

4. 附方

薄荷煎,治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,痰涎壅塞。

薄荷(二兩半),川芎(二錢),甘草,砂仁(各二錢半),片腦(五分)

各另為末和勻,蜜調成膏,任意嚼咽。

黑參丸,治口舌生瘡,久不愈。

玄參,天門冬,麥門冬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薄荷煎用於治療口舌生瘡、咽喉腫痛、痰涎壅塞。將薄荷、川芎、甘草、砂仁、片腦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成膏狀,隨意嚼食。黑參丸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口舌生瘡,以玄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等藥材製成。

為末蜜丸,彈子大。每一丸,綿裹噙化,津液下。

薏苡仁湯,治風熱在脾,唇口瞤動,或結核。

薏苡仁,防己,赤小豆,甘草(等分)

加生薑煎服。

舌血、舌腫、舌出方

炒槐花細末摻之即止。腫脹者,蒲黃末摻之。患熱病多舌出不能入者,冰片搽之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製成末狀,再用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像彈珠一樣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棉花包裹,含在口中讓它慢慢融化,藥效隨著津液進入體內。

薏苡仁湯可以治療風熱侵犯脾臟,導致嘴唇和嘴巴抽動,或形成結核的症狀。

藥方:薏苡仁、防己、赤小豆、甘草(等量)

將藥材加生薑煎服。

舌頭出血、腫脹或伸出嘴巴的處理方法:

炒熟槐花研磨成細粉,塗抹在舌頭上即可止血。舌頭腫脹的,用蒲黃研磨成細粉塗抹。患熱病導致舌頭伸出嘴巴無法收回的,用冰片塗抹即可痊癒。

5.

齒者,骨之餘。骨不外露,齒質乃骨而外露,故曰余。如唇為肉余、爪為筋余、發為血餘,俱內藏者,余出而外露也。氣則不言余,以氣呼出可見耳。腎主骨,故齒屬腎,言其本也。胃足陽明之入上齒齦,大腸手陽明之入下齒齦,言其經也。是故本病者多病齒骨,經病者多病齒齦。然有虛實風火蟲蝕之不同,在診之細為分別,則無不效。選方七首。

白話文:

牙齒是骨骼的延伸。骨骼不會暴露在外,而牙齒是骨骼的延伸部分,暴露在外面,所以稱為「餘」。就像嘴唇是肉的延伸、指甲是筋的延伸、頭髮是血的延伸,都是內藏的物質,延伸出來暴露在外。而氣則不說「餘」,因為氣呼出來就能看見。腎臟主宰骨骼,所以牙齒屬腎,這是說牙齒的根本。胃經足陽明脈上行入上齒齦,大腸經手陽明脈下行入下齒齦,這是說牙齒的經絡。因此,本虛者多見牙齒和骨骼疾病,經病者多見牙齒齦疾病。然而,虛實、風火、蟲蝕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牙齒疾病,需要仔細診斷才能區分,這樣才能對症下藥,藥到病除。以下列舉七個方劑。

6. 附方

清胃湯(見第四十九)

香鹽散,治蟲牙及腎虛宣露,一切齒疾。

香附(三兩),青鹽(五錢)

謝傅笑去散,治牙疼。

乳香,沒藥,雄黃,胡椒,烏藥,兩頭尖(各等分)

為末擦牙。初時甚痛,良久涎出便愈。

白蒺藜散,治風虛牙疼,齒齦搖動。

白話文:

「清胃湯」(見第四十九),「香鹽散」可以治療蟲牙和腎虛導致的牙齒問題,以及各種牙疾。

香附三兩,青鹽五錢。

「謝傅笑去散」可以治療牙痛。

乳香、沒藥、雄黃、胡椒、烏藥,各取等量,研磨成粉末,用來擦牙。一開始會非常疼痛,但過一陣子就會流口水,然後疼痛就會消退。

「白蒺藜散」可以治療因風虛引起的牙痛,以及牙齦鬆動。

白蒺藜生搗去刺,篩末擦牙。或煎水入鹽一捻,帶熱時漱。

青白散,治一切牙疼,及漱水洗目尤妙。

青鹽(二兩),白鹽(四兩)

用川椒四兩,煎汁拌炒二鹽,為末擦之。

齒縫出血(一名牙宣)

惟以白鹽擦之妙。

齒肉壅出

鮮生地黃汁一碗。牙皂角數鋌,火上炙熱,蘸汁,再炙,再蘸盡汁,焙燥末之。敷上立消。

白話文:

白蒺藜

將新鮮的白蒺藜搗碎,去除刺,過篩取粉末,用來刷牙。或者將白蒺藜煎水,加入一小撮鹽,趁熱漱口。

青白散

青白散可以治療各種牙痛,用它漱口或洗眼效果也很好。

材料

  • 青鹽(二兩)
  • 白鹽(四兩)

做法

將川椒四兩煎汁,用煎好的椒汁拌炒青鹽和白鹽,研磨成粉末,用來擦牙。

齒縫出血

(一名牙宣)

用白鹽擦拭牙縫,效果最佳。

齒肉壅出

取新鮮地黃汁一碗,將牙皁角幾根在火上烤熱,蘸取地黃汁,再烤,再蘸,直至地黃汁用完,將牙皁角烤乾研磨成粉末。敷在牙齦上,腫脹馬上消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