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47)
卷二 (47)
1. 附方
二陳湯(見第十六)
溫膽湯(見第二十)
導痰湯(見第四十一)
和劑枳實半夏湯
枳實(麩炒),半夏(各等分),加麥糵(炒)
每服七錢,水二盞,姜五片,煎八分,溫服無時。
曲糵枳朮丸(見第二十)
法制陳皮,消食化氣,寬利胸膈,美進飲食。
茴香(炒),甘草(炙,各二兩),青鹽(炒,一兩),乾生薑,烏梅肉(各半兩),白檀香(二錢半)
上六味為末。外以陳皮半斤,湯浸去白,淨四兩,切作細條子。用水一大盞,煎藥末三兩,同陳皮條子一處慢火煮。候陳皮極軟,控干少時,用干藥末拌勻,焙乾。每服不拘多少,細嚼,溫薑湯下,無時。
法制檳榔,治酒食過度,胸膈膨滿,口吐清水,一切積聚。
雞心檳榔(一兩,切作小塊),縮砂(取仁),白豆蔻(取仁),丁香(切作細條),粉草(切作細塊,各一兩),陳皮(去白,切作細條),生薑(切作細條,各半斤)
上用河水二碗,浸一宿。次日用慢火,砂鍋內煮乾,焙乾,入新瓶收。每服一撮,細嚼酒下。或為細末,湯調服亦可。
六君子湯(見第十六)
四君子湯(見第十六)
橘皮竹茹湯,治胃虛寒,嘔逆或呃。
陳皮(二升),竹茹(二升),大棗(三十枚),生薑(半斤),甘草(五兩),人參(一兩)
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五服。
理中湯(見第十七)
潔古柿錢散,治胃虛寒呃逆。
柿錢,丁香,人參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水煎,食後服。
金匱腎氣丸(見第十六)
良方參附湯,治陽氣虛寒,自汗惡寒,或手足逆冷,大便自利,或臍腹疼痛,呃逆不食,或汗多發痓等證。
人參(一兩),附子(炮,五錢)
上薑棗水煎,徐徐服。去人參,加黃耆,名耆附湯。
白話文:
[附方]
-
二陳湯:(詳情請見第十六章)
-
溫膽湯:(詳情請見第二十章)
-
導痰湯:(詳情請見第四十一章)
-
和劑枳實半夏湯:主要成分為炒過的枳實和半夏(兩者份量相等),另加入炒過的麥芽。每次服用七錢,加入兩杯水和五片薑,煎至剩下八分之一,溫熱服用,無特定時間限制。
-
曲糵枳朮丸:(詳情請見第二十章)
-
法制陳皮:此藥能幫助消化、開胃,使胸膈舒暢,促進食慾。主要成分包括炒過的茴香、炙甘草、炒過的青鹽、乾薑、烏梅肉和白檀香。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。另取陳皮半斤,浸泡去白後切條,與藥末一同在慢火下煮,待陳皮軟化,瀝乾後與藥末混合均勻,烘乾。服用時不限量,細嚼後以溫薑湯送服,無特定時間限制。
-
法制檳榔:治療因飲酒或暴飲暴食導致的胸脹、反酸水,以及各種積聚症狀。主要成分包括雞心檳榔、砂仁、白豆蔻、丁香、粉草、陳皮和生薑。先用水浸泡一夜,隔日再在砂鍋中慢火煮乾,烘乾後放入新瓶保存。每次服用一小撮,細嚼後以酒送服,也可磨成粉末,用水調服。
-
六君子湯:(詳情請見第十六章)
-
四君子湯:(詳情請見第十六章)
-
橘皮竹茹湯:治療胃虛寒引起的嘔吐或呃逆。主要成分包括陳皮、竹茹、大棗、生薑、甘草和人參。以十升水煮至剩三升,溫熱服用一升,每日五次。
-
理中湯:(詳情請見第十七章)
-
潔古柿錢散:治療胃虛寒引起的呃逆。主要成分包括柿錢、丁香和人參。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末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-
金匱腎氣丸:(詳情請見第十六章)
-
良方參附湯:治療陽氣虛寒導致的自汗、怕冷、手腳冰冷、腹瀉、肚臍周圍疼痛、呃逆、厭食、多汗或癲癇等症狀。主要成分包括人參和炮附子。薑棗水煎後緩慢服用。若去人參,加黃耆,則名為耆附湯。
2. 面
夫手、足六陽之脈,皆上至頭,而面為諸陽之會。胃足陽明之脈,又起於鼻之交頞中,故面獨能耐寒也。設反惡寒及面寒者,胃寒。惡熱及面熱者,胃熱。面寒者,面多青白。面熱者,面多赤。面黃而斑駁者,胃中蟲積。面黃而已食如飢者,胃疸。面腫者,胃風。面瘡者,胃火。
膏粱積熱,以胃脈起於面,故面病多屬胃。亦有面瘡之屬脾肺風熱,面塵之屬肝膽燥熱,面䵟𪒟之屬風濕痰飲,又不獨一陽明胃也。宜後方選對證者,主治之。
白話文:
關於手和腳的六條陽脈,它們都向上到達頭部,而面部是這些陽脈的交匯點。胃部的足陽明脈,更始於鼻子與額頭的交界處,因此面部特別能夠抵抗寒冷。如果面部反而畏寒或感覺冷,那可能是胃部有寒。如果面部感到熱或發燒,那可能是胃部有熱。面部寒冷的人,臉色通常會顯得青白。面部熱的人,臉色則多顯紅色。如果臉色黃且有斑點,可能是胃中有寄生蟲。臉色黃但吃東西卻像餓狼一樣,可能是胃疸。面部浮腫,可能是胃風。面部長瘡,可能是胃火。
過量的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導致的熱氣,因為胃的脈絡起源於面部,所以面部的疾病大多屬於胃部問題。但也有可能面部長瘡是由脾肺風熱引起的,面部灰塵可能是肝膽燥熱的表現,面部的黑斑可能與風濕和痰飲有關,並不僅僅是胃部一個部位的問題。應根據後面的藥方選擇對症治療的方法。
3. 附方
升麻胃風湯,治胃風面腫,或麻木,牙緊目瞤。
升麻(二錢),白芷,當歸,葛根,蒼朮(各一錢),甘草(一錢),柴胡,藁本,羌活,黃柏,草豆蔻(各三分),麻黃(不去節,五分),蔓荊子(二分)
姜一片,棗一枚,水二盞,煎七分。食後服。
升麻順氣湯,治憂思飲食失節,面色黧黑,心懸氣促。
升麻(一錢半),乾葛,防風,白芷,黃耆,人參(各一錢),白芍藥(六分),甘草,蒼朮(各五分)
水二盞,姜一片,大棗一枚,煎七分。食遠溫服。
犀角升麻湯,治陽明經絡受風熱,口唇、頰車、髮鬢腫痛,及鼻額間連頭面痛。口不可開,雖能言語,有妨飲食。亦治面熱。
犀角(七錢半),川升麻(半兩),防風,黃芩(各三錢半),香白芷,白附子,川芎(各二錢半),羌活(三錢一字),生甘草(一錢半)
上㕮咀,都作一服。水五盞,煎至三盞半。去滓,分作三服,一日一服訖,其證必減。如臟腑有些溏不妨。足陽明,胃經也。經云:腸胃為市。又云:陽明多血多氣。胃之中,腥膻五味無所不納,如市廛無所不有也。六經之中,血氣俱多,腐熟飲食之毒聚於胃,故此方以犀角為主,升麻佐之入胃經。余藥皆滌除風熱,用之有效也。
補胃湯,治胃虛脛寒,面目浮腫。亦治面寒。
柏子仁,防風,細辛,桂心,陳皮(各一錢),川芎,吳茱萸,人參(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水二鍾,煎七分。食遠溫服。
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加大黃,治咳逆倚息不得臥,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,熏其面故耳。
七白散,治面䵟、面垢。
白蘞,白朮,白牽牛,白附子,白芷,白芍藥,白殭蠶(各等分)
為末。每用五錢,煎湯洗之。
洗面藥,治面生䵟𪒟,或生小瘡,或生疿痤,粉刺,皮膚瘙癢,面垢。
皂角(三斤),升麻(八兩),楮實子(五兩),綠豆,白芨,白芷,天花粉(各一兩),甘松,砂仁,白丁香(各五錢),三奈(三錢)
上為末,糯米飯搗丸,如彈子大。量用洗面。
面上五色瘡方
用鹽湯綿浸搨瘡上。日五、六度。
面上豆痕或斑䵟靨方
用密陀僧細末,夜以人乳汁調敷。
面上粉刺方
用不語唾塗之。或搗菟絲子汁塗。或以白礬末少許,酒調塗。(不語唾恐是平旦未言語先者。)
斗門方,治黑䵟令面色好。
白殭蠶,黑牽牛,北細辛(各等分)
為粗末,作澡豆。又去小兒胎穢。
指爪破面方
用生薑自然汁,調輕粉。敷破處。無瘢瑕。
又方
橄欖汁敷之。無痕。
平胃散
面瘡。水調平胃散塗之。
白附子散,治面上熱瘡似癬。或生赤黑斑點。
白附子,密陀僧,白茯苓,白芷,定粉(等分)
上為末。先用蘿蔔煎湯洗面淨,後用羊乳調。至夜敷患處,次早洗去,效。
祛風白芷散,治面上風癬瘡。
白芷(三錢),黃連,黃柏,黃丹(各二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輕粉(一錢)
上為細末,用油調搽癬瘡上。或加孩兒茶二錢,麝香二分,亦可。
白話文:
[附方]
升麻胃風湯:可用來治療由胃風引起的面部腫脹,或是面部麻木,牙齒咬合困難和眼睛跳動的症狀。使用升麻、白芷、當歸、葛根、蒼朮、甘草、柴胡、藁本、羌活、黃柏、草豆蔻、麻黃、蔓荊子等藥材。薑一片,大棗一枚,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分,飯後服用。
升麻順氣湯:適用於因過度憂慮和飲食失調導致的面色暗沉,以及心悸氣短的情況。包含升麻、乾葛、防風、白芷、黃耆、人參、白芍藥、甘草、蒼朮等藥材。兩碗水,薑一片,大棗一枚,煎煮至剩七分,飯後溫服。
犀角升麻湯:治療因風熱影響陽明經絡,導致口脣、頰部、鬢角腫痛,以及鼻子和額頭連同頭部和麪部疼痛。即使能說話,也會影響飲食。同時也能治療面部發熱。主要成分為犀角、升麻、防風、黃芩、白芷、白附子、川芎、羌活、生甘草等。將所有藥材研磨,加五碗水煎煮至剩三碗半,濾掉渣滓,分三次服用,一天內完成。如果腸胃有些鬆弛,不必太擔心。
補胃湯:適用於胃虛、小腿寒冷,以及面部浮腫。也可用於面部寒冷。成分包括柏子仁、防風、細辛、桂心、陳皮、川芎、吳茱萸、人參、甘草等。兩碗水煎煮至剩七分,飯後溫服。
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加大黃:適用於咳嗽喘息,無法躺下,面部發熱如同醉酒,這是因為胃熱上沖,使面部受到燻蒸。
七白散:可用來治療面部色素沉澱和污垢。成分有白蘞、白朮、白牽牛、白附子、白芷、白芍藥、白殭蠶等,均勻混合,每次使用五錢,煎湯洗臉。
洗面藥:適用於面部長斑、小瘡、疿痤、粉刺、皮膚瘙癢和麪部污垢。成分有皁角、升麻、楮實子、綠豆、白芨、白芷、天花粉、甘松、砂仁、白丁香、三奈等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糯米飯揉成丸子,大小如彈珠,根據需要洗臉。
面上五色瘡方:使用鹽水浸泡棉布,然後敷在瘡上,每天五到六次。
面上豆痕或斑䵟靨方:使用密陀僧細末,晚上用人乳調和敷在臉上。
面上粉刺方:使用沉默的口水塗抹,或者用菟絲子汁塗抹,或者用少量的白礬末,以酒調和塗抹。
鬥門方:可用來治療黑色素沉澱,改善面色。成分有白殭蠶、黑牽牛、北細辛等,均勻混合,作為沐浴豆使用,同時可以去除小兒的胎穢。
指爪破面方:使用生薑的自然汁液,調和輕粉,敷在破損的地方,不會留下疤痕。
橄欖汁方:使用橄欖汁敷在臉上,不會留下痕跡。
平胃散:對於面部痤瘡,用水調和平胃散塗抹。
白附子散:適用於面部熱瘡類似癬,或者出現紅色或黑色斑點。成分有白附子、密陀僧、白茯苓、白芷、定粉等,均勻混合。先用蘿蔔煎湯洗臉,再用羊乳調和,晚上敷在患處,第二天早上洗去,效果顯著。
祛風白芷散:適用於面部風癬瘡。成分有白芷、黃連、黃柏、黃丹、茯苓、輕粉等,研磨成細末,用油調和塗抹在癬瘡上。也可以加入孩兒茶和麝香,效果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