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氣病脈證第四十

欲知是氣,下手脈沉。沉極則伏,澀弱久深。

氣者,七氣也。七氣為內因,故脈沉。沉之極,雖按之至骨,猶不顯露,是為伏脈。再或見澀之往來不利,弱之無力衰微,非七氣內傷之久,不如是也。

白話文:

想要辨識是由氣所引起的病症,可從脈象的深度來判斷。如果脈象極度深沉到幾乎要按到骨頭才能感受到,這就是所謂的「伏脈」。或者脈象呈現出往來不順暢的「澀」,以及力量微弱的「弱」,這些現象如果不是因為七情內傷久積,通常不會出現。

這裡提到的「氣」,是指人體內的七種情緒或精神狀態。當這七種情緒成為致病的原因時,我們在診脈時就能感覺到脈象的深度。而脈象深沉到極點,就算按壓到骨頭都還不易察覺,這種情況我們稱為「伏脈」。此外,如果脈象有如砂石般往來不順,或是顯示出無力且衰弱的跡象,除非是七情內傷已久,否則不會有這樣的脈象表現。

2. 六郁脈證第四十一

六郁多沉,滑痰緊食,氣澀血芤,數火細濕。

郁有六種,亦為內因。鬱則不復浮暢,故脈多沉。多沉者,不盡沉也。沉而滑,則有水有物,痰停之郁也。沉而緊,則寒實有物,食積之郁也。沉而澀,則往來滯澀,氣虛不呴之郁也。沉而芤,則沉下中空,血虛不濡之郁也。沉而數,則不能炎上,火伏之郁也。沉而細,則附骨流衍,濕著之郁也。

(大抵以越鞠丸為主最妙。如欲分治,痰宜濟生導痰湯,重則滾痰丸。食宜丹溪保和丸。氣宜準繩氣鬱湯。血宜血鬱湯。火宜熱鬱湯。濕宜濕鬱湯之類。)

白話文:

六種鬱結的情況,通常脈象會呈現沉狀,這是因為體內有物無法順利流通所致。當脈象既沉且滑,代表有水分或異物存在,這是由於痰濕停滯所導致的鬱結。若脈象沉而緊,顯示有寒氣與實物,這是由於食物積滯造成的鬱結。脈象沉而澀,表示血液運行不順,這是由於氣虛無法溫煦身體造成的鬱結。脈象沉而芤,表示在脈管深處有空虛感,這是由於血虛無法滋潤所導致的鬱結。脈象沉而數,表示火氣無法向上炎燒,這是火氣鬱結的現象。脈象沉而細,顯示濕氣深入骨髓並擴散,這是濕氣鬱結的表現。

(基本上,治療這六種鬱結,越鞠丸是首選的藥方。如果想要針對性地治療,痰濕鬱結適合使用濟生導痰湯,病情嚴重時可以使用滾痰丸。食物鬱結則適用丹溪保和丸。氣鬱結可用氣鬱湯。血鬱結應選擇血鬱湯。火鬱結宜用熱鬱湯。濕鬱結則宜採用濕鬱湯等藥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