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燈續焰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附方
枳朮導滯丸(東垣),治傷濕熱之物,不得旋化而作痞,滿悶不安。
黃芩,茯苓,白朮,黃連(各三錢),澤瀉(一錢),枳實(麩炒、去瓤),神麯(炒,各五錢),大黃(煨,一兩)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食遠白湯下五十丸。
丹溪保和丸(見第十七)
潔古枳朮丸(見第十七)
曲糵枳朮丸(見第二十)
東垣葛花解醒湯,治飲酒太過,嘔吐痰逆,心神煩亂,胸膈痞塞,手足顫搖,飲食減少,小便不利。
青皮(去瓤,三錢),木香(五分),橘紅,人參,豬苓(去皮),白茯苓(各一錢半),神麯(炒),澤瀉,乾薑,白朮(各二錢),白豆蔻,葛花,砂仁(各五錢)
上為極細末。每服三錢,白湯調服。但得微汗,則酒病去矣。此蓋不得已而用之,豈可恃此酗飲成病,自損元氣。惟病酒者思之。
東垣補中益氣湯,治勞役過度,飲食失節,四肢倦怠,口乾身熱,手心蒸熱,手背不熱,時或頭痛,微惡風寒,自常汗出。或氣高而喘,身熱而煩。其脈洪大無力,或脈微細軟弱,或惟右脈虛大。凡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,或中氣不足而誤用克伐,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,脾胃氣虛而久不能愈,或腠理不密,易傷風寒,微邪湊肺而咳嗽不已,或病久元氣下陷,或傷恐元氣不升,或元氣虛弱,感冒風寒,不勝發表,或入房之後,勞役感冒,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,或陽氣不升而頭暈作眩,額上喜溫而漸愈等證。不論內外病候,審是因於勞役者,以之為主。治之法,能生長身中胃氣,而行春夏之令。亦能使脾土以生肺金,為肝、心、脾、肺滋化源之劑。
黃耆(病甚、熱甚者一錢),人參(三分,有嗽去之),甘草(炙,五分),當歸(酒製),橘皮,升麻,柴胡(各三分),白朮(五分)
(薛新甫常用方:耆、參、術各一錢半,歸一錢,橘七分,柴、升各五分。)
水二盞,棗一枚,姜一片,煎至一盞。量氣弱氣盛,臨病斟酌水盞大小。去滓,食遠稍熱服。如傷重者,不過二服而愈。
白話文:
【附方】
枳朮導滯丸(東垣),治療因濕熱食物傷害,無法立即消化而造成胸腹脹滿,感到悶悶不舒。
黃芩,茯苓,白朮,黃連(各約9克),澤瀉(約3克),炒制去瓤的枳實,炒制的神麯(各約15克),大黃(約30克,煨制)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用湯浸泡的蒸餅做丸。飯後以白開水送服約50粒。
丹溪保和丸(詳見第十七條)
潔古枳朮丸(詳見第十七條)
曲糵枳朮丸(詳見第二十條)
東垣葛花解醒湯,治療過量飲酒,引起嘔吐,痰多,心神煩亂,胸膈痞塞,手腳顫抖,食慾減退,小便不通暢。
去瓤青皮(約9克),木香(約1.5克),橘紅,人參,去皮豬苓(各約4.5克),炒制神麯,澤瀉,乾薑,白朮(各約6克),白豆蔻,葛花,砂仁(各約15克)
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。每次服用約9克,以白開水調和服下。只要微微出汗,酒精中毒症狀就會消失。這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,不可依賴此方法酗酒,以免損耗元氣。患有酒精中毒者應深思。
東垣補中益氣湯,治療勞累過度,飲食無節制,四肢疲倦,口乾身熱,手心發熱,手背不熱,偶爾頭痛,輕微怕風怕冷,常自汗出。或者呼吸急促,身體熱而煩躁。脈搏洪大無力,或脈搏微細軟弱,或只有右手脈搏虛大。凡中氣虛弱不能控制血液,或中氣不足誤用攻伐,或飲食勞累而患瘧疾、腹瀉,脾胃氣虛久久不能痊癒,或肌膚毛孔不緊密,易受風寒,微小病邪侵襲肺部而持續咳嗽,或病久元氣下降,或因恐懼元氣不能上升,或元氣虛弱,感風寒後不適應發汗,或性生活後勞累感風寒,或勞累感風寒後進行性生活,或陽氣不能上升而頭暈目眩,額頭喜溫而逐漸康復等症狀。不論是內科還是外科病症,只要是因勞累引起,皆以此方為主要治療方法。治療方法可以滋養身體中的胃氣,並執行春季夏季的生理機能。也能使脾土生肺金,為肝、心、脾、肺提供滋養來源的藥方。
黃耆(病重、熱重者約3克),人參(約1克,有咳嗽者不用),炙甘草(約2.5克),當歸(酒製),橘皮,升麻,柴胡(各約1克),白朮(約2.5克)
(薛新甫常用方:黃耆、人參、白朮各約4.5克,當歸約3克,橘皮約2.1克,柴胡、升麻各約1.5克。)
用兩杯水,加入一枚棗子,一片薑,煮至剩一杯。根據患者氣力強弱,斟酌水量多少。去渣,飯後稍熱服用。對於病情嚴重者,只需服用兩次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