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4)

1. 齒牙頰車

齒者,骨之餘。其本在腎,而經則屬胃與大腸。病在本者,多屬虛。在經者,多實火。宜細察形脈兼證治之。(宜清胃湯、雄黃丸、千金白鹽方、靈苑生齒方。)

白話文:

牙齒是骨骼的延伸,其根本在腎臟,而經絡則與胃和大腸相關。牙齒病變若源於腎臟,多半是虛症;若源於胃和大腸,則多半是實火。應仔細觀察患者的形體、脈象以及其他症狀,進行辨證施治。

2.

耳者,心腎之竅,肝膽之經也。心腎主內,屬精血不足。肝膽主外,屬風熱有餘。或聾聵,或鳴響者,稟賦虛也。或脹痛,或膿癢者,邪氣客也。(虛者宜六味地黃丸,風熱客者宜柴胡清肝散。)其他諸證不一,宜後方對證選用。(宜湯氏龍黃散。若諸蟲入耳,宜立驗散。)

白話文:

耳朵是心臟和腎臟的竅穴,也是肝臟和膽囊的經脈所在。心臟和腎臟主內,屬於精血不足;肝臟和膽囊主外,屬於風熱過盛。

耳朵出現耳聾、耳鳴等症狀,往往是先天稟賦虛弱所致。耳朵出現腫痛、膿癢等症狀,則多半是外邪入侵所致。

對於精血不足導致的耳聾、耳鳴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來滋補腎陰;對於風熱入侵導致的耳痛、膿癢,可以用柴胡清肝散來清熱解毒。

其他耳部疾病症狀各不相同,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。例如,可以考慮使用湯氏龍黃散等藥物治療。

如果耳朵裏有蟲子,可以使用立驗散來驅蟲。

3. 五軟

五軟者,頭項軟、手軟、腳軟、肌肉軟、口軟是也。頭軟,頭不舉,項脈軟而難收。治雖暫瘥,他年必再發。手軟,則手垂,四肢無力,亦懶抬肩。若得聲圓,還進飲食,乃慢脾風候也,尚堪醫治。腳軟者,五歲不能行,虛羸腳細小,不妨榮衛。但服參耆等藥,並錢氏地黃丸,長大自然肌肉充滿。

肌肉軟,則肉少皮寬,自離飲食,不長肌肉。(宜錢氏橘連丸。)若瀉利頻者,難治。口軟則虛。舌出口,唇青、氣喘則難治。薛氏曰:頭項軟者,天柱骨弱,臟腑骨脈皆虛,諸陽氣不足也。手足軟者,脾主四肢,中州不足,不能榮養四肢,故肉少皮寬而飲食不為肌膚也。口軟者,口為脾竅,上、下齦屬手、足陽明。

白話文:

頭軟,頭不舉,項脈軟而難收。治雖暫瘥,他年必再發。

頭軟,指的是頭無法抬起,頸部的血管軟弱無力,難以收縮。即使治癒,也容易在日後復發。

手軟,則手垂,四肢無力,亦懶抬肩。若得聲圓,還進飲食,乃慢脾風候也,尚堪醫治。

手軟,指的是手無力下垂,四肢無力,連肩膀也懶得抬起。如果聲音洪亮,還能進食,這是脾胃虛弱引起的慢性風寒,尚可醫治。

腳軟者,五歲不能行,虛羸腳細小,不妨榮衛。但服參耆等藥,並錢氏地黃丸,長大自然肌肉充滿。

腳軟,指的是五歲還不會走路,身體虛弱、腳細小,但並未影響到血氣運行。只要服用人參、黃耆等藥物,以及錢氏地黃丸,長大後自然會肌肉豐滿。

肌肉軟,則肉少皮寬,自離飲食,不長肌肉。(宜錢氏橘連丸。)若瀉利頻者,難治。

肌肉軟,指的是肌肉少、皮膚鬆弛,不愛吃東西,肌肉也不長。可以服用錢氏橘連丸。如果經常腹瀉,則難以治療。

口軟則虛。舌出口,脣青、氣喘則難治。

口軟,指的是身體虛弱。舌頭伸出口外,嘴脣發青、呼吸急促,則難以治療。

薛氏曰頭項軟者,天柱骨弱,臟腑骨脈皆虛,諸陽氣不足也。手足軟者,脾主四肢,中州不足,不能榮養四肢,故肉少皮寬而飲食不為肌膚也。口軟者,口為脾竅,上、下齦屬手、足陽明。

薛氏說:頭項軟是因為天柱骨虛弱,五臟六腑、骨骼經脈也都虛弱,陽氣不足。手腳軟是因為脾臟主掌四肢,脾胃虛弱,無法滋養四肢,所以肌肉少、皮膚鬆弛,飲食無法轉化為肌肉。口軟是因為嘴巴是脾臟的竅穴,上下牙齦屬於手足陽明經脈。

陽明主胃,脾胃氣虛,舌不能藏而常舒出也。此五者,皆因五臟氣弱,不能滋養充達。原其要,則總歸於胃,以胃為水穀之海,五臟六腑之大源。故治必先以脾胃為主,皆宜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。頭項、手、足三軟,兼服地黃丸。

白話文:

陽明經主宰著胃,脾胃氣虛弱,舌頭就無法收縮而常常伸出來。這五種症狀,都是因為五臟氣虛,無法滋養充沛到達四肢百骸所致。追根究底,問題都歸結於胃,因為胃是水穀之海,五臟六腑的根本。所以治療一定要先以脾胃為重點,都應該使用「補中益氣湯」來滋養化生之源。如果出現頭、頸、手、腳三處軟弱無力的症狀,可以同時服用「地黃丸」。

4. 五硬

五硬者,仰頭取氣,難以動搖,氣壅作痛,連於胸膈,手足心冷而硬,此陽氣不營於四末也。經曰:脾主四肢。又曰:脾主諸陰。今手足冷而硬者,獨陰無陽也,故難治。若肚筋青急者,木乘土位,急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、肉桂、柴胡、升麻,以復其真氣。若系風邪,當參驚風治之。此證從肝脾二臟受患,補脾平肝。

白話文:

如果身體僵硬,仰頭呼吸都很困難,感覺氣悶疼痛,並且連到胸部和橫膈膜,手腳心冰冷且僵硬,這是陽氣無法滋養四肢的表現。醫書上說脾臟主管四肢,也主管陰氣。現在手腳冰冷僵硬,代表只有陰氣而無陽氣,所以很難治療。如果肚臍周圍的筋脈發青且緊繃,代表木氣過盛侵犯脾土,需要服用六君子湯,再加入炮薑、肉桂、柴胡、升麻,來恢復真氣。如果屬於風寒引起的,則需要参照驚風的治療方法。這個症狀主要是肝脾兩臟受損導致的,需要補脾平肝。

5. 魃病

魃,小鬼也。乳兒未能行,而母復有娠。其兒忽微下利,寒熱往來,毛髮鬇鬡,為有惡鬼神導腹中之胎,妒嫉而為此,故名魃病也。以他兒食其乳,亦能相繼而病,故俗又名繼病。雖然妊娠乳兒不必悉致魃,亦偶有此耳。女子氣血,上為乳汁,下為經水。小兒飲交乳且病,況氣血既榮於胎,而乳汁必自漓薄。兒飲之,能無病乎?鬼神之咎,似無稽也。

白話文:

魃,是一種小鬼。

當嬰兒還不能走路,母親又懷了孕,嬰兒突然腹瀉,並且出現寒熱交替、頭髮豎立的情況,就是因為有邪惡的鬼神嫉妒腹中的胎兒,而故意作祟,所以叫做「魃病」。

如果用別的孩子餵食嬰兒的乳汁,也會傳染這種病,所以民間也稱之為「繼病」。

雖然懷孕的母親哺育嬰兒不一定是會導致魃病,但偶爾也會發生。

女人的氣血,向上供應乳汁,向下則形成月經。

嬰兒喝了母親受病氣感染的乳汁就會生病,何況母親的氣血已經供給胎兒,乳汁自然會變得稀薄,嬰兒喝了,怎麼可能不生病呢?

6. 客忤

客忤者,是小兒神氣軟弱,忽有非常之物,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,與兒氣相忤而發病,謂之客忤,亦名中客,又名中人。其狀吐下青、黃、白色,水穀解離,腹痛,反倒夭矯,面變易五色,狀似癇,但眼不上插耳。其脈弦急數者是也。失時不治,久則難治。若乳母飲酒過度,醉及房勞喘後乳者最劇,能殺兒。

凡兒衣布綿帛鞋襪中,不得有頭髮。凡小兒中客,急視其口中懸雍左右,當有青黑腫脈核,如麻豆大。或赤、或白、或青者,便宜用針速刺,或爪摘決之。並以綿纏釵頭,拭去血能愈。(宜豆豉大丸摩法、譚氏殊聖治客忤方、張渙辟邪膏、灶中黃土方、三物燒發散之類。)

白話文:

嬰兒體弱,若突然遇到陌生事物或不熟悉的人接觸,容易因氣機不和而生病,稱為客忤。孩子會嘔吐青黃白等顏色物質,消化不良,肚子痛,身體僵硬,臉色變化,看起來像癲癇,但眼睛不會上翻。脈搏緊而快速。若不及時治療,病情拖延就難以治癒。尤其是母親飲酒過度、性交過度、喘息後哺乳,更容易加重病情,甚至危及嬰兒性命。

嬰兒的衣服、鞋子、襪子中不能有頭髮。孩子患上客忤時,要檢查其上顎兩側,會有青黑色腫塊,像黃豆大小,可能是紅色、白色或青色,可以用針快速刺破或用指甲刮除。然後用棉花包裹髮簪,擦拭流出的血,可以治癒。

7. 中惡

小兒中惡者,是卒中鬼邪之氣也。其證先無他病,卒然心腹刺痛,悶亂欲死是也。此必精氣衰弱,而後鬼惡得以中之。若腹大而滿,脈緊大而浮者死,緊細而微者生。治之餘邪不盡,留滯臟腑,更發變為疰病矣。(宜先下蘇合香丸。未醒以皂角末搐鼻取嚏,次服沉香降氣湯。又宜蔥刺鼻法、肘後灸法、管吹下部法。以上救客忤中惡法及一切卒死,皆可參用。)

白話文:

孩子患中惡症,是突然受到鬼邪之氣侵襲所致。症狀表現為原本身體無病,突然心腹劇痛、胸悶氣短、昏亂欲死。這是因為精氣衰弱,才會讓鬼邪之氣趁虛而入。如果肚子脹滿,脈象緊實有力而浮於表面,則難以救治;若脈象緊而細微,則有生機。治療時要注意餘邪未盡,容易停留在臟腑,而後演變成疰病。

(治療方法:宜先服用蘇合香丸。若昏迷不醒,可用皁角末塞入鼻孔,刺激打噴嚏,然後服用沉香降氣湯。此外,可使用蔥刺鼻法、肘後灸法、管吹下部法。以上治療客忤中惡的辦法,以及各種猝死急救方法,皆可參考使用。)

8. 卒死

小兒卒死者,是三虛而遇賊風,故無病倉卒而死。三虛者,乘年之衰,逢月之空,失時之和也。(詳《靈樞》歲露篇。)人因此三虛,復遇賊風,令陰氣偏竭於內,陽氣阻隔於外。榮衛壅閉,陰陽不通,故暴絕而死。若臟腑未竭,良久乃蘇。亦有挾鬼神氣者,皆須治令邪退乃生。

若有餘邪留蓄,再發則成疰病矣。其證眼合嚌齒,遍身綿軟,面青黑,口鼻冷。(宜蘇合香丸、千金牛舐方、熨兩脅方、治卒魘方、皂角搐鼻法、雞冠血方、灸人中及心下之類。)

白話文:

所謂的三虛,指的是

  • 乘年之衰: 孩子的年齡還小,身體尚未發育完全,抵抗力較弱。
  • 逢月之空: 孩子在某些特定的月份,例如農曆的四、五、六月份,陽氣比較虛弱。
  • 失時之和: 孩子在季節交替的時候,例如春夏之交、秋冬之交,容易受到寒熱的侵襲。

(詳細內容可以參考《靈樞·歲露篇》)

疰病的症狀包括

  • 眼合: 眼睛閉合。
  • 嚌齒: 牙齒緊咬。
  • 遍身綿軟: 全身無力,軟弱無力。
  • 面青黑: 臉色發青發黑。
  • 口鼻冷: 口鼻冰冷。

治療方法可以參考

  • 蘇合香丸
  • 千金牛舐方
  • 熨兩脅方
  • 治卒魘方
  • 皁角搐鼻法
  • 雞冠血方
  • 灸人中及心下等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