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十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3)

1. 附方

濟生大七氣丸,治積聚癥瘕,隨氣上下,心腹㽲痛,上氣窒塞,小腹脹滿,大小便不利。

京三稜,蓬莪朮,青皮,陳皮(各去白),藿香葉,桔梗(去蘆),肉桂(不見火),益智仁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,七錢半),香附(炒去毛,一兩半)

白話文:

濟生大七氣丸,主要用於治療由於氣機升降失調引起的積聚癥瘕,表現為心腹疼痛、氣喘憋悶、小腹脹滿、大小便不通等症狀。本丸藥由三稜、蓬莪朮、青皮、陳皮、藿香葉、桔梗、肉桂、益智仁、甘草、香附等十味藥材組成,其中三稜、蓬莪朮、青皮、陳皮等四味藥材需要去白,桔梗需要去蘆,肉桂不經火炒製,香附需要炒去毛。
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水二盞,煎一盞,食前溫服。

東垣肥氣丸,治肝之積,在左脅下,如覆杯,有頭足,久不愈,令人咳逆㾬瘧,連年不已。其脈弦而細。

柴胡(二兩),黃連(七錢),厚朴(半兩),甘草(炙,三錢),椒(炒去汗、去目及閉口者,四錢),廣朮(炮),昆布,人參(各二錢半),皂角(去皮弦子煨),白茯苓(去皮共一錢半),川烏(炮去皮臍,一錢二分),乾薑,巴豆霜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此方劑為東垣《肥氣丸》,主要用於治療肝臟積聚導致的左脅下腫塊,並伴隨咳嗽、嘔逆、瘧疾等症狀,長期不愈。藥材包括柴胡、黃連、厚朴、甘草等,每種藥材的用量和炮製方法都有詳細說明,使用時需遵醫囑。

上除茯苓、皂角、巴豆外,為極細末。再另研茯苓、皂角為細末,和勻,方旋旋入巴豆霜和勻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。再從兩丸加服起,周而復始。積減大半,勿服。

東垣息賁丸,治肺之積,在右脅下,覆大如杯。久不已,令人灑淅寒熱,喘嗽發肺癰,其脈浮而毛。

厚朴(薑製,八錢),黃連(炒,一兩三錢),人參(去蘆),乾薑(泡),白茯苓(去皮、另末),川椒(炒去汗),紫菀(去毛,各一錢半),桂枝(去粗皮),桔梗,京三稜(炮),天門冬(去心皮),陳皮,川烏(炮去皮臍),白豆蔻(各一錢),青皮(五分),巴豆霜(四分)

白話文:

將茯苓、皂角、巴豆以外的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再另外將茯苓、皂角研磨成細粉,混合均勻,然後慢慢加入巴豆霜,充分混合,用煉蜜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第一次服用兩丸,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增加兩丸,逐漸增加劑量,直到大便略微稀軟。之後從兩丸開始,反覆服用,直到積聚減少一半,就停止服用。

這是治療肺部積聚的方子,症狀表現為積聚位於右脅下,大小如杯,時間長了會導致身體發冷發熱,咳嗽喘息,甚至發展成肺癰,脈象浮而細弱。

方劑包括厚朴(用薑汁制,八錢),黃連(炒,一兩三錢),人參(去除蘆頭),乾薑(泡製),白茯苓(去皮,另研成粉末),川椒(炒去汗毛),紫菀(去毛),桂枝(去粗皮),桔梗,京三稜(炮製),天門冬(去心皮),陳皮,川烏(炮製去皮臍),白豆蔻,青皮(五分),巴豆霜(四分)。

上除茯苓、巴豆霜旋入外,余藥共為細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二丸加服起。煎淡薑湯食遠送下。周而復始,積減大半,勿服。秋、冬加厚朴五錢,通前一兩三錢。黃連減七錢,用六錢。

金匱鱉甲煎丸,治瘧母。

鱉甲(炙,三兩),烏扇(燒),黃芩,鼠婦(熬),大黃,桂枝,石韋(去毛),厚朴,紫葳,阿膠(各七錢半),乾薑,人參,瞿麥,桃仁(各五錢),柴胡,蜣蜋(熬,各一兩五錢),芍藥,牡丹皮,䗪蟲(炒,各一兩二錢半),蜂窠(炙,各一兩),葶藶(炒),半夏(各二錢半),赤硝(三兩)

白話文:

除了茯苓、巴豆霜之外,其他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像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兩丸,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增加兩丸,直到大便略微稀軟,再從兩丸開始增加服用。用淡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如此循環,積聚減少一半,就停止服用。秋季和冬季可以加厚朴五錢,通草一兩三錢,黃連減七錢,用六錢。

上二十三味為末,取煅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斛二升浸灰。候酒盡一半,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內諸藥煎為丸,如桐子大。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(千金方用鱉甲十二片,又以海藻三分,大戟一分,䗪蟲五分。無鼠婦、赤硝二味,以鱉甲煎和諸藥和丸。)

東垣伏梁丸,治心之積,起臍上,大如臂,上至心下,久不愈,令人煩心。其脈沉而芤。

黃連(去須,一兩半),人參(去蘆),厚朴(去粗皮,薑製各半兩),黃芩(三錢),肉桂,茯神(去皮),丹參(炒,各一錢),川烏(炮、去皮臍),乾薑(炮),紅豆,菖蒲,巴豆霜(各五分)

白話文:

將二十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煅燒後的灶下灰一斗,用一斛二升的清酒浸泡灰燼。待酒液減少一半後,放入鱉甲,煮至軟爛如膠漆狀,絞取汁液,加入藥粉煎煮成丸,大小如桐子。空腹服用七丸,每日三次。此方主治心積,起於臍上,大小如臂,上至心下,久治不愈,令人心煩。脈象沉而虛。藥材包括:黃連(去須,一兩半)、人參(去蘆)、厚朴(去粗皮,薑製各半兩)、黃芩(三錢)、肉桂、茯神(去皮)、丹參(炒,各一錢)、川烏(炮、去皮臍)、乾薑(炮)、紅豆、菖蒲、巴豆霜(各五分)。

上除巴豆霜外,為末,另研巴霜,旋入和勻,煉丸如桐子大。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二丸加服。淡黃連湯下,食遠,周而復始。積減大半,勿服。秋、冬加厚朴半兩,通前共一兩。減黃連半兩,只用一兩。黃芩全不用。

半夏湯,治肺積息賁咳嗽。

半夏(湯泡去滑,焙乾),細辛(去苗葉),桑白皮(炙),前胡(去蘆,各一兩半),桔梗(炒),貝母(去心),柴胡(去苗),訶黎勒(煨去核),炙甘草,人參(去蘆),白朮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除了巴豆霜以外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另外研磨巴豆霜,邊研磨邊加入粉末中混合均勻,煉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。一開始服用兩丸,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增加兩丸,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軟,然後從兩丸開始繼續服用。用淡黃連湯送服,飯後服用,循環服用。積聚減少一半時,就停止服用。秋季和冬季的時候,可以加厚朴半兩,總共一兩。減少黃連半兩,只用一兩。黃芩完全不用。

半夏湯用於治療肺積、呃逆、咳嗽。

將半夏用湯水浸泡,去除滑面,焙乾;細辛去除苗葉;桑白皮炙烤;前胡去除蘆頭,各取一兩半;桔梗炒制;貝母去心;柴胡去除苗;訶黎勒煨制去除核;炙甘草;人參去蘆;白朮,各取一兩。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三枚,擘破,同煎至七分,去滓溫服。食後臨臥各一服。

東垣痞氣丸,治脾之積,在胃脘,腹大如盤,久不愈,令人四肢不收,發黃疸,飲食不為肌膚。其脈浮大而長。

厚朴(制、半兩),黃連(去須,八錢),吳茱萸(泡,三錢),黃芩,白朮(各二錢),茵陳(酒製、炒),縮砂仁,乾薑(炮,各一錢半),白茯苓(另為末),人參,澤瀉(各一錢),川烏(炮、去皮臍),川椒(各五分),巴豆霜(另研),桂(各四分)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上焦丸三錢,用水一盞,加入生薑三片、大棗三枚(掰開),一同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飯後及睡前各服用一次。

東垣痞氣丸用於治療脾臟積聚,症狀表現為胃脘部積聚,腹部脹大如盤,久治不愈,導致四肢乏力,出現黃疸,飲食不能化為氣血,脈象浮大而長。

藥方:厚朴(制,半兩)、黃連(去須,八錢)、吳茱萸(泡,三錢)、黃芩、白朮(各二錢)、茵陳(酒製、炒)、縮砂仁(各一錢半)、乾薑(炮)、白茯苓(另研為末)、人參、澤瀉(各一錢)、川烏(炮、去皮臍)、川椒(各五分)、巴豆霜(另研)、桂(各四分)。

上除茯苓、巴豆霜,另研為末旋入外,余藥同為細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初服二丸,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二丸加服。淡甘草湯下食遠,周而復始。積減大半,勿服。

東垣奔豚丸,治腎之積,發於小腹,上至心下,若豚狀,或上或下無時。久不已,令人喘逆,骨痿少氣,及治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瘕聚帶下。其脈沉而滑。

厚朴(薑製,七錢),黃連(炒,五錢),苦楝子(酒煮五錢),白茯苓(另末),澤瀉,菖蒲(各二錢),玄胡索(一錢半),附子(去皮臍),全蠍,獨活(各一錢),川烏頭(炮),丁香(各五分),巴豆霜(四分),肉桂(二分)

白話文:

將茯苓和巴豆霜另外研磨成粉末,再旋轉著加入其他藥粉中,剩下的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一開始服用兩丸,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增加兩丸,逐漸增加到排便略微溏瀉時,再從兩丸開始服用。飯後服用溫熱的甘草湯,服用完後遠離食物,循環服用。積聚減少一半後,停止服用。

奔豚丸用於治療腎臟積聚的病症,表現為小腹脹滿,上至心窩,形狀像豬一樣,時而上時而下,久治不愈,會導致呼吸困難,骨骼軟弱無力,氣短。也可用於治療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瘕聚帶下。脈象沉而滑。

方劑包括:厚朴(用薑汁制,七錢)、黃連(炒,五錢)、苦楝子(酒煮,五錢)、白茯苓(另磨成粉)、澤瀉、菖蒲(各二錢)、玄胡索(一錢半)、附子(去皮臍)、全蠍、獨活(各一錢)、川烏頭(炮製)、丁香(各五分)、巴豆霜(四分)、肉桂(二分)。

上除巴豆霜、茯苓,另為末旋入外,余藥為細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。初服二丸。

一日加一丸,二日加二丸,漸加至大便微溏,再從二丸加服。淡鹽湯下食遠。積減大半,勿服。秋冬加厚朴二兩,通前一兩二錢。如積勢堅大,先服前藥不減,於一料中,加存性牡蠣三錢。疝、帶下勿加。如積滿腹,或半腹,先治其所起是何積。當先服本臟積藥,諸疾自愈,是治其本也。余積皆然。如服藥人覺熱,加黃連。氣短加厚朴。悶亂加桂。

三因奔豚湯

甘李根皮(焙),乾葛,川芎,當歸,白芍藥,黃芩,甘草(炙,各一錢半),半夏(湯泡七次,二錢)

白話文:

先把巴豆霜和茯苓另外研磨成粉,再加入其他藥材,一起研磨成細粉,用煉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一開始服用兩丸,每天增加一丸,第二天增加兩丸,逐漸增加藥量,直到大便略微稀軟,再從兩丸開始增加服用量。用淡鹽湯送服,飯後服用,避免食用生冷食物。如果積塊減少了一半,就不要再服用藥物。秋冬季節可以加入厚朴二兩,通草一兩二錢。如果積塊堅硬且大,先服用上述藥方,不減藥量,並且在一劑藥中加入牡蠣三錢。疝氣和帶下症不要添加牡蠣。如果積塊充滿腹部或一半腹部,要先治療導致積塊的病因。應該先服用針對相關臟器的藥物,其他疾病自然會痊癒,這是治療病根。其他積塊也是同樣道理。如果服藥的人感到發熱,可以加入黃連;氣短可以加厚朴;胸悶氣亂可以加桂枝。

三因奔豚湯

甘李根皮(焙)、乾葛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黃芩、甘草(炙,各一錢半)、半夏(湯泡七次,二錢)。

上作一服。水二鍾,姜五片,煎至一鍾,食前服。

萬病紫菀丸(見第三十二)

太無神功助化散,專治男子婦人腹中痞塊,不拘氣血食積所成。此方之妙,不可盡述。

地萹蓄,瞿麥穗,大麥糵(各五錢),神麯(二錢半),沉香,木香(各一錢半),甘草(五錢),大黃(二兩)

上為細末淨,依分兩和勻。男以燈心、淡竹葉二味等分煎,及無灰酒同調服,湯多於酒。婦人用紅花、燈心、當歸等分煎湯,及無灰酒同調服,酒多於湯。忌油膩動氣之物,及房事一月。藥須於黃昏服。大、小便見惡物為度。

白話文:

取藥材熬製成一劑藥,用兩碗水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至一碗,飯前服用。此藥方為太無神功助化散,專門治療男性和女性腹部腫塊,不論是氣血淤積或飲食積滯所致。此方功效奇特,無法盡述。藥方包含地萹蓄、瞿麥穗、大麥糵(各五錢)、神麯(二錢半)、沉香、木香(各一錢半)、甘草(五錢)、大黃(二兩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。男性用燈心草和淡竹葉各等分煎湯,加入無灰酒調和服用,湯汁多於酒。女性用紅花、燈心草、當歸各等分煎湯,加入無灰酒調和服用,酒汁多於湯汁。忌食油膩和容易動氣的食物,以及房事一個月。藥物需在黃昏服用。大小便排出惡物即為痊癒之兆。

寶鑑醋煮三稜丸,治一切積聚,不拘遠年近日,治之神效。

京三稜(四兩醋煮軟,竹刀切片,曬乾),川芎(二兩,醋煮微軟,切片),大黃(半兩,醋浸,濕紙裹煨過切)

上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水下無時。病甚者,一月效。小者半月效。

寶鑑聖散子,治遠年積塊,及婦人乾血氣。

硇砂,大黃(各八錢),麥糵(六兩,炒取淨面),乾漆(炒煙盡,二兩),萹蓄,茴香(炒),檳榔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寶鑑醋煮三稜丸

功效: 治療各種積聚,無論是久病還是新病,效果顯著。

藥方:

  • 京三稜(四兩,用醋煮軟,用竹刀切成薄片,曬乾)
  • 川芎(二兩,用醋煮至微軟,切成薄片)
  • 大黃(半兩,用醋浸泡,用濕紙包裹煨過後切片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醋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水送服,不限時間。病情嚴重者,一個月見效;病情輕者,半個月見效。

寶鑑聖散子

功效: 治療久病積塊,以及婦女乾血氣。

藥方:

  • 硇砂(八錢)
  • 大黃(八錢)
  • 麥糵(六兩,炒至取淨面)
  • 乾漆(炒至煙盡,二兩)
  • 萹蓄(一兩)
  • 茴香(炒,一兩)
  • 檳榔(一兩)

注:

  • 藥材的份量單位為兩。
  • 硇砂,乾漆,茴香等藥材在方劑中需要經過炒制處理。
  • 麥糵指的是米糠,需要炒制去除雜質。
  • 萹蓄,檳榔等藥材需要研磨成細粉。

婦人乾血氣,加穿山甲二兩炮。
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臨臥溫酒調下。仰臥,此藥只在心頭。至天明大便如爛魚腸,小便赤為驗。藥並無毒,有神效。小兒用一錢,十五以上三錢。空心服之,更效。(此按古方校定。今綱目刻本硇砂六兩,大黃八兩,豈不誤人。)

三聖散,消積塊,進飲食。

橘紅(一斤,淨),甘草(四兩),鹽(半兩)

用水三、四碗,從早煮至夜,以爛為度。水乾則添水。曬乾為末,淡薑湯調下。有塊者加薑黃半兩,同前藥煮。氣滯加香附二兩,同前藥煮。氣虛者,加沉香半兩,另入。噤口痢,加蓮肉二兩,去心另入。

白話文:

取橘紅一斤(淨重),甘草四兩,鹽半兩,加水三、四碗,從早上煮至晚上,煮至藥材軟爛為止。過程中水乾了就加水。煮好後曬乾研磨成粉末,用淡薑湯調服。如果有積塊,可以加入薑黃半兩,和之前藥材一起煮。如果氣滯,可以加入香附二兩,和之前藥材一起煮。如果氣虛,可以加入沉香半兩,另行煮服。如果有噤口痢,可以加入蓮肉二兩(去心),另行煮服。

詳細說明

  • 橘紅:具有理氣止咳、化痰散結的功效。
  • 甘草:具有補脾益氣、緩急止痛的功效。
  • :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。
  • 薑黃:具有活血化瘀、消積止痛的功效。
  • 香附:具有理氣解鬱、調經止痛的功效。
  • 沉香:具有理氣止痛、溫中納氣的功效。
  • 蓮肉:具有健脾止瀉、養心安神、清熱生津的功效。

總結

控涎丹(見第二十二)

云岐牡丹散,治婦人久虛羸瘦,血塊走注,心腹疼痛。

牡丹皮,桂心,當歸,玄胡索(各一兩),莪朮,牛膝,赤芍藥(各三兩),京三稜(一兩半)
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、酒各半鍾,煎服。

三因化氣丸(見第三十二)

保和丸(見第三十七)

沉香化氣丸,專攻赤、白、青、黃等色痢疾,諸般腹痛,飲食傷積,酒積,痰積,血積、跌撲損傷,五積六聚,胸膈氣逆痞塞,胃中積熱,中滿腹脹,瘧痞茶癖,及中諸毒惡氣,傷寒大便不通,下後遺積未盡,感時疫氣,瘴氣,並諸惡腫瘡瘍腫毒,及食諸般牛畜等物中毒。不問婦人小兒,並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《控涎丹》(見第二十二)

雲岐《牡丹散》,主治婦女長期虛弱瘦弱,血塊流注,心腹疼痛。

藥方:牡丹皮、桂心、當歸、玄胡索(各一兩)、莪朮、牛膝、赤芍藥(各三兩)、京三稜(一兩半)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和酒各半煎煮服用。

《三因化氣丸》(見第三十二)

《保和丸》(見第三十七)

《沉香化氣丸》,專治赤、白、青、黃等色痢疾,各種腹痛,飲食積食,酒積,痰積,血積、跌撲損傷,五積六聚,胸膈氣逆痞塞,胃中積熱,中滿腹脹,瘧痞茶癖,以及各種中毒惡氣,傷寒大便不通,下後遺積未盡,感時疫氣,瘴氣,以及各種惡腫瘡瘍腫毒,以及食用牛畜等物中毒。不論婦女兒童,皆可服用。

大黃(綿紋者),黃芩(條實者,各一兩),人參(官揀去蘆),白朮(去蘆,肥者各三錢),沉香(上好角沉水者四錢,另為末)

上將前四味銼碎,用雷竹瀝七浸七曝。候乾,為極細末,和沉香末再研勻,用竹瀝入薑汁少許為丸。如綠豆大,硃砂為衣,曬乾,不見火。每服一錢,淡薑湯送下。小兒六分。

白話文:

大黃(要選擇有綿紋的),黃芩(要選擇條紋實心的),各取一兩,人參(要挑選官府認可的,去除鬚根),白朮(去除鬚根,要選擇肥厚的),各取三錢,沉香(選擇上好的角沉水,取四錢,另外研磨成粉末)。

將前四味藥材切碎,用雷竹瀝浸泡七次,曬乾七次。待藥材乾燥後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與沉香粉末混合再研磨均勻。用雷竹瀝加入少許薑汁,搓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般。用硃砂包裹丸藥,曬乾,不可用火烘烤。每次服用一錢,用淡薑湯送服。小兒每次服用六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