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2)

1. 氣動脈應第四

脈不自行,隨氣而至。氣動脈應,陰陽之誼。

氣如橐籥,血如波瀾。血脈氣息,上下循環。

氣,陽也。血,陰也。陽主動,陰主靜。脈之行也,必氣為之先。氣行則血行,氣動則脈動。陰陽相應而不相失,如交誼然。橐,圈橐也,無底之器。籥,管籥也,有孔之物。夫陽氣之自頂至踵也,雖固護於外,無間隔於中。其遊行出入,溪谷募腠,又各有竅穴,故如橐如籥。

波,微浪也,湧疊而前。瀾,回瀾也,旋渦而返。血之在氣中也,隴湧流行,亦復回環灌溉,故如波如瀾,若合若分,互為體用。周流上下,無始無終,此則循環之義矣。

白話文:

【氣動脈應第四】

脈搏並非自行跳動,而是跟隨著氣的運行而產生。氣的運作使得脈搏產生反應,這正是陰陽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
氣的作用就像是風箱,血液的流動就像是波浪。血液、脈絡與氣的呼吸,都在身體內上下循環。

氣,屬於陽性。血液,屬於陰性。陽性主導運動,陰性主導靜止。脈絡的運行,必須由氣先行引導。氣行進時,血液也隨之流動;氣活動時,脈搏也隨之跳動。陰陽兩者相呼應且不會失去平衡,就像相互配合的夥伴一樣。

橐是沒有底部的容器,籥是有孔的管狀物。當陽氣從頭部到腳跟流動時,雖然在外部有固有的保護,但在內部沒有任何阻隔。其在體內各部位如溪谷、肌腠等處的遊走和出入,都各自有特定的竅穴,因此,氣的運行就像橐和籥一樣。

波是細小的浪花,不斷向前推進。瀾是迴旋的漩渦,會反向旋轉。血液在氣中流動,起伏流動,同時也會迴流灌溉,因此,像波浪和漩渦一樣,既結合又分離,彼此互為作用。血液在全身上下流動,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,這就是循環的意思。

2. 寸口大會男女定位第五

十二經中,皆有動脈。惟手太陰,寸口取決。

此經屬肺,上系吭嗌。脈之大會,息之出入。

一呼一吸,四至為息。日夜一萬,三千五百。

一呼一吸,脈行六寸。日夜八百,十丈為準。

初持脈時,令仰其掌。掌後高骨,是謂關上。

關前為陽,關後為陰。陽寸陰尺,先後推尋。

心肝居左,肺脾居右。腎與命門,居兩尺部。

魂魄穀神,皆見寸口。左主司官,右主司府。

左大順男,右大順女。本命扶命,男左女右。

關前一分,人命之主。左為人迎,右為氣口。

神門決斷,兩在關後。人無二脈,病死不愈。

男女脈同,惟尺則異。陽弱陰盛,反此病至。

十二經者,即手足三陰三陽之經脈也。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肺,手太陰肺注手陽明大腸,手陽明大腸注足陽明胃,足陽明胃注足太陰脾,足太陰脾注手少陰心,手少陰心注手太陽小腸,手太陽小腸注足太陽膀胱,足太陽膀胱注足少陰腎,足少陰腎注手厥陰心包,手厥陰心包注手少陽三焦,手少陽三焦注足少陽膽,足少陽膽注足厥陰肝,足厥陰肝還復注手太陰,是謂一周。其脈數十二經,共長十六丈二尺。

各有長短,亦逐經各有動脈。如手太陰脈動中府、雲門、天府、俠白;手陽明脈動合谷、陽谿;足陽明脈動衝陽、大迎、人迎、氣衝;足太陰脈動箕門、衝門;手少陰脈動極泉;手太陽脈動天窗;足太陽脈動委中;足少陰脈動太谿、陰谷;手厥陰脈動勞宮;手少陽脈動禾髎;足少陽脈動下關、聽會;足厥陰脈動太衝、五里、陰廉之類。既皆有動脈,是皆可即其脈以診病。

今惟取手太陰寸口動脈,決諸病之死生吉凶者,何耶?蓋手太陰一經,內屬肺臟。其經起於中府,終於少商,其肺繫上連喉嚨吭嗌以通呼吸。肺主一身之氣,氣非呼吸不行,脈非肺氣不布。故仲景云:呼吸者,脈之頭也。又寅初方升之氣,出於中焦。中焦,指胃也。蓋胃為水穀之海,屬土居中。

灌溉四臟以及百骸。所謂灌溉者,無非一水穀之氣。四臟中固有土,而土中亦具四臟。(即胃氣中要有弦、鉤、毛、石,弦、鉤、毛、石中要有胃氣義。)脈之晝夜,五十環周。始於此,亦終於此。始終循環,原無少間。但以一日夜分四時論之,必以寅初為更始也。故《素問》脈要精微論云:診法常以平旦。

陰氣未動,陽氣未散,飲食未進,經脈未盛,絡脈調勻,氣血未亂,故乃可診有過之脈。蓋以此時,諸脈更始於胃。其大小虛實,躁靜疾徐,種種畢露。出於胃,即注於肺,最為切近。又必由肺之呼吸以行,此所謂肺朝百脈也。呼出於陽,吸入於陰。一呼脈二至,一吸脈二至,總四至為一息。

一日一夜,約一萬三千五百息,即此一呼一吸,脈氣行去六寸,以一萬三千五百息算來,共得八百一十丈。以脈數之十六丈二尺折算,應得周行於身五十度,此晝夜脈行度數之準則也。(據越人二十三難云:脈數總長十六丈二尺,任督二蹺在內。以一呼一吸行六寸算之,晝夜一萬三千五百息,共行八百一十丈。

白話文:

寸口大會男女定位第五

人體十二經脈都有動脈搏動,但只有手太陰肺經的脈象,可以從寸口(手腕內側)診斷疾病。

手太陰肺經與肺臟相連,上通喉嚨,是氣息出入的重要通道。一次呼吸(一呼一吸)脈搏跳動四次,一天一夜約有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。

一次呼吸,脈搏在經脈中運行六寸,一天一夜約運行八百一十丈。

診脈時,先讓病人仰起手掌,掌後高起的骨頭稱為關上,關上之前的部位為陽,之後的部位為陰。陽關佔一寸,陰關佔一尺,以此順序推算。

心和肝在左手寸口部位,肺和脾在右手寸口部位,腎和命門位於兩尺部位。

人的魂魄、穀神(臟腑之氣)的虛實都可在寸口脈象中反映出來。左手寸口反映臟腑功能,右手寸口反映身體整體狀況。

左手脈象強盛則為男性體質,右手脈象強盛則為女性體質。而根據個人本命和扶持命脈的位置來判斷男女,男性本命脈在左手,女性本命脈在右手。

關上之前的一分脈位,是判斷人命攸關的重要位置,左邊稱為人迎脈,右邊稱為氣口脈。

神門脈和決斷脈位於關後,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出現兩種不同的脈象,否則預示病情嚴重,難以治癒。

男女的脈象大多相同,只有尺脈(陰關)有所不同。如果陽氣虛弱,陰氣過盛,或反之,就會生病。

十二經脈是指手足三陰三陽經脈的循行路線,脈氣從中焦(胃脘部)開始,流注於手太陰肺經,然後依次流注手陽明大腸經、足陽明胃經、足太陰脾經、手少陰心經、手太陽小腸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少陰腎經、手厥陰心包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足少陽膽經、足厥陰肝經,最後回到手太陰肺經,形成一個循環。十二經脈總長十六丈二尺。

每條經脈都有其相對應的動脈搏動點,例如手太陰肺經的動脈搏動點在中府、雲門、天府、俠白等穴位;以此類推,其他經脈也有各自的動脈搏動點,這些點都可以用來診斷疾病。

但為什麼單獨選取手太陰肺經的寸口脈象來判斷疾病的吉凶呢?因為手太陰肺經內連肺臟,起於中府穴,止於少商穴,上連喉嚨,與呼吸密切相關。肺主一身之氣,氣息的出入全賴於呼吸,脈象的運行也依靠肺氣。張仲景說:「呼吸是脈象的根本。」寅時(凌晨3-5點)陽氣升發,從中焦(胃)開始,胃是水穀之海,居於中焦,營養全身。脈象晝夜循環五十周,始於胃,終於胃,不斷循環。但以一天分為四時來說,寅時是脈象運行的起始時間。因此,《素問》中說診脈宜在清晨。

此時陰氣未動,陽氣未散,飲食未進,經脈平和,氣血未亂,最適合診脈,因為此時脈象始於胃,胃氣的虛實、盛衰等都清晰可見。胃氣傳輸到肺,又通過肺的呼吸作用推動全身氣血運行,這便是「肺朝百脈」。呼氣屬於陽,吸氣屬於陰,一呼二至,一吸二至,四至為一息。

一天一夜約有一萬三千五百次呼吸,每次呼吸脈氣運行六寸,共計八百一十丈。與十二經脈總長十六丈二尺相比,相當於一天一夜脈氣在體內循環五十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