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1)

1. 卷一

2. 血脈隧道第一

脈乃血泒,氣血之先,血之隧道,氣息應焉。

水自源而分流曰泒。合分起伏,道各井然。人身之血,猶夫水也。血中之脈,猶夫泒也。泒通則水源活,脈通則氣血行。氣也,血也,其在於人身,渾淪條析,非一非二。設經脈不先為流轉,則潛行默運之機礙矣。呴濡守使,又安望其各盡乃職耶。(《難經》二十二難曰:氣主呴之,血主濡之。

《素問》陰陽應象論曰:陰在內,陽之守;陽在外,陰之使。)隧道,即經脈也。言其在血中,精密隱隧,自成一道。《靈樞》營氣篇云:營氣之道,內谷為寶。谷入於胃,乃傳之肺。流溢於中,布散於外。精專者,行於經隧。(營出中焦之義瞭然。)《靈樞》決氣篇云:中焦取汁,變化而赤,是謂血。

壅遏營氣,令無所避,是謂脈。(壅遏猶言擁迫,使入隧道,而無別道可避也。)《靈樞》衛氣篇云: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。《靈樞》營衛生會篇云:中焦亦並胃中,出上焦之後。此所受氣者,泌糟粕,蒸津液,化其精微,上注於肺脈,乃化而為血。以奉生身,莫貴於此,故獨得行於經隧。

合諸篇論觀之,乃知血為總名,而脈則指營氣流行不息之道耳。若與血二,實無有二。然非呼吸,不能流行,故曰氣息應焉。(仲景平脈篇云:呼吸者,脈之頭也。又《靈樞·動輸篇》云:其行也,以息往來。)

白話文:

【血脈隧道第一】

脈絡是血液的通道,是氣血運行的先導,它是血液流動的隧道,氣血的運行與呼吸息息相關。

水流從源頭分支出來稱爲派流。這些派流的匯聚和分散,各自遵循著一定的規律。人體內的血液,就像水流一樣。血液中的脈絡,就像水流的支流。支流通暢,則水源得以活躍;脈絡暢通,則氣血得以運行。氣與血,在人體內相互依存,既不可分割,也非單一存在。如果經脈不能先爲氣血流轉開闢道路,那麼氣血在體內的潛行和默運就會受阻。若氣不能滋養全身,血不能滋潤各部,又怎能期待它們各盡其職呢。(《難經》第二十二難提到:氣主煦暖身體,血主滋潤身體。 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陰陽應象大論提到:陰在內,陽守之;陽在外,陰使之。)

隧道,即是經脈。它在血液中,隱祕而精細,自成一體。《靈樞》營氣篇說:營氣的運行,以內谷爲寶。穀物進入胃中,然後傳至肺部。在體內流淌溢滿,再向外散佈。其中精純的部分,運行於經脈之中。(營氣出自中焦的道理非常清晰。)《靈樞》決氣篇說:中焦吸取汁液,經過變化成爲紅色,這就是血液。

脈絡的作用就是限制營氣的流動,使其沒有其他途徑可走,這就是脈。(壅遏就是說,迫使血液進入經脈,而沒有別的通道可以避開。)《靈樞》衛氣篇說:精氣在經脈中運行的是營氣。《靈樞》營衛生會篇說:中焦也與胃相連,位於上焦之後。這裏接受到的氣,可以分解糟粕,蒸發津液,將其精華轉化爲血液,注入肺脈,從而化爲血液。這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部分,所以只有它能獨立在經脈中運行。

結合各篇章的觀點來看,我們瞭解到血液是一個總稱,而脈絡則是指營氣持續流動的通道。脈絡與血液看似不同,實則並無二致。然而,若無呼吸,氣血無法運行,因此說氣血的運行與呼吸相關。(張仲景在平脈篇中提到:呼吸,是脈搏的起始。另外,《靈樞·動輸篇》也提到:氣血的運行,隨着呼吸往來。)

3. 法地合心第二

其象法地,血之府也,心之合也,皮之部也。

天陽地陰,氣陽血陰。人之脈,以血為體,固當配地。然觀其上下周匝,出入臟腑,聯絡貫通,起伏交會,一如大氣之行於地中。故地有脈而山川秀麗,人有脈而形體安全。象之吻合,莫有肖於此者。故曰其象法地,能再因其象而取法焉。則吾醫之識脈,與堪輿之尋龍,無二義也。

府者,藏也,聚也。隧道乃精專所注,故為血之府。充遍人身,應夏火之氣。中焦變赤,得正南之色,故為心之合。肺主皮毛而朝百脈,如部落然,故為皮之部。(《素問》五臟生成篇云:心之合脈也,其榮色也。又六節臟象篇云:心者生之本,其充在血。肺者氣之本,其充在皮。

又五臟生成篇云:諸血者皆屬於心,諸氣者皆屬於肺:又平人氣象論云:藏真高於肺,以行營衛陰陽。又經脈別論云:脈氣流經,經氣歸於肺。肺朝百脈,輸精於皮毛。毛脈合精,行氣於府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

[法地合心第二]

它象徵著大地,是血液的居所,也是心臟的配合器官,並主管皮膚的健康。

天地之間,陽氣屬天,陰氣屬地;人體之中,氣為陽,血為陰。人體的脈絡,以血液作為其基本組成,因此可比擬為大地。然而,如果細觀脈絡在全身的運行,無論是在臟腑間穿梭,或是在各部位間聯繫,其起伏交錯、貫通連接的方式,就像大地中的氣流一樣。因此,大地有了脈絡,山川才會秀麗;人體有了脈絡,形體才能安全健康。這種象徵意義的吻合,沒有比這更相似的了。所以說,它象徵著大地,我們可以從這個象徵中學習。那麼,醫生辨識脈絡,與地理學家尋找地脈,其意義是相同的。

所謂"府",就是藏和聚的意思。血液在脈絡中循環,就像是精華聚集的地方,因此被稱為血液的居所。血液充滿全身,與夏季的火氣相應。中焦變紅,呈現出正南方向的顏色,因此被認為是心臟的配合器官。肺臟主導皮毛,並管理全身的脈絡,就像一個部落一樣,因此被認為是皮膚的主管。(《黃帝內經·素問》中的五臟生成篇說到:心臟的配合器官是脈絡,它的外觀表現為面色。又在六節臟象篇中說:心臟是生命的基礎,其作用在於血液。肺臟是氣的基礎,其作用在於皮膚。

又在五臟生成篇中說:所有的血液都歸屬於心臟,所有的氣都歸屬於肺臟。又在平人氣象論中說:臟腑的真氣高於肺臟,用以運行營養物質和陰陽能量。又在經脈別論中說:脈絡中的氣血流通,最終歸屬於肺臟。肺臟統領全身的脈絡,將精華輸送至皮毛。皮毛和脈絡共同合作,使氣血在全身運行。)

4. 始生營衛第三

資始於腎,資生於胃。陽中之陰,本乎營衛。

營者陰血,衛者陽氣。營行脈中,衛行脈外。

腎為十二經脈之根,故曰資始。胃乃生化之源,故曰資生。腎之與胃,蓋有先後天之分焉。《靈樞》經脈篇云:人始生,先成精,精成而腦髓生。骨為幹,脈為營,筋為剛,肉為強,皮膚堅而毛髮長。谷入於胃,脈道以通,血氣乃行。此即資始資生之註腳也。所謂陽中之陰者,蓋本乎營衛耳。

營者營運於中,衛者護衛於外。營為陰血,行脈之中,入隧道也。衛為陽氣,行脈之外,不入隧道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

生命最初由腎臟孕育,然後在胃中得到養育。在陽性中的陰性,其根本是營和衛。

營指的是陰性的血液,衛則代表陽性的氣息。營在血管中運行,而衛在血管外護衛。

腎臟是十二條經脈的根本,因此被稱為生命的起點。胃是生命能量的來源,所以被視為生命的滋養者。腎和胃,分別象徵著先天和後天的生命力。根據《靈樞》的「經脈篇」記載:人一出生,首先形成的是精氣,精氣生成後,腦髓才會形成。骨骼如同樹幹,脈絡如同營養的運輸系統,筋膜如同鋼鐵,肌肉如同盾牌,皮膚堅韌,毛髮才得以生長。食物進入胃中,脈絡得以通暢,血氣才能運行。這就是對「生命起點與滋養」的詳細解釋。所說的在陽性中的陰性,其實指的就是營和衛。

營運作在身體內部,衛則在外部護衛。營是陰性的血液,在血管中流動,進入各組織中。衛是陽性的氣息,在血管外運行,不會進入組織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