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八(補遺) (4)
卷十八(補遺) (4)
1. 附方
大棗(見第十六)
溫膽湯(見第二十)
導痰湯(見第四十一)
和劑枳實半夏湯
枳實(麩炒),半夏(各等分),加麥糵(炒)
每服七錢,水二盞,姜五片,煎八分,溫服無時。
曲糵枳朮丸(見第二十)
法制陳皮,消食化氣,寬利胸膈,美進飲食。
白話文:
大棗(見第十六)
溫膽湯(見第二十)
導痰湯(見第四十一)
和劑枳實半夏湯
枳實(麩炒)、半夏(各等分),加麥糵(炒)
每次服用七錢,水兩碗,薑五片,煎煮八分,溫溫地服用,沒有時間限制。
曲糵枳朮丸(見第二十)
陳皮的法制,可以消食化氣,寬利胸膈,讓飲食變得更美味。
茴香(炒),甘草(炙,各二兩),青鹽(炒,一兩),乾生薑,烏梅肉(各半兩),白檀香(二錢半)
上六味為末。外以陳皮半斤,湯浸去白,淨四兩,切作細條子。用水一大盞,煎藥末三兩,同陳皮條子一處慢火煮。候陳皮極軟,控干少時,用干藥末拌勻,焙乾。每服不拘多少,細嚼,溫薑湯下,無時。
法制檳榔,治酒食過度,胸膈膨滿,口吐清水,一切積聚。
白話文:
茴香(炒)、甘草(炙,各二兩)、青鹽(炒,一兩)、乾生薑、烏梅肉(各半兩)、白檀香(二錢半),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。另外,將陳皮半斤用湯浸泡去白,取淨四兩,切成細條。用一大杯水煎煮藥粉三兩,與陳皮條一起以慢火煮。待陳皮煮至極軟,撈出控干水分,放置片刻,再將藥粉拌勻,烘干備用。每次服用不限多少,細細咀嚼,用溫薑湯送服,不受時間限制。
此方名為「法制檳榔」,主治酒食過度、胸膈脹滿、口吐清水、一切積聚等症狀。
雞心檳榔(一兩,切作小塊),縮砂(取仁),白豆蔻(取仁),丁香(切作細條),粉草(切作細塊,各一兩),陳皮(去白,切作細條),生薑(切作細條,各半斤)
上用河水二碗,浸一宿。次日用慢火,砂鍋內煮乾,焙乾,入新瓶收。每服一撮,細嚼酒下。或為細末,湯調服亦可。
六君子湯(見第十六)
四君子湯(見第十六)
橘皮竹茹湯,治胃虛寒,嘔逆或呃。
白話文:
取雞心一兩,切成小塊;縮砂仁、白豆蔻仁、丁香切成細條;粉草切成細塊,每樣一兩;陳皮去白,切成細條;生薑切成細條,各半斤。將所有藥材用河水浸泡一晚,第二天用慢火在砂鍋裡煮乾,焙乾後裝入新瓶保存。每次服用一小撮,細嚼後用酒送服,也可以研磨成細末,用湯調服。此外,還可以參考第十六卷的六君子湯、四君子湯,以及第十六卷的橘皮竹茹湯來治療胃虛寒、嘔逆或呃逆。
陳皮(二升),竹茹(二升),大棗(三十枚),生薑(半斤),甘草(五兩),人參(一兩)
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日五服。
理中湯(見第十七)
潔古柿錢散,治胃虛寒呃逆。
柿錢,丁香,人參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水煎,食後服。
金匱腎氣丸(見第十六)
良方參附湯,治陽氣虛寒,自汗惡寒,或手足逆冷,大便自利,或臍腹疼痛,呃逆不食,或汗多發痓等證。
白話文:
組成
- 陳皮:二升
- 竹茹:二升
- 大棗:三十枚
- 生薑:半斤
- 甘草:五兩
- 人參:一兩
用法
- 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每日五服。
功效
- 理中湯,如《傷寒論》第十七卷所載,可用於治療胃虛寒呃逆。
組成
- 柿錢:適量
- 丁香:適量
- 人參:適量
以上各藥等量。
用法
-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功效
- 潔古柿錢散,可用於治療胃虛寒呃逆。
組成
- 詳見《金匱要略》第十六卷。
功效
- 金匱腎氣丸,可用於治療腎陽不足之症。
組成
- 詳見《良方集》
功效
- 參附湯,可用於治療陽氣虛寒所致的各種症狀,例如自汗惡寒、手足逆冷、大便自利、臍腹疼痛、呃逆不食、汗多發痓等。
人參(一兩),附子(炮,五錢)
上薑棗水煎,徐徐服。去人參,加黃耆,名耆附湯。
白話文:
這是一道古方:用人參一兩和炮製過的附子五錢,加上姜棗用水煮來服用,慢慢地喝下去。如果去掉人參,加入黃芪,就叫做“耆附湯”。
2. 面
夫手、足六陽之脈,皆上至頭,而面為諸陽之會。胃足陽明之脈,又起於鼻之交頞中,故面獨能耐寒也。設反惡寒及面寒者,胃寒。惡熱及面熱者,胃熱。面寒者,面多青白。面熱者,面多赤。面黃而斑駁者,胃中蟲積。面黃而已食如飢者,胃疸。面腫者,胃風。面瘡者,胃火。
膏粱積熱,以胃脈起於面,故面病多屬胃。亦有面瘡之屬脾肺風熱,面塵之屬肝膽燥熱,面䵟𪒟之屬風濕痰飲,又不獨一陽明胃也。宜後方選對證者,主治之。
白話文:
人體手足六條陽經都向上通往頭部,面部是所有陽經匯聚之處。胃經(足陽明經)又從鼻樑和額頭交界處開始,所以臉部特別耐寒。如果人反倒怕冷且臉色發寒,就說明胃寒。反之,怕熱且臉色發熱,則說明胃熱。臉色發寒的人,臉部多呈現青白色;臉色發熱的人,臉部多呈現紅色。臉色發黃且伴有斑點的人,說明胃中有積蟲。臉色發黃且飯後仍感到飢餓的人,說明患有胃疸。臉色腫脹的人,說明胃風。臉色出現瘡瘍的人,說明胃火。
因為膏粱厚味容易積熱,而胃經起於面部,所以臉部疾病多與胃有關。但面部瘡瘍也可能由脾肺風熱引起,臉部起粉塵也可能由肝膽燥熱引起,臉部浮腫也可能由風濕痰飲引起,並不是只有胃經陽明脈的問題。因此,針對面部疾病治療時,要根據具體的證狀,選擇適當的藥方,才能有效治療。
3. 附方
升麻胃風湯,治胃風面腫,或麻木,牙緊目瞤。
升麻(二錢),白芷,當歸,葛根,蒼朮(各一錢),甘草(一錢),柴胡,藁本,羌活,黃柏,草豆蔻(各三分),麻黃(不去節,五分),蔓荊子(二分)
白話文:
升麻胃風湯用於治療胃風引起的面部腫脹、麻木、牙關緊閉、眼睛痠痛等症狀。
姜一片,棗一枚,水二盞,煎七分。食後服。
升麻順氣湯,治憂思飲食失節,面色黧黑,心懸氣促。
升麻(一錢半),乾葛,防風,白芷,黃耆,人參(各一錢),白芍藥(六分),甘草,蒼朮(各五分)
水二盞,姜一片,大棗一枚,煎七分。食遠溫服。
犀角升麻湯,治陽明經絡受風熱,口唇、頰車、髮鬢腫痛,及鼻額間連頭面痛。口不可開,雖能言語,有妨飲食。亦治面熱。
白話文:
方一
- 藥材: 生薑一片,紅棗一枚,水兩杯。
- 製作方法: 將藥材放入水中煎煮,煮至原湯量的七分即可。
- 服用方法: 飯後服用。
主治
憂思過度,飲食不節,導致面色暗黑,心慌氣短。
方二
- 藥材: 升麻一錢半,葛根、防風、白芷、黃芪、人參各一錢,白芍藥六分,甘草、蒼朮各五分。
- 製作方法: 將藥材放入水中煎煮,加入生薑一片,紅棗一枚,煮至原湯量的七分即可。
- 服用方法: 飯後溫服。
主治
憂思過度,飲食不節,導致面色暗黑,心慌氣短。
方三
- 藥材: 犀角(適量),升麻(一錢半),乾葛,防風,白芷,黃芪,人參(各一錢),白芍藥(六分),甘草,蒼朮(各五分)
- 製作方法: 將藥材放入水中煎煮,煮至原湯量的七分即可。
- 服用方法: 食後溫服。
主治
陽明經絡受風熱,導致嘴脣、頰車、髮鬢腫痛,鼻額間連頭面痛。口張不開,雖然能說話,但影響飲食。也治療面部發熱。
注釋
- 以上藥量以錢為單位,需根據個人情況調整。
- 煎煮時間和服用時間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。
溫馨提示
犀角(七錢半),川升麻(半兩),防風,黃芩(各三錢半),香白芷,白附子,川芎(各二錢半),羌活(三錢一字),生甘草(一錢半)
上㕮咀,都作一服。水五盞,煎至三盞半。去滓,分作三服,一日一服訖,其證必減。如臟腑有些溏不妨。足陽明,胃經也。經云:腸胃為市。又云:陽明多血多氣。胃之中,腥膻五味無所不納,如市廛無所不有也。六經之中,血氣俱多,腐熟飲食之毒聚於胃,故此方以犀角為主,升麻佐之入胃經。余藥皆滌除風熱,用之有效也。
白話文:
犀角七錢半,川升麻半兩,防風、黃芩各三錢半,香白芷、白附子、川芎各二錢半,羌活三錢一字,生甘草一錢半。
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,做成一劑藥。用五碗水煎煮,煎至剩三碗半。去除藥渣,分為三份,一天服用一次,連續服用,病情一定會減輕。如果腸胃有些許鬆弛不要緊。足陽明是胃經,經書上說:「腸胃如同一個市場。」又說:「陽明經氣血旺盛。」胃就像一個市集,各種味道,腥臭、香濃的都容納,如同市集一樣,什麼東西都有。六經中,胃經血氣最為充盈,飲食腐敗之毒容易聚集於胃,因此這個藥方以犀角為主藥,川升麻為輔藥,進入胃經。其他藥材都是用來清除風熱,所以服用此方效果顯著。
補胃湯,治胃虛脛寒,面目浮腫。亦治面寒。
柏子仁,防風,細辛,桂心,陳皮(各一錢),川芎,吳茱萸,人參(各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
水二鍾,煎七分。食遠溫服。
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加大黃,治咳逆倚息不得臥,面熱如醉,此為胃熱上衝,熏其面故耳。
白話文:
補胃湯及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加 大黃
補胃湯,主要用於治療胃虛寒導致的腿腳冰涼、面部浮腫等症狀,也可用於治療面寒。
**藥方:**柏子仁、防風、細辛、桂心、陳皮(各一錢)、川芎、吳茱萸、人參(各一錢半)、甘草(五分)
**用法:**水兩碗,煎至七分,飯後溫服。
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湯加 大黃,專治咳嗽逆氣、呼吸困難、臥牀不起,面部發熱如醉酒狀。這種情況屬於胃熱上衝,燻蒸面部所致。
七白散,治面䵟、面垢。
白蘞,白朮,白牽牛,白附子,白芷,白芍藥,白殭蠶(各等分)
為末。每用五錢,煎湯洗之。
洗面藥,治面生䵟𪒟,或生小瘡,或生疿痤,粉刺,皮膚瘙癢,面垢。
皂角(三斤),升麻(八兩),楮實子(五兩),綠豆,白芨,白芷,天花粉(各一兩),甘松,砂仁,白丁香(各五錢),三奈(三錢)
白話文:
「七白散」用來治療臉色暗沉、面部污垢。將白蘞、白朮、白牽牛、白附子、白芷、白芍藥、白殭蠶等藥材各取等份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五錢用藥湯煎煮後洗臉。
「洗面藥」用來治療面部長出瘡疹、小瘡、疿痤、粉刺、皮膚搔癢、面部污垢等症狀。將皂角三斤、升麻八兩、楮實子五兩、綠豆、白芨、白芷、天花粉各一兩、甘松、砂仁、白丁香各五錢、三奈三錢等藥材混合使用。
上為末,糯米飯搗丸,如彈子大。量用洗面。
面上五色瘡方
用鹽湯綿浸搨瘡上。日五、六度。
面上豆痕或斑䵟靨方
用密陀僧細末,夜以人乳汁調敷。
面上粉刺方
用不語唾塗之。或搗菟絲子汁塗。或以白礬末少許,酒調塗。(不語唾恐是平旦未言語先者。)
斗門方,治黑䵟令面色好。
白殭蠶,黑牽牛,北細辛(各等分)
為粗末,作澡豆。又去小兒胎穢。
白話文:
將糯米飯搗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用來洗臉。治療臉上五色瘡的方法是用鹽水浸泡棉花,擦拭患處,每天五、六次。治療臉上豆痕、斑點或酒窩的方法是用密陀僧研成細末,晚上用人乳汁調和敷在患處。治療臉上粉刺的方法可以用不語唾液塗抹,或者搗碎菟絲子取汁塗抹,或者用少量白礬研成粉末,用酒調和塗抹。(不語唾液可能是指清晨未說話之前吐的唾液。)斗門方可以治療黑斑,使面色紅潤。將白殭蠶、黑牽牛、北細辛等量研成粗末,製成澡豆。此方還可以去除小兒的胎穢。
指爪破面方
用生薑自然汁,調輕粉。敷破處。無瘢瑕。
又方
橄欖汁敷之。無痕。
平胃散
面瘡。水調平胃散塗之。
白附子散,治面上熱瘡似癬。或生赤黑斑點。
白附子,密陀僧,白茯苓,白芷,定粉(等分)
上為末。先用蘿蔔煎湯洗面淨,後用羊乳調。至夜敷患處,次早洗去,效。
祛風白芷散,治面上風癬瘡。
白話文:
指爪破面方 解釋:
方法一:
使用生薑的天然汁液,混合輕粉,敷在破損的地方。可以預防留下疤痕。
方法二:
使用橄欖的汁液敷在破損的地方。可以預防留下疤痕。
平胃散:
用於治療面部瘡瘍。用水調和平胃散,塗抹在患處。
白附子散:
用於治療面部熱瘡,類似於癬,或出現紅色或黑色的斑點。
材料:
白附子、密陀僧、白茯苓、白芷、定粉(比例相同)
做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先用蘿蔔煎水洗淨面部,然後用羊乳調和藥粉,在晚上敷在患處,隔天早上洗掉。有效。
祛風白芷散:
用於治療面部風癬瘡。
白芷(三錢),黃連,黃柏,黃丹(各二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輕粉(一錢)
上為細末,用油調搽癬瘡上。或加孩兒茶二錢,麝香二分,亦可。
白話文:
將白芷三錢、黃連、黃柏、黃丹各二錢、茯苓一錢五分、輕粉一錢研磨成細末,用油調和後塗抹在癬瘡患處。也可以加入孩兒茶二錢、麝香二分一起研磨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