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十五

2. 胎產脈證第七十七

婦人之脈,以血為本。血旺易胎,氣旺難孕。

少陰動甚,謂之有子。尺脈滑利,妊娠可喜。

滑疾不散,胎必三月。但疾不散,五月可別。

左疾為男,右疾為女。女腹如箕,男腹如釜。

欲產之脈,其至離經。水下乃產,未下勿驚。

新產之脈,緩滑為吉。實大弦牢,有證則逆。

男為陽,女為陰。陽主氣,陰主血,一定之常理也。故女子以血為本。血旺,是為本足。本足而施之以陽,則生化自全,而成胎亦易易矣。氣旺,則血反衰,是為本不足,且失常理,未有理失常而能孕者也。又人之身,陰靜陽動,陰體陽用。則血固陰靜也,亦體也。凝胎結孕,必動由靜始,體成用先。

是知女人以血勝氣者為貴。少陰動甚者,心手少陰之脈動甚也。心主血,動甚則血旺,血旺易胎,故云有子。即《素問》平人氣象論所謂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有子者,有妊之謂,男女之通稱,非獨指男子。如下文所辨,則有男女之分矣。尺脈者,左右腎脈也。腎為天一之水,主子宮以系胞,孕胎之根蒂也。

滑利,則不枯澀,而且有替替含物之象,故喜其妊娠。即《素問》陰陽別論所謂陰搏陽別,謂之有子。叔和《脈經》所謂尺中之脈,按之不絕,法妊娠。上文所謂動甚妊子者,同義也。即此滑利之脈,應指疾而不散。滑為血液,疾而不散,乃血液斂結之象,是為有胎三月矣。

若但疾而不散,是從虛漸實,從柔漸剛,血液堅凝,轉為形體,故不滑耳。此妊娠五月之脈狀也。其疾,左勝於右,是為男孕。以男屬陽居左,胎氣鍾於陽,故左勝。右勝於左,是為女孕。以女屬陰居右,胎氣鍾於陰,故右勝。勝者,甚、不甚之謂,非左疾右不疾也。更視其腹,如箕者為女胎,如釜者為男胎。

蓋男、女之孕於胞中,女則面母腹,男則面母背。雖各肖父母之形,亦陰陽相抱之理。女面腹,則足膝抵腹,下大上小,故如箕。(箕,簸箕也。前淺而後深,覆之則高下異。)男面背,則背脊抵腹,其形正圓,故如釜。(釜,食鍋也,覆之正圓。)一說女動於腹,動不一處而動甚。

男動於腹,舉腹動而動微。動不一者,四肢也。舉腹動者,背也。歷觀數說,則男女在胞之仰覆,信不誣矣。及其欲產也,其脈與十月懷妊平常見者忽異。假如平日之脈厚浮,臨產則脈忽沉;平日之脈遲,臨產則脈忽數。至如大小滑澀,臨產皆忽然而異。蓋十月胎氣安定,一旦欲落,氣血動盪,胞胎迸裂,自與經常離異,而脈亦非平昔之狀貌矣。雖然亦必有水先下,俗謂之胞漿,養胎之液也。

水下,則胞裂而產。不爾,猶未即下,勿認為產難而驚訝也。及其已產也,氣血兩虛,其脈宜緩滑。緩則舒徐,不因氣奪而急促。滑則流利,不因血去而澀枯,均吉兆也。若脈實大弦牢,非產後氣血俱虛者所宜。實為邪實,大為邪進,弦為陰斂而宣布不能,牢為堅著而瘀凝不解,是皆相逆之脈。

設外有證,又豈能順乎?

白話文:

「婦女的脈象,主要以血液為根本。血液旺盛容易受孕,如果氣力過盛反而難以懷孕。

如果少陰脈跳動特別明顯,表示可能懷孕了。手腕下方的脈象滑順,是懷孕的好徵兆。

脈象滑順快速且不散亂,通常懷孕約三個月。如果只是脈象快速不散,可能是懷孕五個月。

脈象左邊較快是男孩,右邊較快則是女孩。懷女孩的腹部像簸箕,懷男孩的腹部像鍋。

準備生產時,脈象會脫離正常狀態。如果羊水破了,才會開始生產,否則不用過度驚慌。

產後的脈象,緩慢滑順是好的跡象。如果脈象實大、弦或牢,有特殊症狀則表示不順。

男性是陽性,女性是陰性。陽性主掌氣息,陰性主掌血液,這是固定的道理。因此女性以血液為基礎。血液旺盛,身體就健康。身體健康再配合男性氣息,生育自然不成問題,懷孕也就輕鬆。

氣息過盛,反而使血液衰弱,身體就變得不好,不符合自然定律。違反自然規律,當然不容易懷孕。人的身體,陰性靜態,陽性動態。血液是陰性的靜態,也是基礎。懷孕一定要從靜態開始,先有基礎再有功能。

由此可知,女性血液勝過氣息纔是最好的。少陰脈跳動特別明顯,是指心臟和手臂的少陰脈跳動特別強烈。心臟主管血液,脈象強烈表示血液旺盛,血液旺盛容易懷孕,所以表示懷孕。就像《素問》中所說的,婦女的手臂少陰脈跳動強烈,就是懷孕了。有子,就是懷孕的意思,不單指男孩。下面有區分男女的方法。

手腕下方的脈象,代表左右腎臟的脈象。腎臟是天一生水的起點,主管子宮和胎盤,是孕育胎兒的根本。

脈象滑順,表示不乾澀,且有孕育物體的象徵,所以懷孕是令人開心的事。就像《素問》中所說的,陰性脈象強烈,和陽性脈象不同,表示懷孕。王叔和在《脈經》中所說的,手腕下方脈象按下去不斷,代表懷孕。上面提到的脈象強烈表示懷孕,意思相同。也就是這個滑順的脈象,快速而不散亂。滑順代表血液,快速而不散亂,表示血液凝結,懷孕三個月了。

如果只是脈象快速不散,表示從虛弱到實質,從柔軟到堅硬,血液凝固形成形體,所以脈象不滑順。這是懷孕五個月的脈象特徵。脈象快速,左邊超過右邊,是懷男孩。因為男孩屬於陽性,胎氣集中在陽性,所以左邊脈象強烈。右邊超過左邊,是懷女孩。因為女孩屬於陰性,胎氣集中在陰性,所以右邊脈象強烈。勝過,指的是脈象強弱,不是左邊脈象快速右邊不快速。再看腹部,像簸箕的是懷女孩,像鍋的是懷男孩。

因為男孩和女孩在子宮中,女孩面對母親的腹部,男孩面對母親的背部。雖然各自像父親和母親的形狀,也是陰陽相互擁抱的道理。女孩面對腹部,腳和膝蓋抵住腹部,下部大上部小,所以像簸箕。男孩面對背部,背部抵住腹部,形狀是圓的,所以像鍋。

另一種說法是女孩在腹部活動,活動範圍不定且活動劇烈。男孩在腹部活動,整個腹部都在動,但活動幅度不大。活動範圍不定,指的是四肢。整個腹部動,指的是背部。仔細研究多種說法,男孩和女孩在子宮中的位置,確實沒有誤解。當要開始生產,脈象會和懷孕十個月的脈象不同。

假設平時脈象厚重浮動,即將生產脈象突然下沉;平時脈象遲緩,即將生產脈象突然加快。像脈象大小、滑順或乾澀,即將生產都會突然改變。因為懷孕十個月胎氣穩定,一旦要開始生產,氣血混亂,胎盤破裂,脈象當然和以前不同。不過,必須有羊水先流出,俗稱羊膜,是滋養胎兒的液體。

羊水流了,胎盤破裂才開始生產。不然,還不會馬上開始生產,不要以為是難產而驚慌。產後,氣血都虛弱,脈象應該緩慢滑順。緩慢表示平穩,不會因為氣息流失而急促。滑順表示流暢,不會因為血液流失而乾澀,都是好兆頭。如果脈象實大、弦或牢,不符合產後氣血虛弱的狀況。實大表示邪氣實在,弦表示陰性收縮無法宣洩,牢表示邪氣堅固瘀血無法消散,這些都是不好的脈象。

如果還有其他症狀,怎麼可能順利?」

3. 胎產雜述

4. 胎屬十二經所養

虞氏曰:《脈經》云:診其脈,手少陰之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蓋手少陰,心脈也,心主血脈故也。又腎為胞門子戶。尺中腎脈,按之不絕,當妊子也。又婦人妊娠一月之時,足厥陰脈養之,二月足少陽脈養之,三月手厥陰脈養之,四月手少陽脈養之,五月足太陰脈養之,六月足陽明脈養之,七月手太陰脈養之,八月手陽明脈養之,九月足少陰脈養之,十月足太陽脈養之,是以諸經脈各養三十日也。若夫至期當養之經,虛實不調,則胎孕為之不安,甚則下血而墮矣。

夫手足十二經,氣血盈虧不同,如手足厥陰、太陽少氣多血,手足太陰、少陰少血多氣,手足少陽氣多血少,手足陽明氣盛血多。安胎之法,宜各按月依經,視其氣血虛實而調之,庶無胎墮之患。其或感冒風寒,別生異證,又宜各按法而調治之。

白話文:

虞氏說,《脈經》提到:當診察到手少陰脈搏動得特別劇烈,這通常是懷孕的徵兆。因為手少陰脈是心臟的脈絡,而心臟主管血液循環。此外,腎臟與子宮和胎兒的發育有著密切關係。如果在手腕內側的腎脈部位,能持續摸到脈搏,這也是懷孕的跡象。而女性在懷孕的不同月份,會由不同的經絡來滋養胎兒。具體來說,懷孕第一個月由足厥陰肝經負責滋養,第二個月轉為足少陽膽經,第三個月是手厥陰心包經,第四個月是手少陽三焦經,第五個月是足太陰脾經,第六個月是足陽明胃經,第七個月是手太陰肺經,第八個月是手陽明大腸經,第九個月是足少陰腎經,第十個月是足太陽膀胱經。每個經絡會輪流滋養胎兒,時間各為一個月。如果在預定的滋養期間,相關經絡的氣血出現失調,就可能會導致胎兒發育不穩,甚至引發出血,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流產。

人體的手足十二經絡,其氣血盈虧狀況各有差異。例如,手足厥陰和手足太陽的經絡,其氣較少但血較多;手足太陰和手足少陰的經絡,則是血少氣多;手足少陽的經絡,氣多血少;而手足陽明的經絡,則是氣血皆旺。為了確保胎兒健康,應根據每個月的經絡輪替,調整相應的氣血狀態,這樣才能避免胎兒受到威脅。一旦感染風寒或出現其他異常症狀,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理治療。

5. 治難產三禁

潔古云:治胎產之病,從厥陰經論之,是主氣生化之源也。厥陰與少陽為表裡,故治法無犯胃氣及上二焦。有三禁:不可汗,不可下,不可利小便。發汗則傷上焦之陽,利大便則脈數而動脾,利小便則內亡津液,胃中枯燥。製藥之法,能不犯此三禁,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。

如氣弱則黃耆,血刺痛而和以當歸,腹中疼而加之芍藥。大抵產病天行,從小柴胡增損。雜證從四物增損。宜詳察脈證而用之。

白話文:

潔古先生說:治療妊娠和分娩的問題,應從中醫經絡理論中的厥陰經來探討,因為這是身體氣血運行和孕育生命的根本。厥陰經和少陽經互為表裡,所以在治療時,我們不能傷害到胃氣以及身體的上部兩焦(上焦心肺、中焦脾胃)的功能。

這裡有三個禁忌:不能發汗、不能瀉下、也不能利尿。如果讓患者發汗,會傷害到上焦的心肺功能,特別是心臟的陽氣;如果讓患者瀉下,會使脈搏加速,影響脾臟功能;如果讓患者利尿,會使體內的津液流失,導致胃部乾燥。

在配製藥物的時候,只要避免這三個禁忌,那麼人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就能自我調節,寒熱的症狀也會停止。

如果氣虛,可以用黃耆補氣;如果血瘀疼痛,可以用當歸調和血液;如果腹部疼痛,可以加些芍藥緩解疼痛。總的來說,對於產後疾病或因生產引發的病症,我們通常會以小柴胡湯為基礎,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。對於各種複雜的症狀,則以四物湯為基礎,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。使用時,應該詳細地觀察患者的脈象和症狀,再決定如何使用。

6. 胎前調理法

《集略》云:母之腎臟繫於胎,是母之真氣,子之所賴也。受妊之後,宜令鎮靜,則血氣安和。須內遠七情,外薄五味。大冷大熱之物,皆在所禁。使霧露風邪,不得投間而入。亦不得交合陰陽,觸動欲火。謹節飲食,若食兔缺唇,食犬無聲,食雜魚而致瘡癬。心氣大驚而癲疾,腎氣不足而解顱,脾氣不和而羸瘦,心氣虛乏而神不足。

兒從母氣,不可不慎也。苟無胎動、胎痛、瀉痢,及風寒外邪,不可輕易服藥。不得已,在審度疾勢輕重,藥性高下,不必多品。然父少母老,產女必羸。母壯父衰,生男必弱。氣受偏萃,與之補之。補羸女,則養血壯脾。補弱男,則壯脾節色。羸女宜及時而嫁,弱男宜待壯而婚。

昔人論年老有子者,男不過八八,女不過七七,則知血氣在人,固自有量,夫豈逃陰陽之至數哉。

丹溪曰:胎前當清熱養血。產婦因火逼動胎,逆上作喘急者,急用條芩、香附之類,為末調下。條芩水中取沉者為佳,黃芩安胎,乃上、中二焦藥,能降火下行。天行不息,所以生生而無窮。茺蔚子治血行氣,有補陰之妙。命名益母,以其行中有補也。故曰胎前無滯,產後無虛。

難產可煎作膏。條芩、白朮,乃安胎聖藥。俗以黃芩為寒而不用,反謂溫熱藥能養胎。殊不知胎孕宜清熱涼血,使血循經而不妄行,乃能養胎。懷妊嗜物,乃一臟之虛。如愛酸,乃肝臟不能養胎而虛也。

白話文:

【胎前調理方法】

《集略》指出:母親的腎臟與胎兒緊密相連,這是母親的真氣,也是胎兒賴以生存的基礎。懷孕後,應保持平靜,讓血液和氣息都能安定和諧。在內需遠離過度的情緒波動,在外則要減少對五味的過度攝取。太冷或太熱的食物都應避免。讓外界的風邪和病菌無法趁虛而入。同時,也不該有性行為,以免激起慾望的火苗。飲食需謹慎,如食用兔肉可能導致脣裂,吃狗肉可能會影響說話能力,吃混雜的魚類可能引發皮膚病。情緒大受驚嚇可能導致癲癇,腎氣不足可能導致頭骨軟化,脾氣不和可能導致體弱消瘦,心氣虛弱可能導致精神不足。

胎兒受到母親的氣質影響,因此母親必須格外小心。如果沒有胎動、胎痛、腹瀉等問題,以及外感風寒,就不應隨便服用藥物。若不得不服藥,應詳細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,並選擇適當的藥物,不需過多種類。然而,父親年輕母親年老,生出的女孩往往體弱;母親壯年父親衰老,生出的男孩往往體弱。氣血偏向一方,就需對其進行補充。補充體弱女孩的體力,就要養血壯脾;補充體弱男孩的體力,就要壯脾節制慾望。體弱女孩應盡早結婚,體弱男孩應等到壯年再結婚。

古人認為,男性生育年齡不超過64歲,女性生育年齡不超過56歲,由此可知,人的血氣確實有一定的限制,這又怎能逃脫陰陽的規律呢?

丹溪說:懷孕期間應清熱養血。產婦因為火氣上沖,影響胎兒,導致呼吸急促,應立即使用黃芩、香附等藥材研磨調和服用。選擇沉入水中的黃芩為佳,黃芩可以安胎,適用於上、中焦的病症,能降火下行。天道運行不息,所以生命生生不息,無窮無盡。茺蔚子能調節血氣,有補陰的奇效。被稱為益母草,因其在行中有補的功效。因此說,懷孕期間不宜過於滋補,產後則需適度滋補。

對於難產,可將黃芩、白朮煎煮成膏狀服用。黃芩和白朮被視為安胎的良藥。一般認為黃芩性寒,因而不被使用,反而認為溫熱的藥物能養胎。但事實上,懷孕期間應清熱涼血,讓血液順暢流動,才能真正養胎。懷孕期間對某種食物特別喜愛,反映的是某一臟器的虛弱。例如,喜愛酸味,可能是肝臟功能不佳,無法支持胎兒,導致虛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