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五 (1)
卷五 (1)
1. 嘔吐反胃脈證第四十五
嘔吐反胃,浮滑者昌。弦數緊澀,結腸者亡。
嘔吐有聲有物,反出於胃,上焦之病也。(宜仲景大半夏湯、生薑半夏湯、二陳湯之類。)上焦,則脈應浮。有物,則脈應滑。浮滑為陽,飲食之能納能運而不反者,陽之力也。故云:浮滑者昌。若得弦數緊澀之脈,則逆矣。蓋弦狀陰斂,陽運衰微。又弦為肝木之脈。嘔吐屬胃,胃者土也。
木來乘土,土將奪矣。《金匱要略》云:脈弦者虛也,胃氣無餘。亦懼胃土虛而見肝木之脈也。(宜平肝補脾,如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加防風白芍之類。)數則為熱,熱當消穀。而反吐谷者,乃知數為虛數。虛則不運,數則氣促,嘔吐不止,胃將由此而敗。《金匱要略》云:陽氣微,膈氣虛,脈乃數。
(宜補中兼清虛熱,如六君子湯加竹茹、生薑、茱萸、制黃連之類。緊則為寒,寒則無陽以運,故上出而嘔吐。宜溫中散寒,如理中湯、藿香安胃散之類。)澀脈枯澀,吐亡津液之所致也。《金匱要略》所謂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宿穀不化,名曰胃反。脈緊而澀,其病難治者是也。
(宜補氣而生津,如四君子湯加黃耆、五味子之類。)夫胃為水穀之海,若再加大腸秘結,是全無陰液而水穀之海枯矣。水穀之海枯而能生者,未之有也。(反胃,糞如羊屎者不治。)
白話文:
在討論嘔吐與反胃的情況下,如果脈象呈現浮滑的特徵,預後會比較良好。然而,若脈象表現為弦、數、緊或澀,特別是伴有腸道阻塞的症狀,那預後就相對嚴峻了。
嘔吐時有聲音和物質被反吐出來,這是胃部向上反推所導致的現象,屬於上焦的疾病。(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張仲景的大半夏湯、生薑半夏湯或二陳湯等方劑。)上焦的疾病,脈象通常會偏浮。當有物質被吐出,脈象通常會偏滑。浮滑的脈象代表陽氣旺盛,身體有能力消化食物並且運轉,不會出現反胃的狀況,這是因為陽氣充足的原因。所以說,脈象浮滑的人,病情較易康復。但若是脈象出現弦、數、緊、澀的特徵,則表示病情可能惡化。因為弦狀的脈象表示陰氣過盛,陽氣運行能力減弱。再者,弦脈通常是肝臟的脈象。而嘔吐的問題主要出現在胃部,胃屬土。
肝氣過旺而壓迫到胃氣,胃的功能就會受損。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,脈象弦狀表示虛弱,胃氣不足。這也暗示著胃氣虛弱而呈現出肝氣的脈象。(這時候可以考慮用平肝補脾的方式治療,例如使用四君子湯、六君子湯,並加入防風和白芍等藥材。)脈象數狀表示有熱象,熱象應該會增加食慾,但如果反而出現嘔吐的症狀,則顯示數脈可能代表的是虛熱。虛熱會讓胃氣運轉不良,數脈表示氣息急促,嘔吐持續不止,胃部功能可能會因此受到破壞。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,陽氣微弱,膈膜氣虛,脈象就會偏數。
(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竹茹、生薑、茱萸、制黃連等藥材,以補中兼清虛熱。)脈象緊狀表示寒象,寒象會抑制陽氣運轉,導致食物從上部被吐出。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理中湯、藿香安胃散等方劑,以溫中散寒。)澀脈表示津液枯竭,這是嘔吐後流失大量體液所導致的。《金匱要略》中提到,早上吃的食物晚上才吐出,晚上吃的食物要到隔天早上才吐出,食物無法消化,這種情況稱為胃反。如果脈象緊且澀,病情將會非常困難治療。
(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四君子湯,並加入黃耆、五味子等藥材,以補氣並滋潤津液。)胃是水穀的海洋,如果同時伴隨大腸便祕,表示身體完全缺乏陰液,水穀的海洋將會乾涸。水穀的海洋乾涸卻還能存活,這是不可能的。(反胃的患者,如果大便像羊屎一樣硬,通常無法治癒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