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五 (4)
卷十五 (4)
1. 胎死腹中
子死腹中者,多因驚動太早,或犯禁忌,致令產難。胞漿已破,無血養胎,枯涸而死。須驗產母舌青黑,其胎死矣,當下之。(宜平胃散加朴硝,千金神造湯,半夏湯之類。)大法寒者,熱以行之。熱者,涼以行之。燥者,滑以潤之。危急者,毒藥下之。下宜朴硝之類。
白話文:
胎兒死在腹中,大多是因為驚嚇過度、早產,或是犯了禁忌,導致難產。胎膜破裂,沒有血液滋養胎兒,胎兒枯竭而死。觀察產婦的舌頭,如果呈現青黑色,就證明胎兒已經死亡,應該立即進行處理。
建議服用平胃散、加朴硝的千金神造湯、半夏湯等藥物。治療原則是,寒者用熱藥,熱者用涼藥,燥者用潤滑藥,危急者用毒藥。下藥宜使用朴硝等藥物。
2. 臨產束胎
臨產束胎,瘦斂則易生(宜束胎丸、達生散、張氏方、保生無憂散、神寢丸之類。)
白話文:
當婦女生產時,如果子宮收縮力強且胎兒大小適中,就比較容易順利分娩。可以使用一些藥物來幫助束緊胎兒和促進子宮收縮,例如「束胎丸」、「達生散」、「張氏方」、「保生無憂散」或「神寢丸」等。
3. 臨產催生
催生大法,滑以流通澀滯,苦以驅逐閉塞,香以開竅逐血。氣滯者行氣。胞漿先破,疾困者固血。(宜佛手散、三合濟生湯、黑神散、阿膠赤小豆湯、兔腦丸、如神散、黃金散之類。)
白話文:
適合使用的方劑
佛手散、三合濟生湯、黑神散、阿膠赤小豆湯、兔腦丸、如神散、黃金散等。
4. 產後調理
凡產畢,飲熱童便一盞,不得便臥,宜閉目坐。須臾上床,宜仰臥,不宜側。宜豎膝,未可伸足。高倚床頭,厚鋪裀褥。遮圍四壁,使無孔隙,免致賊風。及以醋塗鼻,或用醋炭及燒漆器。更以手從心掩按至臍下,使惡露不滯。如此三日,以防血暈、血逆。不問腹痛不痛,有病無病,以童便和酒半盞,溫服五七服。
酒雖行血,亦不可多,能發昏暈。宜頻食白粥少許。一月後,宜食羊肉、豬蹄少許。仍慎言語七情、寒暑、梳頭、洗足,以百日為度。若氣血素弱者,不計日月,否則患手足、腰腿痠痛等證,名曰蓐勞,最難治療。初產時,不可問是男是女,恐因言語而泄氣,或以愛憎而動氣,皆能致病。
白話文:
產後調理
產後,應該喝一杯熱的童便。 不要馬上躺下,要閉目休息一會兒,然後 慢慢上牀, 仰躺著,不要側躺。 膝蓋要抬高,不要伸直雙腳。牀頭要墊高,牀鋪要厚實柔軟。四面圍起來,不要留縫隙,防止冷風吹入。可以在鼻子上塗醋,或者用醋炭或燒漆器燻。另外,用手從胸口按壓到肚臍下方,讓惡露順利排出。這樣持續三天,可以預防血暈和血逆。
無論肚子痛不痛,有沒有病,都要喝 童便和酒各半杯,溫熱服用,五到七次。
酒雖然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但也不能喝太多,否則會頭昏眼花。應該多喝一點白粥。一個月後,可以吃少量羊肉和豬蹄。要謹慎說話,避免情緒起伏、寒熱交替、梳頭、洗腳,要持續一百天。
如果原本氣血就虛弱,就不能按照這個時間限制,否則會導致手腳、腰腿痠痛等症狀,稱為「蓐勞」,非常難治療。
剛生完孩子的時候,不要問是男孩還是女孩,因為說話會泄氣,喜怒哀樂也會影響身體,都會導致生病。
不可獨宿,恐致虛驚。不可括舌,恐傷心氣。不可漱齒,恐致血逆。須氣血平復,方可治事。犯時微若秋毫,成病重如山嶽,可不戒哉。產婦將息如法,臟腑調和,庶無疾苦。須先服黑神散,四物湯。若壯熱頭痛,此乳脈將行。頭目不清,是血暈,用清魂散。粥食不美,是胃氣虛。
(宜六君子湯、當歸建中湯。陳藏器云:漬苧汁與產婦服之,將苧麻與婦人枕之,止血暈。產婦腹痛,置苧於腹上則止。)
白話文:
產婦不可獨自一人睡覺,容易受到驚嚇,造成虛驚。也不要伸舌頭舔嘴脣,容易損傷心氣。也不要漱口,容易引起血逆。要等到氣血平復了才能做事。產婦產後身體虛弱,小病也能變成大病,不可不戒慎。
產婦要按規矩休息調養,使臟腑協調,才能避免疾病。產後應先服用黑神散和四物湯。如果出現發燒頭痛,是乳脈將要通行的徵兆。頭昏眼花,是血暈,可用清魂散治療。如果喝粥食慾不佳,是胃氣虛弱,可以用六君子湯和當歸建中湯調理。
陳藏器說:用薴麻汁給產婦服用,並用薴麻做成枕頭給產婦枕着,可以止血暈。產婦肚子痛,可以把薴麻放在肚子上,可以止痛。
5. 產後宜補
丹溪曰:產後當大補氣血。雖有雜證,以末治之。產後補虛,用參、朮、黃耆、陳皮、當歸、川芎、炙甘草。如發熱,輕則加茯苓淡滲之,其熱自除。重則加乾薑。凡產後有病,先固氣血。
產後一切病,多是血虛,皆不可表。
白話文:
丹溪先生說:產後應該要大力補充氣血。即使有其他雜症,也應以末梢症狀為治療重點。產後補虛,可以使用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陳皮、當歸、川芎、炙甘草。如果發熱,輕微的可以加入茯苓來淡滲,熱氣自然會消退。嚴重的可以加入乾薑。凡產後有病,應先固氣血。
產後一切疾病,大多是血虛所致,都不可表邪。
6. 新產三病
仲景云:問新產婦人有三病,一者病痙,二者病鬱冒,三者大便難,何謂也?師曰:新產血虛,多汗出,喜中風,故令病痙。亡血復汗,寒多,故令鬱冒。亡津液,胃燥,故大便難。(鬱冒即今所謂血暈也。)
《千金》云:凡產後滿百日,乃可會合。不爾,至使虛羸,百疾滋長。慎之。凡婦人患風氣,臍下虛冷,莫不由此,早行房故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:「新生產婦女有三個常見疾病,一是痙攣、二是鬱冒、三是排便困難,這是什麼意思呢?」老師回答道:「新生兒出生時母體血液流失較多,容易出汗和受風邪影響,因此易導致痙攣;失血又流汗且感受寒冷過多,就會引發鬱冒症狀;失去水分及腸胃乾燥,則造成排便困難。」(鬱冒就是現在所稱的血暈)。
《千金方》上寫著:「凡是生完孩子一百天內,都不應該進行性生活。否則會讓身體變得虛弱,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也會增加。要謹慎對待。所有女性患有風濕病症或小腹下方虛冷的情況,都是因為早期就進行了性生活的緣故。」
7. 產後脈法
《脈經》曰:診婦人生產之後,寸口脈洪疾不調者死,沉微附骨不絕者生。婦人新產乳子,脈沉小滑者生,實大堅弦急者死。
丹溪曰:產前脈細小,產後脈洪大者,多死。又曰:產前脈當洪數。既產而脈洪數如故者,多主死。
白話文:
《脈經》與丹溪對產婦脈象的解讀:
《脈經》說: 診斷婦人生產之後,如果寸口脈搏洪大急促不調,則會死亡;如果脈象沉細微弱貼近骨頭,但沒有消失,則會存活。婦人生產後哺乳,如果脈象沉細微滑,則會存活;如果脈象實大堅硬弦緊急促,則會死亡。
丹溪說: 產前脈象細小,產後脈象洪大,則多半會死亡。又說:產前脈象應該洪大而數,如果產後脈象仍然洪大而數,則多半會死亡。
解釋:
- 寸口脈: 指手腕內側橈動脈處的脈搏,是中醫診斷常用的部位。
- 洪疾不調: 脈搏洪大急促,不規律,表示血氣運行不暢,可能出現產後大出血、感染等嚴重情況。
- 沉微附骨不絕: 脈搏沉細微弱貼近骨頭,表示氣血虛弱,但仍然保持微弱的生命力,預示著產婦有生存希望。
- 沉小滑: 脈搏沉細微滑,表示產後氣血運行正常,母子平安。
- 實大堅弦急: 脈搏實大堅硬弦緊急促,表示血氣淤滯,可能出現產後子宮收縮乏力、惡露不盡等問題,預示著產婦有危險。
- 細小: 產前脈象細小,表示氣血不足,容易出現難產等問題。
- 洪大: 產後脈象洪大,表示氣血充盈,但如果仍然洪大而數,則可能表示血氣運行失調,出現產後出血、感染等問題。
總結: 中醫古籍中關於產婦脈象的診斷,主要通過觀察脈搏的強弱、快慢、滑澀等特徵,來判斷產婦的健康狀況,並預測生產的結果。 然而,中醫診斷需要結合其他症狀和體徵,不能僅憑脈象做出最終判斷。
8. 胞衣不下
胞衣不下者,謂之息胞。由產初用力,比兒出而體已疲憊,不復能用力。產胞停留間,而或外冷乘之,則血道澀,故不下。須急以方藥救治,不妨害於兒。所奈者,胞系連兒臍。胞不出,即不得以時斷臍浴洗,冷氣傷兒,則成病也。舊法胞衣不出,恐損兒者,依法截臍而已。產處須順四時方向,並避五行禁忌。若有觸犯,多令產婦難產。
郭稽中曰:胞衣不下,亦有流血入衣中,衣為血所脹,故不得下。治之稍緩,脹滿腹中,以次上衝心胸。疼痛喘急者難治。但服奪命丹,以逐去衣中之血。血散脹消,衣自下也。息胞亦效。
白話文:
產婦如果胎盤沒有排出,稱為「息胞」。這通常是因為生產時用力過度,產婦體力透支,無法再用力排出胎盤。再加上產後受寒,導致血脈凝滯,進而阻礙胎盤排出。必須緊急用藥治療,才能避免影響嬰兒。然而,胎盤與嬰兒臍帶相連,如果胎盤不出來,就無法及時剪斷臍帶、清洗嬰兒,容易讓嬰兒受寒生病。過去的做法是即使胎盤不出來,也要依法剪斷臍帶。產婦在生產時要注意季節變化,也要避開五行禁忌,否則容易造成難產。
郭稽中指出,胎盤不排出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產後出血導致胎盤被血浸泡,漲得太大而無法排出。如果延誤治療,血塊會阻塞腹腔,進而向上衝擊心胸,造成疼痛、喘不過氣,難以醫治。必須服用「奪命丹」來排出胎盤上的血塊,血塊散去、胎盤消腫後,胎盤自然就會排出。這種方法對於「息胞」也同樣有效。
薛氏曰:有因惡露入衣,脹而不能出。有因元氣虧損而不能送出。其惡露流衣中者,腹中脹痛,用奪命丹,或失笑散,並胡氏法之類以消瘀血,緩則不救。其元氣不能送者,腹中不脹痛。用保生無憂散以固補元氣。或用蓖麻子肉一兩細研成膏,塗母右足心。衣下即洗去。緩則腸亦出。如腸不收,仍用此膏塗腦頂,則腸自入。或加桂芎歸丸、紅花酒之類。
白話文:
薛氏說:有些婦女是因為惡露浸入衣物,導致陰道口阻塞,惡露無法排出。還有一些婦女是因為元氣虧損,無法將惡露送出體外。
如果惡露流入衣物中,患者腹部會脹痛,可以用奪命丹,或者失笑散,以及胡氏法等藥方來消散瘀血,如果拖延不治,就會危及生命。
如果元氣不足無法將惡露送出,患者腹部不會脹痛。可以用保生無憂散來補益元氣。或者用蓖麻子肉一兩,細研成膏,塗抹在產婦的右腳心,然後將沾染惡露的衣物洗去。如果拖延不治,腸子就會脫出。
如果腸子沒有收縮回去,仍然可以用此膏塗抹在頭頂,腸子就會自行回到體內。也可以同時服用桂芎歸丸、紅花酒等藥物來輔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