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六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2)

1. 初生輒死

《千金》云:兒初生輒死,視口中懸雍前上齶有泡者,以指甲摘取頭,決潰去血,勿令入咽。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這本書裡提到:如果新生兒出生後隨即死亡,在檢查時若發現寶寶口腔內,懸雍垂前方以及上顎部位有泡泡,應使用指甲小心地在泡泡頂端刺破,然後將其中的血液擠出,但要避免讓血液流入咽喉部位。

2. 不能啼

《三因》云:兒初生不能啼者,必難產冒寒所致。急用綿絮包抱懷中,勿斷臍帶,將胞衣置爐炭中燒之。再捻大紙條,蘸油點火,於臍帶下熏之,令火氣入臍,更以熱醋湯燙洗臍帶。須臾氣回啼哭,方可浴。浴後斷帶。又或有泡在上齶,即如上救初生輒死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《三因》上說:如果新生兒出生後無法啼哭,通常是因為難產或是出生時受寒所導致的。這種情況下,應立即用棉被包裹住嬰兒並緊緊抱在懷裡保暖,同時不要剪斷其臍帶。將胎盤放在爐炭中燒掉,再取一條大的紙條,沾上油點燃,在嬰兒的臍帶下方進行燻烤,讓火的熱氣進入到臍帶中,再用熱醋水燙洗臍帶。過一會兒,當嬰兒恢復呼吸開始啼哭時,這時候纔可為其洗澡。洗完澡後,再剪斷臍帶。另外,如果嬰兒口腔上齶有泡泡,應採用上述救治新生兒突然死亡的方法來處理。

3. 眼不開

兒初生,眼不開、呻吟,胎熱故也,宜天竺黃散、生地黃湯,及與乳母吃。亦有洗拭不淨,使穢汁潰於眥中,致赤爛。長亦不瘥。(宜真金散洗之。)

白話文:

翻譯內容如下:

當嬰兒剛出生時,如果眼睛無法睜開並伴隨著呻吟,這通常是因為胎火過旺所導致的。這種情況下,適合使用天竺黃散和生地黃湯,並且母親在哺乳期間也應服用這些藥物。另外,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清潔工作沒有做好,導致污垢滲入眼角,引起紅腫破爛,即使長時間後仍不會好轉。(這種情況下,適合用真金散來清洗。)

4. 不吃乳

此亦拭口不淨,惡穢入腹,令兒腹滿氣短,不能吮乳。或母取冷過度,胎中受寒,令兒腹痛也。(宜外臺方之類,灸承漿七壯亦好。)

白話文:

這也是因為口腔不清潔,髒東西進入肚子裡,導致孩子腹部脹滿、呼吸急促,無法吸吮母乳。或者可能是母親過度食用冰冷的食物,使得胎兒在子宮中受寒,導致孩子腹痛。(適合使用外臺方那一類的藥方,或者是用艾灸治療承漿穴七次也有幫助。)

5. 不小便

此多因母恣食熱物,熱毒入胎所致。如臍腹腫脹,四旁青黑色及口撮,即不可救。(如未見色,宜外臺方豆豉膏之類。)

白話文:

這大多是因爲母親過度食用燥熱的食物,導致熱毒進入胎兒身體所造成。如果出現肚臍周圍腫脹,且四周皮膚呈現青黑色,以及口脣緊縮的情況,就可能無法救治了。(若還未出現上述的顏色變化,適合使用如外臺方豆豉膏這一類的藥膏。)

6. 不大便

由胎中受熱,熱結肛門燥澀,所以如此。若三日不通,急令乳母以溫水漱口,咂兒前後心,並臍下、手足心共七處,凡四、五次。仍以輕粉半錢,蜜少許,溫水化開,時時服少許,以通為度。如仍不通,須透而通之,金簪、玉簪俱可。須刺入一、二寸,內少蘇合丸於內,糞出為快。若腹膨脹,呻吟不乳,至一七則難救,用硬蔥針紝肛門亦好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嬰兒便祕的情況,大意如下:

這是因為在母體內就受到熱氣影響,導致肛門部位乾燥且緊繃,所以才會有便祕的問題。如果三天都沒有排便,應立即請哺乳的母親用溫水清潔口腔,然後用舌頭舔吮嬰兒的前胸、後背、肚臍下方以及手心、腳心,總共七個部位,每次進行四到五次。同時,將輕粉(一種藥物)半錢和少量蜂蜜用溫水溶解,分多次少量餵食嬰兒,直到排便為止。

若上述方法仍無效,可能需要進一步處理。可以使用金簪或玉簪等尖銳物品,小心地插入一到兩寸深,再往內塗抹一些蘇合丸(一種藥物),等待排便。若嬰兒腹部鼓脹,並且不停呻吟,無法正常吃奶,持續七天以上則情況危急,需立即尋求醫生協助。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硬蔥針紉在肛門周圍,也有助於解決便祕問題。

7. 鵝口

初生口中舌上,白屑如鵝之口。由在胎受穀氣盛,心脾熱氣熏發,用發纏指,蘸井花水揩拭之。睡時,煅黃丹出火氣,摻舌上。如屑不脫,可濃煮慄荴汁,綿纏指蘸拭。如無慄荴,慄木皮代之。

白話文:

標題:鵝口瘡

內容:新生兒出生後,其舌頭及口腔內出現類似鵝口般的白色斑屑。這可能是因爲在母胎中吸收了過多的養分,導致心脾部位產生熱氣,進而引發症狀。可用紗布纏繞手指,沾取井水輕輕擦拭患處。在嬰兒熟睡時,將黃丹(一種中藥)煅燒去除火氣後,塗抹於患處。如果白色斑屑不易脫落,可以將粟殼(小米殼)熬煮成濃汁,用棉布包住手指沾取此汁液擦拭。若無粟殼,可用粟木皮代替。

注:粟荴,即粟殼,爲小米的外殼;粟木,即小米生長的植物。

8. 撮口

其證舌強唇青,聚口撮面,面目黃赤,喘急聲不出,飲乳有妨。若口出白沫,四肢冷,不治。其或肚脹青筋,吊腸卵疝,內氣引痛,皆腸胃鬱結不通所致。治宜疏利,過七日乃免。(宜辰砂、殭蠶散之類。)

白話文:

這個病症的特徵是舌頭僵硬,嘴脣發青,嘴巴緊閉且面部肌肉緊繃,臉色呈現黃紅色,呼吸急促且無法出聲,甚至喝奶也會受到影響。如果嘴巴周圍出現白色泡沫,四肢冰冷,這情況就比較難治療了。有些患者可能伴有腹部脹大、青筋暴現,或是腸子疼痛、睪丸疝氣等症狀,這些都是因為腸胃功能阻塞、氣血不通所導致的。在治療上應著重於疏通腸胃,通常經過一週左右,病情就能得到緩解。(可用辰砂、殭蠶散這類藥物進行治療。)

9. 臍風、臍濕、臍瘡、氣臍、凸臍

此皆因斷臍不慎,為風冷、水濕所乘。入於臍,流入心脾,令腹脹、臍腫,四肢不收,多啼不乳,甚者發搐。久不瘥,為臍瘡。入於經脈,多變為癇。若臍凸肚緊,微有青色,口撮不開,肝氣盛而克脾土,不可施治。縱使得安,亦非長壽。(宜五苓散之類。)又法:小兒七日內患臍風撮口,百無一愈。

但看兒齒齦上,有小泡子如粟米狀,以熟帛裹指,蘸溫水輕輕擦破即安。又灸然谷穴,在內踝前,大骨下陷中。灸三壯,針入三分,不宜見血。《顱囟經》治臍濕,用枯礬、龍骨為末,入麝少許,拭臍乾用。避風,絳帛灰敷妙。蓋破屋爛草為末摻之亦好。氣臍,大如慄,虛腫而軟疼,用竹瀝塗,日數上,消。

臍瘡宜龍骨散。凸臍,因兒有熱在胸,頻頻伸引,呃呃作聲,努張其氣,抑入根本之中,所以凸起,虛大可畏。不必以藥敷之,恐反為害(宜白芍藥湯加米仁煎湯,空心溫服,以外消散塗貼自平。)

白話文:

這些病症包括臍風、臘濕、臍瘡、氣臍和凸臍,都是由於剪斷新生兒的臍帶時處理不當,導致風寒或水濕侵入造成的。風寒或水濕進入臍部後,影響到心臟和脾臟,造成腹部脹大、臍部腫脹,四肢活動受限,寶寶常哭鬧且不願喝奶,嚴重的情況下會出現抽搐。如果情況長期沒有改善,就會形成臍瘡。如果風寒或水濕進一步進入經脈,可能會轉變為癲癇。如果臍部突出,肚子緊繃,稍微呈現青色,嘴巴無法張開,這代表肝氣過旺而抑制了脾臟的功能,這種情況下治療效果不佳,即使病情暫時穩定,也無法確保長壽。

對於新生兒在出生七天內出現臍風導致嘴巴無法張開的情況,通常很難治癒。可以檢查寶寶的牙齦上是否有像小米粒一樣的小泡泡,如果有,可以用溫水沾濕布包裹手指,輕輕擦破泡泡即可。此外,可以灸治然谷穴,位於腳踝前方,大骨下方的凹陷處,灸三次,針刺深度不超過三分,避免出血。

《顱囟經》中提到治療臍濕的方法是使用枯礬和龍骨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麝香,擦乾臍部後使用。避免吹風,使用紅色絹帛燒成灰敷在臍部也有奇效。另外,使用破舊的稻草磨成粉撒在臍部也有幫助。對於氣臍,其特徵是大小如栗子,虛腫且柔軟疼痛,可用竹瀝塗抹,每天多次塗抹,直到症狀消失。

臍瘡適用龍骨散治療。凸臍的形成,是因為寶寶胸部有熱氣,常常伸展身體,發出呃呃的聲音,這是因為寶寶用力呼吸,熱氣壓入身體底部,導致臍部凸起,看起來非常嚇人。這種情況下不需要使用藥物外敷,因為可能會造成反效果。適合使用白芍藥湯加米仁煎湯,在空腹時溫服,再配合外消散塗抹,自然能恢復正常。

10. 天釣

亦驚風之類,但發時頭面仰視,翻眼抬睛,故名天釣。(宜雙金散,或灸兩手大拇指兩甲內相半。男先灸左,女先灸右。及兩足大拇指中間各三、五壯。又灸前、後手心各五壯。妙。)頭目不仰,乃驚風之類。(宜辰砂抱龍丸。)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某種病症,病症名為「天釣」,屬於驚風的一種。病發時,患者會出現頭部和麪部向上仰視,眼球翻轉,眼睛抬高的症狀,因此被稱為天釣。

治療上,建議使用「雙金散」,或者在雙手大拇指指甲內側的半中央位置進行艾灸治療。在進行艾灸時,男性應先灸左邊,女性則先灸右邊。同時,在雙腳的大拇指中間位置,也需進行三到五次的艾灸。此外,前後手心也需各灸五次,效果會更佳。

然而,如果患者沒有出現頭部和眼睛向上仰視的症狀,那可能只是普通的驚風。這種情況下,推薦使用「辰砂抱龍丸」來治療。

11. 遺尿

《原病式》謂遺尿不禁為冷。《內經》云:不約為遺溺。仁齋曰:小便者,乃津液之餘也。腎主水,膀胱為津液之府。腎與膀胱俱虛,而冷氣乘之,不能拘制,其水出不禁,謂之遺尿。睡里出者,謂之尿床。此皆腎與膀胱俱虛,而挾冷所致。(宜雞腸散、外臺方。)亦有熱結於腎部,干於足厥陰之經。

庭孔鬱結,氣血不能宣通,則痿痹而神無用,故液滲入膀胱而溺遺失。(宜六味丸。)

白話文:

【尿牀】

根據《原病式》一書的說法,無法控制的尿牀是由於體內寒冷。《內經》則表示,這類情形可稱作無法控制的排尿。仁齋進一步解釋,小便其實是身體多餘的水分。腎臟主管水分,而膀胱則負責儲存身體的水分。當腎臟和膀胱都處於虛弱狀態,且被寒氣侵襲時,身體就無法有效控制水分,進而導致無法控制的排尿,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尿牀。在睡眠中發生的尿牀,我們稱之為尿牀。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腎臟和膀胱虛弱,加上受寒所導致的。(適合使用雞腸散或外臺方治療)

另外,也可能因腎臟部位有熱結,影響到足厥陰肝經。

當人體的氣血通道受到阻塞,氣血無法正常流通,會導致肢體乏力,神智不清,因此體內的水分就會不自覺地流入膀胱,形成尿牀。(適合使用六味丸來治療)。

12. 舌、齦、齶諸病

楫師王紹龍先生云:心為一身君主,神識之舍,外候於舌,無論外感、內傷,皆當察之。其色紅潤而淨者吉。有苔者病。苔薄少,色鮮明者輕。厚滿,色黑暗者危。色枯燥不澤,圓縮強硬者死。至於傷寒痘疹,更宜細察。又脾之脈絡絡舌本,心脾有熱,無處疏泄,而發證於舌者,如弄舌、重舌、木舌、舌白、舌黃、舌瘡、舌血之類。弄舌者,時時微吐其舌,如火之焰,心脾積熱所致。

(兼脾證者,宜瀉黃散;兼心證宜導赤散,或大黃黃連瀉心湯。)重舌者,舌下有形如舌。(宜刺出血及服瀉黃散,敷糝清液散、馬牙硝、蒲黃末之類。)木舌者,舌腫漸大,塞滿口,不治殺人。(宜瀉黃散。)舌白者,舌上有厚白苔也。(宜桑白皮汁敷之。薄荷汁、生薑蘸擦亦妙。

)舌黃者,即舌上黃苔也。(宜瀉黃散。)舌瘡者,舌上生瘡也。(宜白礬塗足法。)舌血者,舌上黑,有孔出血不止,心火熾盛故也。(宜蒲黃末敷之。)重齦、重齶者,齦上、齶上腫也。總不外一熱,俱宜刺決洗拭。(宜雞內金為末干糝,或服五福化毒丹。)

白話文:

楫師王紹龍先生說:心臟是身體的主宰,是精神意識的居所,它的外在表現可以在舌頭上看到,不管是外感還是內傷,都應該要仔細觀察。舌頭顏色紅潤且乾淨的是好兆頭。有舌苔表示有疾病。舌苔薄且少,顏色鮮明的是輕症。舌苔厚且滿佈,顏色深暗的是危險的狀況。舌頭顏色乾燥無光澤,舌頭圓縮且僵硬的則是病危。對於感冒和出疹的情況,更應該細心觀察。

再來,脾臟的脈絡聯繫到舌頭根部,當心臟和脾臟有過多的熱量無法釋放,而導致舌頭出現異常,例如:玩舌、雙舌、舌頭腫脹、舌頭變白、舌頭變黃、舌頭長瘡、舌頭出血等症狀。玩舌指的是經常無意識地吐舌,像火焰一樣,這是心臟和脾臟積累過多熱量所致。

如果同時有脾臟相關的症狀,可以使用瀉黃散;如果同時有心臟相關的症狀,適合用導赤散,或者大黃黃連瀉心湯。雙舌是指舌頭下面有像舌頭一樣的腫塊,應當刺破出血,並服用瀉黃散,再敷上清液散、馬牙硝、蒲黃粉等。木舌指的是舌頭逐漸腫大,塞滿整個口腔,不治療會致死,適合用瀉黃散。

舌頭變白,指的是舌頭上有厚厚的白色舌苔,可以用桑白皮汁敷在上面,或者用薄荷汁、生薑蘸擦,效果也很好。舌頭變黃,指的是舌頭上的黃色舌苔,適合用瀉黃散。舌頭長瘡,指的是舌頭上長了瘡,適合用白礬塗腳的方法。舌頭出血,指的是舌頭上出現黑色的孔洞,並且不斷出血,這是因為心臟火氣旺盛所致,適合用蒲黃粉敷在上面。雙齦、雙齶,指的是齦上和齶上腫脹,基本上都是因為過熱,都適合用針刺、清洗擦拭的方式處理。適合用雞內金磨成粉末撒在上面,或者服用五福化毒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