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附方
五苓散(見第十七)
平胃散,治脾胃不和,不思飲食,心腹脅肋脹滿刺痛,口苦無味,胸滿短氣,嘔噦噫氣吞酸,面黃肌瘦,體倦節痛。常自利,常發霍亂、反胃等證。
蒼朮(去粗皮、米泔浸,五斤),陳皮(三斤二兩,去白),甘草(銼,炒,三十兩),厚朴(去粗皮、薑製、炒,三斤二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,姜三片,棗二枚,同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或去薑、棗帶熱服。空心食前,入鹽一捻,沸湯點服亦得。常服調氣暖胃,化宿食,消痰飲,闢風寒冷濕不正之氣。
東垣升陽除濕湯,治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,腸鳴腹痛,泄瀉無度,小便黃,四肢困弱。
甘草,大麥糵面(如胃寒腹鳴者加),陳皮,豬苓(以上各三分),澤瀉,益智仁,半夏,防風,神麯,升麻,柴胡,羌活(以上各五分),蒼朮(一錢)
上㕮咀,作一服。水三大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同煎一盞。去滓,空心服。
理中湯(見第十七)
二神丸,治脾腎虛弱,侵晨五更作瀉,全不思食,或食而不化,大便不實神效。
破故紙(四兩,炒),肉豆蔻(二兩,生用)
用紅棗四十九枚,生薑四兩,同煮熟。去姜及皮核,取肉和藥丸如梧子。每服五七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五味子散,治腎泄,在侵晨五更作瀉,或大便不實,不時去後。
五味子(炒,二兩),吳茱萸(炒,五錢)
為末。每服二錢,白湯調服。為丸更妙。
四神丸,治脾腎虛弱,大便不實,飲食少思。即二神丸、五味子散合丸,空心食前服。
錢氏七味白朮散,治中氣虧損,津液短少,口舌乾渴,或口舌生瘡,不喜冷飲,或吐瀉後口乾,最宜服。
人參,白朮,木香,白茯苓,甘草,藿香(各五分),乾葛(一錢)
上,水煎服。
芍藥湯,治便血後重。經曰:溲而便膿血,知氣行而血止也。行血,則便膿自愈。調氣,則後重自除。
白芍藥(二兩),當歸,黃連,黃芩(各五錢),檳榔,木香,甘草(各二錢),桂(二錢半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痢不減,加大黃。
香連丸,治痢疾,並水瀉、暑瀉,甚效。
黃連(十二兩,另用吳茱萸十兩為末。二味熱水拌和,入瓷器,置熱湯中頓一日,同炒至黃連紫色,去茱用連)
為末。每四兩,配木香一兩,醋打米糊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白湯下。久痢中氣下陷,以補中益氣湯下。中氣虛者,四君子加薑桂湯下。
益元散(一名天水散,一名六一散),治傷寒表裡俱熱,煩渴口乾,小便不通及霍亂吐瀉,下利腸澼,五淋,及婦人產難,催生下乳。
桂府滑石(膩白者水飛,六兩),粉草(去皮,一兩,研爛)
上為極細末。每服三錢,白湯調下,新水亦得。加薄荷末少許,名雞蘇散。加青黛末少許,名碧玉散,治療並同。
白話文:
[附方]
五苓散(詳見第十七)
平胃散:治療脾胃不和,不想吃東西,心腹部脅肋脹滿刺痛,口苦無味,胸悶氣短,嘔吐呃逆吞酸,面色萎黃消瘦,身體倦怠疼痛。經常腹瀉,常發生霍亂、反胃等症狀。
藥方:蒼朮(去粗皮,米泔水浸泡,五斤),陳皮(三斤二兩,去白),甘草(切碎,炒,三十兩),厚朴(去粗皮,用薑汁炮製,炒,三斤二兩)。
製法: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。
用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,三片薑,兩枚棗,一起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或者去掉薑、棗,趁熱服用。空腹或飯前服用,加少許鹽,用開水沖服也可以。經常服用可以調理氣機,溫暖胃氣,消化宿食,消除痰飲,驅除風寒濕邪不正之氣。
東垣升陽除濕湯:治療脾胃虛弱,不想吃東西,腸鳴腹痛,腹瀉不止,小便黃,四肢無力。
藥方:甘草,大麥芽粉(如果胃寒腹鳴加用),陳皮,豬苓(以上各三分),澤瀉,益智仁,半夏,防風,神麴,升麻,柴胡,羌活(以上各五分),蒼朮(一錢)。
製法:將藥物研磨成粗末。
用法:每次劑量,用三杯水,三片生薑,兩枚棗,一起煎煮成一杯。去渣,空腹服用。
理中湯(詳見第十七)
二神丸:治療脾腎虛弱,清晨五更腹瀉,完全不想吃東西,或者吃了東西也不消化,大便不成形,效果顯著。
藥方:破故紙(四兩,炒),肉豆蔻(二兩,生用)。
製法:用四十九枚紅棗,四兩生薑,一起煮熟。去掉薑皮和棗核,取棗肉與藥粉混合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
用法: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五味子散:治療腎虛引起的腹瀉,常在清晨五更腹瀉,或大便不成形,時不時腹瀉。
藥方:五味子(炒,二兩),吳茱萸(炒,五錢)。
製法:研磨成粉。
用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製成丸藥效果更好。
四神丸:治療脾腎虛弱,大便不成形,食慾不振。是二神丸和五味子散合在一起製成的丸藥,空腹飯前服用。
錢氏七味白朮散:治療中氣不足,津液虧虛,口乾舌燥,或口舌生瘡,不喜歡喝冷飲,或吐瀉後口乾,最適合服用。
藥方:人參,白朮,木香,白茯苓,甘草,藿香(各五分),葛根(一錢)。
用法:水煎服。
芍藥湯:治療便血後墜脹。經書記載:小便帶血,大便帶膿血,知道氣機通暢則出血停止。氣血通暢,則膿血自愈,調和氣機,則墜脹自除。
藥方:白芍藥(二兩),當歸,黃連,黃芩(各五錢),檳榔,木香,甘草(各二錢),桂枝(二錢半)。
製法:將藥物研磨成粗末。
用法: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。如果痢疾沒有減輕,可以加大黃。
香連丸:治療痢疾,以及水瀉、暑熱引起的腹瀉,效果顯著。
藥方:黃連(十二兩,另用吳茱萸十兩研磨成粉。將兩味藥用熱水拌和,放入瓷器,放入熱水中浸泡一天,然後一起炒至黃連呈紫色,去除吳茱萸,只留黃連)。
製法:研磨成粉。每四兩黃連粉,配伍一兩木香,用醋拌米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。
用法: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久痢導致中氣下陷,可用補中益氣湯送服。中氣虛弱者,可用四君子湯加生薑、桂枝送服。
益元散(又名天水散,又名六一散):治療傷寒表裡俱熱,煩渴口乾,小便不利以及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,下痢腸鳴,五種淋證,以及婦女難產,催生下乳。
藥方:滑石(選擇潔白細膩的,用水飛法加工,六兩),車前子(去皮,一兩,研磨成糊狀)。
製法: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
用法: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調服,新水也可以。加少許薄荷末,名為雞蘇散;加少許青黛末,名為碧玉散,治療方法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