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六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5)

1. 鬼持

小兒鬼持者,乃神氣弱,為鬼所持。其狀無他疾,乃萎黃啼喚,口氣常臭是也。(宜圖經治鬼持方、外臺深師五邪丸之類。)

白話文:

小孩被鬼附身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精神和元氣較弱,而被鬼魂控制。症狀沒有其他疾病,只是會變得疲倦發黃且不斷哭泣叫喊,口中常常有惡臭味。可以使用《本草綱目》中的治療鬼附方法或《外臺祕要》中的「五邪丸」等藥物來治療。

2. 疰病

疰者,注也,亦言住也。謂風邪鬼氣住人身內,又復注易傍人,無問人之大小。若血氣衰弱,則陰陽失守。風邪鬼氣,因而客之。留住肌腠,連著臟腑。或皮膚掣動,遊易不常,或心腹刺痛,或體熱皮腫。沉滯至死,死後注人。小兒襁褓居室,無因觸冒風邪,多緣乳母解脫之時,不避溫涼暑濕,或抱持出入早晚,其神魂軟弱,為鬼氣所傷故耳。(宜太乙備急散。

白話文:

「疰」指的是一種疾病,也就是「注」,也可以說成是「住」。意思是說,風寒鬼氣侵入人體內,並且很容易傳染給其他人,不論對方年紀大小。如果人的血氣虛弱,陰陽失調,就容易讓風寒鬼氣入侵。風寒鬼氣會停留在皮膚和肌肉之間,並影響內臟。病人可能會出現皮膚抽搐、疼痛部位遊移不定、心腹刺痛、發熱腫脹等症狀。嚴重者甚至會因此死亡,而死亡後的鬼氣還會繼續傳染他人。

小嬰兒經常住在襁褓之中,沒有接觸風寒的機會,但他們很容易受到乳母的影響。如果乳母在解脫嬰兒時不注意溫涼暑濕,或是在早晚抱著嬰兒進出,因為嬰兒的神魂虛弱,就容易被鬼氣所傷。

(建議使用「太乙備急散」治療。)

3. 屍疰

屍疰者,是五屍之中,一屍疰也。人無問大小,腹內皆有屍蟲。屍蟲為性忌惡,多接引外邪,共為患害。小兒血氣衰弱者,精神亦羸,故屍疰因而為病。其狀沉默,不的知病之所在。或寒熱淋漓。涉引歲月,遂至於死。死又疰易傍人,故曰屍疰也。(宜聖惠木香散之類。)

白話文:

屍疰者,是五屍之中,一屍疰也。

屍疰是五種邪氣(五屍)中的一種。

人無問大小,腹內皆有屍蟲。屍蟲為性忌惡,多接引外邪,共為患害。

無論男女老少,每個人的腹內都存在著一種叫做「屍蟲」的邪氣。屍蟲的性質喜好惡劣,常常會引導外邪侵入人體,共同造成疾病。

小兒血氣衰弱者,精神亦羸,故屍疰因而為病。

小孩子的血氣本來就比較虛弱,精神也較差,所以更容易受到屍疰的侵犯而生病。

其狀沉默,不的知病之所在。或寒熱淋漓。涉引歲月,遂至於死。

患上屍疰的病人,通常會沉默寡言,自己也不清楚病痛的來源。可能出現寒熱交替、出汗不止等症狀。如果長期不治療,最終可能導致死亡。

死又疰易傍人,故曰屍疰也。(宜聖惠木香散之類。)

患上屍疰的人死後,其邪氣很容易傳染給他人,所以稱之為「屍疰」。 對於這種疾病,可以參考醫書中的「宜聖惠木香散」等方劑來治療。

4. 蠱疰

蠱疰者,人以蛇蟲諸毒,聚於器中,令相啖食。食盡存一物,最惡最毒,名曰蠱。能隨飲食變化,入腹還生,食人五臟。小兒中者,證與大人無異。其狀心腹多刺痛懊悶。急者即死,緩者延涉歲月。羸困下血,臟爛乃死。死又疰易傍人,故為蠱疰也。(宜範汪十七物紫參丸、羚羊角散、雄黃散、小兒五種蠱毒方、敗鼓皮方。)

白話文:

蠱疰是將蛇蟲等毒物放在容器中,讓它們互相吞噬。最後存活下來的毒物,最惡毒,稱為蠱。蠱可以隨著飲食變化,進入人體,在腹中繁殖,侵蝕五臟六腑。小孩中了蠱,症狀與大人相同,都會感到心腹刺痛、胸悶難受。嚴重者當場死亡,輕微者則會拖延數年,日漸虛弱,下血不止,臟腑腐爛而死。而且,死者身上的蠱毒還會傳染給其他人,所以稱為蠱疰。

5. 附方

畫眉膏

山梔(三個,燒存性),雄黃(少許),硃砂(少許)

上為細末,入麻油、輕粉各少許,調勻。候兒睡著,濃抹於兩眉上,醒便不食乳。未效,再用,加黃丹一錢。

金朱飲(本名天竺黃散),治驚壯熱,傷寒伏熱,上焦虛熱重舌,口鼻生瘡,赤眼。

川鬱金(銼,皂莢水煮乾,細者如膽狀佳),天竺黃,甘草(炙),馬牙硝(各半兩),硃砂(一分,研),蟬殼(十四個,水洗去土),麝香(少許)

白話文:

畫眉膏

材料:

  • 山梔子(三個,燒成灰燼後留存)
  • 雄黃(少許)
  • 硃砂(少許)

製法:

  1.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。
  2. 加入麻油和輕粉,各少許,充分混合均勻。

用法:

  1. 待嬰兒睡着後,將調好的膏藥塗抹在眉頭上。
  2. 嬰兒醒來後,便不再吃奶。
  3. 若效果不佳,可再次使用,並加入黃丹一錢。

金朱飲

別名: 天竺黃散

功效: 治驚恐發熱、傷寒伏熱、上焦虛熱舌苔厚膩、口鼻生瘡、眼睛發紅。

材料:

  • 川鬱金(銼成碎塊,用皁莢水煮至乾,以細小如膽狀者為佳)
  • 天竺黃
  • 甘草(炙製)
  • 馬牙硝(與天竺黃各半兩)
  • 硃砂(一分,研磨)
  • 蟬殼(十四個,用水洗去泥土)
  • 麝香(少許)
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至一錢,蜜湯調下。

生地黃湯,治初生兒眼不開。

乾地黃,赤芍藥,川芎,當歸(去蘆),栝蔞根,甘草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。少許,用燈心煎湯,調抹口中。

真金散,治兒初生,洗眼不淨,穢汁浸漬,眼眥赤爛,至長不瘥,母食熱物、熱藥,名曰胎赤。

黃連(去須),黃柏,當歸,赤芍藥(各一錢),杏仁(去皮、尖,半錢)

白話文:

功效

治療新生兒眼睛睜不開。

配方

  • 生地黃
  • 赤芍藥
  • 川芎
  • 當歸(去蘆)
  • 栝蔞根
  • 甘草(各等分)

用法
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半錢至一錢,用蜂蜜水調服。

功效

治療新生兒眼部清潔不當,導致污垢浸漬、眼角發紅糜爛,久治不愈,甚至因母親食用辛辣食物或藥物而加重病情,俗稱「胎赤」。

配方

  • 黃連(去須)
  • 黃柏
  • 當歸
  • 赤芍藥(各一錢)
  • 杏仁(去皮、尖,半錢)

用法
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取少量,用燈芯煎湯,調和後塗抹在患兒口中。

上銼散。乳汁浸一宿,曬乾。為極細末,用生地黃汁調一字,頻頻點眼。新綿裹荊芥,湯浸溫,時時洗浴,母服洗心湯。

外臺方

乳兩合,蔥白一寸,煎一兩沸,去蔥,吃即乳。

豆豉膏

黑豆(一勺),田螺(十九個),蔥(一大把)

上搗爛,芭蕉汁調,貼臍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乳汁浸泡一夜,曬乾後磨成極細的粉末,再用生地黃汁調和成藥膏,頻繁地塗抹在眼睛上。用新棉花包裹荊芥,以溫熱的湯水浸泡,時常洗眼,母親則服用洗心湯。

乳汁兩合,蔥白一寸,煎煮一兩沸,去蔥,趁熱服用即可促進乳汁分泌。

將黑豆、田螺、蔥搗爛,用芭蕉汁調和成藥膏,貼在肚臍下方。

蘇合香丸(見第十八)

辰砂殭蠶散,治初生撮口。

辰砂(水飛半錢),殭蠶(真的去絲嘴炒,一錢),蛇蛻皮(炒一錢),麝香(研,半錢)

上為極細末,少許,用蜜調,敷唇口。

五苓散(見第十七)

龍骨散,治臍中瘡。

龍骨(煅),輕粉(各半錢),黃連(去須,一錢半)

上為極細末,少許,乾摻臍。

白芍藥湯,治冷疝腹痛,及誤汗下,即壞證傷寒是也。並宜先服,次投對證之劑。

白話文:

蘇合香丸

(見第十八)

辰砂殭蠶散

,用於治療新生兒口撮。

  • 辰砂(水飛半錢),
  • 殭蠶(去絲嘴,炒至乾燥,一錢),
  • 蛇蛻皮(炒一錢),
  • 麝香(研磨成粉末,半錢)

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取少許用蜜調和,塗抹於嘴脣和口腔。

五苓散

(見第十七)

龍骨散

,用於治療臍中瘡。

  • 龍骨(煅燒),
  • 輕粉(各半錢),
  • 黃連(去須,一錢半)

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取少許,直接撒在臍中。

白芍藥湯

,用於治療冷疝腹痛,以及因誤汗而導致的虛寒證,以及傷寒初期症狀。建議先服用白芍藥湯,再根據病情服用其他對症的藥物。

白芍藥(一兩半),澤瀉(去粗皮,七錢半),甘草(炙,二錢),薄桂(去粗皮,一錢半)

上件㕮咀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,煎七分,空心溫服。誤汗、誤下,加人參、南木香各二錢。臍下痛,入生薑及鹽同煎。或加鉤藤亦好。

外消散,治兒初生臍突,或痛或不痛。痛則啼不已。及小兒因感濕熱,陰囊浮腫。

大黃,牡蠣(各半兩),朴硝(二錢)

白話文:

外消散方

藥材:

  • 白芍(一兩半)
  • 澤瀉(去粗皮,七錢半)
  • 甘草(炙,二錢)
  • 薄桂(去粗皮,一錢半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
服用方法:

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,空腹溫服。

特殊情況:

  • 若誤汗或誤下,加人參、南木香各二錢。
  • 若臍下疼痛,加生薑及鹽同煎。也可以加鉤藤。

主治:

  • 治嬰兒出生時臍突出,疼痛或不痛。疼痛時啼哭不止。
  • 治小兒因感濕熱,陰囊浮腫。

其他藥材:

  • 大黃(半兩)
  • 牡蠣(半兩)
  • 朴硝(二錢)

前二味,銼焙為末,仍入朴硝缽內同杵勻。用一、二錢。先取田螺淨洗,水半碗活過宿。去螺,用水調,塗腫處即消。其螺放生勿害。治陰囊腫,用車前子煎湯,候冷調敷。

雙金散,治天釣驚風,目久不下。

蜈蚣(一個去頭、足、尾,用真酥塗,慢火炙黃。置砧子上,面南立,用竹刀子當脊縫中亭剖作兩半個。左邊者入一帖子,內寫左字。右邊者亦入一帖子,內寫右字。不得錯誤。),麝香(一錢,細研。先將左邊者同於乳缽內研作細末,卻入在左字帖內收起。別用乳缽將右邊字者入麝香同研極細,卻入右字帖內收。

白話文:

前兩種藥材,先磨成粉末,再放入朴硝缽中一起研磨均勻。每次使用一到兩錢。先將田螺洗淨,用半碗水浸泡一夜。取出螺肉,用水調成糊狀,塗抹在腫脹處即可消腫。將田螺放生,不要傷害牠。治療陰囊腫脹,可以使用車前子煎湯,待其冷卻後調敷。

雙金散,用於治療抽搐驚風、眼疾久治不癒。

蜈蚣一條,去除頭、足、尾,塗上豬油,用小火慢慢烤至黃色。放在砧板上,面向南方,用竹刀沿著脊背縫隙剖開成兩半。左側的一半放進一個小紙包中,包上寫著「左」字的紙片。右側的一半也放進一個小紙包中,包上寫著「右」字的紙片。切勿弄錯。麝香一錢,研磨成細粉。先將左側的蜈蚣與麝香在乳缽中研磨成細粉,然後放入寫著「左」字的紙包中保存。再用另一個乳缽將右側的蜈蚣與麝香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然後放入寫著「右」字的紙包中保存。

不得相犯。每有病者眼睛釣上,止見白睛,兼角弓反張,更不能出聲者,用此藥法治之。)

上用細葦筒子,取左字帖內藥少許,吹在左邊鼻里。右亦如之。用藥不可多。

若眼未全下,更添些小,以意量度,其眼即下。

神砂抱龍丸,治小兒驚風、痰喘、風寒。

膽星(四兩),硃砂(水飛五錢),麝香(五分),雄黃(二錢五分),天竺黃(一兩)

上為極細末,甘草膏和丸,硃砂為衣。一方加金箔十張。

白話文:

若小孩生病,眼睛往上翻、只看見眼白,而且身體僵硬、無法發聲,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:用細葦管,取少許藥粉吹入左鼻孔,右鼻孔也一樣。藥粉不可太多。如果眼睛還沒完全落下,就再添一點藥粉,慢慢調整,眼睛就會落下。

雞腸散,治因膀胱有熱,服冷藥過多,小便不能禁止,或遺尿病。

雞腸(一具。男用雌雞,女用雄雞,燒存性),牡蠣,茯苓(去皮),桑螵蛸(炒,各五錢),桂(去粗皮),龍骨(各二錢半)

上為極細末,仍以雞䏶胵一具,雞腸一具,燒存性,研極細末,每用和前藥末一錢,用溫酒調化,食前服。

外臺方,療小兒睡中遺尿,不自覺。

桂末、雄雞肝等分,搗,丸一豆大,溫水下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雞腸散

功效: 治療因膀胱有熱,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導致小便失禁,或遺尿症。

藥方:

  • 雞腸(一隻,男性用母雞,女性用公雞,燒成灰燼,保存藥性) 一具
  • 牡蠣 五錢
  • 茯苓(去皮) 五錢
  • 桑螵蛸(炒) 五錢
  • 桂枝(去粗皮) 二錢半
  • 龍骨 二錢半

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,再將雞腸一具、雞嗉囊一具燒成灰燼,研磨成極細粉末,每次取和前藥末一錢,用溫酒調和,飯前服用。

外臺方

功效: 治療小兒睡夢中遺尿,不自覺。

藥方:

  • 桂枝末
  • 雄雞肝(等量)

將桂枝末和雄雞肝搗碎,做成如豆粒大小的丸子,溫水送服,每天三次。

六味地黃丸(見第十六)

瀉黃散(見第四十九)

導赤散(見第十七)

大黃黃連瀉心湯(見第五十五)

清液散,治小兒重舌及口瘡。

青黛,朴硝(各一錢),龍腦(一字)

上為細末,用蜜調。鵝翎蘸少許敷之。

五福化毒丹,治積熱、驚惕、狂譫、煩渴、頰赤、咽乾、唇口生瘡、夜臥不寧、頭面遍身瘡癤,及小兒驚風痰熱、潮搐等證。如大人口臭,及小兒瘡疹,上攻口齒,涎血臭氣,用生地自然汁化一丸,以雞翎刷口內。熱疳黃瘦雀目者,陳粟米泔下。食後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六味地黃丸(見第十六)

瀉黃散(見第四十九)

導赤散(見第十七)

大黃黃連瀉心湯(見第五十五)

清液散,治療小兒舌頭腫大以及口瘡。

青黛、朴硝(各一錢)、龍腦(一字)
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,用蜜調和。用鵝毛蘸取少許敷在患處。

五福化毒丹,治療積熱、驚惕、神志不清、煩躁口渴、臉頰發紅、咽喉乾燥、嘴唇和口腔生瘡、夜間睡不安穩、頭面和全身長瘡癤,以及小兒驚風痰熱、抽搐等症狀。如果成人有口臭,以及小兒長出疹子,上攻口齒,流口水帶血,有臭味,可以用生地自然汁化一丸,用雞毛刷塗抹在口腔內。對於熱性疳積導致孩子瘦弱、眼睛像雀鳥一樣的,可以用陳粟米泔水灌服。飯後臨睡前服用。

玄參,桔梗(各二兩),人參,牙硝,青黛(各一兩),甘草(七錢五分),麝香(一分)

蜜丸,芡實大。金、銀箔各四十片為衣。每一丸作四服,薄荷湯下。

膠黃散,治小兒大衄,口、鼻、耳出血不止。十五六歲兒陽盛,多此病。

阿膠(一兩),蒲黃(半兩)

上為末。三歲半錢。生地黃汁微煎,調服,食前。

白話文:

組成

  • 玄參:二兩
  • 桔梗:二兩
  • 人參:一兩
  • 牙硝:一兩
  • 青黛:一兩
  • 甘草:七錢五分
  • 麝香:一分

製法

  • 以上藥材製成蜜丸,以芡實作為丸藥的外衣。
  • 金箔、銀箔各四十片,作為丸藥的包裝。
  • 每丸分四服,以薄荷湯送服。

功效

  • 治小兒大衄(鼻出血),口、鼻、耳出血不止。

主治

  • 十五、六歲的少年陽氣旺盛,容易發生此病。

輔方

  • 阿膠:一兩
  • 蒲黃:半兩

用法

  • 將阿膠和蒲黃研磨成粉末。
  • 三歲以下服用半錢,三歲以上服用一錢。
  • 以生地黃汁微煎,調服,飯前服用。

菖蒲丸,治小兒心氣不足,五、六歲不能言。

石菖蒲(二錢),人參(切去蘆,焙,半兩),丹參(二錢),天門冬(去心、皮),麥門冬(去心焙,各一兩),赤石脂(三錢)

直指有當歸、川芎、硃砂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綠豆大或麻子大。溫水下五、七丸,至一二十丸。不拘時,日三服。久服取效。又有病後腎虛不語者,宜兼服錢氏地黃丸。

白話文:

菖蒲丸

功效: 治療小兒心氣不足,五、六歲的孩子不能說話。

配方:

  • 石菖蒲 (二錢)
  • 人參 (切去鬚根,烘焙,半兩)
  • 丹參 (二錢)
  • 天門冬 (去心、皮,一兩)
  • 麥門冬 (去心,烘焙,一兩)
  • 赤石脂 (三錢)

輔助藥材:

  • 當歸
  • 川芎
  • 硃砂

製法: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如綠豆或麻子大小的丸子。

用法: 溫水送服,每次五至七丸,每天三次,服用至一二十丸。時間不拘,可長期服用,直到見效。

特殊情況: 若是病後腎虛導致不語者,建議同時服用錢氏地黃丸。

肥兒丸,治小兒腦後項邊有物如彈子,按之轉動,軟而不痛,名無辜疳。久服神效。

胡黃連,神麯(炒),麥糵(各五錢),檳榔(三錢),木香(二錢),肉豆蔻(麵裹煨),使君子(肉各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蒸餅丸如黍米大。用米飲,食遠服。

布袋丸,治諸疳疾,面黃腹大,飲食不調,肌肉枯瘁。

白話文:

肥兒丸專治小兒腦後頸部有如彈珠般大小的腫物,按壓時會轉動,柔軟不痛,稱為無辜疳。長期服用效果顯著。藥方包含胡黃連、炒神麯、麥糵、檳榔、木香、麵裹煨肉豆蔻、肉使君子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蒸餅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,飯後用米湯送服。布袋丸則用於治療各種疳疾,症狀包括面黃腹大、飲食不調、肌肉消瘦。

夜明砂(揀淨,淘澄淨),蕪荑(炒,去皮,各二兩)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無油者去蘆),人參(去蘆),甘草,蘆薈(細末,各半兩),使君子(肥白者,微炒去皮,二兩)

上為末,湯浸,蒸餅和丸,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以生絹袋盛之,次用精豬肉二兩,同藥一處煮。候肉熟爛,提取藥於當風處懸掛。將所煮肉並汁,令小兒食。所懸之藥,第二日仍依前法煮食,只待藥盡為度。

錢氏地黃丸,治頭囟不合,體瘦,骨露如鶴膝,皆腎虛也。並治腎疳天柱傾倒,腎主骨故。

白話文:

將夜明砂洗淨,蕪荑炒過後去皮,白茯苓去皮,白朮去蘆,人參去蘆,甘草、蘆薈研成細末,使君子挑選肥白的,微炒去皮。以上藥材各取二兩,除了使君子取半兩,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後,再加入蒸熟的餅粉,捏成彈珠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生絹袋包好,與兩兩精豬肉一起煮,待肉煮熟爛後,將藥丸取出,放在通風處懸掛。煮熟的豬肉和湯汁給小孩食用。第二天再用相同方法煮藥丸和豬肉,直到藥丸吃完為止。

這種「錢氏地黃丸」可以治療頭骨縫合不全、身體消瘦、骨骼突出如鶴膝等症狀,都是由於腎虛所致。它也能治療腎虛引起的疳積、脖子歪斜等問題,因為腎臟主宰骨骼。

熟地黃(洗,焙,八錢),澤瀉(洗、去毛),牡丹皮(去心),白茯苓(各三錢),山茱萸肉,牛膝,鹿茸(酥炙),山藥(各四錢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三歲以下三、二丸,溫水空心化下。

大啟脾丸(即資生丸,見第五十一)

參苓白朮散(見第四十四)

益黃散(又名補脾散),治脾胃虛寒,泄瀉嘔吐,腹痛,口鼻氣冷。有熱證不可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針對脾胃虛寒的兒童方劑,由熟地黃、澤瀉、牡丹皮、白茯苓、山茱萸肉、牛膝、鹿茸、山藥等藥材組成。這些藥材具有補脾益氣、溫腎壯陽、止瀉固澀等功效。

方劑先將藥材洗淨、處理,然後研磨成粉末,再用煉蜜製成丸子,方便服用。

三歲以下兒童每次服用三至兩丸,溫水空腹服用,有助於藥效發揮。

這個方劑還有其他名稱,例如大啟脾丸和資生丸,其功效和組成與參苓白朮散類似。另外,益黃散(又名補脾散)也具有類似功效,但需要注意的是,若患者有熱證,則不可服用。

陳橘皮(一兩),青橘皮,訶子肉,甘草(各半兩,銼炒),丁香(二錢),白茯苓(一兩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。食前溫服。

瀉黃散(見第四十九)

安神丸(見第十九)

涼膈散,治小兒臟腑積熱,煩躁多渴,頭昏,唇焦咽燥,舌腫喉閉,目赤鼻衄,頷頰結硬,口舌生瘡,痰實不利,涕唾稠黏,睡臥不寧,譫語狂妄,腸胃燥結,便溺赤澀。一切風腫,並宜服之。(方見第十九。)

白話文:

這是一個中藥方,主要成分包括陳皮、青橘皮、訶子肉、甘草、丁香和白茯苓。藥方製作方法是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水煎煮至三分之二,飯前溫服。

此藥方可以參考書中其他頁數的「瀉黃散」、「安神丸」和「涼膈散」方。它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積熱症狀,包括煩躁、口渴、頭昏、口乾舌燥、喉嚨腫痛、眼紅流鼻血、下巴硬結、口腔潰瘍、痰多、鼻涕濃稠、睡不安穩、胡言亂語、便祕和尿赤澀等。此外,它也可以治療風腫。

花火膏,取燈火一顆,塗乳上,令兒吮之。

蟬花散,治小兒夜啼不止,狀若鬼祟。用蟬蛻下半截為末,一字,薄荷湯入酒少許調下。或者不信,將上半截為末,煎湯調下,即復啼也。古人立方,莫知其妙。

茅先生抹唇膏,主小兒夜啼,內有驚熱。

蟬殼(一個,去足),燈花(兩朵),硃砂(少許)

上為末。如小兒夜啼,遇夜用雞冠血調藥,抹兒上、下兩唇,即止。夾硃砂膏與服。

白話文:

「花火膏」的製作方法是用一顆燈火塗在乳汁上,讓孩子吸吮。

「蟬花散」可以治療小兒夜啼不止,症狀像是受到鬼魅侵擾。做法是用蟬蛻的下半截研磨成粉末,取一字量,用薄荷湯加少許酒調服。如果不信,也可以將蟬蛻的上半截研磨成粉末,煎湯調服,孩子就會停止哭啼。古人留下這個方子,卻無人知曉它的奧妙。

茅先生的「抹唇膏」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夜啼,內有驚熱。

材料包括蟬殼一個(去除足部)、燈花兩朵、硃砂少許。

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。如果孩子夜啼,在夜間用雞冠血調和藥粉,塗抹在孩子的上下嘴唇上,就能止住哭聲。同時配合服用夾硃砂膏。

白朮當歸煎丸,治胎寒腹痛,遇夜啼叫,身體躽張,有如癇狀,吐哯不止,大便酸臭。乳食雖多,不生肌膚。

白朮,當歸,木香

上等分,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丸,煎木香湯化下。

瀉白散(見第四十九)

塗龜尿法,取龜置荷葉上。鏡照之,則自尿。一法以鬃搐其鼻,亦自出。

補中益氣湯(見第三十九)

小兒錮囟藥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描述了一個針對胎寒腹痛、夜啼、抽搐、嘔吐、消化不良等症狀的方劑,叫做白朮當歸煎丸。方劑由白朮、當歸和木香三味藥材組成,以煉蜜製成丸藥,用木香湯煎服。

另外,文中還提到了兩種取龜尿的方法,並列舉了瀉白散和補中益氣湯兩個相關方劑。最後,提到了治療小兒囟門閉合的藥方,但未列出具體內容,需要查閱相關醫籍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內容僅供參考,不應替代專業醫生的指導。如有疾病,請及時就醫。

白芍藥粉

上取黃雄雞,臨兒囟上,刺其冠,以血滴囟上。血止,以芍藥末敷上。掩血令不見,一日立瘥。不愈,再如法敷之。

麝茸丹,治數歲不能行。

麝香(別研),鹿茸(酥炙黃),生乾地黃,虎脛骨(酥塗炙黃),當歸(洗,焙乾),黃耆(銼)

上件各一兩,為細末,用羊髓四兩煮爛,和成膏,如黍米大。每服十粒,磨沉香湯下。乳食前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白芍藥粉

取一隻黃色的雄雞,在小孩囟門上方,刺穿雞冠,用雞血滴在囟門上。血止住後,用白芍藥粉敷在上面,蓋住血跡使看不見。一天就會痊癒。如果沒有痊癒,再依照此法敷藥。

麝茸丹

此方用於治療數歲小孩不能走路。

材料:

  • 麝香(研磨成粉)一兩
  • 鹿茸(酥炙至黃色)一兩
  • 生乾地黃一兩
  • 虎脛骨(酥塗炙至黃色)一兩
  • 當歸(洗淨,焙乾)一兩
  • 黃耆(切碎)一兩

做法:

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用四兩羊髓煮爛,混合成膏狀,製成如黍米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沉香湯送服。飯前服用,一天三次。

千金楸葉方,治少小頭不生髮。以楸葉搗取汁,敷頭上立生。

榆末散,治小兒白禿,發不生。搗榆皮末,苦酒調塗。

聖惠神效黑豆膏,治兒腦疳,發連根作穗,脫落不生,或白禿瘡發不生者,兼能黑鬚。

黑豆,苣蕂(各三合),訶黎勒皮(一兩)

上件藥,搗羅末,水拌令勻,內於竹筒中,以亂髮塞口,煻灰內煨,取油貯瓷器中。先以米泔皂莢湯洗頭,拭乾塗之。日再用。十日發生。

千金翼大豆方,治發黃。以醋煮大豆爛,去豆煎令稠,塗發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楸葉方》可以用來治療小孩頭上不長頭髮。將楸葉搗碎取汁,塗在頭上就能長出頭髮。

《榆末散》可以用來治療小兒頭上白禿,頭髮不長。將榆樹皮搗碎成粉末,用苦酒調和後塗抹。

《聖惠神效黑豆膏》可以用來治療小孩頭上長瘡,頭髮連根拔起,脫落不長,或頭上白禿,頭髮不長,同時也可以使頭髮變黑。

將黑豆、苦瓜(各三合)、訶黎勒皮(一兩)搗碎成粉末,用清水調和成糊狀,放入竹筒中,用亂髮塞住口,用煻灰包裹,煨烤至出油,將油儲存到瓷器中。先用米泔水或皂莢湯洗頭,擦乾後塗抹藥油。每天使用兩次,十天就能長出頭髮。

《千金翼大豆方》可以用來治療頭髮發黃。將大豆用醋煮爛,去除大豆,繼續煎煮至濃稠,塗抹頭髮。

清胃湯,治胃火牙痛或連頭面。(方見第四十九)

雄黃丸,治小兒牙齒黑蛀,氣臭疼痛。

雄黃(二錢),麝香(半錢)

上為細末,軟飯和為梃子,安在牙內。

千金白鹽方,常以白鹽末封齒齦上,日三夜二。

靈苑生齒方

上用雄、雌雞糞各十四顆,焙乾,同研如粉,入麝香少許。仍先以針挑破損齒腳下血出,將散子敷之。年高者,不過二十日生。年少者,十日。不計傷損及少自退落,並再生。

柴胡清肝散,治肝、膽、三焦風熱怒火,或乍寒乍熱,往來寒熱、發熱或頭髮瘡毒等證。

白話文:

清胃湯,用來治療胃火引起的牙痛,或者牙痛連帶頭面疼痛。(配方請見第四十九頁)

雄黃丸,用來治療小兒牙齒發黑、蛀牙,並伴有氣味難聞、疼痛的症狀。

雄黃(兩錢),麝香(半錢)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軟飯和成條狀,放入牙齒內。

千金白鹽方,常用白鹽粉末塗抹在牙齦上,每天三次,晚上兩次。

靈苑生齒方

取雄雞、雌雞的糞便各十四顆,烘乾後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。先用針刺破損壞牙齒的根部,讓血液流出,然後將藥粉敷在患處。年紀較大的人,大約二十天就能長出新牙。年紀較小的人,十天就能長出新牙。不論是因外傷造成的牙齒損壞,還是自然脫落的牙齒,都能重新長出來。

柴胡清肝散,用來治療肝、膽、三焦部位的風熱怒火,或者突然感到寒冷或發熱,反覆出現寒熱症狀,發熱或頭髮長瘡毒等症狀。

柴胡(一錢半),黃芩(炒),人參,川芎(各一錢),山梔(炒,一錢半),連翹,甘草(各五分),桔梗(八分)

上水煎服。

湯氏龍黃散,治小兒聤耳,汁出不止。

枯白礬,龍骨末,黃丹(炒,各半兩),麝香(一錢)

上同研細,先以綿杖子搌膿水盡。用散一字半,分為兩處入耳內。日二次。

立驗散,治蚰蜒及諸蟲入耳。

川芎,白芷,夜明砂(炒),豬牙皂角(炙),南星(炮,各七錢五分),百部,白丁香,藜蘆(各四錢),草烏(半兩),砒霜(另研),蓽茇(各二錢),海金沙(二錢半)

白話文:

柴胡(一錢半)、黃芩(炒)、人參、川芎(各一錢)、山梔(炒,一錢半)、連翹、甘草(各五分)、桔梗(八分),用水煎服。

這是湯氏龍黃散,用來治療小兒耳漏,流膿不止。

將枯白礬、龍骨末、黃丹(炒,各半兩)、麝香(一錢)研磨成細粉。先用棉棒將膿水徹底清除,再將藥粉分成兩份,分別放入耳內。每天使用兩次。

這是立驗散,用來治療蚰蜒及其他蟲子進入耳朵。

川芎、白芷、夜明砂(炒)、豬牙皂角(炙)、南星(炮,各七錢五分)、百部、白丁香、藜蘆(各四錢)、草烏(半兩)、砒霜(另研)、蓽茇(各二錢)、海金沙(二錢半)。

上為細末,研勻。臨時更用鉛丹調色勻,瓷器收。如蚰蜒入耳,取少許,以醋一滴調化。以細翎蘸藥入耳竅,微吹,令藥氣行,立出。藥不得多,多則蚰蜒成水不出。如蠍螫,先點少醋在螫處,摻藥半字許,擦令熱即效。

錢氏橘連丸,治疳瘦。久服消食和氣,長肌肉。

橘皮(一兩),黃連(米泔浸一宿,一兩半)

上為細末,另研入麝香五分。用豬膽七個,分藥入膽內,漿水煮。候臨熟,以針微刺破,以熟為度。煮粟米粥和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至二、三十丸,米飲下。量兒加減無時。

白話文:

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細末,並均勻混合。臨時再加入鉛丹調和至顏色均勻,然後存放在瓷器中。如果蚰蜒進入耳朵,取出少量藥物,用一滴醋調和。用細羽毛蘸藥物塗於耳孔,輕輕吹入,使藥物的氣味流通,蚰蜒會馬上出來。藥物不要使用過多,否則蚰蜒可能會形成液體而無法出來。若被蠍子蜇傷,首先在蜇傷處滴一滴醋,然後塗上藥物約半字大小,並搓揉使其熱度增加,效果就會顯現。

「錢氏橘連丸」,用於治療腸蟲症及瘦弱問題。長期服用可以促進消化,調和氣血,並增強肌肉。所需材料如下:

橘皮(一兩),黃連(米泔浸泡一夜,一兩半)

上部的藥物要研磨成細末,另外加入麝香五分。使用豬膽七個,分別將藥物放入膽中,用漿水煮沸。等快煮熟時,以針輕微刺破膽,直至煮熟為止。然後將煮好的粟米粥與藥物混合,製成大小如綠豆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十個到二十到三十個丸子,用米湯送服。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質調整用量,無固定時間。

豆豉大丸摩法,用豉數合,水拌濕,搗熟,丸如雞子大。摩兒囟上、足心各五、六遍,又遍摩兒心及臍上下。食頃,破視其中,當有細毛。即擲丸道中。

譚氏殊聖治客忤方

驚啼哭不休,壯熱脈如鉤,莫識為何病,傷心不自由。犀角雄黃搗,桃符煎水稠,參苓芣苡子,三粒化無憂。

張渙辟邪膏,兒血氣未實,神氣軟弱。除父母及乳養人外,勿令見生人,及抱往別房異戶,及見牛馬畜獸等。其父母家人之類,自外夜行歸家,亦勿令見,恐經履鬼神惡氣犯兒。令吐下五色,水穀解離,狀似發癇,但眼不上戴,脈不弦急,名曰客忤。

白話文:

將豆豉搗碎,加入水拌濕,然後搗成像雞蛋大小的丸子。將丸子放在嬰兒的囟門和腳心各按摩五到六次,再按摩嬰兒的心臟和肚臍上下。吃一會兒後,將丸子打開,裡面應該有細毛。然後將丸子扔到路中央。

譚氏的治療驚厥的特殊方子:

孩子驚啼哭不停,發熱脈搏急促,不知道是什麼病,心裏非常難受。將犀牛角和雄黃搗碎,桃符用開水煎煮濃稠,加上人參、茯苓、車前子,三粒一起服用,就能化解憂愁。

張渙的辟邪膏:嬰兒血氣尚未充盈,精神脆弱。除了父母和乳母以外,不要讓嬰兒見到生人,也不要抱到別的房間或陌生人家,更不要讓嬰兒看到牛馬等牲畜。父母家人從外面回來,即使是晚上,也不要讓嬰兒看見他們,因為他們可能帶來了鬼神邪氣,會傷害嬰兒。如果嬰兒出現吐下五色、水穀不消化、類似發癇的症狀,但是眼睛沒有向上看,脈搏也不緊促,這就是客忤。

真降香(銼),白膠香,沉香,虎頭骨(微炒),鬼臼(去毛),草龍膽,人參,白茯苓

上各半兩,搗羅細末。次入水磨雄黃半兩,細研水飛。次研麝香一錢拌勻,煉蜜和丸雞頭大。每一粒,煎乳香湯化下。及別丸如彈子大,用綠絹袋盛,佩兒衣上。仍臥內。常燒神妙。

灶中黃土方,客忤因而驚忤者。治法用灶中黃土,研二兩,雞子一枚去殼。二件相和,入少許水調。先以桃、柳枝湯浴兒,後將此藥塗五心及頂門上。(陳無擇法用灶中黃土、蚯蚓屎等分,如此法塗之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了兩種中醫方劑,分別針對不同情況下的驚嚇症狀。

第一種方劑

主要以芳香開竅的藥物為主,如降香、白膠香、沉香等,並加入虎頭骨、鬼臼等藥物增強療效,最終製成丸劑服用或佩戴。

第二種方劑

則使用竈中黃土,配以雞蛋,並結合桃柳枝湯沐浴,塗抹於患兒五心和頭頂,用於緩解因驚嚇而導致的驚忤症狀。

兩種方劑都強調了以香氣開竅、溫陽散寒、鎮驚安神的作用,可以視情況選擇使用。

三物燒發散,治小兒見生人,驚忤啼不止。

即用來人囟上發十莖,斷兒衣帶少許,合燒灰細末,和乳飲兒愈。

皂莢搐鼻法(見第七十三)

沉香降氣湯(即前辟邪膏)

蔥刺鼻法

上取蔥黃心,刺其鼻。男左女右,入七、八寸。小兒量度之。若使目中血出佳。

扁鵲法同是。

葛氏肘後灸法,以繩圍其死人肘腕,男左女右畢,伸繩從背上大椎度以下,又從此灸橫行,各半繩。此法三灸各三,即起。又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。不起者,卷其手灸下文頭。隨年壯,又灸鼻中三壯也。又灸頤下宛宛中,名承漿穴、十壯,大效。又灸兩足大指爪甲聚毛中七壯。此華佗法。一云三七壯,又灸臍中百壯也。

白話文:

三物燒發散這個方子,是用來治療小兒見到生人就害怕、驚嚇、哭鬧不止的。

具體做法

取來人頭髮上的十根頭髮,再剪斷小兒的衣服帶一小段,將這些東西一起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末,用母乳調和,給孩子服用,就能治癒。

其他治療方法

  • 皁莢[搐鼻法](見第七十三):這個方法請參考第七十三條。
  • [沉香降氣湯](即前辟邪膏):這個方子就是前面提到的辟邪膏。
  • 蔥刺鼻法:
  • 取蔥的黃色部分,將其刺入小兒的鼻孔。
  • 男孩子刺左邊,女孩子刺右邊,刺入深度約七、八寸,需根據小兒的體型調整。
  • 如果刺入後,小兒的眼裡流出血液,效果最好。
  • 扁鵲的治療方法也是一樣的。
  • 葛氏肘後灸法:
  • 用繩子圍住小兒的死人骨(肘腕),男左女右,繩子從背部大椎穴往下延伸,並在此處橫向灸治,每邊灸治半條繩的長度。
  • 這個方法需要灸治三次,每次灸治三壯,就能使小兒甦醒。
  • 如果小兒還沒有醒,就用手指按壓小兒的人中穴,使其清醒。
  • 如果仍然沒有效果,就將小兒的手臂彎曲,灸治其手腕下面的文頭穴。
  •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,也可以灸治鼻腔,三壯即可。
  • 也可以灸治下巴的承漿穴,灸治十壯,效果很好。
  • 也可以灸治雙腳大拇指的指甲聚毛處,灸治七壯。這個是華佗的方法。
  • 也有說法是灸治三七壯,也可以灸治肚臍中,灸治一百壯。

說明

  • 這些方法都是古代醫書記載的治療小兒驚嚇的方子,現代醫學並不支持這些方法的有效性。
  • 現代醫學認為,小兒驚嚇可能是由於心理因素、生理因素或疾病引起的,應及時就醫,根據病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。

管吹下部法,以管吹下部。須數人互吹,氣通則活。

千金牛舐方,治卒死無脈。無他形候,陰陽俱竭故也。

用牽牛臨兒鼻上,二百息。牛舐必瘥。牛不肯舐,著鹽汁塗面上,即牛肯舐。

熨兩脅法,右炙熨斗,熨兩脅下。(《備急方》云:又治屍厥。)

治鬼魘死方,搗韭汁灌鼻孔中。劇者灌兩耳。(張仲景云灌口中。)

雞冠血方,治小兒不知所病便死絕方。

上取雄雞冠,臨兒口上,割血滴入口,下即活。

灸法,卒死而四肢不收,屎便者,灸心下一寸、臍上三寸、臍下四寸各一百壯。兒小者隨年。

圖經治鬼持方,用虎睛爪並指骨毛,系兒臂上,辟惡鬼。

白話文:

【管吹下部法】,以管吹下部。須數人互吹,氣通則活。

使用管狀物吹向下部。需由多人互相輪流吹氣,氣流通暢後病人就會活過來。

【千金牛舐方】,治卒死無脈。無他形候,陰陽俱竭故也。

使用牛舐治療突然死亡且脈搏消失的病人。沒有其他明顯症狀,是因為陰陽之氣皆枯竭所致。

用牽牛靠近小孩的鼻子,每200息一次。如果牛肯舐吸,病童就會好轉。若牛不願意舐吸,可以塗鹽汁在臉上,這樣牛就會肯舐了。

【熨兩脅法】,右炙熨斗,熨兩脅下。(《備急方》雲:又治屍厥。)

使用炙熱的熨斗在兩側肋骨處進行熱敷,(《備急方》提到,這種方法也能治療屍厥症狀。)

【治鬼魘死方】,搗韭汁灌鼻孔中。劇者灌兩耳。(張仲景雲灌口中。)

將韭菜汁搗成泥狀,灌入鼻孔中治療鬼魂附體導致的死亡。病情嚴重的,應將韭菜汁灌入兩耳中。(張仲景指出,可以灌入口中。)

【雞冠血方】,治小兒不知所病便死絕方。

從公雞的雞冠處取得血液,對付小孩突然不明原因死亡的方子。

取一隻雄雞的雞冠,靠近小孩的嘴,割下血液滴入口中,小孩立刻會復活。

【灸法】,卒死而四肢不收,屎便者,灸心下一寸、臍上三寸、臍下四寸各一百壯。兒小者隨年。

對於突然死亡且四肢僵硬,以及有排便現象的病人,灸心下一寸、臍上三寸、臍下四寸各100壯。小孩則根據年齡來調整灸療的壯數。

【圖經治鬼持方】,用虎睛爪並指骨毛,系兒臂上,闢惡鬼。

使用老虎的眼球爪和手指骨毛,繫在小孩的手臂上,以防止惡鬼的侵擾。

外臺深師五邪方,療鬼魅,妄言狂走,恍惚不識人。此為鬼忤。

丹砂,雄黃(各別研),龍骨,馬目毒公,鬼箭(各五兩),鬼臼(二兩),赤小豆(三兩),芫青(一枚),桃仁(百枚,去皮尖熬,別研)

上搗末,細絹篩,合諸藥拌令勻。後內蠟,和如彈丸。絳囊盛係臂。男左女右,小兒繫頸。合時勿令婦人、雞、犬見。服者,蜜和丸如桐子大,一服三丸,日三服。忌五辛生血物。

食頃,主卒中惡、客忤,五屍入腹,鬼刺、鬼痱及中蠱疰,吐血、下血及心腹卒痛,腹滿,傷寒陰毒病六、七日。

白話文:

治療鬼魅作祟、胡言亂語、狂躁不安、神志不清,也就是所謂的鬼忤,可以用丹砂、雄黃、龍骨、馬目毒公、鬼箭、鬼臼、赤小豆、芫青、桃仁等藥材製成丸藥服用。藥丸要裝在紅色布袋裡,男人戴在左臂,女人戴在右臂,小孩則繫在脖子上,製作和服用時不可讓婦女、雞、狗看見。服藥後,可以治療中風、客忤、五屍入腹、鬼刺、鬼痱、中蠱、吐血、下血、心腹劇痛、腹脹,以及傷寒陰毒病持續六七天等症狀。

雄黃,芫花,桂心(各二兩),丹砂,蜀椒(各一兩),藜蘆,巴豆(各一分),附子(炮裂、去皮臍,五分),野葛(三分)

上九味,巴豆別治如脂,余合治下篩,以巴豆合和,更搗令勻,以銅器密貯之,勿泄。有急疾,水服一字匕。可加至半錢匕。老、小半之。病在頭,當鼻衄,在膈上吐,在膈下利,在四肢當汗出。神效。

聖惠木香散,治小兒屍疰,心腹脹痛不可忍。

木香,鬼箭羽,桔梗(去蘆頭),當歸(銼,微炒),紫蘇莖葉(各半兩),檳榔(三分)

白話文:

雄黃、芫花、桂心(各兩錢),丹砂、蜀椒(各一錢),藜蘆、巴豆(各一分),附子(炮裂、去皮臍,五分),野葛(三分)。

以上九種藥材,巴豆需單獨研磨成脂狀,其餘藥材混合後過篩,再將巴豆加入混合均勻,用銅器密封保存,避免洩露。有急病時,用水服用一小匙,最多可加至半匙。老人小孩服用劑量減半。病在頭部則鼻出血,病在膈膜以上則嘔吐,病在膈膜以下則腹瀉,病在四肢則出汗。效果顯著。

聖惠木香散,用於治療小兒屍疰,心腹脹痛難忍。

藥材包括木香、鬼箭羽、桔梗(去蘆頭)、當歸(切碎,微炒)、紫蘇莖葉(各半兩)、檳榔(三分)。

上搗為粗散。每一錢,以水一小盞,入生薑少許,煎五分,去滓。不計時溫服。更量兒大小加減。

範汪方十七物紫參丸,療大人、小兒蠱疰、癥瘕積聚,瘦削,大、小便不利,卒忤惡風,臚脹腹滿,淋水轉註。殫門盡戶,延及子孫,醫不能療者。

紫參,人參,半夏(湯洗),藜蘆,代赭石,桔梗,白薇,赤鼻(各一分),石膏,大黃,牡蠣(熬),丹參(各一分),蝦蟆(燒灰),烏頭(炮,各四分),狼毒(七分),附子(炮,五分),巴豆(七十枚,去心、皮熬)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碎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一小杯,加入少許生薑,煎煮五分之時間,去除藥渣,不需計時溫熱服用。可依小孩的大小調整藥量。此方可治療大人和小兒的蠱疰、癥瘕積聚、瘦弱、大小便不利、突然受風、肚子脹滿、小便不順等病症,也能治療久病纏綿、延及子孫,醫治無效的疾病。

上藥搗篩,蜜和為丸,以飲下如小豆一丸。日三服。老、小以意減之。蜂蠆所螫,塗上神良。忌豬、羊肉、冷水。一方無蝦蟆,有乾薑四分。

羚羊角散,治小兒中蠱,腹內堅如石,面目青黃,小便淋瀝,變易無常。

羚羊角(屑),蘘荷(各一兩),梔子仁(七枚),赤芍藥,牡丹皮,黃連(去須,各一分),犀角(屑半兩)

上搗粗末,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以水一小盞,煎至五分,去滓溫服。日三、四服。更量兒大小,加減與之。

白話文:

藥方

將藥材搗碎過篩,加入蜂蜜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如小豆大小一丸,每日三次。老年人和小孩可根據情況減少用量。蜂蠍蜇傷,塗抹此藥效果顯著。忌食豬肉、羊肉、冷水。若無蟾蜍,可用乾薑四分代替。

主治

小兒中蠱,腹部堅硬如石,面色青黃,小便淋漓不盡,行為舉止反常。

藥材

  • 羚羊角屑:一兩
  • 蘘荷:一兩
  • 梔子仁:七枚
  • 赤芍藥:一分
  • 牡丹皮:一分
  • 黃連(去須):一分
  • 犀角屑:半兩

用法

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,過篩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水一小盞煎煮至五分,去渣溫服。每日三次或四次。根據兒童的大小調整用量。

雄黃散,治小兒飛蠱,狀如鬼氣者,宜服。

雄黃,麝香(各細研),犀角(末,各半兩)

上藥都研令勻。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匕。日四、五服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
小兒五種蠱毒方

上搗馬兜鈴根,羅為散。每服一錢,水一盞,煎五分,去滓,空腹頓服。當隨吐蠱出。未吐再服。

敗鼓皮方

上用敗鼓皮一片,燒灰,細研為粉。空心粥飲調服一錢。病人須臾呼蠱主姓名,便愈。

白話文:

【雄黃散】,用於治療小孩被飛蟲侵擾,形狀似鬼魂的病症,適合服用。

  • 雄黃(細研)
  • 麝香(細研)
  • 犀角(磨成粉末)

以上藥物都需要細細研磨至均勻。每次服用時,使用溫水調和半錢(約0.5克)的劑量。每日可分四到五次服用,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適量增減。

【小兒五種蠱毒方】 使用馬兜鈴根進行搗碎,再過篩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(約3克),用水一盞(約200毫升)煮沸後煎至剩下五分(約100毫升),去除濾液,空腹一次性服用。應該會隨後吐出蟲子。

【敗鼓皮方】 使用破損的鼓皮一片,燒成灰燼,再細細研磨成粉末。空腹時用粥湯調和一錢(約3克)服用。病患應會在短時間內呼喚蟲子的名字,病症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