潘楫

《醫燈續焰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脈病順逆第三十四

脈之主病,有宜不宜。陰陽順逆,吉凶可推。

有是病,則有是脈,如影之隨形也。與病相宜則順,不相宜則逆。逆之與順,何從區別,是又在陰陽耳。如表病見表脈、里病見里脈、實病見實脈、虛病見虛脈、陽病見陽脈、陰病見陰脈之類,皆順而相宜者也。反此則逆。逆順一分,而病之吉凶,從可推矣。

白話文:

在診斷疾病時,脈象會呈現出一些特徵,這些特徵有的符合病情,有的不符合。脈象的陰陽屬性,無論順或逆,都能推測出疾病的吉凶。

有某種疾病,就會有對應的脈象,就像影子跟隨形體一樣自然。如果脈象與病情相符,就是順;如果不符,就是逆。那麼,如何區分脈象的順逆呢?這主要看脈象的陰陽屬性。例如,表證出現表脈、裡證出現裡脈、實證出現實脈、虛證出現虛脈、陽證出現陽脈、陰證出現陰脈等,都是脈象和病情相符,屬於順。反之則為逆。

一旦確定脈象的順逆,就能進一步推測疾病的預後。如果脈象順,則病情較為穩定,預後良好;若脈象逆,則病情可能較為嚴重,預後較差。

2. 中風脈證第三十五

中風浮緩,急實則忌。浮滑中痰,沉遲中氣。

屍厥沉滑,卒不知人。入臟身冷,入腑身溫。

風性空疏,中之於表,浮緩是其宜也。(宜千金小續命湯,輕則仲景桂枝湯加減用之。)急強而實,略無柔和,邪氣太甚,正氣何堪?故忌。若浮而滑,帶有物象,非浮緩比,此則中痰之如中風者。(宜二陳湯、防風、竹瀝、生薑之類。甚則探吐。)若沉而遲,則不在表而在裡,亦非中風,名曰中風,七情之所為也。

(宜和劑四七湯、易簡星香湯、蘇合香丸之類。)屍厥亦類中風,卒然僵仆,昏不知人。其脈沉滑者,沉為里,滑為邪。邪入於裡,與血氣相併。邪入正虛,搏入臟腑。入臟則邪干神舍,氣陷從陰,故身冷。臟不受邪,僅入於腑,氣出從陽,故身溫。即《金匱要略》所謂唇口青,身冷,為入臟即死;如身和汗自出,為入腑即愈者是也。

(宜蘇合香丸、仲景備急丸、本事勝金丸、千金返魂湯之類,並萬氏灸百會法。)

白話文:

[中風病徵與脈象第三十五]

遇到中風,如果脈象呈現浮緩,這是正常的;但如果脈象緊急且實,這就需要警戒。脈象浮滑,表示可能是中了痰濕;脈象沉遲,則可能是氣滯所導致。

中風後如同屍厥般脈象沉滑,病人突然失去知覺。當中風影響到內臟,身體通常會感到冰冷;若是影響到腑部,身體反而會感到溫暖。

風邪的特性是稀疏,若風邪影響到身體表面,脈象浮緩是正常的反應。(可用千金小續命湯,若病情較輕,可使用仲景桂枝湯進行調整。)若脈象緊急且強實,毫無柔和之感,表示邪氣過盛,正氣難以承受,因此需警戒。若脈象浮滑,表示有異常物質存在,這不單純是中風,而是中了痰濕。(可用二陳湯、防風、竹瀝、生薑等治療。若情況嚴重,可能需要催吐。)若脈象沉遲,表示問題不在表面而在內部,這不是中風,而是由情緒波動引起。

(可用和劑四七湯、易簡星香湯、蘇合香丸等藥物治療。)屍厥症狀類似中風,患者突然僵直倒下,失去知覺。脈象沉滑,沉表示在內,滑表示有異常。異常進入內部,與血液氣息相結合。異常進入,正氣虛弱,侵入臟腑。若影響到臟,則異常幹擾神志,氣息衰弱,因此身體冰冷。若臟不受影響,僅進入腑部,氣息活躍,因此身體溫暖。這就是《金匱要略》所描述的脣口青紫,身體冰冷,表示已進入臟器,可能致死;若身體溫和,自然出汗,表示進入腑部,可以康復。

(可用蘇合香丸、仲景備急丸、本事勝金丸、千金返魂湯等藥物,以及萬氏灸百會法來治療。)