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2)

1. 腸癰脈證第七十六

腸癰實熱,滑數可知。數而不熱,關脈芤虛。

微澀而緊,未膿當下。緊數膿成,切不可下。

腸癰者,腸內生癰也。大腸、小腸皆有之。大抵得之不節飲食、不適寒溫。或積垢瘀凝,或敗血留滯。壅塞不行,久郁化熱,久熱腐膿,而癰斯成矣。如小腹腫痞皮急,按之則痛,小便數如淋,或復自調,時或發熱,或自汗惡寒,身如甲錯。外無熱,內無積聚而見上證者,皆腸癰之候也。

甚者腹脹大,轉側有水聲。或繞臍生瘡,或膿自臍出,或大便出。其脈數者,小便膿也。洪數、滑數者,大有膿也(宜薏苡附子敗醬散。)遲緊,或微澀而緊者,未有膿也。(宜大黃牡丹湯、萬氏桃仁承氣湯加連翹、秦艽。入風者加防風。準繩蠟礬丸亦效。)鬱結成熱,其熱自實。

白話文:

腸癰是因為腸道內生了膿包,無論是大腸或小腸都有可能發生。主要原因是不注意飲食,忽冷忽熱,或是腸道積垢瘀血、敗血殘留,導致阻塞不通,久而久之化熱,最終腐爛化膿形成膿包。常見症狀包括小腹腫脹、按壓疼痛、尿頻、時而發熱、盜汗、惡寒、身體疼痛等。即使沒有發熱或腹內積聚,出現上述症狀也可能是腸癰。嚴重時,腹部會膨脹,翻身時有水聲,或是在肚臍周圍長出瘡口,膿液從肚臍流出,甚至從糞便中排出。脈搏跳動快,表示尿液中有膿;脈搏又快又滑,表示膿很多。脈搏遲緩緊縮,或略微澀緊,表示還沒化膿。

熱實,則脈之滑數,不言可知。若數而無熱,則數為虛促之數,非熱所鼓。不惟不實,而與腹中相應之關脈,亦且芤虛矣。雖見諸證,未必成膿。設的確有癰,亦瘀凝之血耳。蓋血瘀聚於腸腹,則流行之脈道中,反覺空虛,故脈芤也。若脈微澀而緊者,氣猶滯著斂實,未化膿也,下之足以蕩其留結之邪。

若脈緊滑數,熱已沸湧消熔,膿已成也。下之反以奪其生新之力。即癰瘍未潰,宜瀉實。已潰,宜補虛義。

白話文:

如果體內有實熱,那麼脈象就會滑數,這是很明顯的。如果脈象雖然數,但沒有發熱,那麼這種數脈是虛促的脈象,不是熱氣導致的。不僅如此,與腹中相應的關脈也會芤虛,也就是說脈象空虛無力。雖然出現這些症狀,也不一定會化膿。如果真的有癰腫,也是因為血液瘀積凝滯造成的。這是因為血液瘀積在腸腹之中,就會讓流通的脈道感覺空虛,所以脈象才會芤虛。如果脈象稍微澀滯且緊,說明氣機還停滯在體內,沒有化膿,可以用瀉藥來排除積聚的邪氣。

如果脈象緊滑數,說明熱氣已經沸騰消融,膿液已經形成。如果再用瀉藥,反而會奪取機體生長復原的力量。也就是說,癰腫還沒有潰破,應該瀉實,也就是排除積熱;如果已經潰破,就應該補虛,也就是滋養氣血。

2. 附方

薏苡附子敗醬散,治腸癰為病,其身甲錯,腹皮急,按之濡,如腫狀。腹無積聚,身無熱,脈數,此腸內有癰膿也。此方主之。

薏苡仁(十分),附子(二分),敗醬(五分)

上三味,杵為末,取方寸匕。以水二升,煎減半,頓服。小便當下。

大黃牡丹湯,治腸癰少腹腫痞,按之痛如淋,小便自調,時時發熱,自汗出,復惡寒,其脈遲緊者,膿未成,可下之。當有血。脈洪數者,膿已成,不可過下,總以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「薏苡附子敗醬散」用於治療腸癰,病症表現為身體疼痛,腹部緊繃,按壓時感覺潮濕,像腫脹一樣。腹部沒有積聚,身體沒有發熱,脈搏跳動快,這是腸內有膿瘡的徵兆。此方主治此病。

薏苡仁(十分)、附子(二分)、敗醬(五分)

以上三味藥材,研磨成粉末,取一茶匙的量。用兩升水煎煮至一半,一次喝下。小便會立即排泄。

「大黃牡丹湯」用於治療腸癰,少腹腫脹疼痛,按壓時疼痛如淋,小便正常,時常發熱,自汗出,又畏寒,脈搏遲緩緊縮,這是膿瘡尚未形成,可以用藥物攻下。服用後應該會排出一些血。脈搏洪大快速,則是膿瘡已經形成,不可過度服用攻下藥物,總之用此方主治。

大黃(四兩),牡丹皮(一兩),桃仁(五十個),瓜子(半升),芒硝(三合)

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。去滓,內芒硝再煎沸。頓服之。有膿當下。如無膿,當下血。

萬氏治腸癰方

桃仁承氣湯加秦艽、連翹。(桃仁承氣湯見第二十。)

薏苡仁湯,治腸癰,腹中㽲痛,煩躁不安。或脹滿不食,小便澀。婦人產後虛熱,多有此病。縱非癰,但疑似間,便可服。

白話文:

萬氏治腸癰方

主方:

  • 大黃(四兩)
  • 牡丹皮(一兩)
  • 桃仁(五十個)
  • 瓜子(半升)
  • 芒硝(三合)

製法:

  1. 將以上五味藥材用六升水煮沸,直到水量剩下約一升。
  2. 去除藥渣,再加入芒硝,繼續煮沸。
  3. 趁熱服用。

功效:

  • 若有膿,則服用後膿液會排出。
  • 若無膿,則服用後會排出血液。

加味:

  • 可在桃仁承氣湯中加入秦艽、連翹,其方見第二十篇。

附註:

  • 桃仁承氣湯見第二十篇。

薏苡仁湯:

  • 用於治療腸癰,症狀包括腹中絞痛、煩躁不安、腹脹滿、食慾不振、小便澀。
  • 產後虛熱的婦人也常患此病。
  • 即使不是腸癰,但懷疑有此病症,也可服用薏苡仁湯。

薏苡仁,栝蔞仁(各三錢),牡丹皮(去骨),桃仁(各二錢)

上作一服。水二鍾,煎一鍾,不拘時服。

按此方藥品和平,其功且速,常治腹痛,或發熱,或脹滿不食,水道澀滯。產後多有此證。或月經欲行,或行後作痛尤效。

四聖散,一名神效栝蔞散。治腸癰,癰疽生於腦髭背腋,及便毒。服之神效。

生黃栝蔞(一枚,去皮),粉草(四錢,研末),沒藥(研末,三錢),乳香(研末,一錢)

上用好紅酒二大碗,慢火煎至一碗。分作兩服,兩日服盡。大便順導惡物妙。若干栝蔞,則用兩三枚。一方。若病在上,食後服。在下,食前服。毒已結成,即膿化為水。毒未成,即於小便中出。疾甚,再合服,以退為度。

白話文:

組成

  • 薏苡仁:三錢
  • 栝蔞仁:三錢
  • 牡丹皮(去骨):二錢
  • 桃仁:二錢

用法

以上藥材共為一劑,用水二鐘,煎煮至一鐘,不限時間服用。

功效

此方藥性平和,效力迅速,常用於治療腹痛、發熱、腹脹不食、水道澀滯等症狀。產後婦女多見此類症狀。亦可用於治療月經將至或月經後疼痛,效果尤佳。

另外一種方劑

  • 生黃栝蔞(一枚,去皮)
  • 粉草(四錢,研末)
  • 沒藥(研末,三錢)
  • 乳香(研末,一錢)

以上藥材用紅酒二大碗,慢火煎煮至一碗,分作兩服,兩日服完。

功效

此方可通便順導,排出毒素。若栝蔞較大,可使用兩三枚。

服用方法

  • 病在上者,飯後服用。
  • 病在下者,飯前服用。
  • 毒已結成者,服用後會使膿化為水。
  • 毒未成者,毒素會從尿液中排出。
  • 病情嚴重者,可再次服用,以退病爲度。

  • 一錢等於3.75克。
  • 一鍾等於200毫升。
  • 栝蔞,即栝樓的果實。

神仙蠟礬丸(見第七十四)

雲母膏,治一切癰疽瘡癤,折傷等證。

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),白芷,沒藥,赤芍藥,肉桂,當歸,鹽花,菖蒲,麒麟竭,黃耆,白芨,芎藭,木香,龍膽草,白蘞,防風,厚朴,麝香,桔梗,柴胡,松脂,人參,蒼朮,黃芩,乳香,附子,茯苓,良薑,合歡皮(各五錢),硝石,甘草,雲母(各四兩),桑白皮,槐枝,柳枝,柏葉,水銀(以絹另包。待膏成,以手細彈在上,名養膏母),陳皮(各二兩),清油(四十兩),黃丹(二十兩)

白話文:

雲母膏配方及功效

神仙蠟礬丸(見第七十四)

雲母膏,可以治療各種癰疽瘡癤、骨折等症狀。

配方:

  • 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):五錢
  • 白芷:五錢
  • 沒藥:五錢
  • 赤芍:五錢
  • 肉桂:五錢
  • 當歸:五錢
  • 鹽花:五錢
  • 菖蒲:五錢
  • 麒麟竭:五錢
  • 黃耆:五錢
  • 白芨:五錢
  • 芎藭:五錢
  • 木香:五錢
  • 龍膽草:五錢
  • 白蘞:五錢
  • 防風:五錢
  • 厚朴:五錢
  • 麝香:五錢
  • 桔梗:五錢
  • 柴胡:五錢
  • 松脂:五錢
  • 人參:五錢
  • 蒼朮:五錢
  • 黃芩:五錢
  • 乳香:五錢
  • 附子:五錢
  • 茯苓:五錢
  • 良薑:五錢
  • 合歡皮:五錢
  • 硝石:四兩
  • 甘草:四兩
  • 雲母:四兩
  • 桑白皮:二兩
  • 槐枝:二兩
  • 柳枝:二兩
  • 柏葉:二兩
  • 水銀:以絹另包。待膏成,以手細彈在上,名養膏母
  • 陳皮:二兩
  • 清油:四十兩
  • 黃丹:二十兩

製備方法:

  1. 將蜀椒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。
  2. 將所有藥材按照比例混合。
  3. 將水銀用絹布包裹,待膏成後,用手指輕輕彈在膏體表面,稱為養膏母。

注意事項:

  • 藥物使用應遵醫囑,切勿自行用藥。

上除雲母、硝石、麒麟竭、乳香、沒藥、麝香、鹽花、黃丹八味另研外,余藥並細切,入油浸七日。文火煎,以柳枝不住手攪。候匝沸,乃下火。沸定,又上火。如此者三次,以藥黑色為度。去滓,再熬。後入丹與八味末,仍不住手以槐柳枝攪。滴水中成珠,不軟不硬為度。瓷器收貯。候溫,將水銀彈上。用時先刮去水銀,或服或貼,隨宜用之,其功甚大也。

排膿散,治腸癰小腹脹痛,脈滑數。或裡急後重,或時時下血。

黃耆(鹽水拌炒),當歸(酒拌),金銀花,白芷,穿山甲(蛤粉炒),防風,連翹,栝蔞(杵),甘草(各一錢)

白話文:

將雲母、硝石、麒麟竭、乳香、沒藥、麝香、鹽花、黃丹這八味藥材另外研磨成粉,其他的藥材則切碎,放入油中浸泡七天。用文火煎煮,不停地用柳枝攪拌。等藥液沸騰後,就熄火。待沸騰停止,再重新加熱。重複三次,直到藥液呈現黑色為止。過濾藥渣,再熬煮。然後加入丹藥粉末和八味藥粉,繼續不停地用槐柳枝攪拌。滴入水中成珠狀,不軟不硬即可。裝入瓷器保存。待藥液溫涼後,將水銀彈入其中。使用時先刮去水銀,可以內服或外敷,依需求使用,效果非常顯著。

排膿散,用於治療腸癰,症狀包括小腹脹痛、脈象滑數,或裡急後重,或時時下血。

黃耆用鹽水拌炒,當歸用酒拌,金銀花、白芷、穿山甲用蛤粉炒,防風、連翹、栝蔞搗碎,甘草各取一錢。

作一劑,水二鍾,煎八分,食前服。若膿將盡,去穿山甲、連翹,加當歸、川芎。或為末,每服三錢,食後蜜湯調下,亦可。

白話文:

這段古文中藥方的文字意思是:

製作一劑,用兩杯水煮至剩下八分滿,在飯前服用。如果膿已經快排乾淨了,就去掉穿山甲和連翹,加入當歸和川芎。或者把草藥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在飯後用蜂蜜水調勻服用也可以。

簡化版的意思是:喝一次,用水煮到剩下一點,吃之前喝;如果癒合得差不多了就把前面兩個材料換掉加上另外兩個材料;如果不喜歡喝水可以把它弄碎然後混著蜂蜜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